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黃恩元,男, 遼寧錦縣人,1938年生。 高級工程師,享受國務院政府津貼。</p><p>1963年北京地質學院畢業(yè)后,在交通部水運規(guī)劃設計院從事港口規(guī)劃設計工作。</p><p>1976年,他響應周總理“三年改變港口面貌”號召,毅然離開繁華的首都北京,來到東北營口鲅魚圈這個小漁村,開始了他人生建設發(fā)展營口港的偉大事業(yè)。</p><p>為了獲取鲅魚圈海域精準的水文資料數(shù)據(jù),在簡陋的小窩棚里,不論是寒風刺骨的三九天,還是烈日燃燃的三伏天,一干就是八年。 </p><p>1983年,黃恩元任營口港務局局長,他首先組織制定了營口港近、長期規(guī)劃,提出“改造老港,建設新港”的戰(zhàn)略目標,銳意改革,開拓前進。在短短的幾年內(nèi)使百年老港發(fā)生了巨大變化,鲅魚圈新港區(qū)建設突飛猛進。</p><p>制定港口發(fā)展規(guī)劃高瞻遠矚,科學規(guī)劃布局港口、電廠、鞍鋼、城市發(fā)展,充分體現(xiàn)港口發(fā)展的引領作用。在港口規(guī)劃區(qū)域內(nèi),同時規(guī)劃了港口后方臨港工業(yè)區(qū),預留了相應面積的土地。</p><p>改革開放的排頭兵,1987年提出港口要進入市場,碼頭要商品化的理念。利用一期工程現(xiàn)有條件,盤活已有資產(chǎn),招商引資,擴大港口規(guī)模。先后建成成品油碼頭、金龍魚油脂加工廠、大成玉米加工廠、糧食碼頭等等項目。</p><p>1990年最早堅持在鲅魚圈港區(qū)建設集裝箱碼頭泊位,至2010年營口集裝箱內(nèi)貿(mào)吞吐量為全國第一;1995年全國第一家港口購買日本現(xiàn)役二手裝卸橋;最早提出鲅魚圈港區(qū)上市,于1999年8月上報營口港上市有關文件審查待批;......</p><p>營口港的發(fā)展帶動了營口市改革開放和國民經(jīng)濟的發(fā)展,營口市委市政府提出了“以港興市”的戰(zhàn)略目標,在全市范圍形成了萬馬奔騰走向世界的洶涌大潮。</p><p>黃恩元對營口港的建設發(fā)展和營口市的改革開放做出了歷史性的巨大貢獻。</p><p><br></p><p>營口港大事記</p><p>1976年8月,黃恩元一行四人從北京來到鲅魚圈,開始做鲅魚圈港區(qū)建港前期工作。</p><p>1978年7月26日,國務院批準了“鲅魚圈新港港口設計任務書”。</p><p>1981年10月,交通部和遼寧省政府聯(lián)合向國務院報告,請求批準建設營口鲅魚圈港區(qū),得到國家計委的批準。</p><p>1982年10月,鲅魚圈港區(qū)的初步設計得到國家批準。</p><p>1983年2月,鲅魚圈港區(qū)建設工程被列為國家“七五”重點建設項目。</p><p>1984年5月,根據(jù)國家重點建設工程營口港鲅魚圈港區(qū)建設的需要,為適應改革開放,經(jīng)國務院批準,設立營口市鲅魚圈區(qū)。 </p><p>1984年6月26日營口港鲅魚圈港區(qū)萬噸級煤碼頭正式開工,交通部部長錢永昌、副部長王展義等領導參加了開工儀式。工程投資3.33億元。</p><p>1986年10月25日,3萬噸級自卸船專用碼頭竣工驗收。</p><p>1990年12月7日,四個深水泊位通過國家驗收,設計吞吐量109萬噸。</p><p>1991年底,一期工程八個散雜貨泊位全部建成投產(chǎn)吞吐能力749萬噸。