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襄樊四中校園大門內 七三年暑假后,所有干校初一以上孩子集體轉學到襄樊四中。我們從干校這個相對封閉的環(huán)境又回歸了社會,這是我少年求學時代的一個比較重要的時間點,也是一個閃光時刻;同時,應四中一些老同學的邀請,寫下一些個人記憶。<br>襄樊-----現(xiàn)在又改名回襄陽市,應該算作三線城市,在當代中國知名度不高,很多年輕人可能更是沒有什么概念。喜歡金庸武俠的朋友知道郭靖、黃蓉夫婦助守襄陽的故事,當然那是虛構。對于現(xiàn)在的游客來說,提起襄陽,都知道歷史上著名的劉皇叔三顧隆中,諸葛亮終于出山,大展宏圖(只是南陽也在爭哦)。為何千古傳誦?這是家國情懷,以天下為己任的抱負。<br>真實的襄陽呢?<br>她自古就是戰(zhàn)略重地,中原鎖要;如要逐鹿中原,這是兵家必爭之地!如果徐徐展開歷史的這一幅畫卷,有多少蕩氣回腸的悲壯,又要有多少文章才可以描述?<br>自古就有‘江河淮漢’之說,這四條大河孕育了中華民族的文明,5000年過去,先人為我們留下多少遺跡、故事與傳說?其中的漢,就是漢江;襄陽城,位于這條江的中部。<br>襄陽地勢東低西高,西部群山環(huán)繞;一條清澈的漢江(你可以對比一下今日長江、黃河的污染)從樊城,襄陽中間緩緩流過,風景迷人。她是南北方的融合,既有江南的些許嫵媚,更是塞北的駿馬、西風,彎刀、長槍。我個人觀點:一座城市有山,有水,那是上帝的恩賜;不僅僅是適宜人類居住,這一方的土地,人民都會沾上‘靈氣’。<br><br>襄樊四中這個據(jù)說有百年歷史的湖北省重點中學就位于與樊城相對的,漢江邊上這古老的襄陽城中。<br>四中北大門正對襄陽城區(qū)的主干道(今天也是),當年也發(fā)生了一點我們的小故事,后述。進入校園,花木扶疏,掩映著我們住校生的宿舍,教師樓,教室樓等等。令人想不到的是,襄樊四中竟然有一座禮堂兼體育館,校園內籃球場,排球場俱全;出南小門,有露天看臺、標準4百米跑道的田徑場就在眼前。在當時中國之貧弱的經濟狀況,四中的校園硬件可能比某些大學還好,更遑論很多中學了。<br>十年浩劫結束,這所名校重煥青春,多次涌現(xiàn)湖北省的文、理科狀元,真是令省會城市武漢人民汗顏。請記住湖北省是全國少數(shù)幾個高考競爭激烈、殘酷的省份之一。<br>很有意思的一點:我們班里的同學竟然來自五湖四海:軍科、鐵道兵、裝甲兵干校的學生;來自武漢建筑公司的;搞‘三線’建設,準備打仗在襄樊西部山區(qū)的研究所,工廠的子弟。<br>建國后的戶口制度,將農民鎖定,禁止人員流動的政策在襄樊這個‘三線’城市,因“備戰(zhàn)”的口號,被徹底打破!事實早就證明,只有人口流動,才會促進經濟發(fā)展,社會進步等各個方面。<br>當然襄樊本土同學還是占大多數(shù),他們淳樸,聰明,與我們一樣都是一群活潑,向上的中學生,有幾個調皮搗蛋的也是很正常。他們對我們這些‘外來戶’并不排斥,我們一起上課,課后打打鬧鬧,或許也會發(fā)生點小摩擦,小矛盾,還是“男女界限”森嚴;直至今天,我們依然保留那一份同學情誼!<br>還記得:本地同學愛用襄樊土話學說我們的發(fā)音,但是有一天老師在課堂上點名讓我朗誦課文,心中暗自得意:讓你們聽聽什么是標準的普通話!