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pan style="font-size: 20px;">一年又清明,去看父親。一捧鮮花,一壺好酒,一瓣心香,還有或許有用的紙錢。深深地揖,念念地想。</span></p> <h1><p>女兒是父親前世的情人,此話一點不假。從小就對父親無比的眷戀。在那什么都提倡革命化的年代,不記得何謂節(jié)假日,父親在家的日子就是節(jié)日。那時父親工作很忙,經(jīng)常要出門。每次我都是一只手拽著衣角,另只手里緊攥著父親給的糖,哭得撕心裂肺,直等到看不到父親的身影,這才抽泣的去吃那糖,卻早已融化在手心。</p><p><br></p><p>父親真正離開時,我擁著他逐漸失去體溫的身軀,卻沒有了眼淚。感到一個升騰的靈魂和一顆下墜的心。一個聲音無比清楚地對我說:這個世界上最愛你和你最愛的人走了?!鞍职帧边@個詞永遠的從我的口中消失了。</p><p><br></p><p>以后的日子,我試著用莊夫子的觀點來看生死:只是形態(tài)的轉(zhuǎn)換罷了。何況天上一日世上千年,不過時光一瞬,父親一定會在那里等我,屆時一聲親切的“丫頭來了”,多么令人神往!足以讓我忘卻一切人間的煩惱和牽掛。</p><p><br></p><p>父親是在高中快畢業(yè)時投筆從戎,熱血報國參加抗戰(zhàn)的,之后又參加了解放戰(zhàn)爭中的所有西北戰(zhàn)役。部隊進疆時即已是師級干部,前一段電視上熱播的在新疆剿匪犧牲的羅少偉,就是在喝了父母喜酒的當晚遇難的。當年哈密市中心所立的紀念碑的題字也是父親為悼念戰(zhàn)友而手書的。</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解放后酷愛讀書的父親一直希望有機會完成學(xué)業(yè),于是進了解放軍最高學(xué)府南京軍事學(xué)院學(xué)習(xí),不料剛一報到,身份就由學(xué)員變成教員,從此開始了他漫漫四十多年的教育生涯。歷任軍事學(xué)院中共黨史教研室主任、外國留學(xué)生系政委,中共黨史研究會副會長……</span></p></h1> <p><br></p> <h1>1958年出版了父親主編的全國第一本《中國共產(chǎn)黨歷史簡編》,作為全國大專院校的教材。今年隆重召開的全國黨史工作會議,對此書只字不提,第一之說已重新分配給了今人,l歷史可以修改,寫歷史的人當然也可以更換。<div><br>父親儀表堂堂,年輕時玉樹臨風(fēng)英俊瀟灑,老年后鶴發(fā)童顏風(fēng)度翩翩。既有讀書人的高潔儒雅,寧靜淡泊,又有職業(yè)軍人的雷厲風(fēng)行,霹靂火爆。</div><div><br>父親一生堅定地信仰那未曾修正的主義。雖然我常笑其為愚忠,但心底里還是敬佩的,尤其在這無忠無信的年代,更是彌足珍貴。父親讀書不倦,學(xué)貫中西,名牌大學(xué)歷史系畢業(yè)的母親在他面前如同中學(xué)生一般。<br><br>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父親為人坦蕩豁達、清高孤傲,恥于為弼馬溫之職摧眉折腰,即使只是張張嘴,他的一些舊部情愿為他奔走,去得到本該屬于他的待遇。然而他就是那么不屑。大家說起來都為他不平:沒見過像他這樣有能力、有才華的人,在一個職位上踏步四十年,最后被歸入了無冕將軍錄。