<p>配樂:劉曼大提琴曲《夢后》</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22, 126, 251);">解放后剛穿上軍裝不久的父親</b></p><p><br></p> <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 1, 1);">父親從未過過一個父親節(jié)。</b></p><p><br></p><p><b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20px;">他走得太早,那年頭還遠不興這個。即便是前些年,我們這代人對父親節(jié)母親節(jié)這樣的“非傳統(tǒng)”節(jié)日,也還是有些藏藏掖掖的不怎么好意思大方地表達。</b></p><p><br></p><p><b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20px;">可每到父親節(jié)這天,總繞不過去地要想父親,非常地想。不論他離開我們有多少年,也不論我們現(xiàn)在的年紀早已比父親離開時要大得多。</b></p><p><br></p><p><b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20px;">女兒就是女兒,父親就是父親。親情任歲月無法隔斷。</b></p><p><br></p><p><b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20px;">翻出早年的一篇文字,做成美篇,希望父親能夠知道我們的愛。</b></p><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 1, 1);"> 一 一題記一一</b></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18px;">年輕的父親,英氣勃發(fā)</b></p><p>:</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母親和父親是不同系的同學(xué)</b></p><p><br></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請賜我這一天</b></p><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老話說,女兒是父親的小棉襖。我父親有四女一兒,但他卻在還沒來得及享受到來自兒女的體貼之時,便早早的撒手人寰。這是做父親的遺憾,更是為女兒的永遠心痛。</b></p><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兒時的我,幾乎沒有什么與父親嬉鬧撒嬌的記憶。每晚擁著我們?nèi)胨氖悄赣H,早晨替我們梳小辮的是母親,生病時娓娓勸藥的是母親,星夜里給我們說謎語、講故事、唱歌的還是母親。家中的一切全由母親操持著。</b></p><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所謂父親,只是每天早上匆匆忙忙去上班,晚上回來或者喝濃茶、抽大前門、看《參考消息》;或者用那支粗大的紅藍鉛筆在一大堆厚重的書里劃來劃去,做各種記號;或者到鄰居家去把人家的小小孩兒舉得高高的,逗得嘎嘎地笑,然后自己也很開心地朗朗大笑;或者在我們有了過失時,極威嚴地坐在寫字臺前那張滕制靠背椅上諄諄教導(dǎo)我們的那個人。</b></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1943年,父親在華西牙科樓前的畢業(yè)照</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前排右一)后排右四右五是我的七姑父和七姑,七姑父當(dāng)時是華西牙學(xué)院的系主任</b></p><p><br></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華西協(xié)和大學(xué)校門</b></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span></p> <p><b style="font-size: 20px;">父親早年畢業(yè)于成都華西協(xié)和大學(xué)牙醫(yī)系,家境富裕,學(xué)業(yè)優(yōu)秀,相貌英俊儒雅,還是學(xué)校田徑和足球好手。當(dāng)年就是憑著這滿身才氣,從眾多的競爭對手中獨得了在學(xué)校里出類拔萃的我媽媽的青睞。</b></p><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四川一解放,父親憑著對新中國的一腔熱忱,丟下自己的牙醫(yī)診所和去美國發(fā)展的機會,以及家中一座三層樓的花園洋房參加革命,穿上軍裝成了中國人民解放軍的一員,直到離開人世。</b></p> <p><b style="font-size: 20px;">父親是個敬業(yè)的人。記得我們家剛從四川遷來這個城市不久,父親兼任了醫(yī)院的英語教員,雖然他多年就讀于教會學(xué)校,說得一口標(biāo)準而流利的美式英語,但他還是每天都堅持備課,在鏡子前一坐就是很長的時間,一個音標(biāo)一個音標(biāo)地練習(xí)口型,以免誤人子弟。平時遇上院禮堂放電影,身為主任軍醫(yī)的父親也常常是用一根細線栓在前排座位上,在等候電影開映的閑暇,練習(xí)手術(shù)縫針打結(jié)的手法,動作一絲不茍,嫻熟優(yōu)雅。</b></p><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60年代初的家庭,還是很講點父道尊嚴的。倘若母親的話多少能打點折扣,父親的要求則是一定要遵守的。