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人人操人人叉|色五月婷婷俺也去|久热福利在线视频|国产一区在线资源|日本无遮挡一区三区|操碰免费在线播放|国内A片成人网站|黄片无码大尺度免费看|欧美亚洲一二三区|8090碰人人操

2008年的汶川、2020年的武漢,再看還是淚目……

初學(xué)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故事從廢墟中生長出來,時間抹平了傷痛,留下一道深刻的疤痕,或許不愿觸碰,也永遠不會忘記。從2008到2020,從汶川到武漢,在每一個充滿死亡、破壞和不告而別的日子里,或許我們從未意識到,我們對這片土地上的彼此,熱愛如斯。</b></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2008年5月19日,當某知名網(wǎng)站依照慣例整理和分析當日的網(wǎng)絡(luò)流量數(shù)據(jù)時,一條從未見過的曲線出現(xiàn)在眼前。</b></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當日上午10時,為表達對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斗爭犧牲烈士和逝世同胞的深切哀悼,全國人民默哀3分鐘。 12年前,山河破碎的汶川將國人的記憶分成2部分,2008年以前和2008年以后; 12年后,風(fēng)雨交加的武漢又用幾近悲壯的方式,成為另一個歷史節(jié)點。 12年,躺在時間的河流上張望,這兩座城,相似的又何止是一條曲線。 </b></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幾分鐘之后,凄厲的呼救聲穿透了瓦礫,瓦礫外的人驚慌逃竄,沒有方向、沒有道路,天地間一片狼藉。 有人在亂石上匍匐前進,有人用雙手刨著廢墟,有人抱著孩子的尸體哭喊,還有人只是呆呆地著。 到處是殘垣斷壁,滿眼是生離死別。</b></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地震后,災(zāi)區(qū)街頭貼滿了尋人啟事:</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千里之外的北京,央視值班編輯來不及向上級請示,15點02分,CCTV-13正在播出的《整點新聞》忽然打出“突發(fā)事件”的片頭——一條字幕赫然出現(xiàn)在屏幕正中偏下。</b></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主播耿薩播報了來自國家地震局的最新消息: 今天14點28分,四川汶川縣發(fā)生7.6級地震。(該數(shù)據(jù)為實時觀測數(shù)據(jù),與詳細測定有所出入,修訂后震級為里氏8.0級) 那天晚上的《新聞聯(lián)播》,主播羅京一如往常地播報日期:“今天是5月12號星期一,農(nóng)歷四月初八,距離北京奧運會還有88天……” 但頭條新聞卻不是“奧運火炬在福建泉州傳遞”,而是汶川。2008年5月12日,羅京在《新聞聯(lián)播》中播報“汶川地震”新聞,鏡頭前的羅京鎮(zhèn)定自若,他的責(zé)任是讓國民安心,然而少有人知,那一天,直到上臺前他也沒能打通遠方親人的電話。(羅京的母親是重慶人) 電視機前的國人鎖定頻道,等待著前方的最新消息,但是,當日《新聞聯(lián)播》里的畫面卻與下午滾動播出的實時新聞相差無幾。 觀眾的抗議聲四起:為什么總是在演播室與專家交談?為什么沒有現(xiàn)場直播? “誰也不知道下一秒是否還聯(lián)系得上前方。所有的人都特別茫然、緊張,從主播、編導(dǎo)到臺長?!币粫r間,節(jié)目組的工作人員也沒了頭緒。 主播耿薩說:“播完這條不知道下一條要播什么?!奔词故茄胍曇矡o法知曉,當時的汶川究竟如何了。 12年前的今天,那座小城電沒了、路斷了、電話不通,一度成為“孤島”,匯集了13億人的祈禱。 </b></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2008年5月13日上午7時,時任國務(wù)院總理溫家寶下達指示: “務(wù)必要在今晚12點前,打通通往震中災(zāi)區(qū)的道路?!?與此同時,空降兵某部特種偵察小分隊已經(jīng)飛抵距離汶川40公里的茂縣上空。 幾個小時之前的深夜,上級對他們的指示只有3個字:“快!快!快!”住在機場附近的人回憶:“整整一夜,數(shù)不清多少個架次轟轟地飛過?!?在陸路打通之前,空中通道是唯一的希望。但是,汶川地處川西高原,地形復(fù)雜,天氣無常,根本不具備跳傘條件。 回到成都機場待命一天后,這支15人的小分隊再次起飛,留下各自的遺書,從云層的縫隙跳下,在峭壁和河流之間降落。