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朗讀教學一直以來都是我的弱項。從教這么多年,每每看到課標上要求的“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這幾個冷冰冰的躺在課標里的文字,我覺得對我來說沒有任何實際意義。因為我在朗讀教學方面,可以說是一片的空白。也曾經羨慕身邊同事,他們的朗讀如黃鶯般悅耳動聽。更是震撼好多老師靈動且有感染力的朗讀教學,但回想自己的朗讀教學可以說是既“理性”又“從容”?!袄硇浴痹从跓o知,“從容”源于無法。</p><p> 但好在今天在線聆聽了王崧舟老師《今天我們如何教朗讀》的講座后,對如何教朗讀,我有了嶄新的,全面的了解和認識。</p><p> 王老師說:“如果我們把閱讀比作是大鳥的話,默讀和朗讀就是鳥的兩只翅膀。"這個比喻很形象,也很貼切,足見其重要性。王老師分析現在朗讀教學呈現出這樣一種現象:“陰盛陽衰”。他說:“默讀是陰盛,朗讀則是陽衰。小學階段,第一學段做得最好,年級越高朗讀做得越差,朗讀必須做強做大,才能保證閱讀教學的效果。接著他從三方面給我們闡述如何教朗讀:</p><p>一、目的:為什么要教朗讀</p><p>二、原理:教朗讀有規(guī)律嗎</p><p>三、策略:怎樣才能教好朗讀</p><p> 下面談談我的想法:</p><p> 1.讀書就是回家。</p><p> 在闡述為什么要教朗讀這一環(huán)節(jié)里 ,王老師認為教朗讀的目的就是激活朗讀意愿,強化朗讀體驗,習得朗讀技巧,確證朗讀主體。所以讀書就是回家,讓書帶人回家,安放心靈,練就過硬的翅膀,這是最好的朗讀戰(zhàn)術。也讓我明白教朗讀也是為讀而教,為人而教,為言語人格而教,教人安放情感,安放心靈。</p><p> 2.教朗讀的規(guī)律:</p><p> 教朗讀需要五個環(huán)節(jié)。</p><p> 第一步是感悟。準確的感悟作者的題旨和情感。</p><p> 第二步是想象。將“表象”"題旨”“語境”三維整合的“再造想象”才能成為有感情朗讀的動力源泉。</p><p> 第三步求氣。朗讀主要不是練聲,而是練氣?!耙蚯榍髿狻蹦塬@得承載感情的氣韻,從而形成感情語調。</p><p> 第四步創(chuàng)調。創(chuàng)造出獨特的情韻,朗讀的語調,用自己的聲音帶著自己的想象,用自己的體驗,激活沉睡的心靈。</p><p> 第五步反聽?;仞伹轫嵗首x的感情信息,通過自己和學生的反應來思考讀的如何。這五個部環(huán)環(huán)相扣。</p><p> 3、教朗讀的策略:</p><p> 首先,語文老師要備好朗讀批注。在感性朗讀中,要沉淀理性的東西,做一些必要的批注。細讀文本的同時,也要重視朗讀本身,深入體察,寫出自己的朗讀心得和感悟。</p><p> 其次,備好朗讀指導。朗讀指導不可面面俱到,也不可以蜻蜓點水,必須抓住文本語言的關鍵點,疑難點,規(guī)律點,突破點,有的放矢,重錘敲擊,關注輕聲,關注并列關系的聯句、語氣、語調變化,關注課文的抒情段,抒情句。老師心中要有一個朗讀評價的標準,尺度,可行性評價。</p><p> 第三、文體是朗讀教學的內在尺度,不同文體朗讀基調不同。</p><p> 古詩體裁特征:音律整飭,意境典美。調:讀出古詩特有的平仄、聲韻和節(jié)律,體現古詩的意境之美。通常朗讀古詩應該稍稍舒緩一點。</p><p> 兒童詩體裁特征:想象新奇,節(jié)律靈動調:以適度夸張和童稚的語氣,讀出天真爛漫、驚奇善變的童詩韻味。</p><p> 一般散文, 體裁特征:行文自由,精神凝聚。讀基調:讀的自然,順勢中讀出不順勢,在自由流暢的基礎語感中,或轉或停,或揚或抑,不能死水微瀾;平穩(wěn)中讀出不平穩(wěn),要在平穩(wěn)的語流中,為活脫、跳躍留出一席之地。</p><p> 童話體裁特征:幻想豐富,形象夸張以充滿想象和幻想的語氣娓娓道來,營造出某種亦真亦幻、虛實相映的語言氛圍。</p><p> 小說的體裁特征:敘事生動,形象鮮明。調:用講故事的語感節(jié)奏讀出敘事的變化過程,通過揣摩人物的性格特點讀出不同人物的不同話語風格。</p><p> 寫景文的體裁特征:語言優(yōu)美, 借景抒情。</p><p>朗讀基調:以身臨其境的感覺讀出文字的畫面感、情味感。</p><p> 說明文的體裁特征:條例清晰, 行文嚴謹。以平實的語氣、平穩(wěn)的語調讀出文字的層次感、邏輯性。</p><p> 文言文的體裁特征:語言精煉,文意詰奧。朗讀基調:讀出文言文虛詞的基本節(jié)奏和韻味,讀出文言語句特有的內部停頓和重音,讀出文言文典雅古樸的整體風貌。</p><p>第四、融合是朗讀教學的最佳路徑。</p><p>朗讀就像水和鹽,只有讀進去,想開去,融入故事人物其中,才會感知文字表達的情感,文字才會成為一個個鮮活的面孔,一幅幅靈動的畫面這樣的朗讀教學才相得益彰。</p><p> 總之,朗讀是一種有目的的有聲語言表達活動,是一種理清思路,調整思路的艱苦勞動,是文字語言的存在狀態(tài)向有聲語言存在狀態(tài)轉化的過程,是一種語言形象和意蘊再創(chuàng)造活動,朗讀教學的最終目的是培養(yǎng)朗讀者,所以作為教師的我,一定不能在脫離朗讀的基礎上教語文,這樣的教學就是無病呻吟,鸚鵡學舌……</p><p> “線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我會用王老師的理論來激活我平日枯燥無味的朗讀教學,喚醒學生“要我朗讀”轉向“我要朗讀”的讀書意愿,讓我們師生都成為從你全世界路過的朗讀者。</p><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