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曾經的學兵鐵兵情,總讓我們記在心底;往昔的美好記憶,總讓我們難以忘懷。</p><p> 那是1970年8月、1971年4月,陜西省69屆和70屆兩萬五千多名初中畢業(yè)生,響應毛主席“三線建設要抓緊”的號召,先后來到安康、旬陽、紫陽修建襄渝鐵路,按部隊編制組建了141個學生連隊,配合鐵道兵施工,被稱之為“三線學兵連”。</p><p> 我們所在的連隊是鐵道兵5761部隊12中隊學生2連,由170多名十六、七歲的女學生組成。鐵道兵營首長和進駐各學生連隊的軍代表,是以部隊行政管理和思想教育的方法培養(yǎng)我們的恩師與領路人。在襄渝線奮斗近三年的繁重施工和艱苦生活鍛練中,鑄就了學兵同鐵兵的生死之情、戰(zhàn)友之誼。</p><p> 三線離場后,我們分處各地,在不同的工作崗位上各顯芳華。歲月靜好,時光荏苒。雖跨越了50年的時空,卻并沒有磨滅我們對那段歷史的思念和眷戀。當我們退休后,大家又聚集在不散連隊的旗幟下,舉辦和參加各種各樣的有益活動。學兵與鐵兵的友誼也從未間斷過。青春在三線連隊里成長,歲月在我們記憶中流淌。</p><p> 下面,高西蓮、彭芳以《禮贊青春歲月,再續(xù)襄渝情緣》為題,與大家分享我們連與三線學兵、鐵兵的襄渝續(xù)緣活動。</p> 作者:高西蓮(左) 編輯:彭芳(右) 注:本篇是三線文藝宣傳趣事瑣憶的續(xù)集 <p><b> 五、我們5761部隊12中隊學生</b></p><p><b>2連與三線學兵其他連的續(xù)緣活動</b></p><p><br></p> 關于我連與其他三線學兵連的續(xù)緣活動,影響力和震撼力最大的,首推參加了2012年6月17日,為紀念吳南烈士犧牲40周年以“緬懷學兵英烈,弘揚三線精神”為主題的活動。 <p>我連彭芳作為籌備組成員,負責全程錄像工作。</p> <p>活動后,彭芳編緝制作了10集視頻,時任三線學兵連網站文學藝術欄目的版主衛(wèi)建平,在陪護母親住院的忙碌中,應約為這次大型活動撰寫了長篇報道,還給10集視頻做了文字編輯。</p> 黃玲玲作為三線學兵代表在紀念大會上發(fā)言 這次活動,是吳南生前所在連隊原5851部隊學生17連發(fā)起,并邀請其他學兵連隊參加的活動。 我連有37名戰(zhàn)友參加,分別進行了故地重游、祭奠英烈、文藝聯(lián)歡等活動。 視頻1:在安康聯(lián)歡活動片段 視頻2:紀念吳南活動片段 遺憾的是我因病不能成行。臨出發(fā)前,我到樂游原出發(fā)點送行。面對攝影機鏡頭,我十分動容地說:“希望戰(zhàn)友們能在烈士墓前替我多燒一把紙,多點一柱香,表達我對他們的懷念和哀思?!迸矸紝⑽遗R別贈言影像編輯到視頻中,留下了永恒的紀念。 <b>六、我連積極參加三線學兵網站的活動</b> 一是, 2015年7月,在三線網站紀念參加襄渝線建設45周年歌詠比賽中,我連是唯一以原三線連隊建制組織的合唱團參加比賽,榮獲了三等獎。 視頻3:學生2連參賽歌曲選段 我作為觀眾排練時賦詩鼓勵,演出時臺下鼓掌助威。 <p>二是,積極參加襄渝情緣網站舉辦的以“出發(fā)的日子”為主題的紀念活動</p> 我連在“唐苑”舉辦了詩歌朗誦比賽,我除個人賦詩參賽外,還朗誦了張玉鳯(文書)的詩作,備受好評。 2016年8月24日,我連參加了網站在庫峪“大鯢館”舉辦的活動。 姐妹們回味了一次連隊大通鋪的感覺 <p>三是,積極參加襄渝情緣攝影賽活動</p><p>2017年2月4日,我連獲得第五屆攝影賽人物類三等獎。作品_《我們的笑臉》</p> <p>2019年2月13日,我連獲得第七屆攝影賽紀實類三等獎。