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初遇烏石頭古村落,是在一篇寫烏石頭村的文章里。圖文中,如雪油桐花下的一角屋檐,木門木窗的老房子,古舊的蜂桶,曾經(jīng)很熟悉的老物件,曲徑通幽的竹林小徑,瞬間柔軟了我的心房。烏石頭那遺世獨立的靜美讓我念念不忘,從此心里便多了一個念想。</p> <p> 在這世間有些喜歡是猝然降臨的。也許只是一張圖片上似曾相識的親切感,也許只是一個溫暖的笑容,也許只是一句真摯的問候,也許只是一聲輕嘆,那種懂得便入了心肺。仿佛是前世今生的約定。</p><p><br></p><p> 就像是我對烏石頭的喜歡。</p><p><br></p><p> 五月中旬的一天,終于有機會得以走進心中向往的所在。</p> <p> 新篁鄉(xiāng)位于橫峰縣北部,距離橫峰縣城75公里,是橫峰縣最僻遠的一個山區(qū)鄉(xiāng)。境內山清水秀,空氣清凈,生態(tài)環(huán)境優(yōu)良。素有油茶之鄉(xiāng)、毛竹之鄉(xiāng)、藥材之鄉(xiāng)、野葛之鄉(xiāng)的美譽。</p><p><br></p><p> 烏石頭古村落就與世無爭地隱藏在新篁的崇山峻嶺之中。</p> <p> 車行新篁鄉(xiāng)境內,車窗外的田疇上寫滿了綠詩行 ,陌上翻開了新畫卷。還未插秧的水田里錯落有致地撒著稻秧捆,農人們趁著好天氣正在忙著插秧。山邊上的村子都屋舍儼然,有沃地美池修竹圍繞,一幅富裕的江南好風光模樣。車子沿著皇后賽道蜿蜒而上,連綿起伏的如黛青山上素白溫潤的油桐花跳躍出來,像是山間泊著的一朵朵潔白無瑕的云朵兒。像是綠底上繡著的白花,朵朵膚若凝脂。</p> <p> 到了綠意環(huán)繞著的烏石頭村,下車來深深地吸著山間潔凈清新的空氣,向村中走去。村口的一棟老房子前整齊地堆著柴垛。墻上掛著古舊的蜂桶 ,無數(shù)只蜜蜂在蜂桶邊縈繞,在陽光底下翻飛。一個木箱就是一個王國,一個盛產(chǎn)甜蜜的芳香國度。滿是歲月痕跡的谷風機,與打麻子粿的木杵一起,在雜物間檐下安之若素,與老屋一起看這山中的風起云涌,日轉星移。院前竹架子上的簸箕里曬著菜干,菜干的香味兒夾雜著陽光甜甜的暖,是兒時熟悉的味道,是煙火生活的味道。邊上一個石砌水池,有山泉水嘩嘩流下,池水清冽。幾只白身子紅掌的鴨子在水中嘻戲,扎猛子,漾起一圈圈漣漪。另外幾只在外來人的眼光下不驚不乍,悠然自得地梳理著它的羽毛。目之所及皆是一幅歲月靜好的夏日山居圖。</p> <p> 沿階而下一棟棟土墻、黛瓦、木門、木窗的房子。依山順勢而建,似掛在山崖上,藏在樹林中的微型版婺源篁嶺。是一個能讓人滋生出鄉(xiāng)愁的地方。看著眼中的一切,想起了我童年生活過但早已不復存在的村子,童年的記憶穿越時空翩然而來。村人們聚集居住的木質結構房,墻連著墻,屋檐連著屋檐,緊緊地挨在一起。下雨天從村頭走到村尾也不會淋到一滴雨。坐在房前做麻,穿著的確良斜襟衫梳著發(fā)鬢老人、在花架前繡花的女子、在弄堂里奔跑玩耍的孩子……都躍然眼前,一切還是那么的清晰,就像是昨日重現(xiàn)。