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020年5月16日,被疫情囚禁數月的我們,終于找到了一個機會,眾同學結伴同游塔云山。</p><p>塔云山地處鎮(zhèn)安縣,是馳名秦,楚,豫,川的道教名山。景區(qū)以險絕,奇特,秀美,壯觀,神異而著稱,是國家AAAA級景區(qū)。</p> <p>2012年7月,我曾經去過塔云山。8年過去了,這次與同學們相約,再去塔云山轉轉。。</p><p>今天是個星期六,我們一行六人,跟隨旅游團,乘大巴去鎮(zhèn)安。</p><p>7:30在電視塔乘車,10:00前已經進了景區(qū)大門。過去在此購票后,可以將車開到天池廣場,現在不行了,必須掏20元乘景交車入內。導游小葉跑前忙后,辦好進門手續(xù)以后,我們一起坐景交車上山。</p> <p>在天池廣場下車后,直接來到索道站。</p> <p>以前來時,索道尚在修建中,只能慢慢的走路上山,現在就方便多了。</p> <p>今天我們來的比較早,坐纜車的人還不多,有些轎廂都是空放的。</p> <p>站在空中,俯瞰天池廣場,航拍的效果還是很不錯的。</p> <p>纜車的運行時間并不長,據介紹只要8分鐘就會到達終點。</p> <p>接近山頂處看到的天池廣場。</p> <p><span style="font-size: 18px;">翻過一架山后,看到了山谷中的祈福廣場。</span></p> <p>下了纜車,我們向金頂出發(fā)。路上,看到了晏安瀾手書的道字。</p><p>晏安瀾,清朝鹽政官,鎮(zhèn)安籍進士。</p> <p>登頂途中,經過的景點。</p> <p>祖師殿。</p><p>在這陡峭的山上,緊依崖邊,蓋起的一座小廟,想照張全景都沒有角度,只能分拍了。</p><p>門前對聯的上聯是:</p><p>祖師衣缽傳千古</p> <p>下聯是:</p><p>信徒香火澤萬年</p> <p>八仙堂。</p><p>內供道家八仙,由于場地限制,神像都很小巧。尊重宗教的規(guī)矩,沒有在廟內拍照。</p> <p>繼續(xù)上攀,就到了最著名的景點--金頂。山巔之上,一座不足六平方米的道觀矗立在頂峰,三面是絕壁,能夠攀登的一面,仰角足有六七十度,兩邊有掛滿紅幡的鐵鏈,扶著它,手腳并用,終于到達了頂峰。</p> <p>殿內供奉著觀音菩薩,由于場地的限制,一次只能榮一人進去參拜。我們到的早,有幸入內一瞻真容。</p> <p>加油!勝利在望了。</p><p>手拽鐵鏈,奮力向上攀登。</p> <p>大家都登上了頂峰。</p> <p>“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為我們自己歡呼吧!</p> <p>短短幾分鐘后,大量的游人來到金頂。我們也該下撤了,眾人的臉上洋溢著勝利者的微笑。</p> <p>這里是眾香客求子的地方。</p> <p>念功塔,晏安瀾倡導并捐資為成明達所建靈塔。</p> <p>光緒年間塔云山主持道士成明達的埋骨之地。</p> <p>成明達簡介。清代光緒年間塔云山主持。</p><p>在他的努力下,塔云山道觀得到發(fā)展壯大,逐步成為享譽秦,鄂,川,豫的道教名山。。</p> <p>時至中午,找一休息地吃飯。</p><p>午餐是自帶的,各自的飯菜匯聚在一起,擺放了滿滿一桌子。不僅量大,內容也很豐富:有魚有肉,有米有面,瓜果菜蔬,應有盡有。</p> <p>熏魚,甄糕,鹵干,醬肉,煎餅,鍋盔等,各位都帶來了自己的拿手飯菜,質優(yōu)量足。飯桌上,大家切磋探討廚藝,敞開肚皮,大快朵頤。酒足飯飽之后,還是剩下不少,打包交換,相互帶回去品嘗。</p> <p>繼續(xù)前行,到了護峰松。</p> <p>松樹上掛上了紅。</p> <p>現在來到了金頂的下面,仰望金頂,直聳云端。</p> <p>金頂刺青天,松海云霧間。</p> <p>天下最險道觀。</p> <p>問道臺遠景。</p> <p>老君廟。</p> <p>問道臺簡介。</p> <p>太歲洞簡介。</p> <p>太歲洞入口。</p> <p>洞內。</p> <p>太歲洞出口。</p> <p>益壽洞簡介。</p> <p>彭祖塑像。</p> <p>飛來石簡介。</p> <p>穿過山洞后看到的金頂。</p> <p>踩云橋簡介。</p> <p>橋對面的摩月樓。</p> <p>玻璃橋上。</p><p>此橋為吊橋形式,人身的移動,會讓橋身產生顫動。透明玻璃下,是深達百米的山谷。按說在雙重險境下,應該驚恐害怕,可奇怪的是,過橋的游客都很鎮(zhèn)靜從容,沒有一個大呼小叫,畏懼不前的。</p> <p>老同志也曾年輕過,在這里放松一下自己,抗疫期間郁積的悶氣,也隨之釋放出來。</p> <p>此橋收費35元,現在游人不多,可以多拍幾張照片。</p> <p>過了橋,就是摩月樓。</p> <p>摩月樓簡介。</p> <p>繼續(xù)前進,就到了步云橋。這是一座吊橋,橫跨兩山之間。</p> <p>步云橋簡介。</p> <p>這座橋,比玻璃橋長,寬度一樣,走在上面,晃動的幅度更大些。</p> <p>在步云橋上看到的玻璃橋。</p> <p>橋上看摩月樓。</p> <p>橋頭觀橋。</p> <p>吊橋的鋼索直徑在50毫米以上。</p> <p>過了橋,繼續(xù)前行,努力向上攀登。</p> <p>放馬坡,已經接近山頭了。這里有兩匹雕塑馬,很多游人騎在上面照相,我們急于趕路,就沒有停留。</p> <p>從這面山上看到的金頂,另是一種姿態(tài)。</p> <p>繞金頂一周,觀賞到它三面懸于萬丈深淵,建于塔云山萬仞絕頂之上,可謂鬼斧神工,令人嘆為觀止,被稱為“秦楚一柱,絕頂道觀”。</p> <p>長在路上的石頭。</p> <p>紫嵐臺簡介。</p> <p>紫嵐臺入口。</p> <p>這里需要掏兩元錢購買一副一次性鞋套才能入內。</p> <p>玻璃平臺很高很大,但是一點也不覺得害怕,游人們個個喜笑顏開,行動自如。</p><p>相片下方的那座“橋”,上下不靠,游客根本到不了跟前。經過詢問,才知它是纜車的安全網。</p> <p>下了紫嵐臺,旁邊就是纜車站。我們是80元買的往返票,直接乘車到天池廣場,然后坐景交車到入口。此時是下午3:30,換乘大巴回家。</p> <p>憋悶了幾個月,終于有了一個出來透口氣的機會,同學相聚,分外親切。五十多年的友誼,延續(xù)至今,雖然在一起玩了一天,仍然意猶未盡。</p> <p>于是,下車之后,另找地方再聚。</p> <p>高舉酒杯,為今天的歡聚,也為下次的重逢,干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