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冷水江過去稱老鼠港,具體范圍位于布溪對面蔣家橋到柘溪院沿資江段,因有繁華的客貨運港口,故稱之為老鼠港。老鼠港龍舟賽歷史上曾是冷水江三大龍舟觀賞地之一,并與禾青球溪、金竹山沙塘灣龍舟賽比肩齊名的端午龍舟賽圣地,而老鼠港龍舟競賽趣味性及觀賞性遠遠高于其它資江兩岸的龍舟比賽。</p><p><br></p><p>老鼠港龍舟賽的比賽區(qū)域主要界于郎死灘和渣洋灘之間,但最集中最熱鬧的就是大灣里至巖壩塘的資江水面,每年端午,資水兩岸真的是人聲鼎沸,人山人海,歡聲振天,江上鑼鼓喧天,炮聲不斷,彩旗飛舞,競爭激烈,讓人振奮,并吸引著大量遠在錫礦山、渣渡山區(qū),甚至新化溫塘、田坪、晏家的村民前來觀賞。</p> <p>冷水江(老鼠港)龍舟文化悠久,龍舟始于戰(zhàn)國晚期至今已有二千多年歷史。上世紀二十年代至八十年代,曾是冷水江(老鼠港)龍舟史上最輝煌的黃金時期,兩岸的施茶林、布溪、柘溪院、蔣家橋、大灣里、集中村等院子村落自發(fā)組織青壯,參加一年一度的端午龍舟賽,有時下游化溪、上游禾青湍江和毛易爐埠的龍舟偶爾也會來客竄幾回。但冠亞軍主要是在施茶林與集中村之間展開,雙方難分仲伯,斗得難解難分,并各有勝負,其它龍舟只能是陪太子讀書,最多也就爭奪季軍,獲個第三名安慰一下。</p> <p>龍舟水手們多少會唱點“資水灘歌”、“資水船歌”和“資江號子”,但主旋律還是“劃龍船呀,喔嗬!”,同時也會伴隨幾句挑事的臟亂粗言,如“我是你爺呀,喔嗬!”、“我日你娘呀,喔嗬!”等等,時時引來觀眾陣陣歡聲,這能緩解水手們高度緊張的心情,的確是一種有效的解壓方式。在龍頭指揮的俗稱“跳龍腦”,手拿毛巾如“跳大神”一般手舞足蹈,其實對這個人選的要求極高,要水性好、身材魁梧、要聲音嘹亮會喊號子、會罵臟話粗話、會打架斗毆等等,反正不是普通人,而是一個全能的既會耍雜技還會魔術(shù)的家伙。龍舟指揮者站立小小的龍頭前,手舞毛巾“跳龍腦”,表演各種才藝,如前后空翻、側(cè)手翻、空心斤斗,人體倒立,單手船沿支撐,跳木槳舞、打拳或唱上一段新化山歌、資水灘歌等,船上鑼鼓用節(jié)奏配合著“跳龍腦”的進行各種表演,水手們有時還會不停地向?qū)κ只蚺^眾做幾個大膽的下流動作,引人發(fā)笑或幾聲咒罵。岸上觀眾如潮,看得如癡如醉,大聲叫好。最激烈的就是龍舟競賽,雙方你爭我奪,舍死舍命,互不相讓,動不動還會打架斗毆(但從沒出過人命),用槳我打你砸,口吐臟話,但賽后又會一起握手言和,相互敬煙,比賽是比賽,友誼歸友誼。冷水江(老鼠港)的端午龍舟賽完全是“比賽第一,友誼第二?!彪p方都將龍舟競賽看得比什么都重。解放前的獎品就是水鴨,由鄉(xiāng)紳將一群水鴨集體放浮江中,任由水手們自己去抓,抓多抓少看自己的造化,水性好游得快的水手可以抓到兩三只,運氣不好的就一只水鴨也捉不到。解放后改獎衣物,建市后變成獎金。</p> <p>冷水江(老鼠港)龍舟賽事一直持續(xù)到上世紀九十年代,至1992年冷江大橋建成通車后就很少再看到龍舟大賽了,雖然偶爾也會有人出來贊助一下與民同樂。可到21世紀初大灣里浪石灘水電站建成蓄水和端午節(jié)變成韓國人傳統(tǒng)節(jié)日之后,龍舟競渡就徹底地在冷水江(老鼠港)再也觀看不到了,傳承了二千多年的龍舟文化在冷水江(老鼠港)已完全宣告消亡,并成為兒時一段最值得永遠懷念的記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