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中國有條景觀大道叫318國道。</p><p> 318國道東起上海市中心人民廣場,西至西藏聶拉木縣樟木鎮(zhèn)友誼橋,全長5476公里。道路大體沿著北緯30°線東西走向,沿途多種地形地貌,從第三臺階的沿海低地到第一臺階的青藏高原,穿越了平原、江河、湖泊、丘陵、峽谷、低山、高山等,沿線還有眾多的名勝古跡、人文景觀,尤其是成都到拉薩的川藏南線,更是匯聚了景觀大道的精華,高山深谷、江河激流、雪山冰川、森林草場、民族風(fēng)情等吸引了無數(shù)旅友競相前往。</p><p> 川藏公路是最美的公路,但也是最險要的公路,沿途盤山險路,冰雪、塌方、滑坡、泥石流等險情不斷。過去行走在這條道路上,享受視覺盛宴的同時,也要冒著極大的風(fēng)險。近年來,許多高山打通了隧道,天險一個個被排除,進藏的道路暢通了,但原先通往山巔埡口的道路失之維護逐步荒廢了,那些只有在埡口才能看到的美景也就無法前往觀看了。以后行走景觀大道的人們,將會憾失許多雄險奇絕的埡口景觀。為了留住那些瀕臨消失的絕色景觀,將我10多年來走過的川藏南線及沿線景點,一個個零散的片段整理出來,留作永遠的記憶。</p><p><br></p><p>之一:川藏南線 成都-巴塘</p><p><br></p><p> 二郎山</p><p> 二郎山是成都西行318國道遇到的第一座大山。</p><p> 最早知道二郎山,是從孩童時代跟著大人們哼唱那首著名的“二呀么二郎山,高呀么高萬丈”的歌曲開始,但真正對二郎山有所了解,還是在2005年第一次行走川西之時,行前做了一些功課,查閱了不少相關(guān)的資料。</p><p> 二郎山山頂海拔3437米,雖然和后面的高山相比不算高,但從海拔500米左右的成都平原突然拔地而起,相對高度近3000米的高差,幾乎相當(dāng)于珠峰的高度(珠峰大本營5200米到頂峰8844米也就3600多米)。作為青藏高原最東端的大山,阻擋了太平洋吹來的暖濕氣流,大量的水汽在山的東坡不斷爬升降溫,形成充沛的降水,使得二郎山東坡常年云霧繚繞,植被茂密,樹高林深。而東南季風(fēng)挾裹的水汽在翻過山脊時已經(jīng)所剩無幾,空氣的下沉又不斷升溫,使得西坡的氣候炎熱干旱,植被主要是灌叢旱生植物,這就是二郎山獨特的“西邊日出東邊雨,陰陽兩重天”氣候。</p><p> 二郎山埡口,原是從東面觀看貢嘎山、四姑娘山、以及峨眉山、瓦屋山、夾金山等眾多川中名山的最佳觀景臺之一。過去翻越埡口的道路漫長而險峻,當(dāng)?shù)厝苏f“嚇?biāo)廊说亩缮健?,堵車是常態(tài)。</p><p> 1996年開始在海拔2182米的山腰修建二郎山公路隧道,2001年建成通車的隧道長4176米,10多分鐘就可以穿過隧道,從此避開了原來翻山時經(jīng)常遇到的雨、霧、冰、雪、凍、滑坡、坍塌及泥石流地段,結(jié)束了延續(xù)幾十年的單向管制通車,而隧道以上翻越埡口最險峻的25公里盤山險路就逐漸廢棄,過往人們也就失去了上埡口眺望貢嘎雄峰的機會。我于2005年10月經(jīng)過二郎山時,曾經(jīng)動過上埡口的念頭,觀察上山的路口已經(jīng)封堵,上面有的路段已塌方失修,繼續(xù)上山已是不可能了,所以二郎山也是川藏南線我唯一沒有上過的埡口。</p><p> 2019年通車的雅康高速公路,新二郎山隧道海拔1571米,比原來的公路隧道又降低630米。從成都去往康定3小時即可到達,更加快捷方便,但對于旅游觀景又損失了許多。</p> <h3>二郎山上的盤山路一彎接一彎,但由于東坡的植被樹高林密阻擋視線,你幾乎感覺不到道路的險峻。