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后的故事 <p> 2020年,突如其來的疫情讓空中課堂這種特別的授課方式,架起老師與學生之間特殊的溝通橋梁。第二單元錄課結(jié)束后,我再次接到區(qū)教育局教研室張琦老師的通知,參與第三單元的課程錄制。</p><p> 手機、電腦是我的教學工具,QQ、微信是接受張老師精心指導的渠道,音頻視頻剪輯、錄課軟件、張老師指導修改,自己靜心磨課,一輪輪課堂改進......循環(huán)往復。一點又一點,一遍又一遍,夜深人靜,挑燈夜戰(zhàn),短短20分鐘課堂的背后是艱辛,更是成長。</p><p> 育才行知 劉莎</p> <p> 再次接到四年級空中課堂的錄制任務,相比第一次,已經(jīng)適應了許多,也很珍惜再一次學習和成長的機會。在備課過程中,還是得到了張老師多次細心的指導,幫助我把課打磨得更好。同時接到一年級和四年級的任務,也讓我在各方面的技能都不斷提升。課件制作得更加熟練,在不斷請教他人的過程中學習到了更多技巧;在自己錄制的過程中,之前總是在口誤或卡殼兒時一遍遍重錄,在家學習了剪輯軟件后,就能一次全部錄完,再用剪輯來修改、完善。感謝空中課堂讓我有了這樣的機會,能在反復實踐中得以鍛煉,在線上交流中促進能力的提升。</p><p> 鄱陽街 梁慧中</p><p><br></p> <p> 3月26日,我們被張老師召喚,再次披掛上陣,參與到區(qū)第三單元空中課堂的錄課中來。時隔2個月,疫情向好,我們的日常工作也漸漸走上正軌。這次錄課最大的難度是在完成學校的各項教學管理及班級授課的同時,同步完成錄課。宅在家里的工作場景常常是幾個QQ群同步交流,剛完成部門碰頭會、班級答疑、在線批閱作業(yè)……就又投入到錄課的日常中來。</p><p> 現(xiàn)代詩單元作為一個全新的單元出現(xiàn)在學生面前,如何把握文本的特點和教學的度是有挑戰(zhàn)的。張老師花了大量時間指導我們進行文本解讀,從教學環(huán)節(jié)的敲定,到PPT中每一幀畫面的細節(jié),再到教學語言中的每一個措辭,無不嚴謹細致。在張老師的指導下,我們再一次用自己的實力證明了江岸教育人的專業(yè)水準與責任擔當。</p><p> 鄱陽街 詹曉妮</p> <p> 2020年3月21號,接到張老師電話,我再次接受空中課堂的錄播任務。23、24日兩天,我作為志愿者到區(qū)衛(wèi)健局工作兩天。26號正式進入備課。第三單元是現(xiàn)代詩歌教學,我執(zhí)教《10 綠》。不備不知道,一備課才知道隔空教學詩歌有多難!詩歌講究反復誦讀,可我沒有學生互動;詩歌講究品味意境,可是明于心而難明于口。短短幾行詩,讓我的備課思路就在確定和推翻中來回糾結(jié)、煩躁。成艷芳校長百忙中和我一起研討,連夜幫我搜集備課資料;張琦老師更是專業(yè),一眼看出我思路中的漏洞,耐心地聽我跟她辯論,給足我自我消化的時間。4月1號,我終于在三稿后通過了第1課時定稿。2號就接到通知暫停錄播。這其間婆婆病了,快八十的老人,封城開始就不舒服,為了不麻煩我們,老倆口堅持去小診所打針,現(xiàn)在堅持不住了,才向我們求助。我又開始忙著聯(lián)系醫(yī)院,找醫(yī)生朋友咨詢,開車往返于光谷,接婆婆排查新冠、入院檢查。隨著疫情防控形勢的好轉(zhuǎn),學校的各項工作步入正軌——會議、組織線上德育活動、校級、年組教研、聽課、改作業(yè)、修改上十篇學生征文……加班加點成了工作常態(tài)。