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呼蘭河城,是蕭紅的故鄉(xiāng)??磿拿窒竦胤街荆捈t不稱“呼蘭河志”,而叫做“呼蘭河傳”?!皞饔洝笔怯浭鋈宋锷降模趺从迷诘孛夏??簡單的四個字,看著嚴(yán)肅,卻透著一股脈脈的溫情。</h3> <h3>小城里的人們,說不上好,自然也說不上壞,他們是生活的看客。清苦的歲月,走不出去的小城,讓人禁錮在原地,無法逃離,亦不愿離開。第一章并沒有一個完整的故事,只是將小城的種種娓娓道來。平淡而瑣碎,背后卻有著透徹心骨的冷漠與荒涼,奠定了全書的基調(diào)。</h3> <h3>呼蘭河城的“精神盛舉”是很熱鬧的,彰顯出小城人們生命的飛揚。然而,這些熱鬧卻都是為了神神鬼鬼,飛揚之下鋪著蒙昧的底色。</h3> <h3>祖父的園子,是冷漠中最鮮明的色彩。祖父的愛,治愈了蕭紅的一生。短暫的生命中,她經(jīng)歷了逃婚、求學(xué)、漂泊,她遭遇了愛人的背叛,她失去了自己的孩子,但她一生都在追求自由和愛,正是因為她被愛過、被溫暖過。<br></h3><h3><font color="#1564fa">《祖父的園子》選入部編語文教科書五年級下冊,課文兒童化的天真無邪的語言,感染了無數(shù)學(xué)生。可是每每讀著眼淚就不自覺地落下:很難想象,一身病痛的蕭紅,躺在萬里之遙(香港)的小旅館里,回憶著她永遠(yuǎn)回不去的園子……是怎樣寫下那些自由快樂的文字?</font></h3><h3><font color="#1564fa">文章的語言很啰嗦,孩子似的絮絮叨叨,帶著黏糊糊的口水味。這是蕭紅作品很受詬病的地方。看著無聊而冗長,可是這無聊中的一字一句,都回不去了。</font></h3><h3></h3> <h3>在這一章中,作者反復(fù)強調(diào)“荒涼”。這的確是個荒涼的院子,房子喳喳地響,房梁搖搖欲墜,桿子掉下來險險砸傷人……祖父早就想拆了的,是大伙幾次全體挽留才留下來的。為什么不搬家呢?因為這里不用交房錢吶。卑微的生命,痛苦的身體,麻木的靈魂,他們沒有什么希望,只盼著吃飽了、穿暖了,但是也吃不飽、也穿不暖,逆來的,順受了。</h3> <h3><font color="#191919">“我是為她著想,不打得狠一點,她是不能夠中用的。有幾回,我把她吊在大梁上,讓她叔公公用皮鞭子狠狠地抽了幾回,打昏過去了。可是只昏了一袋煙的功夫,就用冷水把她澆過來了。是打狠了一點,全身也都打青了,出了點血,可是立刻就打了雞蛋清子給她擦上了……我也用燒紅過的烙鐵烙過她的腳心,人在氣頭上還管得了這個那個,也許是我把她打掉了魂啦……”</font></h3><h3>這樣的酷刑,不是對待敵人和仇人,而是對待自己的兒媳婦。她與媳婦有什么仇恨嗎?并不是,只是想教她規(guī)矩,“為了她好”。為了給媳婦看病,她把自己辛苦攢下的錢花了凈光,瘋了??墒撬埍榱松裣傻朗?,卻沒有正經(jīng)請一個大夫。</h3><h3>風(fēng)霜雪雨,就這樣把一個人拖著離開了這人間的世界,沒有人去在意,更沒有人去懷念。</h3> <h3>有二伯是一個阿Q式的悲劇人物。生活的痛苦、經(jīng)濟的窘迫,讓他只能靠罵罵咧咧來宣泄私憤。他孤單地與小磚頭、小雀子、大黃狗說話,因為旁人總是拿他取樂(即使是小孩子)。他深切地感受到了貧富差別、地位懸殊的影響,一方面微不足道地反抗,一方面又不自覺地將一切歸咎于“窮人賤命”。</h3> <h3>活著,不僅僅是為了延續(xù)生命,而是心存希望,活得不卑不亢,只要有一丁點信念,都會在夾縫中尋找生機?;钪?,還得好好活下去。在馮歪嘴子身上,我們看到了呼蘭河生生不息的希望。</h3> <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b>蕭紅最終離開了呼蘭河。這里的生與死,她不再看得到,小城里的一切,離她是越來越遙遠(yuǎn)了。只能通過回憶,去體味那些曾經(jīng)擁有的溫情與冷漠。</b></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