</h3> <h3>盡管公路隧道已經(jīng)通車,堵車還是常態(tài),我?guī)状谓?jīng)過二郎山都遇到堵車,堵上1-2小時是少的,遇到軍車車隊還要優(yōu)先讓行。</h3> <h3>全長4176米的二郎山公路隧道,開工建設(shè)時是我國最長,埋藏最深、海拔最高、地應(yīng)力最大,地質(zhì)條件極為復(fù)雜的特長山嶺公路隧道。</h3> <h3>穿過隧道又一次體會“東邊陰雨西邊晴,隧道兩頭不同天”的感覺。在二郎山上遠眺山下深切的大渡河谷,河流象一條輕揚的飄帶飄逸遠去。</h3> <h3>后面這3張是從網(wǎng)上下的上世紀(jì)7-80年代的二郎山公路照片,汽車通過埡口,汽車背后金字塔形的雪山就是“蜀山之王”貢嘎山。</h3> <h3>二郎山東坡的318國道。</h3> <h3> <br> 海螺溝冰川<br> 海螺溝位于貢嘎山主峰的東坡,以低海拔現(xiàn)代冰川著稱于世。<br> 海螺溝冰川全長14.7公里,是貢嘎山74條冰川中最長最大的一條,面積23.2平方公里,最高海拔6750米,最低海拔僅2850米,沿縱向呈三級臺階:粒雪盆,冰川的孕育地;大冰瀑布,寬500—1100米,高1080米,是我國迄今發(fā)現(xiàn)的最高大、最壯觀的冰川瀑布,比著名的黃果樹瀑布大出十余倍;冰川舌,伸入原始森林達6公里,形成冰川與森林共存的奇絕景觀。海螺溝冰川活動性最強,在冰川的運動中,形成晶瑩如翡翠、水晶的冰川弧拱、冰裂縫、冰洞、冰階梯、冰門、冰湖、冰峰。《中國國家地理》把海螺溝冰川評為全國最美的六大冰川第三名。<br></h3> <h3>海螺溝冰川壯觀的冰瀑布,寬1100米,高1080米,比黃果樹瀑布大10多倍。當(dāng)時細雨夾雪霧氣彌漫,無法看到冰瀑布全貌,也無法看到瀑布上方海拔7556米的貢嘎主峰。</h3> <h3>海螺溝冰川屬海洋性冰川,因其流動性大的特點,切割邊坡和山體劇烈,翻起的泥土把冰川染成了泥土色,以致你站在冰川上還不知曉。</h3> <h3>冰川順著山坡向下流動。</h3> <h3>冰川流動形成的冰裂縫、冰洞。</h3> <h3>海螺溝冰川附近的磨西鎮(zhèn),是紅軍長征經(jīng)過之地,毛澤東、周恩來、朱德等紅軍領(lǐng)導(dǎo)曾住宿磨西古鎮(zhèn),并在此召開“磨西會議”,作出飛奪瀘定橋,強渡大渡河的決定。古鎮(zhèn)上的天主教堂就是當(dāng)年紅軍開會的舊址,它見證了這段可歌可泣的歷史。<br><br> 瀘定橋<br> 瀘定鐵索橋位于四川瀘定縣城西大渡河上,建成于康熙45年(1706年),橋長103米,寬3米,由總重達21噸的13根鐵鏈組成。此橋自清以來就是康藏交通咽喉,是四川入藏的重要通道和軍事要津,因紅軍長征途中22勇士冒著敵人的槍林彈雨匍匐前進,奮勇奪橋而名揚天下。1961年國務(wù)院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橋頭有康熙為建此橋題寫的御碑。<br></h3> <h3>大渡河水流湍急,鐵索橋離河面10多米。河對面山坡上紅色的觀音閣就是紅軍奪橋時的指揮部和機槍陣地。</h3> <h3>橋頭堡內(nèi)。</h3> <h3>康熙為建橋題寫的御碑。</h3> <h3>伙伴們擺Pose照相。<br><br> 折多山<br> 折多山是西行第一座海拔4000米以上的高山,埡口海拔4298米,當(dāng)?shù)厝擞幸痪湓挕皣標(biāo)廊说亩缮?,翻死人的折多山”?!罢鄱唷痹诓卣Z里就是彎曲的意思,公路九曲十八彎來回盤繞,二郎山隧道打通后,折多山就成為了進藏第一關(guān)。