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人人操人人叉|色五月婷婷俺也去|久热福利在线视频|国产一区在线资源|日本无遮挡一区三区|操碰免费在线播放|国内A片成人网站|黄片无码大尺度免费看|欧美亚洲一二三区|8090碰人人操

尋覓瓦爾特蹤跡——波黑紀行(一)

周伯兒

<h3><font color="#010101">提起薩拉熱窩總繞不開血與火。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的導火索在此引燃,歐州戰(zhàn)后最大規(guī)模的局部戰(zhàn)爭在此打響。然而令我這一輩中國人熟悉這城市名字的則是南斯拉夫電影《瓦爾特保衛(wèi)薩拉熱窩》。該片上映于文革后期,那時中國人的文娛空間基本被8個樣板戲壟斷,由長影和上影合譯配音的這部彩色影片甫一問世,立即引起轟動:帥氣英武的瓦爾特;美麗動人的鐘表匠女兒;德國黨衛(wèi)軍筆挺的制服,還有那激昂鏗鏘的主題音樂,色彩繽紛的薩拉熱窩城……。林林總總都成為人們議論的話題,背誦影片中的臺詞成為年輕人的時尚。<br>"空氣在顫抖,仿佛天空在燃燒,是啊,暴風雨來啦!"(游擊隊接頭暗語)<br>"肖特呼喚康德爾,肖特呼叫康德爾"(女叛徒米爾娜電臺喊話)<br>“這座城市,他——就是瓦爾特”(黨衛(wèi)軍上校馮.<br>迪特歷斯離開薩拉熱窩時的感慨)<br>瓦爾特和薩拉熱窩業(yè)已成為我們這一輩人的一個情結,到他的城市去看看是我這次中南歐之行的主題。就在我們啟程前兩周,瓦爾特被刷屏了,他的扮演者著名演員韋利米爾-巴塔-日沃伊諾維奇22日在貝爾格萊德病逝。新華社為此發(fā)了專稿,足見其在中國影響和份量!<br>對于我們來說,到薩拉熱窩不僅僅是觀光,更重要的是償還宿愿,畢競瓦爾特和他的城市是我們青春記憶中閃光的一頁!<br><div style="text-align: left;">為此,這篇游記的封面采用了當年的電影海報。</div></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影片中令人難忘的角色:瓦爾特,鐘表匠謝德,鐘表匠的女兒,馮.迪特歷斯</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16日一大早出關。圖為克羅地亞海關。</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共和國,簡稱波黑。在南斯拉夫聯(lián)邦解體時,波黑地區(qū)的三個不同民族對自已的歸屬產(chǎn)生分岐,占人口44%和17%的波斯尼亞族簡稱穆族和克羅地亞族簡稱克族主張獨立,占人口33%的塞爾維亞族簡稱塞族主張留在南斯拉夫。1992年9月29-3月1日舉行全民公投,塞族進行抵制,公投結果90%以上贊成獨立。4月6日歐盟認可公投,承認獨立的波黑共和國。翌日,美國等也予以認可。<br>塞族不承認公投結果,仗著有南斯拉夫作后盾,還有4萬波黑籍人民軍,裝備精良,大打出手。一時間昔日的鄰居,同學,朋友反目成仇。甚至在斯雷布雷尼察造成了嚴重的人道災難,塞族武裝和南聯(lián)盟軍警在95年7月11—22日期間殺死穆族男性8000余人,強暴數(shù)千婦女。為此,塞族共和國總統(tǒng)卡拉季奇和當時的南聯(lián)盟總統(tǒng)米洛舍維奇均被以反人類罪通輯審判。<br><br>1992年4月-1995年12月,歷時3年半的波黑戰(zhàn)爭造成20多萬人死亡,200多萬難民。<br>盡管波黑戰(zhàn)爭已逾20余年,我們在踏上這塊土地時難免忐忑不安。<br>果然,進入波黑不久就看到了被戰(zhàn)火毀壞的房屋。</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莫斯塔爾市街頭一幢被毀壞的大樓<br><br><br></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世界文化遺產(chǎn):莫斯塔爾古橋,建于16世紀。<br>1993年被毀,當時穆克兩族為爭奪莫斯塔爾也曾激戰(zhàn)。2004年后用原來的石料重建。</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這塊石碑上寫著:不要忘記1993年。古橋究竟是克族炸的,還是穆族炸的,至今尚無定論。</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古橋一側風光。<br></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在莫斯塔爾用過午餐后沿雷內(nèi)特瓦河前往薩拉熱窩,風景秀麗,路況良好,實在出人意料。</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車行約80-90公里后進入薩市,許多建筑彈痕累累,有些則毀壞殆盡。</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前往薩市中餐館“獨一處”途中所見。