而我從襄樊回到北京后,普通話<br><br>中時不時帶出幾句襄樊話,又被北京的同學們取笑。<br><br>這次回到四中,恰逢春色明媚,滿樹櫻花,鋪撒校園林蔭小道;學校櫥窗里的上一年考上清華、北大的學生放大照片,名單,還真的是不少! 四中櫻花小徑 我的這些同學們呢??可嘆命運使然?也是那個時代被迫打上的烙?。咳绻麄冃∩蟼€3---5歲,動亂結束,78年以后開始的那個振奮人心的年代;以四中優(yōu)秀的師資、學校的實力,我們班上大學的又該有多少人?怎能是78年恢復高考后的鳳毛麟角?<br>一畢業(yè)就被驅往農村的他們,經受了生活的磨難,可能也有消沉的時候,仍然樂觀向上,擁抱生活,笑對挫折甚至是病痛,這就是人生。<br><br>在那個缺鹽少油的年代,學校食堂伙食極差,基本天天就是清水白菜。這次還與林濤同學回憶:食堂掛牌宣布今日有‘米豆豬肉’-----明知是病豬肉,但是那香噴噴的辣子炒肉,再扣在滿滿的一大軍用飯盒里的糙米飯之上,那是絕對的誘惑,管他呢,倆眼一閉,吃!<br> 當時襄樊的社會治安很差。<br>我想一是這里自古就是四戰(zhàn)之地,民風剽悍,干校所在的襄北據(jù)說曾經土匪多如牛毛;二是文革時期砸爛公檢法,社會動蕩,有很多無業(yè)青年。<br>記得就是學校組織的籃球聯(lián)賽,居然多次發(fā)生打架事件。后來聽說當?shù)氐男∑ψ咏洺jJ入學生宿舍,勒索錢財。裝甲兵干校子弟受害最深,他們人數(shù)眾多,有100多人;最后干校迫不得已,派出干部住校,彈壓。<br>想起一個笑話:某日‘憶苦思甜’大會,指定一個老貧農發(fā)言;他在臺上聲淚俱下:解放前我們苦啊,餓的吃不飽飯,只好拿起棍子,鐮刀到大路上去搶過路客商……主持大會的干部一聽不對,趕緊把他往臺下拉;老貧農一邊掙扎,一邊喊著:聽我說完啊,俺可是只劫財,不害命!交錢就走人;膽子大的跑了,我們追不上也就算了。<br><br>那個年代最時髦的就是一身軍裝。我們這些部隊的孩子‘近水樓臺先得月’;一人一身國防綠;最嘚瑟的是天氣稍冷,趕緊將那頂用牛皮紙,或者是銅版紙畫報撐起來的軍帽戴在頭上。<br>招搖過市之時,早已經被本地的‘流晃蛋’(襄樊,還是武漢土話?小流氓,小痞子之意)盯上。<br>那天晚上的宿舍里,有人在洗腳,有的已經鉆了被窩;突然門被猛力撞開,馬凱進門大喊:快點,我的軍帽被搶了!高二的孩子頭鞠堅林一聲大喊:追!我們七、八個男孩子沖了出去。<br>出學校北大門,就在那條寬闊的襄陽主干道大街上,車輛稀少,幾無人跡;對方是一群20歲上下的社會青年,歲數(shù)比我們大,個子比我們高;看我們沖過來,并不撤走,而是圍成圓圈,軍帽在空中飛來飛去;馬凱跳上去搶奪,無奈個子矮、歲數(shù)小,幾次也未成功。<br>我們馬上改變戰(zhàn)術,幾個人同時沖入圓圈,對方有一點慌亂,失誤發(fā)生,帽子飛的高度降低,記得是林曉宏,高高跳起,一把奪回軍帽!<br>一聲口令:撤!我們撒丫子就往學校跑。還是有點擔心,回頭看看對方,竟然不追上來,反而如御敵一般,結成圓陣,緩緩退去。‘盜亦有道’?<br><br>我從小活潑好動,體育成績一直不錯;比如田徑的100米,400米,中學,大學都進入過前三名,籃球?