作品_《三線人唱三線歌》</p> <p>四是,先后有王玉林、李改芝、翟秋玲、成愛琴、龍開衛(wèi)、胡素珍、韓旭華(豆豆)、張玉鳳、蔡月娥、李玉鳳、郭新云等戰(zhàn)友參加了三線合唱團或舞蹈隊。</p> 韓旭華(豆豆)多次擔任三線活動主持人 龍開衛(wèi)任三線戰(zhàn)友合唱團副團長 王玉林以女高音獨唱多次在大賽中獲獎 郭新云曾任三線戰(zhàn)友藝術團舞蹈隊隊長 張西莉(故意)多年在三線學兵連網擔任版主還承擔后勤財務服務等工作 <p>難能可貴的是,張西莉(故意)還遵照《三線學兵連網站》的安排,與衛(wèi)建平版主一起,自2013年6月至2015年3月,歷時近兩年,為新建的安康博物館三線建設展廳搜集、捐獻了近千件三線歷史文物。為此,她抱病做了大量的工作,為填補歷史的殘缺,傳承和延續(xù)三線精神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p> <p>五是,彭芳從2010年12月起至今,在優(yōu)酷網(土豆網)發(fā)表了500多個視頻,98%都是三線戰(zhàn)友活動的紀念。</p> 彭芳義務地無報酬地為三線戰(zhàn)友們服務,她認為能把三線學兵、以及鐵道兵的風采展示出來,能把一些戰(zhàn)友聚會、攝影比賽、文藝聯(lián)歡記錄下來,給大家留下永久的回憶,是件樂此不疲的事。 <p>這是一種多么崇高、圣潔的奉獻精神,她是我們三線學兵值得感佩和學習的楷模。</p><p><br></p><p>為彭芳所作多集視頻點贊</p><p> --高西蓮</p><p>連番累集發(fā)視頻,</p><p>精彩紛呈美絕倫。</p><p>才播戰(zhàn)友喜相聚,</p><p>又現元霄熱鬧景。</p><p><br></p><p>攝影質優(yōu)出神韻,</p><p>美景芳容付苦辛。</p><p>歲月如水留不住,</p><p>卻將記憶成永恒。</p> 六是,積極參加三線學兵連網站發(fā)起“五十年襄渝情,我為戰(zhàn)友留個影”活動 <p>我連借此機會,聯(lián)絡了100多位戰(zhàn)友,租借場地,聯(lián)系三線攝影師,6月18日舉辦了難得的“紀念襄渝建設50周年攝影留念活動”。</p><p><br></p><p>學生二連五十周年攝影留念活動小結</p><p> --黃玲玲</p><p>時隔五十年的再聚會,</p><p>雖然沒有隆重的儀式,</p><p>雖然沒有繁雜的內容,</p><p>僅僅只是一句,</p><p>“五十年了,我們再照一張集體相”,</p><p>就像開啟了一道閘門,</p><p>就像一句深情的呼喚。</p><p>喚起了你我心中那段往事,</p><p>喚起了那苦辣酸甜的陳雜回憶。</p><p>隨著這聲呼喚,</p><p>情感在騷動,心情在激蕩,姐妹們在行動。</p><p><br></p><p>多年不見的姐妹、戰(zhàn)友,你在哪里?</p><p>打探、尋覓、聯(lián)絡在進行著。</p><p>網絡上不斷傳來訊息,</p><p>xxx找到了,xxx報名了,xxx在外地……</p><p>網絡上的報名接龍越接越長,</p><p>50...,70...,90...,</p><p>姐妹們的激情越漲越高,</p><p>白天,晚上,網絡上消息不斷,</p><p>短短五天時間,</p><p>報名突破了100,達到106人。</p><p>這真是,</p><p>襄渝情,連著心,</p><p>戰(zhàn)友情,似海深,</p><p>連隊吹響集結號,</p><p>八方四面來報到。</p><p>我們的感謝,我們的贊嘆,</p><p>首先要送給我們的每個姐妹!</p><p>有你的同心同力,</p><p>有你的熱情參與,</p><p>才有了我們今天的百人歡聚!</p><p>謝謝你!