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太行山是中國東部地區(qū)重要山脈和地理分界線,縱跨北京.河北.山西.河南四省市,綿延800里。太行山是自然風(fēng)光的明珠,峰巒疊嶂,幽谷奇峽,泉瀑壯觀,集雄.奇.險.峻.幽于一體,也是我們進行寫生,師造化,搞創(chuàng)作的勝地。</p> <p> </p><p> 王錫棠,1943年生,《雪野齋》,1959年起從事繪畫藝術(shù)。堅持到名山大川廣泛寫生,捕捉題材,啟迪靈感,作為創(chuàng)作之源,將筆墨融于自然之中,用心靈顯現(xiàn)山水畫的精氣神韻;堅持中國山水畫的傳統(tǒng)理念和精髓,在此基礎(chǔ)上,廣收博取,合理地吸納西畫元素,探索新的表現(xiàn)技巧,形成獨特的藝術(shù)個性與風(fēng)格。近年來在滬舉辦“春夏秋冬六十年書畫展”;“王錫棠現(xiàn)代彩墨山水畫展;“王錫棠彩墨山水師生畫展”;赴菲律賓馬尼拉參加“中菲藝術(shù)展”;分別赴斯里蘭卡與澳大利亞參加“一帶一路”中華文化走出去,全球藝術(shù)巡展;入編《上海市現(xiàn)代書畫家名彔》;出版《王錫棠山水畫作品集》。現(xiàn)為中國書畫家協(xié)會理事、研究員,上海市美術(shù)家協(xié)會海墨中國畫工作委員會會員,上海市陶行知書畫院常務(wù)付院長。</p> <p><br></p><p> 太行山長卷式冊頁寫生體會</p><p> 王錫棠</p><p> 2004年夏天我第一次上太行山寫生。進入郭亮村,眼前出現(xiàn)了另一番景象,紅崖絕壁,萬丈深淵,群峰爭奇,峽谷泉流,溪水潺潺,深山有村落,崖上有人家,一派獨特勝景,處處可入畫。我連續(xù)三天寫生,早出晚歸,跋山涉水,收獲了十七幅寫生稿。自我感到具象多了點,意象缺少點,筆墨氣韻還不足。單幅寫生未能體現(xiàn)巍峨太行群峰疊嶂,云霧繚繞,綿延不斷的氣氛。</p><p> 2014年5月與2018年5月,我參加海墨畫會組織的太行山寫生團隊寫生時,改進了前十年太行山寫生的不足。根據(jù)山脈走勢,決定運用冊頁可連續(xù)作畫的特點,進行長卷式寫生。從河南至山西太行山,共寫生三本冊頁,以長卷形式(每冊800×45cm),用心地寫出了太行山雄偉壯觀,幽谷險峻,及民俗風(fēng)情。在筆墨中融洽了對太行山的情感。</p><p> 主要做法和體會有三條,寫出來與同道共勉:</p><p> 一是,寫生前要做好功課。了解本次寫生的行程,自然風(fēng)貌,主要山嶺.山谷.泉瀑.民居等特點,然后對整本冊頁(共24頁,每頁45x32cm)按12幅畫的長度展開,在布局上作系統(tǒng)性安排,既有12幅獨立的畫面,打開后又體現(xiàn)長卷的整體性。對山壑.泉瀑.村落等重點必須在冊頁中有一個初步定位,做到心中有數(shù),使整體長卷有高潮.有起伏.有松緊.有節(jié)奏。如在河南段太行山,我將絕壁長廊和紅巖大峽谷放在第三.第四幅,將高家臺.石板村放在第七.第八幅,作為長卷的高潮和筆墨重點。而將郭亮村.崖上人家和萬仙山安排在第五.第六幅,起到推波助瀾作用,第一幅是長卷的起首,留在第二幅畫好之后再接配,而且注意越靠右越玄虛,筆墨由深到淡,留余一定空間,以便題主款。</p><p> 二是,寫生中選擇重點,以景抒情用筆墨。把初步定位中的重點作為長卷的高潮,首先落筆,逐步展開。較難的是觸景生情,意在筆先,實中見虛,虛中顯實,把寫生過程作為創(chuàng)作過程。到某點寫生,就要體現(xiàn)某點景物的特征和形象,但又不能太具象,用六分實四分虛來表現(xiàn)。在山西黑龍?zhí)洞髰{谷中,峽谷深處有座斜拉橋,懸架在空中,非常驚險,作為山區(qū)人流物流通道,觸景生情,我將它作為畫面的重心,突出表現(xiàn),而把實景中的小橋,亭臺等景物全部虛化。</p><p> 另外作為冊頁長卷式寫生,一個很重要環(huán)節(jié)是12幅畫的左右銜接問題,銜接不好,只能是十二個單幅而不能體現(xiàn)長卷。我的經(jīng)驗是每兩幅畫之間一定要有意識的定好位過渡好。一本冊頁12幅畫稿,有11個銜接處,每個銜接處各不相同,有的上是山嶺,下是山石,有的叢樹、植被,有的是溪澗流水,還有的用云霧貫通。在寫生師造化中既突出每幅畫的主題內(nèi)容,又要考慮與左右兩幅畫的關(guān)系,通過銜接點的正確處理和疏通,體現(xiàn)長卷的格調(diào)。銜接點的虛實景索取,一靠記憶,二靠記錄,三靠手機.相機拍攝。</p><p> 三是:寫生后要整理完善寫生稿,為創(chuàng)作而思考和準(zhǔn)備。十二幅畫的銜接處理,由于冊頁的特點,不可能在寫生實地進行,只能事后平放后,按上述要求和思路進行筆墨處理。</p><p> 赴太行山寫生后,我創(chuàng)作的山水作品己有《太行之魂》、《太行天路》、《太行高家臺》、《太行屋脊》、《太行印象》、《崖上人家》、《石板民俗村》等。目前正在創(chuàng)作《峽谷疊翠》和《峽谷秋韻》等。</p><p> 2018.9 《海墨書畫》第十八期刊登</p><p> </p> <p>請將手機橫屏觀看,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