</p><p>1992年,列入“八五”計劃的二期工程開始建設,工程投資5.1億元。</p><p>1993~1997年,萬噸級成品油碼頭、滾裝汽車碼頭、糧食碼頭先后投產(chǎn)。</p><p>1996年5月末,完成集裝箱碼頭(多用途碼頭)改造。</p><p>1996年10月,集裝箱碼頭鲅魚圈~日本班輪航線開航。</p><p>1997年~1998年,與鞍鋼、唐山港商談在鲅魚圈合作建設深水礦石碼頭。</p><p>1999年8月,上報營口港上市有關文件審查待批。</p><p>2005年,20萬噸級礦石碼頭投產(chǎn)。</p><p>2007年,吞吐量超過億噸,成為全國沿海港口第十個億噸港。</p><p>2010年,吞吐量超2億噸。</p><p>2012年,吞吐量超過3億噸.</p><p>2014年,營口—滿洲里—莫斯科班列開通 。</p><p>2019年9月11日,營口港被國家發(fā)改委、交通部定位為東北唯一的首批國家物流樞紐建設名單。</p><p>營口港曾經(jīng)是國內(nèi)沿海第八大港口、世界第十二大港口。</p><p><br></p><p><br></p><p><br></p>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鲅魚圈,不會忘記他的堅守和奉獻</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周燦 曹立斌<br></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墩臺山下,高樓如林,遼東灣畔,巨輪如梭。今天的鲅魚圈,已從當年窮鄉(xiāng)僻壤的荒涼魚村,變成繁華的現(xiàn)代都市,160年前被以“牛莊”之名對外開放的營口港,隨著鲅魚圈新港的建設和發(fā)展,已實至名歸的走向大海,在鲅魚圈壯美的海岸,向世界揚起她古老而又嶄新的風帆!<br>鲅魚圈,不是因為她成為營口港的主港區(qū)、不是營口港現(xiàn)在成為遼寧港務集團重要組成部分;也不是因為岸邊有一個國家級開發(fā)區(qū)而身價突增;更不是因為鲅魚公主那個美麗的傳說而顏值神秘……一切都是因為這里建起了一座現(xiàn)代化的大海港,因為這里的海港拓寬了東北地區(qū)的出海通道,架起了連接外部世界的海上橋梁!<br>而這個現(xiàn)代化的海港,是怎樣在這片荒蕪的海灘上拔岸而起?知道的人可能不多;鲅魚圈新港從籌建到第一個碼頭投產(chǎn)是0-1的突破,經(jīng)歷了怎樣的曲折和艱難?知道的人可能更少!<br>大海奔騰,潮漲潮落。歷史不會忘記把漁村變成海港的創(chuàng)業(yè)者!正是他們的艱苦創(chuàng)業(yè)、奮力拼爭、開拓創(chuàng)新和無私奉獻,才有了營口港的崛起和鲅魚圈的涅槃!而他,正是鲅魚圈建港那群創(chuàng)業(yè)者中功勛卓著的一員!他是在首都北京、在國家交通部,報名參加鲅魚圈新港建設的第一人;是唯一一位交通部港口勘察小組成員在勘察遼東灣之后,主動留在鲅魚圈參加新港建設的專業(yè)技術干部;是鲅魚圈新港建設最先開拓者、新港幾上幾下硬堅持了8年,直到煤炭碼頭開工建設,納入國家重點工程,鲅魚圈不會忘記,他為新港建設的堅守和奉獻!他,就是黃恩元。<br></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上世紀七十年代初,由于沿海港口泊位不足,壓船壓港情況日趨嚴重。