我們每一位好姐妹,好戰(zhàn)友!</p><p><br></p><p>我們的感謝,更要隆重的送給我們的好戰(zhàn)友——三線攝影俱樂部的攝影師們。</p><p><br></p><p>感謝他們的無私奉獻,無償服務和辛勤付出!為了安排好我連這次照相,負責人左林親自看場地,借調設備,增加機位,安排多名攝影師為我連拍照。攝影棚中,為了給我們留下最美好的形象,攝影師們耐心指導著我們,不斷變換姿勢,反復拍照。露天集體照,我們站在陰涼處,攝影師們卻在驕陽烈日下暴曬著。他們汗流浹背,卻認真負責,不斷調整著隊形,不斷指點著個人,保證百人照的每個人都有清晰的影像。班排集體照,三三兩兩照,攝影師們是有求必應,精心拍攝。</p><p><br></p><p>攝影師隊伍里,還有我們的武哥(咱連小鳳的愛人),一到場,就機不停,手不停,為我們抓拍了不少活動花絮,并且隨叫隨拍,為大家拍了不少三三兩兩照,為班排集體照加快了進度,為我們擠出了時間。</p><p><br></p><p>最后,還要感謝我們活動的組織團隊,連排班的組織負責人,大家集思廣益,建言建策,各司其職,盡心盡力,聽指揮、聽調動,認真負責地組織好各自的隊伍,保證了我們活動的有序進行!</p><p><br></p><p>祝賀我們紀念襄渝建設五十周年攝影留念活動的圓滿成功?。?!</p> 視頻4:不散連隊,友誼長存! <p>當時我因病未能參加,從熒屏上看到三線攝影俱樂部的攝影師們及張玉鳳的愛人武惠元在驕陽下忙碌攝影的身影,聽到百余名戰(zhàn)友呼喊氣勢磅礴的口號,以及瀏覽大家笑靨如花的芳容,遂賦詩給予點贊。</p><p><br></p><p> 贊我連集體拍照</p><p> 氣勢磅磗的口號</p><p> -高西蓮 </p><p>不散連隊,</p><p>唯我稱雄。</p><p>山呼海嘯,</p><p>雷霆萬鈞。</p><p>放飛夢想,</p><p>釋放激情。</p><p>團結扶持,</p><p>無往不勝!</p><p><br></p><p>群芳爭艷留倩影,</p><p>萬紫千紅總是春。</p><p>但愿人生常相聚,</p><p>經霜楓葉火樣紅。</p><p><br></p><p>雖因患病未晤面,</p><p>戰(zhàn)友祝福情意真。</p><p>待到適逢良機時</p><p>開懷暢敘再攝影!</p> <p>七是, 值得我稱奇盛贊的是我連不僅建立了聯(lián)誼組織,還在三線學兵網上的《連隊活動集錦》專欄,為我連營造了虛實兼?zhèn)?、名符其實的“不散連隊的戰(zhàn)友之家”。</p><p><br></p><p>近日經張西莉(故意)在《三線學兵連網》上翻閱,提供了我連如下資料:</p><p><br></p> 1、我連的QQ群成立于2013年8月30日;不久又成立了微信群。<br>2、我連的“戰(zhàn)友聯(lián)誼會”成立于2013年11月4日<br>3、我連在《三線學兵連網站》的連隊主貼建于2013年11月16日 目前顯示有6883個跟帖 <p>實際在2016年12月17日已是10000個跟帖。因黑客襲擊網站,使得彭芳(pengfang559)的所有跟帖被刪除,我們連隊的帖子損失約8000多個,丟失了一多半寶貴的資料。</p> <p>4、我連的《聯(lián)佳筆苑》建立于2014年6月29日,戰(zhàn)友們曾書寫了幾十篇連隊往事的回憶文章。</p> <p>5、我連于2014年12月1日成立了“柔力球隊”,并開始學習訓練。</p> <p>綜上所述,這些系列組織和平臺為大家溝通信息、聯(lián)絡感情、展示才藝提供了便利。特別是彭芳、張西莉等傾注了大量的心血和精力,14000余帖子堪稱《三線學兵連網》連隊活動的“第一高樓”,將連隊QQ群里的作品集萃發(fā)表在三線學兵網上,圖文并茂、雅俗共賞。