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中國家譜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在中國,家譜有約3000年歷史,是中華民族的三大文獻(國史,地志,家譜)之一,屬珍貴的人文資料,對于歷史學、民俗學、人口學、社會學和經(jīng)濟學的深入研究,均有其不可替代的獨特功能。為了感念祖德宗功,繼承家族優(yōu)良傳統(tǒng),傳承發(fā)展太極拳,弘揚中華傳統(tǒng)文化,陳庚支系后人經(jīng)過一年的努力和試制,先祖陳庚支系掛譜制作成功!</p> <p>此掛譜:</p><p>1.黑白制版,經(jīng)過10余次反復審核校對征求意見。</p><p>2.經(jīng)過藝術(shù)設(shè)計制作成彩色高像素電子版。</p><p>3.高質(zhì)量高清微噴技術(shù),宣紙彩色印刷。</p><p>4.仿古掛軸式綾布精裝裱。</p><p>5.組合寬度162公分,高173公分。</p> <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陳庚支系簡介:</b></p><p> 陳庚,字苞九,陳家溝陳氏第十世,庠生,文淵德厚。協(xié)助王庭公、王前公傳授太極拳??滴跷迨辏壮拮V建祠,親率族人捐款捐物,勒碑紀事。數(shù)百年陳氏家史歷歷在目,太極拳陳氏家學流布于世?,F(xiàn)存陳氏始祖卜公墓碑記,就是庚公當年敬立,這已成為考察太極拳文化珍貴實證??v越數(shù)百載,陳家溝以太極拳發(fā)源地聞名于世,庚公厥功至偉。</p> <p> 大清乾隆晚期,陳門枝繁葉茂,分門立院。庚公長子維承,后人居陳家溝西南,稱西南院;庚公次子維新,后人居陳家溝東北,稱東北院;再后,西南院二門繼可之后移居陳家溝東坡之上,世代經(jīng)營鹽業(yè),稱“老鹽店”或“鹽店院”。陳庚支系乃陳家溝名門望族,學文習武從商,皆有所成,歷代名人輩出,有庠生以上功名者33人,知縣以上官員9人。先后涌現(xiàn)出諸如陳毓英、陳德瑚、陳省三、陳鴻烈、陳克忠、陳克弟、陳克信、陳立清、陳立憲等代表性人物,為陳家溝的歷史文化和太極拳的傳承發(fā)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p> <p> 陳庚后人陳毓英,繼參公長子,陳氏第十三世,歲貢生。因子步蟾政績卓著,嘉慶元年,毓英公八十八歲,奉詔與族叔善公繼明同赴京城參加乾隆帝舉辦的千叟宴。</p> <p> 陳庚后人陳德瑚,翰林院侍詔,直隸知州,并承祖輩基業(yè),經(jīng)營藥材行,名太和堂。到清朝末年,已經(jīng)聞名遐邇,和北京同仁堂、天津達仁堂齊名,是中國北方著名的醫(yī)藥老字號。1809年,德瑚公收河北永年楊露禪為義子,從此楊露禪就住在德瑚公家南院前庭,跟德瑚公學習文化,同時德瑚公特聘陳家溝武術(shù)高手陳長興教授楊露禪太極拳。十年后,楊露禪拳藝學有所成,后由德瑚公、武汝清將其推薦于北京授拳,此后太極拳發(fā)揚光大,后人將其所授拳術(shù)稱“楊式太極拳”。永年武河清字禹襄者,慕名來訪,德瑚公薦其隨族人清平習太極拳。禹襄藝成,人稱“武式太極拳”。太極拳廣播天下,流派紛呈,都是在“太和堂”主人德瑚公的推動下直接或間接產(chǎn)生的。德瑚公故居現(xiàn)在稱楊露禪學拳處,經(jīng)政府多次翻修展拓,今為陳家溝著名景觀之一。