周總理提出“要用三年時間改變我國港口落后面貌”的號召,交通部立即制定了在沿海港口建設100個深水泊位計劃,也開始為營口港選擇新港址。鲅魚圈,就這樣經(jīng)過交通部勘察小組的勘察,成為營口港新港址的首選;黃恩元(1963年北京地質學院水文地質專業(yè)畢業(yè)后分配到交通部水運規(guī)劃設計院,參加過“大三線”開發(fā)、海南八所港、楊浦港勘察選址的工程)就是這樣,來到鲅魚圈毫不猶豫的選擇了他事業(yè)的新坐標和奮斗的新海岸!<br>1975年冬月,38歲的黃恩元告別了他學習和工作的首都北京,告別了讓他熟悉了中國港口現(xiàn)狀和建港全部流程的交通部水運規(guī)劃設計院,披一身雪花,來到了當時連汽車都開不到的鲅魚圈,擔任剛剛組建的鲅魚圈建港籌備處規(guī)劃組副組長。<br>黃恩元和水運規(guī)劃設計院另外三個同事(王蔭槐、王遂亭、張志高)的先后到來,為鲅魚圈新港建設籌備處增添了難得的技術力量。<br>一到鲅魚圈,黃恩元整個人立刻就撲在了建港籌備的工作上。要建港首先必須找到鲅魚圈海域潮汐水位的零點線,而要找到零點線,必須要建驗潮井!說干就干,黃恩元幾經(jīng)觀測,決定就在韭菜坨子水文觀測站岸邊“挖?!苯ā熬?!<br>寒冬的海岸,北風刺骨,驗潮井要在枯潮時挖至海灘平面以下兩米深。天寒地凍,潮期有限,作業(yè)難度可想而知。為了盡快建好驗潮井,找到潮汐水平零點線,黃恩元他們搶潮水,一干就是一個通宵!為了進度快,黃恩元和大家輪流下海挖“井”,冷了就喝一口六毛八一瓶的蓋縣老白干!說到當年挖驗潮井,找到測零點水位線,一位當年新港建設的創(chuàng)業(yè)者說,如果沒有老黃的專業(yè)能力和不怕困難的實干精神,驗潮井和零點線就可能是一個很大的麻煩事兒!老黃的作用和貢獻,在當時,我們誰也比不上。<br>鲅魚圈新港從一期工程第一個碼頭建設,到現(xiàn)在建設的每一個碼頭,一直都在使用黃恩元當年測定的潮汐水位零點線。在籌建新港的艱苦歲月,黃恩元簡直就是一頭不知辛苦和疲憊的“老黃牛”。為了掌握鲅魚圈的水文地質數(shù)據(jù),他和同事們冬冒嚴寒夏頂酷署,走遍了鲅魚圈山山水水,午飯常常就是幾口冷饅頭;為了收集冬季海冰數(shù)據(jù),他和規(guī)劃組的同事們扛著大竹桿,冒著腳下冰層斷裂身掉大海的危險,在冰面上時走時爬,一旦掉入冰縫,就用大竹竿子橫在冰縫之上,大家拉自己爬上來;為了掌握遼東灣流冰走向數(shù)據(jù),他連續(xù)幾個月每天爬到墩臺山頂和仙人島烽火臺上,用望眼鏡測冰。大年三十兒,山下一片鞭炮聲,他卻深一腳淺一腳地走在半山腰的雪地上。<br>籌備建港期間,經(jīng)常需要向交通部有關部門或送報各種技術材料,或直接匯報新港籌建進展及相關問題。因為黃恩元專業(yè)強、工作細、敢擔當,又來自交通部,和部里相關(業(yè)務)部門都很熟悉,所以凡是匯報建港業(yè)務(包括交通部定期召開的港口建設調(diào)度會),組織上都是委派黃恩元上北京。<br>新港建設并不是一帆風順,由于種種原因,黃恩元和鲅魚圈新港的創(chuàng)業(yè)者們經(jīng)歷也見證了,新港籌建幾上幾下的艱難歷程。當籌建工作陷入最低谷時,籌備處的許多同事都陸續(xù)被安排調(diào)離了鲅魚圈。對建港失望的情緒幾度籠罩這里每一個人的心里,波及整個港務局。黃恩元以他的經(jīng)歷、經(jīng)驗和對國家100個泊位建設計劃的了解,以及鲅魚圈具有建深水大港自然條件等諸多優(yōu)勢的自信,他堅信,鲅魚圈新港建設,最后一定能夠得到國家的批準!他對艱苦的鲅魚圈,不離不棄,堅守始終!