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r></p><p>雨后的夜色,看隔窗的萬家燈火一窗琉璃,被雨清洗過的城,少了迷茫浮躁多了真實安靜。<br></p><p><br></p><p>夜色里聽音樂有一種唯美的意境,萬家燈火掩映著星光,那種夢幻,是風(fēng)景還是心情?讀過的詩句里關(guān)于風(fēng)月,美的雷同,墨色的渲染有時不知輕重。喜歡走在街道上感受,帶上耳機,與音樂默契,與風(fēng)隨行。<br></p><p><br></p><p>打開溫暖的夜燈,這萬家燈火里的幾盞,此刻,照亮近日倦意的心,調(diào)試一下疲憊的心情,放松……<br></p><p><br></p><p>不知過了多少個年,才發(fā)現(xiàn),一段段深深淺淺的記憶,都變成虛化了背景的匆匆那年。<br></p><p><br></p><p>帶著敬畏正讀捷克鄉(xiāng)愁作家赫拉巴爾的代表作《過于喧囂的孤獨》的時候,電話那端的你聲音那么疲憊,心疼你的辛勞。而此時,聆聽是我能給你最好的慰籍。<br></p><p><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說你是一條美麗的魚,不停地游,卻不讓人看到你的累,用生命舞動著妙曼的美。你說你就喜歡聽我說話,說我的贊美文藝又奢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你說我是天秤,永遠能給人相同份量的溫情,我說你是條魚,是可以對在乎的人相濡以沫的絕配,哪怕你只有七秒的記憶,我一樣珍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們都懂:看似薄情的世界里,每個人身邊總有暖流生生不息。若干年后,當(dāng)我們也看山看水歸來,應(yīng)該會有一種被生命相擁的半疼半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歲月本長,而忙者自促; 風(fēng)花雪月本閑,而擾攘者自冗。忙碌是一種生命運動的狀態(tài)。而心靈始終的喜樂和豐實才是真正的高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們不介意,抵押了年華換來一些零碎的休閑,這已足夠我們消遣。</p><p class="ql-block"><br></p> <p><br></p><p>心疼你各種難受,于是希望你變得遲鈍一點,——別人的話沒那么重要,不值得你反復(fù)玩味;真懂你的人不用你去猜,一切都是明明白白的;即使你只有七秒的記憶,別人也會懂你。即使對方真?zhèn)α四?,你需要的是止損和養(yǎng)傷,揣測動機毫無意義;思前想后越少,你越容易保持專注;尤其人與人之間的事,根本沒必要事事都想通。</p><p><br></p><p>無論你經(jīng)歷了怎樣的苦難,總有一個人的出現(xiàn),讓你原諒上天對你所有的刁難。</p><p><br></p><p>每段榮耀后面都有一段不為人知的苦;挺過去了才是榮耀,挺不過去的就是笑料。管它呢,我們都已經(jīng)盡力了。</p><p><br></p><p>現(xiàn)代人的崩潰是一種默不作聲的崩潰??雌饋砗苷?,會說笑、會打鬧、會社交,表面平靜,實際上心里的糟心事已經(jīng)積累到一定程度了。不會摔門砸東西,不會流眼淚或歇斯底里。但可能某一秒突然就積累到極致了,也不說話,也不真的崩潰,也不太想活,也不敢去死。</p><p><br></p> <p><br></p><p>我要感謝赫拉巴爾用生命完成了《過于喧囂的孤獨》——正如作者自己所說:我為它而活著,并為寫它推遲了我的死亡。<br></p><p><br></p><p>“因為我有幸孤身獨處,雖然我從來并不孤獨,我只是獨自一人而已,獨自生活在稠密的思想之中,因為我有點兒狂妄,是無限和永恒中的狂妄分子,而無限和永恒也許就喜歡我這樣的人?!?lt;br></p><p><br></p><p>喜歡他書中每一句閃光的話語,那是成千上萬的人類經(jīng)典的智慧匯集在他頭腦里生成的。他每天用壓力機打包廢舊書籍,用碎紙機粉碎,在焚爐里焚燒。然而其中思想的精髓卻通過閱讀保留完好。