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三皇之首”的定都和長眠之處,古廟會上仍有許多遠古時期生殖崇拜的遺跡</b></p> <p><u>【神州攬勝】中原百景</u></p><p><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10、太昊陵廟會</b></p><p><br></p> <p> 太昊陵是中華人文始祖太昊伏羲氏的陵廟,故被譽為“天下第一陵”,“華夏第一皇朝祖圣地?!?lt;/p><p> 太昊陵始建于春秋,以后歷代均有重建或維修。陵廟占地875畝,分外城、內(nèi)城和紫禁城。中軸線上,坐落著午朝門、道儀門、先天門、太極門、統(tǒng)天殿、顯仁殿、太始門、八卦壇、太昊伏羲陵墓等一系列建筑,是中國帝王陵廟大規(guī)模宮殿式古建筑群的孤例。</p> <p> “自從盤古開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中國古代有“三皇五帝”嗎?</p><p> 三皇五帝是上古的傳說。盡管有些人物不確定,但都被描述為文明的傳播者,也應(yīng)對著某種歷史事實,應(yīng)該不完全是后人的向壁虛構(gòu)——這是我個人的觀點。</p><p> 就說“三皇”之首的伏羲氏吧。相傳6500年前,太昊伏羲氏帶領(lǐng)部落人群,自甘肅天水,沿黃河游牧而下,在河南東部的宛丘(今淮陽)建都城,治天下。他綜合中原地帶各部落圖騰信仰的特點,以“龍”作為中華民族共同的圖騰,并自號“龍師”,“以龍紀官”。自此,炎黃子孫便稱“龍的傳人”。伏羲去世后,后人在他長眠的地方修陵建廟?;搓栆惨虼吮环Q為 “龍都”。</p><p> 每年的農(nóng)歷二月初二到三月初三,太昊陵都要舉辦盛大的人文始祖祭祀活動,游客人數(shù)日達數(shù)十萬。在2008年以“單日參拜人數(shù)最多(約82.5萬)的廟會”入選吉尼斯世界記錄。太昊陵廟會作為中國規(guī)模最大、最古老的民間廟會,是首批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 </p> <p> 生殖崇拜,是原始人類最普通的一種信仰。過去,人們都人只有在云南、貴州一帶少數(shù)民族聚集地中有這種“奇風(fēng)異俗”,卻很少知道,在中原地區(qū)的太昊陵廟會上,至今仍能找到遠古時期殘留下的有關(guān)生殖崇拜內(nèi)容的遺跡。</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后 話</b></p><p><br></p><p> 從事新聞攝影幾十年,工作經(jīng)歷又大部分是在河南,可以說基本上走遍了中原大地的山山水水。退休了,把過去在河南各地拍的一些照片整理一下,選了100個點(有些不能算景點,只是一個旅游活動或節(jié)會而已)。</p><p> 我不太懂風(fēng)光攝影,基本上也沒有起草貪黑爬山涉水等光線找角度的經(jīng)歷。這些照片大多是都是我過去下去采訪時順手“撿”的副產(chǎn)品,也有一些是參加地方組織的攝影采風(fēng)活動拍攝的。拍的很隨意,也沒什么技巧。有些照片因拍攝時間久遠,可能地理、風(fēng)貌都有了變化,還有可能出現(xiàn)具體地點表述上的謬誤。敬請諒解和指正。</p><p><br></p><p>王頌丨圖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