</p> <p>縱觀數年來“高樓”里展示的各類佳作名篇、視頻美圖,我發(fā)自內心地由衷慶幸和贊嘆我連人才濟濟、群星璀燦,個個才藝不凡,水平十分了得。在三線時,大家沒有機遇顯山露水,如今有了連群平臺,如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又似百花盛開,爭奇斗艷,令人美不勝收。我私下常與人議論:“俺連的戰(zhàn)友爭得很!”外界朋友也評價:“學生二連的才女咋恁多,好像架子上的葡萄一嘟嚕一串串!”</p> <b>七、暢談我連與鐵兵的續(xù)緣活動</b> <br>曾經的共戰(zhàn)襄渝,鑄就了我們同鐵兵的生死之情、戰(zhàn)友之誼。三線離場后,雖然我們分處各地、在不同的工作崗位上各顯芳華,但數十年來并沒有磨滅我們對那段歷史的思念和眷戀。 其一,我們與李全珍教導員的情緣<div><br></div><div>自 1996年3月、2001年4月至2003年6月間,李教導員先后三次來西安與我連戰(zhàn)友聚會(第二次尤開平書記陪同)聯(lián)歡。每次我都賦詩、現場朗誦熱情洋溢的歡迎詞。<br></div> <p>1996年3月,李教導員第一次來西安,住在西大街西京賓館,與我連部分戰(zhàn)友合影。</p> <p>1996年3月24日,在營部宣傳隊女學兵們歡迎李教導員的聚會上,我朗誦了《為了難以忘卻的紀念》</p><p>——獻給敬愛的老首長李教導員</p><p> 高西蓮</p><p><br></p><p>陽春三月,乍暖還寒,</p><p>我們的心中溫馨一片。</p><p>電鈴聲聲,喜訊互傳,</p><p>李教導員要來古城西安。</p><p><br></p><p>數天來的興奮激動,</p><p>就為這短暫的見面;</p><p>多少年魂牽夢繞,</p><p>只盼著能歡聚暢談。</p><p><br></p><p>這一刻終于來臨,</p><p>敬愛的老首長來到我們身邊。</p><p>那似乎是夢中的埸景,</p><p>已活生生地出現在我們眼前。</p><p><br></p><p>悠悠歲月,</p><p>安康一別已二十有三;</p><p>拳拳深情,</p><p>此刻才得以迸發(fā)出心間!</p><p><br></p><p>望著那似曾相識的面孔,</p><p>我們彼此心中驚嘆:</p><p>時間可真具有魔力,</p><p>已悄然將我們的模樣改變。</p><p><br></p><p>當年風流倜儻英俊挺拔的您,</p><p>已華發(fā)蓋頂,面有老斑;</p><p>當年純潔無邪的青春少女,</p><p>已青絲現白,折皺上臉。</p><p><br></p><p>思潮奔涌,</p><p>啟動記憶的閘關;</p><p>滔滔話語,</p><p>傾訴著不盡的思念。</p><p><br></p><p>是您慧眼識才,</p><p>將我們從三個女子連隊數百人中挑選;</p><p>是您苦心育苗,</p><p>培養(yǎng)我們長成大樹參天。</p><p><br></p><p>您教導我們要自強自立,</p><p>小女子也不示弱兒男;</p><p>您教導我們要自重自愛,</p><p>待人接物不能夠輕佻隨便。</p><p><br></p><p>您親自抓讀書學習,</p><p>使我們覺悟提高,視野拓寬;</p><p>您常用富有哲理充滿機趣的話語,</p><p>令我們回味不盡,受益匪淺。</p><p><br></p><p>您發(fā)掘了我們身上的潛在才能,</p><p>讓每個人的才華充分施展;</p><p>您觀看我們每一場演出,</p><p>并加以認真恰切的評點。</p><p><br></p><p>每次演出都仿佛是盛大的慶典,</p><p>千軍萬馬云集,黑壓壓的一片,</p><p>只等夜色降下帷幕,</p><p>觀看給水營文藝宣傳隊的表演。