-----這是部隊的傳統(tǒng),在干校小小年紀就被熏陶啦。<br>到四中不久,就被當時50歲左右,頭頂有點禿了的體育謝老師看中。為準備湖北省中學生排球賽,‘小白’一枚的我進入校排球隊男子乙組(初中組),很快成為絕對主力。第<br>二個學期就是完全“脫產”,全日訓練,比賽啦。<br><br>首先要說的是伙食真好?。≌a貼,每人一元/天。以當時的物價水平,中午、晚上保證四菜一湯。剛開始大家圍坐一起吃飯時,我還有一點矜持;沒想到這幫隊友正是半大小子,哪里有神馬紳士風度?餓狼一般,風卷殘云;菜,飯一搶而光!呵呵,俺也只好入鄉(xiāng)隨俗啦。第一天真的是沒吃飽,我還想看看女隊那里能否有點殘湯剩羹?誰想也是盆干碗盡。我想應該第一是運動量大,更重要的是,在那個動亂年代,這些大多來自百姓家庭的孩子們,家中也是沒什么好吃的;此時此刻,只有能吃的女運動員,沒有淑女。<br>那一年的比賽規(guī)則是這樣的:號稱鼓勵基層隊,各學校組建校隊參賽,第一名升級。襄<br>樊市是那一年市級,地區(qū),直至省級比賽的主辦方。四中男甲,男乙隊在市級,地區(qū)級比賽<br>中均是順利過關,輕松戰(zhàn)勝對手;真正的考驗—--省級聯(lián)賽來到啦!如果還能贏得第一名,將會代表湖北省參加全國聯(lián)賽。<br><br>我們的對手實力參差不齊,有的輕松戰(zhàn)勝,也有咬碎鋼牙,在觀眾的助威聲中3:2逆轉黃岡地區(qū)隊,這就是主場之利。<br>比賽進入尾聲,最后,也是真正的高潮來臨。我們,武漢隊成績最好,誰若獲勝,將會晉級全國聯(lián)賽,當時真是有點激動人心的感覺!<br>在最后的決賽中,我和隊友們也是放手一搏,觀眾更是大聲喝彩,助威;無奈四中男乙隊還是實力不濟,1:3輸給武漢二中。屈居亞軍!在代表襄陽地區(qū)參賽的四支男女球隊中,我隊成績最好,也算是為四中,主辦方襄樊市贏得了榮譽。<br><br>我終于要回北京啦!<br>四中的老師,同學對我真的是厚愛:走之前,匆匆開會后,俺就是共青團員了,介紹人之一就是老班長馬基平同學;一個學期都沒有上過一節(jié)課的我,各科老師還是根據(jù)以往的學習成績,八門成績單全部是‘優(yōu)’!<br><br>一直猶豫,這件塵封已久的往事是否提起?還是寫出來吧!<br>四十多年過去,還能憶起那皓齒、明眸……那是少年情懷,朦朦朧朧的一絲牽念?這應該僅是少年男女的相互喜歡,有一點撥動心弦。<br>站在場邊觀看我們訓練、比賽的你,當我們艱難的逆轉黃岡隊時,與觀眾一起歡呼雀躍,<br>惜敗于武漢隊時,那眼光里的一絲惋惜,一抹惆悵。感到被“電”了一下,當我偷偷瞄一眼時,臉上些許紅霞,那目光又飄向了遠方。<br><br>三年后的七七年,北京王府井東風市場(現(xiàn)在已經改回老名字:東安市場)一樓,茫茫人海中,<br>偶遇。<br>是否上天的安排?<br>迎面走來的是一個風姿颯爽的女兵<br>昨日重現(xiàn):我們四目對視后,又是各自慌亂的移開目光;雖然不約而同滴都放慢了腳步,終于擦身而過;被‘男女界限’束縛多年的我,還是那么年輕,忒嫩。終是沒有勇氣,哪怕是一聲簡單的問候。從此,天各一方。<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