<br><br>父親的晚年,世風(fēng)日下的社會,一些我們早已司空見慣的事情,卻讓老人眥目切齒,痛恨不已。最后一次回鄉(xiāng),看到富庶的家鄉(xiāng),人民被貪官污吏、苛捐雜稅弄的難為生計,父親痛心的夜不能寐,直書總書記江澤民反映情況,最后雖然問題得以局部解決,但杯水車薪的功效父親是心知肚明的。一本厚厚的《中國農(nóng)民問題》,老父一直看到病床上,沉重的看幾頁停下來,閉目嘆息,最終也沒能卒讀。<br><br>父親于我亦父亦師亦友。他對我們兄妹教育身教多于言傳,要求很樸素:為人要正直、拒絕庸俗;要珍惜生命,哪怕是一草一木一貓一狗;可以適當享受,但切忌貪婪;要慎獨,一輩子不要背良心債;要敝帚自珍,不為貪圖小利輕賤了自己;……至于成才嘛,順其自然,是什么材料干什么事。從不用自己的期望來造成對我們的壓力。<br><br>我一生中最懷戀的時光,是在文革時,父親被打倒靠邊站,勒令停職“老實交代”,無遍數(shù)的做“觸及靈魂的檢查”。大字報鋪天蓋地嚇得我不敢上學(xué)。父親把困惑苦悶藏在自己心中,卻經(jīng)常一輛自行車載著我和二哥(大哥被趕到農(nóng)村去了),兩個驚恐的小兒女,行進在廖仲愷墓、植物園、明孝陵、中山陵的靜謐的林蔭小道上,談詩文講歷史,看看花問問鳥,辨認各種植物。借大自然之力來陶冶我們的性情,安撫填補我們在那個瘋狂年代的浮躁、無知和空虛。<br><br>后來,父親被發(fā)配的河西走廊,我和母親止步于涼州,父親一人獨往春風(fēng)不度的玉門關(guān)。那是個不讀書也沒書讀的年代,我基本上像荒了的草,隨性發(fā)展。大部分時間是獨自迷茫的扎在他的書堆里,蜻蜓點水的按興趣翻閱,不求甚解,反正開卷受益嘛。有父親在身邊時,讀書就幸福多了,他像一本可以語音查詢的百科全書,隨時可以排疑解惑。被我戲稱為智叟。<br><br>父親熱愛生活也會生活,離休后閑暇生活安排得豐富充實。讀書看報自不必說,練書法養(yǎng)花草常年累月。小小的一個庭院,春天墻頭薔薇斜臥院內(nèi)姹紫嫣紅,夏季小樓被爬墻虎包裹樓頂凌霄火紅,秋月時金銀花香飄四里鳴蟲聲不絕于耳,冬日棕樹經(jīng)冬猶碧臘梅傲雪斗霜。池中有魚,籠中有鳥,季季有花。自種的石榴、葡萄、梨、柿子天然無公害。家里本來養(yǎng)有一只貓,后來又收留了一只流浪貓,兩貓合力繁衍子孫,最盛時期竟達十余只。<br><br>一到周末,父親必然打來電話,殷殷的詢問回不回來,要吃什么。父親喜歡喝酒,每天兩小蠱,從不過量,平日只喝些尋常酒,等我們回去,才拿出好酒共享。老人走后留下一柜子好酒看著讓人傷心。<br><br>那時回家,拿著鑰匙也故意不自己開門,大聲喊叫“爸爸開門”。老人一路小跑地從樓上下來,嘴里假意嗔怪著,臉上掩飾不住地喜悅。有時他在院子里擺弄花草,濃綠叢中襯著一白頭翁。忙忙碌碌,栽花挖花就是不舍得修護成型,任其瘋長。我常笑他的花木倒是全無病梅之態(tài),像健婦營里的士兵一樣茁壯。80多歲的人還經(jīng)常逾墻上樹的,有一次他搭著梯子摘柿子,梯子倒了,軍人出身的他,身手敏捷一把抓住樹枝蕩到地上。我們尚在瞠目結(jié)舌中,他老人家卻在痛惜著被折斷的樹枝!<br><br>父親從不刻意養(yǎng)身,良好的心態(tài),豁達的性格使得身體一向很好,腰不彎背不駝,75歲以前爬山走路我都得小跑才能趕上。80多歲了有一次陪他去看牙,問起病因,他居然不好意思地說是咬小胡桃咬壞的。每次體檢醫(yī)生都夸他的心臟、骨骼相當于五、六十歲的人。