</p><p><br></p><p>天為幕來地為臺,</p><p>世間難有如此廣闊的劇院;</p><p>鑼鼓家伙響起來,</p><p>我們亮相出臺,顯得格外嬌艷。</p><p><br></p><p>聽,李奶奶痛說革命家史,</p><p>小常寶悲唱八年前;</p><p>沙奶奶高歌軍民魚水情,</p><p>阿慶嫂與敵妙語巧周旋。</p><p><br></p><p>看,延河邊活潑可愛的小八路,</p><p>韶山沖解放軍幸福洋溢樂無邊,</p><p>草原上英雄小姐妹奮力斗風雪,</p><p>天安門前藏族姐妹舒袖舞翩翩。</p><p><br></p><p>胡傳奎化妝光頭戴頂豬尿泡,</p><p>郭建光拉不成沙奶奶羞紅了臉,</p><p>李奶奶伸長脖子稱“嗓子啞了”,</p><p>阿慶嫂嗓音發(fā)顫觀眾幾把腸笑斷。</p><p><br></p><p>狄筠創(chuàng)作有高招,</p><p>睡一覺就能來靈感。</p><p>培珍滿腹有學才,</p><p>卻不愛顯山露水上場面。</p><p><br></p><p>精彩的軼事段子,</p><p>使生活的色調更加絢爛;</p><p>令人捧腹的惡作劇,</p><p>溶進了我們的苦辣酸甜。</p><p><br></p><p>平時我們是戰(zhàn)斗員,</p><p>在工地上揮汗如雨,干勁沖天;</p><p>節(jié)慶時我們是宣傳員,</p><p>巡演的足跡遍及秦巴山脈、漢江兩岸。</p><p><br></p><p>在火熱的生活中汲取營養(yǎng),</p><p>在艱苦的創(chuàng)作中推敲提練。</p><p>自編自演的節(jié)目多么精彩,</p><p>我隊在全師文藝匯演中美名傳。</p><p><br></p><p>宣傳隊恰似一個革命大家庭,</p><p>擁有世間難得的溫暖;</p><p>營首長如嚴父慈母般精心呵護,</p><p>我們像親姐妹樣親密無間。</p><p><br></p><p>歲月不居,往事如煙,</p><p>那段刻骨銘心的生活令人思戀。</p><p>它是穿越時空的加油站,</p><p>它是我們賴以成長的精神家園。</p><p><br></p><p>二十余年后的今天,</p><p>我們已人到中年。</p><p>更愿意在人生五味的咀嚼中,</p><p>重新去讀那人、那天、那地、那水和那山。</p><p><br></p><p>誠然各人的性格際遇不同,</p><p>現在的事業(yè)、境況乃至人生姿態(tài)亦不一般。</p><p>但一個不容輕覷的事實是:</p><p>我們始終在按照您的教導奮斗登攀。</p><p><br></p><p>傳統(tǒng)和現實結合是歷史之所賜,</p><p>吃苦耐勞是我們在三線攢下的本錢;</p><p>比較成熟和練達并有股堅韌勁,</p><p>是我們的優(yōu)勢所在,令世人稱贊。</p><p><br></p><p>盡管人生旅途坎坎坷坷,</p><p>但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豪情依然溢滿胸間;</p><p>盡管現實社會紅塵滾滾物欲橫流,</p><p>但我們和親人解放軍的友誼卻歷久而彌堅。</p><p><br></p><p>雖然我們天各一方,</p><p>但思想情感的線路依然通貫;</p><p>雖然我們擁有值得追憶的過去,</p><p>但我們還應擁有更加美好的明天。</p><p><br></p><p>我們正面臨巨大的變革,</p><p>不僅有機遇,更多是挑戰(zhàn)。</p><p>我們要優(yōu)勢互補,各盡其能,</p><p>在不同的崗位上獨領風騷,力爭占先。