有一回午休時間,我和姐姐因為玩得忘形,在家屬宿舍走廊上追逐笑鬧,犯了當(dāng)樓長的父親的規(guī)矩,結(jié)果被父親壓低嗓門罵了一頓“龜兒子”,姐姐的背上還挨了一巴掌。于是只要父親在家,我們無論在外有多張狂,進門總是一副規(guī)規(guī)矩矩的乖乖女兒相。于是由于敬畏自己的父親,去同學(xué)鄰居家玩,總要鬼鬼祟祟問上一句:你爸爸在家嗎?大有“天下烏鴉一片黑”的意思。</b></p><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我以為父親不愛我們。</b></p><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一個夏日的午后,酣然大睡的我忽然從一種異樣的感覺中迷迷糊糊地撐開眼皮,卻見正要去上班的父親,一只腳已跨出了半開的房門,一只手卻扶著床欄像舍不得什么似的,回身腑首悄悄地端詳著睡中的我。那目光我極不熟悉,卻滿滿地溢著慈祥和溫情。我心里突然涌上一份緊張,下意識地呢喃著閉上眼睛,翻個身仍作沉睡狀。小女孩的狡黠使我不想讓父親知道我已窺見了他的“秘密”——父親是愛我(們)的!千真萬確。如果說我從一生下來就感受到母愛,那么體會到父愛,卻是在這一剎那。但這的確太重要了,它足以充實一個13歲女孩的全部自信和驕傲。</b></p> <p><b style="font-size: 20px;">當(dāng)好多年后我細細的品味著往事時,才理解了父親為什么那么喜歡和別人家的孩子逗樂。但我不明白一個當(dāng)父親的是不是真那么需要在自己的孩子面前維護那份尊嚴和矜持。如果不是這樣的話,我們父女之間一定會享受到更多的天倫之樂,也一定會有更多的溝通和理解。</b></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嘉陵江邊渡假的家人們</b></p><p><br></p> <p><b style="font-size: 20px;">"文革”開始了。一天放學(xué),我興沖沖地捧回一張《紅小兵政審表》交給母親,母親像是有些陰郁地笑了笑,接過表放在桌子上,當(dāng)晚早早就打發(fā)我睡下了。第二天早上起床后不久,我便覺得家里的氣氛有些不同。兩位大人都似乎過分殷勤甚至近乎于討好地圍著我轉(zhuǎn),吃飯時還不停地給我夾這遞那。怎么了?我有些莫名其妙的不安。果然,飯后父親把我叫到他的房間,從抽屜里取出那張他已工工整整填寫好的表格,以一種最是小心翼翼的神態(tài)和最是溫和的語氣開始逐欄念給我聽。念到家庭出身時,父親遲疑了一下,才像怕嚇著我似的,輕聲、卻很清晰地吐出了兩個字:地主。我抬起頭疑惑地望著父親,希望知道這不過是父親開的一個玩笑,我心目中那么優(yōu)秀的父親怎么會出身"地主"?但父親顯然是避開了我的目光。小屋里的空氣凝住了。我呆呆地站著,而后一把抓起那張從此改變了我生活的表格,扭身跑出了家門。許多年以后,我才體會到那個早晨一個父親的心情。</b></p> <p><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資中老家東大街城門樓子,父親的家就緊挨于旁,現(xiàn)在這條街被當(dāng)做古街被政府保護起來,所以臨街的街面房還都在,只是破舊失修多年了。</b></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資中的廖家祖廟,2018年4月,我舉香跪拜于此。</b></p><p><br></p> <p><b style="font-size: 20px;">學(xué)校不開課了。醫(yī)院領(lǐng)導(dǎo)決定讓我們這些無所事事的半大孩子到父母所在科室跟班勞動。我和小伙伴們的工作是衛(wèi)生員。每天穿著長及腳踝的白大褂給醫(yī)生們打下手,清洗醫(yī)療器具,準備敷料等。最臟最重的活要數(shù)倒衛(wèi)生桶,一個鐵制的大白桶里裝滿了病人的血痰、血紗布,惡心至極,誰都怵這活兒,父親卻總是囑我?guī)ь^去干。</b></p><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一個星期天,醫(yī)院送來一位在武斗中受傷的急診病人。父親接到通知就匆匆?guī)衔亿s到門診。檢查后發(fā)現(xiàn)病人滿口牙全被打斷,必須把余下的半截牙根清理干凈。我不知道這個手術(shù)有多難,因為是父親當(dāng)時唯一的助手,聽著病人不停的呻吟,看著滿嘴血肉模糊,我心里緊張的要命,卻還是盡可能準確地執(zhí)行著父親的每一個指令,并不時用紗布拭去父親額頭上滲出的細密汗珠。病人正當(dāng)壯年,牙根深長而結(jié)實,每清理一個殘根,父親都要花費很大的力氣,嘴里還得不停地寬慰病人。不知幾個小時過去了,手術(shù)終于完成,父親長長吐出一口氣,忽然轉(zhuǎn)身鄭重其事地對我說了聲“謝謝。”這是我一生中唯一參與的一場手術(shù)。它讓我體會了父親,體會了父親的工作,也加深了對父親的敬重。</b></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資中的宏仁醫(yī)院和敬德女中,年輕的父母當(dāng)年工作過的地方</b></p><p><br></p> <p><b style="font-size: 20px;">很長一段時間,家中的氣氛一直比較沉悶,難得有什么高興的事。有一天收發(fā)室送來了在北京上大學(xué)面臨分配的大姐的來信,信中說她有了男朋友,是同校同學(xué),孤兒,三代苦出身。我清楚地記得父親那一整天都喜笑顏開,像個開心的老農(nóng)民,手捏信封,逢熟人就說:“我大女兒有對象了,雇農(nóng)出身?!边@位雇農(nóng)出身的準半子顯然使父親的腰桿硬了許多。盡管我那會兒對隨信寄來的準姐夫的照片頗有些挑剔,但受父親感染,亦隨一旁歡喜雀躍。這事兒后來我從未對大姐和大姐夫提起,因為每想起這一段,心里老有一種想哭的感覺。