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七十年代到八十年代初期,物質匱乏人們生活條件不好,攪團算是人們日常生活中的主食,那時侯主要吃的是玉米面攪團,而且三天兩頭的吃,吃的人不想吃,如今人們的生活水平好了,吃攪團竟成了稀罕。</p> <p>攪團有玉米面的,麥面的,蕎面的,現在吃上覺得味道好的是蕎面攪團。它雖然營養(yǎng)不高,但吃著胃舒適,做起來看似簡單實則費勁,把面舀在碗里,邊倒水邊攪要攪到完全沒有糊狀,鍋里水開后才倒進鍋里,邊續(xù)面粉邊攪,水既不能過多也不能過少,攪好后,然后等十五分鐘左右就能吃了</p> <p>一盤美味可口的攪團,用辣椒蒜泥調成湯汁,或做個美味的酸菜肉絲湯澆進攪團里,含著熱乎乎的攪團也是一種享受。攪團最大營養(yǎng)特點是一般食物很少俱備,含有大量的煙酸和蘆丁,具有降血脂和膽固醇軟化血管,保護視力作用。而且吃上耐飽!</p> <p>如今,酒店、農家樂飯館都賣攪團,連砂之船的袁家村美食城,永興坊美食城,白鹿倉都在賣攪團,真想不到這種在困難時期吃的粗糧如今卻成了非物質文化遺產民俗的美味小吃。</p> <p>攪團,攪出了一家人的團園。攪出了我們的喜怒哀樂,這個不起眼的小吃,卻成了我們民族文化的美味小吃</p> <p>本文照片和文字都屬于本人原創(chuàng)</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