</b></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那一次,最高跳傘高度達到4999米,是正常高度的數(shù)倍,已經(jīng)超出了人類的極限,被稱為“中國軍事史上最悲壯的一次空降”。 那一天,汶川映秀鎮(zhèn)漩口中學(xué)的肖瑤回憶,軍用直升機在頭頂盤旋,“我們有救了。” 隨后而來的飛機,不斷地向下丟袋子。袋子里面有餅干、礦泉水、火腿,很多人望著天空流淚。 緊鄰汶川的什邡市也是空降兵最早到達的地方之一。12歲的小學(xué)生程強記得,地震第二天,從天而降的解放軍打破村子里的死寂,他們的頭盔印著“空降”,紅旗上寫著“黃繼光生前所在隊伍”。 送別部隊的那天,人群之中,程強將橫幅舉過頭頂:“長大我當空降兵?!?lt;/b></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12年光陰匆匆,如今24歲的程強不僅當上了空降兵,還擔(dān)任了“黃繼光班”班長,一身天空藍,扛起那面寫著英雄姓名的紅旗。</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程強成為空降兵2008年5月13日晚23時14分,震后33小時,通往震中的陸路終于打通,武警駐川某師200人成為第一支到達汶川縣城的救災(zāi)隊伍。 余震隨時都有可能發(fā)生,連根拔起的大樹和山石不斷滑落,但很多人已經(jīng)被埋超過24小時,每一秒都有可能是最后一秒。 某集團軍政治部副主任張立呂回憶,組建突擊隊時,他提出:不是獨生子女的舉手?!熬褪遣蛔尓毶优??!彼蛴浾呓忉?。 結(jié)果所有的官兵都舉起了手,都說自己不是獨生子女,都要求上最危險的地方去。 “實際上,他們有1/3是獨生子女。” 12年前的那個5月,在很多人的記憶里是軍綠的迷彩、消防的橙紅、醫(yī)護的潔白……</b></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程強成為空降兵2008年5月13日晚23時14分,震后33小時,通往震中的陸路終于打通,武警駐川某師200人成為第一支到達汶川縣城的救災(zāi)隊伍。 余震隨時都有可能發(fā)生,連根拔起的大樹和山石不斷滑落,但很多人已經(jīng)被埋超過24小時,每一秒都有可能是最后一秒。 某集團軍政治部副主任張立呂回憶,組建突擊隊時,他提出:不是獨生子女的舉手?!熬褪遣蛔尓毶优稀!彼蛴浾呓忉?。 結(jié)果所有的官兵都舉起了手,都說自己不是獨生子女,都要求上最危險的地方去。 “實際上,他們有1/3是獨生子女?!?12年前的那個5月,在很多人的記憶里是軍綠的迷彩、消防的橙紅、醫(yī)護的潔白……</b></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彼時,19歲的消防戰(zhàn)士荊利杰,在余震中被戰(zhàn)友死死拽回,跪在碎石上大哭:“讓我再去救一個,我還能再救一個!”</b></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荊利杰(中)與戰(zhàn)友,濟南軍區(qū)某旅教導(dǎo)隊的數(shù)十名官兵用自己的身軀鋪成“人橋”,讓十幾名孩子從自己的身上踩過,下面,是洶涌而過的河水。</b></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搬運物資的解放軍從湍急的河流中撈回藥品,紙箱爛了,身上和藥品都沾滿了泥漿,他大喊:“這是救命的!”當時,北川的羌族少年馮維只有14歲,被武警官兵從廢墟里救出。 小時候,他以為軍人最神氣的時候是手握鋼槍;2008年,他卻發(fā)現(xiàn)將自己救出的軍人雙手磨破,滿身灰土,2013年9月,馮維入伍參軍,成為一名人民解放軍戰(zhàn)士。馮維:2008年5月13日,在北川災(zāi)區(qū),一片四周仍在冒煙的廢墟上,一個左臂受傷的幼童躺在一塊小木板做的臨時擔(dān)架上,用他稚嫩的右手向八位抬著他的解放軍戰(zhàn)士敬禮。</b></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敬禮娃娃”郎錚:從那以后,這名小男孩就有了另一個名字“敬禮娃娃”</b></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敬禮娃娃”郎錚:11年后,2019年10月1日,北京天安門廣場舉行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大會、閱兵式、群眾游行。參與抗擊非典、汶川重建的英雄群體代表組成“眾志成城”方陣。 彩車上展示著汶川縣的映秀小學(xué),紅白鎮(zhèn)的紅頂民居,阿壩州的古堡新寨…… 鏡頭劃過,當年的“敬禮娃娃”仍舊將右手高舉頭頂,無聲地訴說著,“壯哉,我中國少年,與國無疆”。