水文、氣象、潮汐、冰情的觀測及港口規(guī)劃的初步設計工作一天也沒停;籌備處規(guī)劃組的工作一天也沒停;與交通部等相關部門的聯(lián)系、溝通與匯報工作一天也沒停!所有這些都為后來國家批準鲅魚圈新港建設,準備了完整的原始材料(數(shù)據(jù)),保證了匯報和審核渠道的暢通,奠定了建設新港重要而又不可或缺的工作基礎!<br>然而,黃恩元也付出了巨大的奉獻和犧牲。他唯一的女兒,來到鲅魚圈之后,因為生活環(huán)境艱苦,居所潮濕,患上了腎炎又轉為尿毒癥。生活拮據(jù),醫(yī)療條件差,黃恩元工作又忙,女兒始終沒有得到及時的醫(yī)治。<br>1981年3月26日,初春的鲅魚圈涼氣襲人,黃恩元要去交通部開會匯報工作。躺在炕上的女兒知道爸爸工作忙,家里生活又困難,從不提治病的事,可這次卻拉著爸爸的手,讓爸爸快點回來給她治病。黃恩元答應著女兒,倒退著走出家門。他看見女兒腫脹的臉貼著窗戶,一邊敲打著窗戶,一邊無力地喊著:爸爸,快點回來給我治病啊<br>從北京回來時,女兒已經(jīng)病危住院。黃恩元趕到病房,昏迷中的女兒仿佛知道爸爸回來了,突然醒了,輕聲地說:爸,女兒的病讓你和媽操了心,以后再也不會了女兒提出了最后的愿望,讓爸爸給她買一件列寧服。<br>黃恩元心如刀絞,一口答應了女兒,走出病房,以一個民工的名義賣了400cc血,用賣血的44元錢給女兒買了一件她平時非常喜歡又始終沒買成的列寧服,披在了彌留中的女兒身上。<br>女兒才23歲就被病魔奪走了正值花季的生命。妻子痛不欲生,精神恍惚,離家出走十多里外的野地三天三夜;老父親思念孫女成疾離世而去……一連串的打擊,黃恩元默默而又堅強地扛著,他以中國知識分子固有的堅忍、頑強和忠誠,在鲅魚圈新港籌建的歲月里,一如既往,堅定不移,默默的完成了一個工程師對鲅魚圈新港籌建的堅守和奉獻!一次,國務院一位副總理來大連聽取建港工程設計匯報。接到通知后,黃恩元立即準備工程設計報告。然而當最后一頁工程報告寫完的時候,過度勞累讓黃恩元兩眼一片模糊,一頭撲在桌子上。嚴重的視網(wǎng)膜炎,使雙眼視力驟減,可第二天,他不顧眼痛,又陪建港指揮部領導踏上了南行去大連向副總理匯報的列車。<br>在堅守和奉獻的日子里,黃恩元和一批創(chuàng)業(yè)者面對黨旗,舉拳宣誓,成為光榮的共產(chǎn)黨員!<br>在堅守和奉獻的歲月里,1982年,國家正式批準了鲅魚圈新港建設;<br>在堅守和奉獻的歲月里,1983年底,黃恩元被任命為營口港務管理局局長,走上港口領導崗位的黃恩元,為鲅魚圈新港建設、為營口港長遠發(fā)展更是彈精竭力、忘我拼搏了。<br>營口港雖是百年老港,但是由于遼河河道淤積,每年又有四個月的封凍期,年吞吐量一直在二三十萬噸上下徘徊。這也是國家要投資建設鲅魚圈新港的意義所在,是黃恩元堅守和奉獻的價值所在!肩扛重任不辱使命,他調(diào)查研究,大膽改革,在上級領導的支持下,一手抓老港運力,一手抓新港建設。很快就和全國40多個港航單位建立了業(yè)務聯(lián)系,實現(xiàn)了多船型、多港點、多航線運營。同年,鲅魚圈新港一期工程正式開工建設。營口港的生產(chǎn)建設得到了上級的肯定,交通部四位正副部長同時來到鲅魚圈,為營口港加油鼓勁;時任國務院副總理的李鵬同志在一份介紹營口港的材料上批示:“營口港的經(jīng)驗值得重視,并很好總結”。<br></div><div><br></div> 誰也沒有想到,一路向好的營口港,將面對一場急轉直下冰風涼雨。1986年10月,鲅魚圈一期工程煤炭碼頭投產(chǎn)之后,由于山海關鐵路運輸卡脖子現(xiàn)象的改善通過能力大增,鲅魚圈面臨無煤可運的被動局面。