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當青春變成老照片,老照片變成了回憶時,我喜歡看老照片,喜歡回憶過去,不是因為生活在過去,而是眷戀過去自帶青春的溫暖歲月所帶來的幸福和愛?,F(xiàn)在的時光將成為未來口中的過去,只有文字,照片能將現(xiàn)在定格,他們都會成為我們心中最溫暖的一抺記憶。</p><p class="ql-block"> 最美的回憶,仿佛回到了童年。憶起住昔,漫漫歲月,盡收眼底。</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豆蔻年華</p> <p> 一張照片就是一個永恒。一九六八年的八月二十日,我在菏澤市第二中學初中畢業(yè)了。照片上的我還不到十六歲。</p><p><br></p><p> 碧玉年華的十六級四班全體女生</p> <p> 那時的你我,只爭朝夂!</p><p> 花樣年華</p> <p> 一張照片就是一個故事。一九六九年,二十二歲的他從沈陽航校畢業(yè)以后與我分配在一個單位,從此我們相識了。那一年的我只有十七歲。從相識,相知到相戀相愛。六年以后,我們喜結連理。</p> <p class="ql-block"> 這張照片上有我也有他,但那時的我們還只是單純的同志關系,靈魂深處還沒有萌發(fā)出愛的情愫。</p> <p> 一張張照片記錄我們成長的經歷。</p> <p> </p> <p> 站在主席雕像下,背著軍用書包,這張照片的形式是那個年代獨有的一景。寓意深遠“毛主席揮手我前進”!</p> <p> 一九六九年,我與妹妹在一起。當年我妹妹十四歲。</p> <p> 一張張照片印記了曾經美好的回憶。</p><p> 我和勝云同是十七歲</p> <p> 世界上最公平的是時間,我倆步入18歲。</p> <p> 桃李年華(20)歲</p> <p> 相遇是緣分,相守靠人心。1975年時他已經28周歲了,我倆終于修成正果,在當年的1月13日步入婚姻的殿堂。那是一個以艱苦樸素為榮的年代,我們沒有奢華的婚禮,沒有豐厚的嫁妝,母親給做了四床新被褥,單位分配了一間十二平方米的小平房,他帶著我回到唐山拜見了他的父母及家人,就這樣我們就是旅行結婚了。</p><p> 這是我們從唐山歸來的途中在北京的留影,相當于我們的結婚照。生命的年輪碾過半個世紀,但依然是我們心中最美的記憶。</p> <p> 一九七六年二月二十三日上午九點五十分,菏澤市人民醫(yī)院里的產房里傳出一聲嬰啼,接著哭聲一陣響亮,寶寶來到身旁。喜悅的幸福伴隨著甜蜜的微笑,三口幸福生活歡喜縈繞。</p> <p> 一九八一年攝于沈陽北陵公園。</p> <p> 照一張全家福能夠定格瞬間,留住永恒。</p><p> 大妹妹的全家福(一九八三)年。</p> <p> 一九八六年攝于自己家中的全家福。</p> <p> 一九八九年八月攝于沈陽的全家福。</p> <p> 舐犢情深,對孩子付出全部的愛。</p> <p> 孩子逐漸長大,我們慢慢變老。</p> <p> 一九八八年(41)歲。</p> <p> 1989年,我愛人已經42歲了。我們的兒子在暑假期間去了沈陽探親,我們夫婦二人走水路(從煙臺到大連)去接孩子返回,在蓬萊與大連做了一次深度游。</p><p> 我們自帶相機。這張照片是我用相機在大連市“老虎灘”公園攝下的我最滿意的作品。</p> <p> 這是愛人的杰作,同樣攝于蓬萊閣“八仙過海”景區(qū)。</p> <p> 站在黃海邊。</p> <p> 從黃海來到勃海,我們站在從煙臺到大連的輪船甲板上眺望一望無際的大海。</p> <p> 大連的老虎灘公園。</p> <p> 一九八八年,我在五分廠工作時,單位組織勞動競富,獎勵成績優(yōu)勝者去古都西安旅游。年輕的少男少女工友們欣喜若狂。一路歡聲笑語,我站在他們中間,被他們的情緒所渲染,心情妙不可言。</p> <p> 中國現(xiàn)存規(guī)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城垣“西安明城墻”。</p> <p> </p> <p> 大雁塔。</p> <p> 驪山自然景觀秀麗,文物勝跡眾多?!拔靼彩伦儭睍r,蔣介石的藏身處就在此地。</p> <p> 站在男孩子們中間,同事們都說我像女教師在領著學生們參觀。</p> <p> 成長不期而遇,生日如期而至。