</b></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地震發(fā)生當天晚上,國家地震救援隊首批180人,從北京飛往災(zāi)區(qū)。 第2天,全國各省救援隊,相繼出發(fā)前往四川,展開救援行動。 到第3天,從四面八方而來的醫(yī)生、戰(zhàn)士……已多達近20萬。 他們在垮塌的樓板下發(fā)現(xiàn)一位已經(jīng)遇難的母親,她的身下一個三、四個月大的孩子,包在紅底黃花的小被子里,安靜地睡著,毫發(fā)未傷。 救援醫(yī)生解開被子準備給孩子做檢查時,發(fā)現(xiàn)有一部手機塞在被子里。醫(yī)生看到了一條已經(jīng)寫好的短信:“親愛的寶貝,如果你能活著,一定要記住我愛你”。 手機在現(xiàn)場傳閱著,每個看到短信的人都落淚了。</b></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26歲的陳堅在北川的廢墟下堅守了79小時,被救援人員從三塊預(yù)制板下營救出來后,卻最終帶著對妻子和家人的思念走了。因為電視鏡頭對6小時營救過程的全程直播,讓他成為地震數(shù)以萬計的遇難者中,最特殊的一個。那一年,全世界電視觀眾都直接“參與”了陳堅與死神搏斗的分分秒秒,見證一條生命從希望升起到猝然離去。</b></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陳堅:他曾對著鏡頭說:“我不想我的小孩生下來就沒有父親。我三天三夜沒吃過一顆糧食,只喝了點水。但是我覺得我命還大,大難不死,必有后福?!?amp;nbsp;被救出半小時后,他走了。救援武警邊做人工呼吸邊說:“你這個‘傻子’,你都堅持了這么久了……”女記者哭喊著搖著他的手:“你醒醒,你老婆還在等你回家呢!”&nbsp;電視臺的直播主持人哭得說不出話了,節(jié)目被迫中斷。那段時間,這樣的播出事故也成為了地震的一部分。汶川地震期間,包括央視主播趙普在內(nèi)的許多新聞主播在節(jié)目中流淚。2008年5月15日,這是無數(shù)中國人情緒失控的一天,央視新聞主播趙普在直播中哽咽:“為什么我們愛這片土地,因為這片土地上的人懂得相互守望。因為轉(zhuǎn)播車的原因,我們還不能把更多的畫面帶給大家,我們只能反復(fù)播放能夠搜集到的寶貴的畫面,目的只有一個……”坐在趙普對面的專家、演播室外的編導(dǎo)也紅了眼圈。導(dǎo)播張君通過耳麥對趙普說:我們等你。隨即,把趙普耳邊的幾個聲道切斷。2秒鐘之后,趙普平復(fù)心情重新開始播報,但電視機前的人們卻至今無法忘懷。12年過去了,正在看文章的你,還記得這些畫面嗎?&nbsp;</b></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2008年5月13日,汶川地震后的第二天凌晨,36歲的羅永浩與一群媒體人士、作家發(fā)起了一場募捐活動: “現(xiàn)實之于他們?nèi)绱藞杂玻覀兛赡軟]什么辦法幫到他們什么忙,但至少可以讓他們感受到世界還有人性的柔軟的另一面?!?lt;/b></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2008年5月14日,羅永浩(右)趕赴災(zāi)區(qū)</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5月14日,他和一群人自費進入成都,利用善款采購物資,發(fā)放給災(zāi)區(qū)人民。 后來,他們被稱為“志愿者”。 震后,志愿者們從大江南北趕往汶川、北川、茂縣……帶著“做些什么”這個簡單急迫的愿望。 根據(jù)四川省官方統(tǒng)計數(shù)據(jù):“5·12汶川大地震”中登記在冊的志愿者大約20萬人,但遠遠不能說明這個群體的數(shù)量。有人倡議把2008年定為“中國志愿者元年”。 這些志愿者中有68歲的湖北老人,也有8歲的綿陽女孩。他們中有退伍特種兵,也有年過花甲的農(nóng)夫。 他們說:“今天,我們都是汶川人。” 2008年,幾乎沒有一個中國人置身事外,幾乎每一個單位、學(xué)校都組織了自愿捐款,無數(shù)雙眼睛關(guān)注著遠方。 2008年5月14日,上海市南京東路步行街出現(xiàn)感人一幕,世紀廣場前的流動獻血車排起了50多米的長隊,從車頭一直排到車尾,準備為四川災(zāi)區(qū)人民獻血。</b></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第二天,同樣的畫面又出現(xiàn)在北京。</b></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2008年5月19日下午14時28分,汶川大地震震后168小時,國家宣布降半旗志哀。 這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次為自然災(zāi)害遇難民眾舉行的全國性哀悼活動,也是第一次為罹難百姓設(shè)立全國哀悼日。