</b></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敬德女中修繕完好的樓房,目前是縣人民醫(yī)院</b></p><p><br></p> <p><b style="font-size: 20px;">1969年元旦剛過,為了讓父母親們“安心”地進“清隊”學(xué)習(xí)班,部隊決定把我們這些半大孩子送到漁溪一個軍墾農(nóng)場勞動鍛煉。出發(fā)的那天,是父親到大禮堂門口送我上的車。記得父親往我手里塞了5元錢,說是有備無患。我只要了1元錢,就幾乎是愉快地與父親道了別。頭一次離家出門的興奮和對集體生活的向往,使我完全沒有注意到父親的心情,又哪里知道這便是我們父女的永別,哪里想到從此再見不到愛我的父親。</b></p><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幾個月后學(xué)校復(fù)課鬧革命,部隊來車把我們接回了城。到家的當(dāng)天,小伙伴們就相邀著去學(xué)習(xí)班看望父母。我雖然急于見到父親,但因為母親也在學(xué)習(xí)班回不了家,哥哥當(dāng)兵在部隊,姐姐們在山區(qū)插隊,家中已長時間沒人住,就想先清理一下衛(wèi)生第二天再去。誰想此念卻鑄成了我終生的悔痛。父親沒有等我,他就在那天晚上走了。我心知這不是一個巧合,但我只是一個回天乏術(shù)的孩子,我只有一輩子陷在這無邊的悔恨之中。當(dāng)母親被人陪著回家告訴我這個消息時,我埋著頭狠狠地摳破了膝蓋上一塊已結(jié)痂的傷疤,鮮血一下子涌了出來。我以為自己恨父親,恨他“自絕于人民,自絕于革命”。</b></p><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幾天后院里舉行的黨的第九次代表大會勝利閉幕的慶祝晚會上,我手舉著兩朵向日葵同小伙伴們賣力地表演著在農(nóng)場時就排練好的節(jié)目,瘋狂地唱著“長江滾滾向東方,葵花朵朵向太陽…”努力向自己證明:這沒什么,我并不需要他。也努力向旁人證明:瞧,我已和父親劃清了界線。</b></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宏仁醫(yī)院的大樓,雖然老舊了,但仍一眼能看出當(dāng)年的美麗</b></p><p><br></p> <p><b style="font-size: 20px;">有人說,一個當(dāng)父親的就象電冰箱里的燈,關(guān)了門你就不知道他在里面是做什么的;有人說,一個家庭可以沒有父親,卻不能沒有母親;但是我說,我不要沒有母親,也不要沒有父親。再說我真的很想他真的很需要他。就算他是那盞電冰箱里的燈,就算他仍然喜歡別家的孩子,只要家中有我的老父親坐在那把大滕椅里吸煙,讀報,我心足矣。</b></p><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又是四月,滿山的杜鵑花伴著我們?nèi)タ锤赣H。父親等在那里,也微笑著看我們。父親沒有留下骨灰,不知他的魂靈是否已找到我們給他置下的這一小方天地,不知他是否已吸上我們給他帶來的“大前門”。前幾年看了電影《人鬼情》,便總和姐姐商量著找個靈媒去看看父親,可是又不敢,怕萬一知道父親在那邊過得不好心里難受。于是又每每寄望著父親節(jié),幻想著父親會突然回來和我們在一起。 </b></p><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天有靈,請賜我這一天,賜我做回嬌嬌小女兒,撲進父親懷里大哭一場,賜我聽父親用那濃重的川音喚一聲“幺兒”。</b></p><p><br></p><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 初稿于1996年4月</b></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后記:不知上天是否真的有靈,抑或是父親想我了,2000年,我所在的單位在我父親去世的省委黨校緊鄰買了一塊地建了大樓,自那時起,我?guī)缀蹩梢蕴焯彀橹赣H,直到2013年我退休離開。一算,整整13年,正好是父親養(yǎng)育我的13年...</span></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華西舊照。遠處象是個球門,父親當(dāng)年可是在這綠茵上馳騁?</b></p><p><br></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現(xiàn)今的華西體育場</b></p><p><br></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牙科樓</b></p><p><br></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牙科樓內(nèi)部,現(xiàn)在是留學(xué)中心。說盡好話,認真負責(zé)的保安才放我們?nèi)雰?nèi)拍了幾張照片。</b></p><p><br></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精致寬大的木樓梯</b></p><p><br></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保存完好的教學(xué)樓</b></p><p><br></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父母心心念念的地方,也是我們從小就從相冊里看熟了的的華西壩荷花池和鐘樓</b></p><p><br></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我久坐于此,陪父母多看一會兒銀杏樹,荷花池,和老鐘樓……</b></p><p><br></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這里有父親和母親的青春氣息</b></p><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