</p> <p> 村內遮天蔽日的古楓林,似是鳥兒的天堂。鳥兒們在樹梢上,綠葉間歡天喜地,不知疲憊的一曲又一曲地唱著,曲曲婉囀、清脆、悠揚,如同天籟之音。樹蔭下涼風習習,陽光透過濃密的楓葉碎碎地落在地上,像一群可愛的小銀魚,活潑地游著。</p><p> </p><p> 一位慈眉善目,面色紅潤的老人坐在楓樹下的長凳上,慈祥地看著前方。我想應是烏石頭村的好山好水好氣候,才滋養(yǎng)出老人鶴發(fā)童顏的好氣色吧?我童年生活過的小村子里熟悉的長輩,幾十年過去了,覺得他們還是我十幾歲離開時的樣子,并沒有太大的改變。應也是因了故鄉(xiāng)好生態(tài)好環(huán)境的滋養(yǎng)和與世無爭的心態(tài)吧?靠在老人邊上的拐杖,讓我不由得感到親切,想起了也靠拐杖助力走路的外婆。都說:“家有一老,如有一寶?!比巳硕家鋹?、保護家中的寶,要懂得感恩與珍惜,家中有老人才更和諧圓滿。千萬不要留下“子欲養(yǎng),而親不在”的遺憾。</p> <p> 一棟棟房屋,幾乎沒有什么差別,一樣的古老、一樣的入得畫,鏡頭隨便定格,都是絕好的風景照。家家門前都掛著蜂桶。谷風機、禾桶、石臼等等早已退出農作舞臺的老物件,被他們的主人珍惜著,錯落有致地放置于房前屋后。它們和房子、青石古道、籬笆一樣都是古村落不可缺的元素。一樣的入得畫來,都是絕好的風景照。</p> <p> 村子最下面是一條溪澗,水流清澈。從林海蒼茫處緩緩而下,悅耳的流水聲不絕于耳。無數(shù)大大小小烏黑的石頭,錯落地鋪陳在溪澗中。如果烏石頭村村名的由來,是因為溪澗里的這些烏黑的石頭,那么村名是實至名歸的。</p> <p> 從烏石溪澗上來后,沿著石墻走?;h笆邊上一座院門,古香古色,很有意境,上書:“陋室居”三字。手撫門扉和門環(huán),感覺有歷史的風獵獵吹過。輕推掩著的木門,仿若穿越了時空來到了另外一個空間。歷青石階而上,土墻、黛瓦、木門、木窗的“陋室居”映入眼簾。陋室居是老宅修舊而成的民宿,整棟房子干凈整潔,清幽詩意,掩映在一大片竹林下。屋角處,幾棵油桐樹已著綠色的本裝。曾經(jīng)滿枝頭素白的油桐花已落,花瓣雖鋪滿了小徑,但卻是枯了萎了的,即將化作花泥更護花。我們終究是錯過了烏石頭村漫天飛舞的“五月雪”。</p> <p> 漫步陋室居邊上的小徑,柴扉后面的世界,美好而又神秘,仿若仙境。修竹竿竿蓊郁挺拔,陽光被擋在了外邊,只少許幾縷陽光透過濃密的竹葉,灑在小徑上。彼時風不吹、竹不動。聽得見花開的聲音、聽得見蝴蝶飛舞的聲音、陽光掉落的聲音。我喜歡這樣的安靜,漫步其中自己也生出了那樣的靜氣。</p> <p> 抬頭仰望,烏石頭正午的天空很藍、很干凈,像是被過濾了一切雜色,一絲浮絮都沒有。治愈系的藍,藍的讓人心曠神怡、怡賞心悅目。藍天下,林海蒼茫,蓊郁蒼翠。駐足喂養(yǎng)了眼睛視覺盛宴后,在裊裊炊煙中依依不舍地踏上了歸途。</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