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藏(2008年6月24-2008年7月5日) <p>用照相機,記錄下在西藏阿里地委黨校工作、生活兩年難忘時光。阿里,地處祖國西南,離拉薩1700公里,平均海拔4700米,高寒缺氧。在西藏工作的那兩年,阿里到拉薩的219國道和318國道,還有大一部分路段未通車,基本上屬于越野車才能走的搓板路。這1700公里路程,一般要走30幾個小時,藏族司機師傅非常辛苦。直到我們援藏結束的2010年7月1日,阿里昆薩機場首航,我們第一次在昆薩機場坐上飛拉薩的航班,離開至愛阿里。</p> <p>第一次進藏,高原反應明顯,在有關人員建議下,在拉薩短暫停留適應。另外,因為路途遙遠,拉薩到阿里的客運極不方便,阿里空車跑一趟拉薩的成本極高,最好的方案是等阿里地委黨校有因公出差到拉薩的車,回去時順便帶上我。</p><p>這是羅布林卡門前的大路上所拍。高原拉薩,環(huán)境整潔,清爽宜人。</p> 布達拉宮門前留影。 <p>在拉薩休整、適應、等車的幾天時間里,我走走看看,參觀了羅布林卡、布達拉宮、大小昭寺等等拉薩名勝。布達拉宮廣場留影。</p> 登上布達拉宮。 羅布林卡公園內游人如織。 從所住賓館窗戶,可以遠望布宮,氣勢雄偉。 從所住賓館窗口望出去,不僅可以看到布宮,還可以看見遠處云霧繚繞的美麗山脊。拉薩氣候奇特,日夜溫差大,并且一般白天天晴,晚上下雨,早晨,遠處云山霧罩,宛如仙境。 走在拉薩街頭,隨處可見信仰虔誠、磕著長頭的藏民。 <p>陪送我進藏的單位兩個領導去離拉薩不遠的納木錯一日游??上У氖?,其中一個領導因缺氧,高原反應引起身體不適,只得匆匆趕回賓館。這是納木錯邊留影。</p> 納木錯旖旎的風光,不是我們用照相機能夠表現(xiàn)出來的。 快到拉薩當雄縣納木錯景區(qū),需要經過海拔5190米的那根拉大板。站在大板往下望去,一片蔚藍吸引了我們的眼球,驚嘆之聲油然而出。 西藏被稱為小四川,路邊的餐館,大多打著川渝字樣。這是去納木錯途中經過當雄縣所拍。 <p>阿里獅泉河鎮(zhèn)工作、生活(2008年7月8日—2010年7月1日)</p> <p>在西藏,經幡隨處可見,是西藏的象征。這樣的五色經幡,在大板、山坡、路口以及河邊人少的地方,隨風輕輕飄搖,和藍天融為一體,形成一道獨特的風景。</p> 阿里地區(qū)首府獅泉河鎮(zhèn)獅泉河邊隨風飄揚的經幡。 在西藏阿里,修路、修橋,保衛(wèi)一方平安,很多服務都是武警、公安完成的?!坝脨坌耐衅鹧┯虻拿魈臁?,類似這樣的溫情話語,在阿里地區(qū)首府噶爾縣獅泉河鎮(zhèn)也是常見的。 <p>阿里工作、生活條件艱苦。這是阿里地委黨校我們老師們的宿舍。一看就有藏區(qū)風格,因為本身海拔高,不適合再住高樓。加上經濟條件,室內室外裝飾也相對簡陋。阿里因為海拔高,氧氣只有平原地區(qū)52%,水沸點很低,72攝氏度左右。煮面要用高壓鍋。</p> 黨校性格開朗、心地善良的同事,小伙子扎杰,在教工宿舍門前被抓拍的鏡頭。我說給他照個相,他略顯靦腆。 <p>黨校門房同事,布杰瓊。在阿里地委黨校工作的兩年時間里,同事們相處很好,藏族老師們對援藏老師更是熱情,生活方面都給予很多關照。確實,藏族和漢族,是一個媽媽的女兒。長期在藏工作的人們,真的辛苦了。</p> <p>這是我在阿里地委黨校工作住了整整兩年的宿舍。雖然談不上奢華,但舒適,屬于自己的小家。冬天,雖然沒空調,但是學校給我們配的小太陽,在一個相對封閉的空間,取暖效果還是很明顯的。阿里幾乎沒有夏天,內地酷暑時期,阿里白天氣溫最高也就18度,最為適宜。因此,去西藏或阿里旅游最好時節(jié)就是夏天,氧氣相對其他季節(jié)更為充足,這是一年中最舒適的時候。