世界上唯一不用努力得到的就只有年齡,馬上進入不惑之年。心中有好的不甘??伤畾q不居,時光巳悄然流逝,韶華不在……。 </p><p> 但終是未抵過美的誘惑,在一位閨蜜的慫恿下,加入她們的行列,實現(xiàn)了人生第一次化妝,把青春的尾巴鎖定在39周歲的照片上。</p> <p> 一九八八年,我二姑與表妹來菏澤探親時留影。</p> <p> 一九九零年春節(jié)。帥氣的兒子與漂亮的外甥女。</p> <p> 一九九一年與家人在一起。</p> <p class="ql-block"> 一九九一年春節(jié)與妹妹在一起。</p> <p> 我老伴兒于一九九三年出差在大連。</p> <p> 一九九四年三分廠辦公室全體人員攝影留念。</p> <p> 一九九五年五月,帶隊三分廠勞動模范出游曲阜孔子故鄉(xiāng)。</p> <p> 一九九六年總公司領導與婦女委員會全體成員合影留念。</p> <p> 總公司計劃生育委員會全體成員合影留念。</p> <p>總公司統(tǒng)計工作者留下一張珍貴的紀念合影。</p> <p> 一九九八年我和老伴兒與兩個小姑妹(老伴的妹妹)登上泰山之巔。</p> <p> 二零零一年,我服從組織按排,調入二分廠。在二分廠工作現(xiàn)場上班時不經意間被人偷拍了一張隨意照,但是,我特別喜歡這種自然形態(tài)。</p> <p> 二零零二年“三八國際婦女節(jié)”,我出任二分廠女子拔河隊長,凝聚組員的所有力量,喊著激揚人心的比賽號子,最終奪得總公司冠軍。</p> <p> 二分廠辦公室全體人員攝影留念。</p> <p> 二零零二年第二季度,二分廠組織勞動競賽,與標兵們出游河南“云臺山”。</p> <p> 與發(fā)小在一起。(云臺山)風景區(qū)。</p> <p> 摯友與發(fā)小。(云臺山)風景區(qū)。</p> <p> 在云臺山與馬曉玲在一起。</p> <p>當年我與劉靜雖已超過五十歲,依然神采奕奕,容光煥發(fā)。</p> <p> 輕擰記憶開關,流年層層疊疊。 感嘆握不住的時光。照片上的同志們啊:多年不見,你們還好嗎?</p> <p> 二零零三年十月與二分廠“先進工作者”出游黃山。</p> <p> 二零零四年七月在日照市海邊。</p> <p> 二零零四年十月與二分廠工段廠出游膠東半島的蓬萊,威海,長島等。</p> <p> 二零零五年十一國慶期間,隨二分廠生產骨干重游膠東半島,(承包三輛大巴車)浩浩蕩蕩,這次去了青島與嶗山。</p> <p> 與鐵娘子李蘭英主任在一起。</p> <p> 在青島與李霞在一起。</p> <p> 與記帳員在一起。</p> <p> 二分廠記帳員個個都是高中生,業(yè)務能力都是最棒的。</p> <p> 與記帳員慧敏在一起。</p> <p>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p> <p> 二零零六年十月,我們自費組織大巴車出游上海,蘇州與杭州。并且晚上坐輪船欣賞黃浦江夜景。 </p><p> 我站在黃浦江邊。</p> <p> 二零零四年九月十二日,我兒子在與他父親同樣年齡28周歲時走進婚姻。但與父親最大的不同是:兒子的婚禮是豪華的,兒媳的嫁妝是豐厚的。</p> <p> 從今天起,兒媳用“爸爸”換下口中的“叔叔”,用“媽媽”換下了“阿姨”。我們的三口之家升為四口(現(xiàn)已五口)。人生從此更精彩,生活從此更豐富。 </p><p> 恭喜兒子找到共度一生的伴侶。</p> <p> 時光如梭,歲月如流。二零零七年末,老伴兒六十歲,我五十五歲時,我們步入了人生中的重大轉折點,跨入了退修人員的行列。回首這經過時間之網過濾的人生時,有積淀,有收獲,也有點點遺憾。即將離開工作崗位,在事業(yè)追求即將畫上句號的日子里,我們心里不免有一些惆悵。但面對夂陽落山,我們很快調整好生活重心從事業(yè)向家庭的轉移。</p><p> 二零零八年,小孫子出生了。兒子與兒媳忙于事業(yè),帶好孩子是爺爺奶奶義不容辭的責任,我與老伴遷居沈陽,開啟了另一種天倫之樂的幸福生活。不必再為生計奔忙,有了淡泊寧靜的超然和自由。</p> <p> 我喜歡現(xiàn)在的生活。老年如海,感恩知足。心向陽光,微笑前行。認真優(yōu)雅的老去,活出屬于自己生命的從容。不負夂陽,幸福就在當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