這一刻,原本在電腦前的人們,起身離開網(wǎng)絡(luò),向遠去的同胞致哀。于是,出現(xiàn)了那條跌落的流量曲線。</b></p> <p>那天,天安門、新華門、外交部、南京、廣州、濟南、武漢……不同的背景,同樣緩緩下降的國旗。</p><p><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2008年5月19日下午14時28分的中國:各省市電視臺播放著同樣的畫面,所有鏡頭掃過的人,表情肅穆,舉止莊重,哀慟而真摯,電視里的汽笛嗚鳴跟窗外的消防警報響成一片。 5月19日14:28,中國只有一個表情。 默哀結(jié)束,廣場上的人群自發(fā)喊起:“四川加油,中國加油!”</b></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2020年,東京奧運火炬?zhèn)鬟f在疫情中被迫中斷,12年前,北京奧運火炬也曾在5月19日至21日暫停傳遞,以表達對同胞的哀悼。 在那3天時間里、一切公共娛樂暫停,電視、網(wǎng)絡(luò)、報紙……到處都是黑白。 震后88天,在全世界都不看好的情況下,北京奧運會如期舉行。 當《歌唱祖國》的歌聲響起,當李寧舉著火炬出現(xiàn)在半空,當姚明舉著國旗走進鳥巢,或許,每一個中國人,都百感交集。</b></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雪災(zāi)、地震、奧運,有人說,看懂2008,就看懂了中國。&nbsp;截至2008年9月18日12時,5·12汶川地震共造成69227人死亡,374643人受傷,17923人失蹤,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破壞力最大的地震,也是唐山大地震后傷亡最嚴重的一次地震。</b></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12年前,汶川的樓塌了;12年后,武漢的街空了。 汶川是在地動山搖之中傾覆了無數(shù)生命,而武漢卻是在悄無聲息之中拉響了戰(zhàn)役。 4個月前,誰也未曾想到會有一種病毒,在人們準備歡度庚子年春節(jié)之際,洶涌來襲。 汶川和武漢,在看得見和看不見之間,是一樣的不離不棄。 1月18日,84歲的鐘南山院士擠上一列傍晚5點多開往武漢的高鐵,沒有座位,臨時上車的他只能被安頓在餐車的促狹一角。12年前,地震之后眾志成城的人群里,也有他的身影。</b></p><p><br></p> <p><b>2008年5月,鐘南山為從四川災(zāi)區(qū)轉(zhuǎn)移至廣州的病人看病2月1日,72歲的李蘭娟院士再赴武漢,這一去,就是整整60天,她說:“國家需要我待多久,我就會待多久?!?lt;/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12年前的6月18日,震后第38天,《汶川地震災(zāi)后恢復(fù)重建對口支援方案》頒布,提出“一省幫一重災(zāi)縣”。</b></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其中,有一條硬性規(guī)定:19省市必須以不低于1%的財力,對口支援四川重災(zāi)縣市。 支援時間,是整整3年。 最終,絕大多數(shù)省份都超額完成了任務(wù)。走過當年的重災(zāi)縣,幾乎每一棟新建筑上,都寫著XX單位援建。 12年后,“一省包一市”的對口援助再次上演。</b></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然而,早在大年三十晚上,上海的第一批醫(yī)療隊就已經(jīng)抵達武漢;浙江率先扛起科研任務(wù),首先分離出新型冠狀病毒毒株;江蘇派出“十三太?!保?3個地級市都有至少一支救援隊趕赴疫區(qū);廣東是除湖北以外確診病例最多的省,也是支援醫(yī)護人員數(shù)量占前3的省份;山東組織了“搬家式”支援,所有援鄂蔬菜都是按噸計數(shù);黑龍江編掛49輛大米專列開往湖北防疫一線;甘肅接收了幾乎所有來自伊朗的歸國人員;新疆的烤馕從西域來到荊楚大地;&nbsp;截至2020年3月1日,各省累計派出344支國家醫(yī)療隊(其中中醫(yī)醫(yī)療隊17支,軍隊醫(yī)療隊3支),共42322名醫(yī)務(wù)人員,醫(yī)生有11416人。&nbsp;而在方方面面難以計數(shù)的援鄂人員中,有一群特殊的人。&nbsp;12年前,汶川地震后,汶川縣百余名傷者被送至武漢接受免費救治,在醫(yī)護人員的精心照料下,無一例死亡、無一例感染、無一例后遺癥。&nbsp;12年后,汶川縣三江鎮(zhèn)的各村村民組織支援武漢。&nbsp;從汶川到武漢,千余公里,12人、6輛卡車、十幾萬斤蔬菜……每一輛卡車上,都掛著“汶川感恩您,武漢要雄起”的條幅。