</p><p><br></p><p>珍視我們的友誼吧,</p><p>不僅僅是為了難以忘卻的記念。</p><p>唱起來跳起來吧,</p><p>祝賀我們在1996年3月的歡聚相見。</p> 2001年4月,李教導員再次看望大家,住在友誼東路珠穆朗瑪賓館,與我連部分戰(zhàn)友合影。<br> 2001年5月1日,李教導員參加我連在長安縣某飯店的聚會,與參會人員合影。 李教導員與我連連排干部合影。 <p>2003年6月,營部尤書記陪同李教導員住在北郊長慶油田賓館。尤書記當時心情激動,賦詩兩首《七律.訪友人》,如今仍印象深刻的有兩句:“回眸已經三十年,幾多激情依舊燃。”此詩后在《人民鐵道報》和《中國鐵建報》上發(fā)表。</p> 2010年11月20日,李教導員80壽辰,我代表營部宣傳隊賦詩一首。<div><br></div> 2014年8月5日,李教導員永遠地離開了我們。 我連戰(zhàn)友聯(lián)誼會會長黃玲玲和楊新華受全連姐妹的委托,以最快的時間趕往北京,參加了我們敬愛的李全珍教導員的遺體告別儀式,慰問了教導員的親屬。 在北京,見到了許多來自各地的鐵道兵戰(zhàn)友。 <p>治喪期間,我連戰(zhàn)友在三線學兵連網站連家,發(fā)表了許多詩文寄托哀思。我還撰寫了《育得百花春滿園》的文章,彭芳的《祭文》、狄筠的文章《追憶李全珍教導員》(鐵道兵網全文轉載)均為上乘之作,感情真摯,描寫細膩,用筆推開了我們的心靈之窗,勾起了不盡的思念,李教導員的音容笑貌彷佛又浮現眼前。</p><p><br></p><p>韓旭華(豆豆)近日在營部宣傳隊群里稱:“從三線回來后,我們宣傳隊幾位,總隔段時間,聚小馬工作間和教導員通話……教導員知道我分到了醫(yī)院,讓他女兒鳳琴(當時在四醫(yī)大)給我買了一套四醫(yī)大教科書。至今我一直將那套書保存在書柜中。每當看到這套書,我眼前就浮現出李教導員那嚴慈的容顏。因老公家在北京,每逢回婆家,必去看望李教導員?!保ㄔ熬┛赐^李教導員的還有狄筠、蔡月娥、韓煒、高西蓮等)</p><p><br></p><p>李教導員病故,韓旭華讓兒子代她去送老人家最后一程。</p> <p>其二,我們與軍代表安殿文副指導員的情緣</p><p><br></p><p>對這一段情緣的來龍去脈和故事,彭芳做了概括陳述。她寫道:青春在三線連隊里成長,歲月在我們記憶中流淌!</p><p>1970年8月,我們這些十六七歲的花季少女來到安康修建襄渝鐵路時,幸遇鐵道兵派到連隊當軍代表的安殿文指導員。安指導員在指引我們成長的路上不愧是良師益友,他用淺顯易懂的語言詮釋著理論觀點,入情入理入心,他對我們人生道路潛移默化的作用是刻骨銘心的。可惜他在與我們相處一年多就病故于西安,享年僅27歲。因家在安徽,當時安康還沒有烈士陵園,安指導員被安葬在長安縣灃峪口。</p> <p>當年出差回西安的張西莉曾代表學生連去看望過已病危的安指導員。安指導員病逝后,她乘坐軍車返回安康, 路經秦嶺灃峪口時候,開車司機給她指了一下安殿文墳墓的大概方向。僅憑這一眼的記憶,42年后她和黃玲玲、張愛莉代表著學生二連戰(zhàn)友的心愿走進了秦嶺荒山,艱難尋找,竟然找到了安指導員的墳塋。隨后在林喜鳳的積極聯(lián)系下,請專業(yè)人員修整了雜草叢生的墓地。</p> 視頻5:《不忘鐵兵指導員,尋墓、掃墓寄思念》節(jié)選 2014年3月21日,學生二連和兄弟連隊的代表們聚集在安殿文指導員墓前,舉行了時隔42年后的第一次祭奠。當年學兵重情誼,踏遍荒山祭忠靈,烈士九泉應有知,化為山花送謝心。鐵兵精神與山河同在,戰(zhàn)友情誼與日月同輝。 之后,原鐵道兵十一師給水營營部書記尤開平,廣泛發(fā)動其人脈,在北京、山東、安微之間的戰(zhàn)友中反復多次打聽,終于通過原給水營副營長徐維才,在安徽找到了安殿文當年只有一歲多的女兒。 <p>2014年9月,學生二連部分姐妹赴山東看望鐵兵時,尤書記約了安指導員的女兒安園與學生們相見。安園見到了親人張西莉、黃玲玲,激動萬分,百感交集,給親人們贈送錦旗。</p> <p>2015年3月29日,春分時節(jié)。學生二連戰(zhàn)友集合在連旗下,與從安徽來的安指導員的女兒、女婿、侄子一起來到秦嶺灃峪口前,祭奠、看望、緬懷長眠在這里的鐵兵精英——安殿文。</p> <p>年年歲歲清明雨,點點滴滴心中淚。2014年至2019年的清明前,學生二連的戰(zhàn)友們自發(fā)集合來到灃峪口,給安殿文掃墓,寄托她們對安指導員的那份懷念,對鐵兵精神的那份敬仰。</p> <p>2018年5月14日,學生2連受邀在北京參加了原鐵道兵11師給水營5連的戰(zhàn)友聯(lián)誼會成立大會,后在尤開平書記的帶領下,來到北京鐵道兵博物館,將我們整理的尋找、維修原軍代表安殿文指導員的墓地和幾年來連續(xù)不斷的祭奠他的資料和光盤,繳存于北京鐵道兵博物館,也是對安指導員事情的一段小結。</p><p><br></p><p>今后,在我們有生之年,盡我們的能力,去祭奠他、看望他、永遠在心里懷念他!</p> <p>時任《鐵道兵文化叢書——鐵道兵女兵風采錄——風華正茂》一書副主編的衛(wèi)建平戰(zhàn)友,在得知我連祭奠安指導員,并費盡周折,多方尋找聯(lián)系其家人的事跡后深受感動,他不顧手頭大量編輯工作的繁忙,熱心細致地采訪、構思,在我連有關人員的積極配合下,精心撰寫了一篇題為《感天動地的鐵兵學兵情》的文章,及時編入書中。該書于2018年10月出版發(fā)行,在鐵道兵和學兵的大群體中激起了廣泛的影響。</p><p><br></p> <p>2015年前,每次祭奠我都參加,其中一次撰寫詩歌悼詞與韓旭華(豆豆)合誦,另一次撰寫《祭文》獨自朗誦,在連群中獲得好評。</p> <p>其三, 2013年10月10日,原鐵道兵5761部隊暨11師給水發(fā)電營的營部書記、55團副政委,現鐵道部14工程局工會主席尤開平;原營部書記、11師軍務科參謀,現山東莒南縣供銷聯(lián)社主任兼黨委書記吳家坤;原營部材料員、現莒南縣物資局機械公司經理兼書記姚富樂以及他們的夫人參加了我連舉辦的“追憶激情歲月,唱響三線精神”聯(lián)誼會。</p> 他們向大會贈送了字畫和詩詞 其四,2014年10月13日,尤開平書記帶領中鐵建柔力球隊來西安參加鐵路系統(tǒng)比賽,我連姐妹前往助威。 其五, 2015年5月10日,學二連歡迎山東莒南鐵道兵沈德涵一行13人到西安。 其六,2016年1月8日歡迎瞿世煥教導員來西安 其七, 2017年8月1日歡迎軍代表孫成全與家人來到西安 <p>其八, 2019年4月17日,原鐵道兵11師給水營撫州入伍鐵道兵50周年圓夢軍營之旅,一行28人來到西安。學生2連的學兵們迎接鐵兵大哥的到來,舉辦了熱烈的聯(lián)歡晚會。</p><p><br></p><p>上述前三次我均參與了接待,席間推杯祝愿,縱情歡歌,熱鬧非凡;后三次我雖因病未能出席,但在連群里看到與鐵兵大哥聯(lián)歡的場面,興奮不已,如身臨其境一般。</p> <p><b>八、關于鐵兵接待我連戰(zhàn)友的情況</b></p><p> 這些年來,我們去過山東濟南、莒南、武漢、山西、北京、撫州等地看望鐵道兵戰(zhàn)友,看望軍代表。狄筠、彭芳列舉如下:</p> <p>其一,2014年9月15日,我連一行來到山東濟南,受到尤書記等濟南鐵道兵的熱情接待,還與安指導員的女兒、女婿見面,與仲軍醫(yī)的女兒見面;與專程從安徽來的徐副營長相聚。鐵兵學兵情意深,永遠都是一家人!