</div></h1> <h1>身體康健的父親后來得的是白血病,也怪我們無知,任由庸醫(yī)擺布了:不過得了老年退行性的肺纖維化,就反復(fù)折騰檢查,半年內(nèi)CT、X光、拍片足有十余次!其實檢查出來他們也治不了。最后的半年基本上是在醫(yī)院度過。那是個草菅人命的地方,雪白的衣服下包裹的是貪婪、冷漠的心。<br><br>為了父親能得到好的治療,從不愿求人的我,到處拉關(guān)系、找熟人。還記得第一次塞紅包時忐忑的頭天晚上都睡不著覺,一遍遍的演練該如何說話才不致辱沒了白衣,怎樣出手讓天使能坦然接受。沒想到賄賂進行的那般順利,簡直就是理所當然、天經(jīng)地義的事。看來他們是一直等在那的,毫不推脫客氣。<br><br>隨著父親一天天的虛弱消瘦,我也終于丟掉了幻想,病是好不了的,只求能減少痛苦,延長生命。想方設(shè)法做他愛吃的飯菜,托人四處收集人體胎盤提高抵抗力,清洗時那一盆盆血水濃重的血腥讓我嘔吐不已。父親沒有多麻煩我們,前后也不過半年。那半年只覺得身心憔瘁,心疼加疲憊,一下花白了頭?;靥鞜o力,親人的無限眷戀沒有挽留住老父的生命。<br><br>一年后,一個病友的妻子打電話告訴我,當期病人基本上沒有剩下的:從孩子到老人,在傾家蕩產(chǎn)之后。<br><br>于今真的看淡了生死,小病能治就治治,真得了大病索性就不治了,有奇跡出現(xiàn)也不會是在醫(yī)院里。與其把身體留給醫(yī)院做敲詐親人的籌碼,不如寄余生于江海,“偃然寢于巨室,從然以天地為春秋”。<br><br>父親一輩子自尊自強,從不愿給人添麻煩,自己身患重病還總是操心:怕累著了我們,怕耽誤了工作,怕冷淡了孫子。白天基本只有陪護在,晚上才有我們輪流在身邊。老人要強,力求自理,搖搖晃晃的還堅持自己漱洗、如廁。最讓我無論何時想起來就肝腸寸斷的是:那天我走時,看到我可敬可親、幾天水米未進的老父親,為了尊嚴,還在自己琢磨如何使用紙尿褲。而這竟是我看到的最后一眼!<br><br>父親的骨灰是由兒孫們親手拾取裝殮的,骨灰中有不明金屬物引起疑惑。待意識到,這是父親在槍林彈雨的戰(zhàn)場上,出生入死負傷掛彩所留槍炮彈片,在場的無人不悲憾。<br><br>父親是我永遠的痛,去世有七個年頭了,只要面對他的遺物,甚至只是一閃的聯(lián)想,都可能會觸動某個神經(jīng),猝不及防地淚流滿面。滿院的花草也奇異的不再開放,只落得一園傷心碧。去年拆遷,院子里的樹移出后拒絕易地扎根,眼見得一株株的枯萎,草木亦有情啊。<br><br>一寫起父親,思緒都似碎片,語言也難以組織,不能成章。七年了,一切都還歷歷在目,難以忘卻。<br><br>父親曾交代的不保留骨灰,在這點上我們沒有照辦。否則我們寄情何地?我想一向疼愛我們的父親是不會為此責(zé)怪的。<br><br>父親如今安臥在終南山南五臺下的一處清靜之地,長安八水之一潏河,若隱若現(xiàn)流經(jīng)其旁,鮮花簇擁松柏環(huán)繞的墓碑上,刻的是我們對父親一生的理解和緬懷:<br><br>投筆從戎 驅(qū)倭報國 馳騁西北 鐵馬金戈<br><br>金陵育杰 桃李中外 著書存史 溢彩留澤<br><br>勵志篤學(xué) 彰善癉惡 兼資文武 皆備才德<br><br>光風(fēng)霽月 致遠淡泊 子孫緬懷 永存心河</h1> <h3></h3>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