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開始讀《紅樓夢》的年紀(jì)也不小了,大約十五六歲吧,正是不識愁滋味的年紀(jì)。寶黛的愛情悲劇無疑被情竇初開的少年放大為全書的主旨,他們鬧別扭后一個在瀟湘館臨風(fēng)灑淚,一個在怡紅院對月長吁,引得我又悲又急,恨不得穿越到書中??吹讲芄募t樓未完,深以為憾,有幾回做夢都夢到考古學(xué)家從地下挖出了曹公的紅樓全本,在夢中高興得瘋瘋癲癲。幾年后,讀張愛玲的《紅樓夢魘》,她說人生三大恨事,一恨鰣魚多刺,二恨海棠無香,三恨《紅樓夢》未完。原來為紅樓未完而遺憾的人這樣多,人家還寫出了煌煌大作,我卻只能在夢里追憶,我真為自己的見識淺薄而羞愧。</p><p> 因為紅樓的高深難測,我從圖書館借來了紅學(xué)家王昆侖先生的《紅樓夢人物論》,豎排版繁體字,我生生讀完了全書,認(rèn)下了書中全部繁體字,而且抄下了一大本讀書筆記。因為我的推崇,這本在圖書館備受冷落的文學(xué)評論竟被同學(xué)們爭相借閱,直到最后被一位好事者假言丟失,以十倍定價賠償后據(jù)為己有。</p> <p> 讀了《紅樓夢人物論》后再讀紅樓,許多人物的另一張面孔漸漸浮出水面,寶釵的工于心計,襲人的偽善,薛姨媽的老奸巨猾,李紈的自私冷漠,尤二姐的軟弱虛榮見識淺,還有那些已化作死魚眼珠子的王夫人、邢夫人、婆子媽子之流,簡直不屑一論。可是,王夫人實在是殺死晴雯的第一兇手,從第一次看就恨之入骨,那樣美麗靈動、心靈手巧、能言善辯的一個女孩子就萎謝在封建勢力凌厲的風(fēng)刀霜劍中了,讓人怎能不恨!不過我還是不討厭阿鳳,盡管她那樣陰險毒辣,什么毒設(shè)相思局、賺尤二入府都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但阿鳳是多么有趣、活色生香的女人。她喜歡跟黛玉玩笑,都是高情商的女人,大約阿鳳更覺與黛玉斗嘴有棋逢對手的感覺,她是萬萬不屑與迎春斗上幾句的,與二木頭玩笑無異于對牛彈琴。讀盡金陵十二釵,還是最愛黛玉,惜遍紅樓群芳,還是最傷晴雯。少年的偏激,加上讀過幾本《紅樓夢》評論,便讓我給紅樓人物貼上了標(biāo)簽,分出了好惡。</p> <p> 張潮在《幽夢影》中說,少年讀書,如隙中窺月;中年讀書,如庭中望月;老年讀書,如臺上玩月。少年時代讀紅樓,不過玩味故事情節(jié),品評人物優(yōu)劣高下,喜歡誰討厭誰都掛在嘴邊。及至成年,《紅樓夢》成了我枕邊之書,隨便翻開一頁都能讀下去。再讀紅樓,才品出了“千紅一哭,萬艷同悲”的意味,曹公實實是用紅樓群芳的淚水釀成了芳醇甘冽的藝術(shù)之酒,也是用自己的淚水祭奠了他過往的豐盛歲月?!都t樓夢》是女性的頌歌,亦是女性的悲歌。芒種祭餞花神、秋爽齋結(jié)海棠詩社、蘆雪庵爭聯(lián)即景詩,紅樓群芳開夜宴,每一場戲都是由這些或美麗聰明、或才華橫溢、或情韻雅潔、或志行高卓的女孩子主演的,然而,她們最終都香消玉殞、風(fēng)流云散了。魯迅先生有言,悲劇就是將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不知多少回,我讀紅樓讀到流淚,尤其是黛玉之死,更是悲中之悲,即使是續(xù)作者的狗尾續(xù)貂,但黛玉的命運終究難逃此劫,我每讀一次都不由地為其流淚嘆息。