</b></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12年不見,誰都不曾孤軍奮戰(zhàn)。大年初一,四川省第一批援鄂醫(yī)療隊奔赴武漢。&nbsp;四川衛(wèi)健委的負責(zé)人說:&nbsp;&nbsp;“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突如其來。湖北人民和廣大醫(yī)務(wù)工作者,無私地伸出了援助之手。四川人民不會忘記?!?amp;nbsp;一別12年,承諾隨時都可以兌現(xiàn)。&nbsp;佘沙是第三批四川援鄂醫(yī)療隊中的一名護士。早在組建第一批醫(yī)療隊時,她便主動請纓。</b></p><p><br></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12年前,她(佘沙)12歲,天昏地暗之中,她目睹了地震之后的慘烈,也看到了源源不斷的救援人員。12年后,她說:“我覺得我應(yīng)該去。因為我和其他護士不一樣,我是汶川人呀!”</b></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同樣,12年前的汶川,護士劉佳所在的中學(xué)嚴重損毀。她和同學(xué)們坐在空地上,饑寒交迫之時,解放軍為他們搭起來帳篷,送來了食物。&nbsp;大學(xué)畢業(yè)后她成為一名軍隊文職護士,來到武漢,她說:“汶川地震的時候,我接受了解放軍的幫助。這次來武漢,我又以解放軍的身份幫助其他人,就像歌曲唱的——長大后我就成了你!”&nbsp;</b></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12年前,經(jīng)歷過唐山大地震的“唐山十三農(nóng)民兄弟”,在2008年年初的雪災(zāi)中奔赴湖南,3個月后又在汶川與解放軍、武警戰(zhàn)士一起,救出25名幸存者,刨出近60名遇難者遺體。唐山十三農(nóng)民兄弟,12年后,曾經(jīng)國人不負川,如今川人不負國。不僅僅是唐山、汶川、武漢,而是一個民族的品格。最近,在長沙,南華大學(xué)附屬長沙中心醫(yī)院4位援鄂護士去吃火鍋。期間聊起在武漢金銀潭醫(yī)院工作的經(jīng)歷,傳入隔壁桌女孩耳中。</b></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唐山十三農(nóng)民兄弟,12年后,曾經(jīng)國人不負川,如今川人不負國。不僅僅是唐山、汶川、武漢,而是一個民族的品格。最近,在長沙,南華大學(xué)附屬長沙中心醫(yī)院4位援鄂護士去吃火鍋。期間聊起在武漢金銀潭醫(yī)院工作的經(jīng)歷,傳入隔壁桌女孩耳中。</b></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女孩悄悄為4位護士買單,給他們留下一張小紙條:“你們的負重前行,換來了我們的歲月靜好,謝謝你們!”</b></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素不相識又何妨,偌大的中國,你我從未如此密不可分。&nbsp;12年后,很多孩子成了軍人,或許更多孩子會成為醫(yī)生、護士。&nbsp;2020年5月12日,不僅是汶川地震12周年,也是第109個國際護士節(jié)。&nbsp;2008年,北川老人劉慧珍站在路邊向過往的救援隊伍舉起一個“謝”字的畫面,令人至今難忘。&nbsp;</b></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或許,除了軍人、醫(yī)護、志愿者……我們可以感謝的還有這個相濟相生的民族。&nbsp;天災(zāi)始終難料,人事所幸可期,脆弱如蘆葦?shù)哪愫臀?,在各種災(zāi)難侵襲之下依然生生不息,并不只是因為擁有堅硬的盔甲,更是因為每個中國人“懷吾同胞,新吾國家”。&nbsp;從2008到2020,從地震到病毒,從死亡中煥發(fā)的生命,再不會屈服。12年前,2008年的汶川地震時,你在哪兒?2020年的疫情之后,現(xiàn)在的你還好嗎?</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時間會沖淡一切,但我們應(yīng)該永遠銘記:2008年的汶川,2020年的武漢。</b></p><p><b>為了遠去的同胞,為了逝去的英靈,為了腳下的土地,為了我們的明天,請勿忘!</b></p> <p style="text-align: right;"><b>素材/來自網(wǎng)絡(luò)</b></p><p style="text-align: right;"><b>編輯整理/初學(xué)</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