</p> <p> 陳庚后人陳省三,陳氏第十七世,自幼愛武喜文,先從太極名家陳延熙學拳,又從陳鑫練拳習文,因此對陳氏太極拳大、小架皆精,文武具備,后任教于懷慶府(今沁陽市)、溫縣師范、修武、禹州等地,跟其學藝者甚眾。1940年,省三公應衛(wèi)立煌特邀,任第一戰(zhàn)區(qū)長官司令部武術(shù)教官,在軍中教授太極拳。</p> <p> 陳庚后人陳氏第十八世陳克弟、陳克忠、陳克信皆師從品三公,學文習武,勤學苦練,各有所成??说芄畹萌腥叮却呵锎蟮斗Q絕,克弟公門下弟子眾多,開封、西安等地多有出其門者??酥夜?,字子純,是陳鑫諸多弟子中最有代表性人物之一,自幼隨族祖陳鑫習學陳式太極拳十余年,在族祖的言傳身教影響下,他刻苦練功,從不間斷,拳藝精湛,探討拳理,理法獨到,深得太極拳械套路精髓,以及推手、散打、點穴、擒拿無不體用精熟,甚為師厚愛。其師彌留之際,授以有關(guān)拳事文稿及《三三六拳譜》,囑其嚴守箴規(guī),寧缺勿濫。忠跪泣受命。師逝后,其力遵師訓,修進功夫,對太極拳奧旨進一步領(lǐng)悟。其教學先講武德及為人之道,而后因人施教,循序傳授,深入淺出,一絲不茍,深受學生們的尊敬和愛戴。他授拳一生,學生遍布陳家溝,但從不收分文報酬。由于他的無私奉獻,使太極拳在陳家溝再一次得以普及和提高。</p> <p> 陳庚后人陳鴻烈,陳氏第十八世,先后隨其父和族祖陳鑫、族叔陳椿元習練陳氏小架,得真?zhèn)鳎跷蛱珮O拳之奧秘。災荒年間變賣田地、開灶賒糧,資助族人堅持研練祖?zhèn)魅?。攜女兒陳立清、侄兒陳立憲傳拳于甘、陜等地。曾與族叔椿元為陳鑫《陳氏太極拳圖說》一書出版沿黃河踏冰凌,多方奔走,盡心盡力,為陳氏太極拳文史傳承做出了重要貢獻,功載史冊。鴻烈孝女立清,自幼隨父習拳,開封女師畢業(yè),性剛烈言辭正派,文韜武略,教書四十載,傳拳七十年,太極拳大師,國際太極拳文化傳播大使,桃李滿天下。創(chuàng)辦西安萃華武館,著有《陳氏太極拳小架》一書,其紀念碑入陳家溝名人陵園。鴻烈侄兒立憲,身材魁梧,儒雅風范,拳法超群,少從叔父鴻烈習拳,西北工大土木建筑系畢業(yè),民國黃埔軍校國術(shù)教官,教書育人,建筑工程師。上世紀六十年代設(shè)立陳氏太極拳械輔導站,獲“全國優(yōu)秀輔導員”稱號。因其精拳術(shù)、通經(jīng)絡(luò),善正骨,世號陳三絕。著有《陳氏太極拳拳勢講解》、《陳氏太極拳習練要領(lǐng)》,其紀念碑入陳家溝名人陵園。</p> <p> 如今,陳庚支系東北院、鹽店院、西南院人丁興旺,僅二十一世就錄入家譜110人,人人均能恪守祖訓,傳承祖業(yè),皆文武雙全,現(xiàn)有中共黨員56人,高級警官1人,縣處級干部3人,科級干部5人,博士3人,研究生12人,本科學歷35人,公職人員28人,企業(yè)家21人,拳師39人。</p><p><b> 文韜武略薪火相傳,孝悌忠信家國平安。</b>陳庚先祖后人一定會精誠團結(jié),銘記祖訓,弘揚家學,廉潔從政,遵紀守法,光宗耀祖,為國為民做出更大貢獻!</p> <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在此受眾鄉(xiāng)親委托:對率領(lǐng)陳家溝家族理事會、焦作市陳家溝太極傳承發(fā)展研究會的陳一華、陳沛林老師及參與制作付出辛勤勞動的陳庚后人表示崇高的敬意!對積極墊付資金大力支持制作的陳旭斌會長表示誠心的感謝!</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