</p> <p> 《紅樓夢》斷斷續(xù)續(xù)讀了二十幾年,每一次重讀,都有不同的感慨和收獲。精讀周汝昌先生的評論也瀏覽其它零散的評論,《紅樓夢》的博大精深之處在于讓一千個讀者心中有一千個林妹妹,同時也讓一千個讀者建構(gòu)一千個不同的世界。紅樓世界中,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存法則,有時候簡單到只是活下去。于是,不再厭惡寶釵,不再見不得她圓融世故,一個十五六歲的少女不露圭角、謹(jǐn)言慎行的生存智慧多么難得;不再取笑貧婆子劉姥姥,于人之屋檐下看到一顆為打秋風(fēng)而委曲求全、曲意逢迎的悲苦的心;嘆惋晴雯,伶牙俐齒、張揚個性的她是不是也缺少一份寬容和避讓,不放過別人,也把自己生生逼到了死亡的墻角?一部紅樓,不僅讓我們讀出世情,讀出人心,更讓我們讀出人性。東野圭吾說,世界上有兩種東西不能直視,一種是太陽,一種是人性。紅樓世界里的人,也不過是普通人,她們有著普通人的喜怒哀樂,也自然有著人之為人趨利避害的本能,像王夫人,像襲人,像李紈,像尤氏……經(jīng)歷過世事,對人對事也多了一份寬容與悲憫,我在將近中年之際讀出了她們的人生況味,看透人性的涼薄,也就走上了通往與世界和解的路。</p> <p> 因為鐘情紅樓,也收藏了幾本關(guān)于《紅樓夢》的書,極愛87版電視劇和陳曉旭,偶爾遇見紅樓文創(chuàng)產(chǎn)品也買,今年元月去北京,正好趕上國家博物館有《紅樓夢》文化展,主題叫《只立千古》。展覽中呈現(xiàn)了《紅樓夢》的不同版本、刻本、手抄本和各種評論,《紅樓夢》連環(huán)畫、郵票、主題生活用品、繪畫、書法、雕塑,《紅樓夢》涉及朝代的服飾、文化,曹雪芹的生平、家世、物證,一九八五年蘇聯(lián)列藏本《石頭記》回歸的書信、文件,八七版《紅樓夢》的劇組旗幟和紀(jì)念光碟……說是紅樓文化的饕餮盛宴一點都不為過,作為紅迷的我,整整在這個展館流連了四個多小時,直到火車快開了……</p> <p> 有人說,死亡不是生命的終結(jié),遺忘才是。僅此一點,曹公永垂不朽。</p><p> 有一次坐船(準(zhǔn)確說應(yīng)該叫畫舫)游在秦淮河上,兩岸燈光旖旎靜好,水面上更是光影交錯,婉若驚鴻,翩若游龍,正覺目不暇接之時,忽然飄來一陣婉轉(zhuǎn)清越的歌聲 “開辟鴻蒙,誰為情種……”我聽到自己的心動了動,眼里竟然蒙了一層淚水。循聲望去,在秦淮河中央的舞臺上,寶玉和黛玉正隨著歌聲演出這懷金悼玉的紅樓夢。人生不過一場大夢,醒來之后,所有的富貴、榮耀、聲色犬馬、愛恨情仇不過是秦淮河上的浮光掠影。悲嗎?喜嗎? 悲喜的瞬間,人生已過往。努力地活著,勇敢地愛著,追尋現(xiàn)世的幸福與快樂亦反芻逝去的得失與悲歡,人生苦短,回頭看時,食盡鳥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凈!</p><p> </p> <p>注:此文為原創(chuàng)首發(fā),如需轉(zhuǎn)載請通知本人,并標(biāo)注作者出處,否則視為侵權(quán),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