</p> 這是阿里地委黨校那個時候簡陋的辦公室。我們在西藏工作那幾年,內地各省即開始加大對口援藏的力度。特別是自2010年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談會之后,中央要求對口援藏的各省份,拿出上一年地方財政預算收入的千分之一,支援西藏發(fā)展。因此,2010年之后,阿里地委黨校的辦公樓、教工宿舍樓、會議廳等基礎設施條件改善許多。只是因為我們2010年援藏結束離開,沒能看到阿里地委黨校的新貌新顏。 中國電信援建的阿里電信最大營業(yè)廳。 阿里地區(qū)地委、行政公署辦公大樓。 為響應地委號召,阿里地委黨校的老師們參加植樹活動。阿里高寒缺氧,不適合人生活。但是在西藏、在阿里工作、生活的各族人們,發(fā)揚老西藏精神,克服各種困難,改善生活環(huán)境。創(chuàng)造了一個又一個奇跡。 阿里地委、行署廣場。阿里,是西藏的一個地區(qū),平均海拔4700米,被稱為“世界的屋脊的屋脊”,面積34萬平方公里,2008年總人口不到九萬,人口密度是每平方公里0.25個人,屬于世界上人口密度最小的地區(qū)。 在地區(qū)召開援藏工作會議,象雄賓館。 象雄賓館里陳列的藝術品,有著濃厚的象雄文化特色。 獅泉河鎮(zhèn)北山坡上俯瞰獅泉河全貌。獅泉河鎮(zhèn),取名于外流河獅泉河,獅泉河流到印控克什米爾被稱為印度河。獅泉河鎮(zhèn)是阿里地委、行署等機關所在地,屬于阿里地區(qū)最繁華的城鎮(zhèn)。 獅泉河北山坡留影。 獅泉河北山坡留影。 <p>在阿里地委黨校,有幸和藏族教師同事們一起過一個隆重的教師節(jié)。每逢大型節(jié)日,藏族同事都會穿上節(jié)日盛裝。據說,這一套服裝,是他們家庭多少代人收藏、積累珍貴玉石和珍稀動物皮毛,精心縫制的,可以說是價值連城。</p> 和地委黨校后勤米拉科長合影 <p>穿上同事的節(jié)日盛裝,我拍了幾張照片。</p> 歌唱比賽中,我在忘我的歌唱。參加比賽的歌曲《烏蘇里船歌》 <p>歌唱比賽獲得一等獎。</p> 和黨校同事黃代江老師在獅泉河郊外調研合影。 和黃代江老師,以及同一批在阿里地委黨校援藏的西北大學薛濤老師,在簡陋的宿舍門前合影。 地委黨校大會堂。 <p>在地委黨校大會堂召開地區(qū)2009年第五期縣處級、正科級干部理論培訓班結業(yè)典禮。我擔任班主任。</p> <p>結業(yè)典禮之后,黨校領導、老師和干部學員合影留戀。我擔任班主任。</p> <p>2010年清明節(jié)瞻仰獅泉河烈士陵園,了解李狄三等革命先烈的英雄故事,學習領導干部楷模,原阿里地委書記孔繁森的事跡。</p> <p>孔繁森兩次要求進藏工作。在擔任阿里地委書記期間(1994年11月29日),在完成任務返回阿里途中,發(fā)生車禍,以身殉職,時年50歲。阿里自然條件差,交通十分不便,也是一個重要的安全隱患??追鄙贡系耐炻?lián),“一塵不染兩袖清風,視名利安危淡似獅泉河水;二離桑梓獨戀雪域,置民族團結重如岡底斯山”,以此概括孔繁森的精神,名符其實。</p> 參加阿里地區(qū)科技局組織的科技宣傳。 參加阿里地區(qū)科技局組織的科技宣傳。 <p>西藏的美,在于其奇特的地形風貌。天上阿里,大地遼闊,雪山綿延,湖泊空靈,人的心靈實現(xiàn)凈化。西藏的美,更在人文。在阿里這塊神秘的土地上,象雄文化、古格文明,讓人思想得以洗禮。阿里博大精深的古代文明體系,代表了西藏最為古老、悠久和神秘的歷史。</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