</p> 其二、2014年10月17日,我連戰(zhàn)友去鄂贛旅游,途徑武漢,正在武漢看孫子的孫成全軍代表設宴迎接大家。他與安殿文指導員是第一批進駐我連的軍代表,相隔40多年再見面,大家激動不已。 其三,2017年5月13日,我連組隊前往山西,參加鐵道兵11師直屬營山西戰(zhàn)友聯(lián)誼會。 十二個紅艷艷,真是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其四, 2018年5月14日,黃玲玲、文書張玉鳯、張西莉、狄筠代表我連去北京,參加鐵道兵十一師給水營五連聯(lián)誼會成立活動,邵運榮副連長在京同時參會了。黃玲玲代表我連做了發(fā)言,表示祝賀,文書張玉鳯宣讀了她寫的詩并獨唱《咱當兵的人》,五位學兵合唱《喜相逢》,博得大家的喝彩。 <p>其五,2019年9月2日,以二連八班姐妹為主的小分隊,專程前往山東莒南,與昔日并肩奮戰(zhàn)在襄渝線施工的鐵兵戰(zhàn)友相聚!</p> <p>路過濟南,尤書記和崔強戰(zhàn)友趕到車站迎接她們,還提供了熱乎乎、香噴噴的早餐。</p> 八班姐妹與曾一起作戰(zhàn)的原鐵兵電鋸班戰(zhàn)友在莒南相聚了,四十六年后的再聚首,大家都很激動,鐵兵大哥不停的抹眼淚。回憶往事,再敘友誼。 遲到了四十六年的合影 <p>其六,2019年10月28日,秋高氣爽的季節(jié),我連和給水營營部宣傳隊的戰(zhàn)友們受邀,前往江西撫州這個有戲有夢的地方,與鐵道兵戰(zhàn)友們和軍嫂們一起度過了快樂美好的四天。</p> <p>四天來,無論是在撫州、在資溪、在南豐、在南昌,學兵們都受到了鐵兵戰(zhàn)友熱情的接待。</p> <p>他們?yōu)槲覀儼才帕素S富多彩的活動行程和豐盛的美餐、舒適的住宿。帶我們游覽了優(yōu)雅精美的名人園、風景秀麗的大覺山,參觀了王安石、湯顯祖紀念館和擬峴臺,體驗了文昌里、新月畬族村等地方風俗民情,組織了南豐菊園采摘活動;在南昌游覽了八一廣場、八一紀念館、滕王閣等景點。</p> <p>當我在網上看到鐵兵接待我連戰(zhàn)友的盛況,彷佛又看到了《軍民魚水情》的現實版;又想起了當年師部葛干事所寫的我營衛(wèi)生所上山采藥的報導,其導語用一首民歌開篇:“大巴山高喲入云天,漢江水長喲不見源;軍民情誼深喲不見底,魚水新歌唱喲唱不完”。</p><p><br></p><p>歌聲飄過五十年,歷歷往事在眼前。如今,我們都接近或已逾古稀之年,但我們心態(tài)永遠陽光燦爛,我們的連群永遠春意盎然,我們和鐵兵的情緣萬古長青,愈久而彌堅!</p> <p>2020年1月11日,在陜西省鐵道兵文化聯(lián)誼會新春團拜會暨總結表彰大會上,我連獲得2019年度優(yōu)秀團隊獎!</p> <p>目前,我雖罹患重病,不能與大家結伴出游,但我的心永遠情系三線,永遠與戰(zhàn)友們緊緊相連。在三線精神的輝映下,在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滋養(yǎng)下,在三線學兵和鐵兵戰(zhàn)友的關愛祝福下,我已走出一條養(yǎng)生保健、劫后余生的路子,活出了不同一般的精彩。</p><p><br></p><p>2019年2月21日連隊戰(zhàn)友來家里看望我,我分享了自己與病魔抗爭的體會,堅信我能與大家一路同行,牽手永遠!</p><p><br></p><p>謝謝大家瀏覽!希望美篇的上、下篇能帶給你美好的回憶!</p> 在此,對黃玲玲、張西莉(故意)、狄筠、韓旭華(豆豆)、尤開平給予提供資料及校對方面的幫助表示誠摯的謝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