一時間港口內(nèi)外與論紛紛,各種壓力撲面而來。鲅魚圈第一個自動化碼頭剛剛建成就曬太陽,怎么向家鄉(xiāng)父老和全國人民交待?已由國家撥款改為貸款的建設資金怎么償還?沒有生產(chǎn)效益,工人的工資拿什么發(fā)放?重大的難題考驗著剛剛就任一年局長的黃恩元。<br>十年堅守新港建設的黃恩元憑借縝密的分析和職責的擔當,毅然決定改造煤碼頭!但是改造的風險讓人們都為他們的局長捏了一把汗?!叭绻隽藛栴},由我負責!”為了改造煤碼頭,黃恩元真的“寧肯蹲監(jiān)獄”了。<br>結果是碼頭改造大獲成功,煤碼頭起死回生!不僅保證了煤炭接卸能力不變,又新增五百萬噸散雜貨的接卸能力,“一專多能”的運營,當年就收回了改造成本。<br>1991年,鲅魚圈新港一期工程九個萬噸級散雜貨泊位全部建成投產(chǎn),為古老的營口港融入了年輕的筋骨。1995年,吞吐量首過一千萬噸,省長前來祝賀,《中國交通報》評論點贊,而黃恩元依然平靜如常,他正為他堅守和奉獻的港灣設計新的發(fā)展藍圖。為了營口港發(fā)展,必須制定港口發(fā)展戰(zhàn)略:<br> 1.盡快讓9個萬噸級雜貨碼頭投產(chǎn)達產(chǎn)。<br> 2.趕上世界海運形勢,千方百計發(fā)展集裝箱航線。<br> 3.盡快完成港口多功能,建設糧食碼頭,非礦專業(yè)碼頭,石油,煤炭專業(yè)碼頭等等。<br> 4.建設港口不能躺在國家身上,盡量盤活現(xiàn)有存量資產(chǎn),合營共建,使港口走向市場,碼頭要商品化。<br> 5.要想港口生產(chǎn)飽滿,一定要走出去,請進來,合資合作。<br> 6.穩(wěn)定港口貨源,必須建立臨港工業(yè)區(qū),將大型國營企業(yè)請到港口周圍建廠,港口給予必要讓利。<div><br></div><div>基于此,鲅魚圈先后建成糧食碼頭、煤炭專用碼頭、汽車滾裝碼頭、液化氣碼頭、成品油碼頭、礦石碼頭。江蘇恒力、鞍鋼、中海油等大型企業(yè)先后在鲅魚圈落戶?!敖瘕堲~”等一批臨港產(chǎn)業(yè)相繼投產(chǎn);二港池順岸碼頭靠上了集裝箱船,北糧南運拉開了營口港集裝箱運輸?shù)拇竽?;合資合作成效顯著,成品油液化氣碼頭等合作項目陸續(xù)投產(chǎn);上市融資緊鑼密鼓準備啟動…… 這些都是營口港二十世紀九十年代,為新世紀的港口發(fā)展獻出的一幕幕精彩大戲!正是這些大戲的開場,為后來和今天的營口港奠定了成功的的基石,開啟了輝煌的航線!而這每一項“工程”的后面,都凝聚著黃恩元的心血與汗水、堅守和奉獻!為簽定一個合作項目,他營口、深圳、香港三天往返;為趕航班常在機場吃盒面;買不到臥鋪票就坐硬座……熟悉黃恩元的人都說,當了局長的黃恩元,與原來規(guī)劃組副組長的黃恩元沒有兩樣,思路還是那樣縝密清晰,工作還是那樣認真務實,對待下屬還是那樣和藹親近。那年春節(jié),老港裝卸隊31班班長石良峰病逝(他帶的31班曾榮獲營口市先進集體榮譽稱號),出殯那天大雪蓋地,黃恩元頂風冒雪,從鲅魚圈趕到市區(qū),為一個普通的裝卸工人作最后的送別。石良峰的家屬和在場的裝卸工人們一見到局長,眼淚都再也控制不住了!都是碼頭硬漢,都有大海一樣的胸懷,他們的淚是相同的淚,他們的情是一樣的情!正因為如此,黃恩元為營口港的堅守和奉獻,才有眾人的同頻和助陣,才有廣泛的參與和共鳴,才有一個群體共同的堅守和奉獻! <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