</p><p><br></p><p>二十年的醞釀,幾易其稿, 赫拉巴爾在一個如此詩意的書名下面,雖沒有為我們帶來跌宕起伏的情節(jié),沒有復(fù)雜的人物結(jié)構(gòu),但他在這部與主人公融為一體的作品中,似乎更想向我們述說的是一種內(nèi)心的情感。</p><p><br></p><p>他用那些迷人的文字,通透的句子,引誘每一位愛書的讀者填充進自己的故事,再從中獲得滿足的喜悅。在這部帶有悲壯色彩的遺作中,赫拉巴爾毫不吝嗇地施展了他天才般的文字才華。</p><p><br></p><p>那些如形容計算器“里面滿載著數(shù)學(xué)變化的空氣”,比喻專注地讀書是“深入到一本書的心臟中去”,形容爆破的房屋“像件衣裳似得靜靜坍塌” 之類超凡脫俗的靈動表達,以及他從中國道德經(jīng)到古希臘植物分類學(xué)的博聞強識,均足以讓任何一位讀者為之著迷。</p><p><br></p><p>而在這其中最令我驚嘆的,卻是已化為作者自身影像的主人公漢嘉身上驚世駭俗的獨處能力。三十五年來,他埋在廢紙堆里,撫摸著書上的印字,體會了書信中的秘密,領(lǐng)悟了人與人之間的別離與重逢,隔閡與理解。他竟從未感到孤獨!在那個逼仄骯臟的地下室里,他仿佛已看透了外界的喧囂世界。<br></p><p><br></p><p></p> <div><br></div>現(xiàn)代人,又有誰不孤獨?<div><br></div><div>周國平曾寫過人在寂寞中的三種狀態(tài):一是惶惶不安,茫無頭緒,百事無心,一心逃出寂寞。二是漸漸習(xí)慣于寂寞,安下心來,建立起生活的條理,用讀書、寫作或別的事務(wù)來驅(qū)逐寂寞。三是寂寞本身成為一片詩意的土壤,一種創(chuàng)造的契機,誘發(fā)出關(guān)于存在、生命、自我的深邃思考和體驗。</div><div><br></div><div>當(dāng)我終于開始接受這個慘淡的真相并試圖尋求出路時,才意識到這將是一場面對個人懦弱,多疑和空虛的宣戰(zhàn)。</div><div><br>我意識到生命是通過矛盾和斗爭向前發(fā)展的,暫時的平衡不會永久,因為永久的平衡意味著僵化和板結(jié)。<br></div><div><br></div><div>于是我明白了我心中從未止息的迷惘和憂思,并由此而生的悲苦和痛憤。我一直渴求一份內(nèi)心的平靜,但此刻我知道,只要我仍在思考,我的內(nèi)心就永遠不會真正平靜。<br></div><div><br></div><div>意識到這點,我才終于在內(nèi)心找到了力量,才得以目睹世間的丑惡殘酷而漠然處之。我已經(jīng)開始懂得,破壞和不幸的景象也是一種美。<br></div><div><br></div> <div><br></div>很遺憾在這個知識至上的年代,書籍卻似乎并沒有得到應(yīng)有的敬重和珍視。很慚愧,一直在讀書,卻從來沒有像漢嘉那樣投入且與書里的智者靈犀相通,從而給養(yǎng)智慧。<br><br>體會書名“喧囂”這個詞,我想對于每個時代和地域內(nèi)容大抵相同。而“孤獨”,作者表達的則是一種與世隔絕之心,只與書籍相契,在文字和思想的聚光燈下的獨舞,也是一個心靈豐富者的狂歡。<br><br>同樣從喧囂走來的我,只有此刻才似乎對這種孤獨才有一點點體會,那是安靜的快感,是可以聽到和辨別書中智慧話語的愉悅。<br><br>惟愿此生多一些這樣的時刻享受孤獨。<div><br></div> <p><br></p><p>昨夜的你,疲憊中說今天要穿那件紅裙去拍寫真,要做一個水果披薩,要插一束漂亮的花慰勞自己。</p><p><br></p><p>天亮了,不知道昨晚,你是否在我們天馬行空的神聊后安然睡去。只愿此時,你依然熟睡,愿一個好夢緩釋你這許久的勞累。</p><p><br></p><p>總是感念有種情緣,能讓那些勞苦后渴望溫暖的人彼此牢記和想起。如果你與我溫暖如初,我便記住,如果我對于你可有可無,我默默刪除。</p><p><br></p><p>我們都是經(jīng)過生命的過客,美麗過,清晰過,消融了,淡忘了。唯有期間惦念過的情暖暖纏繞,清香四溢。</p><p><br></p><p>知道你也一樣,珍惜這些看不見的擁有。因為那是真正相知的人心中用摯愛守護的長久。</p><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