12號接到通知,錄播照常進行,這時離播放時期越來越近。白天往醫(yī)院送飯、參加學校培訓、處理班級事務、舉行家長會、培訓家委會……晚上才能安靜地坐下來準備教案、課件和錄播,直至凌晨二三點。昨天凌晨12點,張老師還在指導我微調(diào)視頻。 回想這一階段,張老師說過的一句話,讓我猶如在耳:“我們要為各校一線老師做好服務——提供精品課。”這是我們所有參加錄播老師秉承的宗旨,正因如此,我們才將黑夜當作黎明的美好來堅守,才能不忘初心 砥礪前行!</p><p> 鄱陽街 徐明珠 </p> <p> 接到詩歌單元錄課的緊急通知,其實是在自己非健康的狀態(tài)之下,強烈的使命感讓我沒有絲毫猶豫,就一口答應下來。通讀完整個單元的教材,結(jié)合這些年帶孩子閱讀大量詩歌的教學經(jīng)歷,我對本單元的整組教學有了新的思考,也得到了張琦老師大力的肯定與支持,決定用兩節(jié)完全不同的課例,為孩子們呈現(xiàn)出教材之外,趣味豐富而意境悠遠的閱讀課堂。 一放下電話,我就立刻行動起來:撰寫整個單元的“綜合性學習”教學建議,整理好每一篇課文的教學要點,第一時間傳給老師們;童詩鑒賞課,埋頭翻閱數(shù)十本書籍,為孩子們精心甄選最貼切的作品;綜合性學習課,分項布置任務,在網(wǎng)絡上一遍一遍細致指導學生進行各項準備活動。時間緊、任務重,這場繁復浩大的高強度工作瑣碎卻容不得半點馬虎,需要一個非常清晰的大腦和充沛的精力來應對——而此時的我,恰恰兩者都沒有,可還是竭盡所能投入了進去。在堅持處理班級正常網(wǎng)絡教學的情況下,分秒必爭地為錄課做好各項細致的準備。白天,我是忙碌的老師,滿負荷地備課、寫腳本、做課件、輔導學生、整理素材,在無數(shù)個工作群來回奔波;夜深人靜,我卻成了十八線“菜鳥”主播,開始學著一遍遍地錄課、制作,笨手笨腳,頭腦昏沉還要鼓勵自己,咬牙挺住。我告訴自己,一堂20分鐘的童詩課里,每一秒鐘的呈現(xiàn),都必須給孩子們傳遞生活的美好與快樂……</p><p> 就這樣,在這個不平常春天里,我以特殊的方式堅守在電腦前的教學崗位上,為孩子們帶來輕松愉快又寓意深刻的詩文課,這是我身為教師的責任,也是對閱讀虔誠的熱愛。盡管身體狀況欠佳,但能盡自己的微薄之力,在孩子們心里播下一顆顆閱讀的種子,是一位語文老師莫大的幸福。我深信,浸潤在自然與詩意中的童心,是柔軟而豐盈的——而我,正是這樣一直在努力,吟詠而歌。</p><p> 育才同安 劉文穎 </p> <p> 接到張老師電話,得知要在一周內(nèi)完成第二次錄課,感到非常榮幸同時又深知挑戰(zhàn)所在。從三年級寓言詩歌跨度到四年級現(xiàn)代詩歌,在張老師的指導和鼓勵下我不斷突破和延展?!澳闳羰㈤_,蝴蝶自來”,在修改教案的過程中,張老師總是提醒我要透過文本找到現(xiàn)代詩歌的意境美、韻味美和詩意美,絕不能泛泛而讀,要引導孩子真的愛上詩歌、融入大自然。</p><p> 有了張老師的點撥,我逐漸也能沉下心來,攻克難關(guān),以期更多的孩子能“在天晴了的時候”擁有一份詩情畫意。</p><p> 育才行知 楊靜宜</p> 成功上線 未來可期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未來可期,江岸教育人!</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