</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我們所住酒店離拉丁橋只有幾百米。拉丁橋的北端是薩拉熱窩事件的現(xiàn)場,這一事件也是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的導火索。1914年6月28日,塞爾維亞族民族主義者普林西普在此用勃郎寧手槍開槍射殺了奧匈帝國皇儲斐迪南夫婦,觸發(fā)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br>普林西普是個印刷工,時年19歲,按奧匈帝國法律未滿20歲不得判死刑,故被判20年。1916年普林西普患肺結核死于獄中。<br>前南斯拉夫時期,普林西普被當作民族英雄,拉丁橋改名普林西普橋。波黑獨立后,這座橋改回原名拉丁橋。<br></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戰(zhàn)爭隧道紀念館。<br>波黑戰(zhàn)爭打響,薩拉熱窩就被塞軍(VRS)和<br>南斯拉夫人民軍(JNA)包圍,時間長達46個月,這是現(xiàn)代戰(zhàn)爭史上最長的圍城戰(zhàn)。<br>戰(zhàn)爭隧道是薩市被圍時唯一的通往外界的補給通道,長800米,寬1.8米,高1.6米。目前只開放了25米,作為波黑戰(zhàn)爭紀念遺址。</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手指處即戰(zhàn)爭隧道,此隧道通往機場。</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接收的物資主要是武器彈藥以及食品。</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隧道內(nèi)舗有軌道以便運送。</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隧道外草地上有反坦克地雷,未爆的炸彈等戰(zhàn)場情景再現(xiàn)。</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電影《瓦爾特保衛(wèi)薩拉熱窩》中,鐘表匠謝德頂替瓦爾特前往清真寺接頭,英勇犧牲在清真寺的院內(nèi)。這座清真寺就是薩市的地標性建筑格茲.胡色雷·貝格清真寺,始建于1531年,典型的奧斯曼建筑。</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清真寺鐘樓。瓦爾特居高臨下在此與德軍激戰(zhàn)。</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這么高的鐘樓,瓦爾特居然用根繩子就跑掉了,真牛!</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清真寺一側。瓦爾特在此邊打邊撤。</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薩拉熱窩老城。勞費爾行動失敗,馮.迪特歷斯被撤職,面對綿延起伏的薩拉熱窩老城感慨道:這座城市,他——就是瓦爾特!</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為了尋覓瓦爾特的蹤跡,我查了一些資料。通常的說法是,瓦爾特的原型就是鐵托,因為鐵托曾有個瓦爾特的化名,但按鐵托的地位不可能只是一支游擊隊的最高領導。后來查到繼《瓦爾特保衛(wèi)薩拉熱窩》后,又續(xù)拍了《瓦爾特保衛(wèi)水電站》,這部電影中瓦爾特壯烈犧牲。百度有瓦爾特原型的圖片,是座雕像。<br>為了找到這座雕像,我特地請我們的波黑導游小吳和領隊大放兄在清真寺巴扎最著名的皮塔店吃了份10條肉的皮塔。飯后便拿著手機上的圖片,在薩拉熱窩的大街小巷到處打聽。斯時,空氣在顫抖,天空仿佛在燃燒,氣溫至少37-38度。前后問了十幾個人,還包括兩名警官,許多人都不清楚。功夫不負有心人,終于在一公園處有兩個老婦給我們指明了地方:在一條大街的角落處,對面是一家德國銀行。折騰了近兩小時終于找到了瓦爾特的雕像。<br>雕像基座上的波斯尼亞文:民族英雄瓦爾特 佩里奇.瓦爾特 1919年生于普里耶波列,1945年死于薩拉熱窩。<br>想不到瓦爾特如此年輕!我久久佇立在瓦爾特雕像前,思絮萬千……。<br><br></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波黑戰(zhàn)爭死難者紀念墻。<br>瓦爾特保衛(wèi)的是他的故土,反抗的是法西斯侵略者,他是英雄。<br>波黑戰(zhàn)爭則是文明沖突和民粹主義引發(fā)的慘烈內(nèi)戰(zhàn),這場戰(zhàn)爭沒有英雄。<br></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泉之公園景觀。<br>波黑戰(zhàn)爭已逾20余年,雖然彈痕猶存,畢競已歸寧靜;瓦爾特犧牲已逾70余年,我想他希望看到的應該是這樣畫面。<br><br></font></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