<br> 折多山是大渡河和雅礱江的分水嶺,也是漢藏民族文化的分界線,過去當(dāng)?shù)馗髯迦罕姲颜鄱嗌揭詵|叫做“關(guān)內(nèi)”,翻過折多山向西就說到了“關(guān)外”了,山脈東側(cè)是農(nóng)業(yè)為主、兼有牧業(yè)的區(qū)域,而山脈西側(cè)則是牧業(yè)為主、兼有農(nóng)業(yè)的區(qū)域,甘孜藏族自治州首府康定就在折多山東面的山腳下。<br> 一出康定,318國道便盤旋而上。折多山埡口白塔聳立,經(jīng)幡飄揚,白云朵朵,山高入云,站在山頂上,天氣好時可以眺望到海拔7556米的“蜀山之王”貢嘎山。據(jù)說從2015年,洞穿折多山的公路隧道已經(jīng)開工,不知若干年后是否會像二郎山一樣,翻上埡口的道路也廢棄不用,又一個埡口景觀成為記憶。<br></h3> <h3>上山路上折多塘風(fēng)光。</h3> <h3>高聳入云的折多山,蜿蜒曲折的盤山路。</h3> <h3>折多山埡口白塔聳立,經(jīng)幡飄揚,白云朵朵,山高入云。</h3> <h3>天氣晴好時從埡口遠眺,西去新都橋的下山路。</h3> <h3>折多山上雨雪頻繁,2013年9月4號折多山大雪封山無法通行,康定城內(nèi)大街小巷停滿了汽車,西行的大貨車在康定城外堵了10多公里。7號清早山上的道路剛鏟雪疏通,大小車輛就排著隊搶點翻山。</h3> <h3>銀裝素裹折多山。</h3> <h3>前面就是折多山埡口。</h3> <h3>山頂雪景。<br><br> 新都橋<br> 從折多山下來,抵被譽為“攝影天堂”、“光與影的世界”的新都橋。這個小鎮(zhèn)子是川藏路南北線的分路口,往西走318國道可經(jīng)理塘去往西藏,往北可經(jīng)塔公草原去爐霍走317國道進藏。鎮(zhèn)子周邊神奇的光線,無垠的草原,彎彎的小溪,挺拔的白楊,山巒連綿起伏,藏寨散落其間,牛羊安詳?shù)爻圆?,好一片如詩如畫的世外桃源?lt;br></h3> <h3>新都橋一帶水草豐茂,是木雅藏族居住區(qū),以牧業(yè)為主,兼有農(nóng)業(yè)。</h3> <h3>山坡上散落的藏族民居。</h3> <h3>水草豐美的牧場。</h3> <h3>豐收的農(nóng)田。</h3> <h3>這種石頭砌成,平頂三層的建筑,是當(dāng)?shù)夭孛竦牡湫兔窬印?lt;/h3> <h3>村中的白塔。<br><br> 高爾寺山<br> 高爾寺山埡口海拔4412米,是318西行途中第二座4000米以上的高山。上山的路不好走,海拔高、彎道多、危險路段多,很多地方會車的時候剛剛?cè)菹聝奢v車通過,險象環(huán)生。<br> 高爾寺山因高爾寺得名,但它的出名卻因為山頂是觀看貢嘎神山和雅拉神山的絕佳位置,吸引了眾多的驢友前往??赡苡腥藭X得奇怪,為什么這一路你都在說貢嘎山?那是因為貢嘎的高度和雄姿,使得你在川西旅游就繞不開它。貢嘎主峰海拔7556米,四川第一高峰,被稱做“蜀山之王”。貢嘎山周邊有6000米以上的獨立山峰28座,冰川達159條。貢嘎山地勢高低落差極大,方圓20公里就有6000多米的海拔差距,其相對高差甚至超過珠穆朗瑪峰,從山下而上就有亞熱帶、暖溫帶、寒溫帶、亞寒帶、寒帶、寒冷帶、冰雪帶等7個氣候帶區(qū),特定的地理環(huán)境和氣候條件,形成了極豐富的立體型多層植物帶和自然景觀。2005年《中國國家地理》把貢嘎山評為中國最美的十大名山第二名。<br> 現(xiàn)代新的看山理念,“看山要看極高山”。1000米以下的山是低山,1000-3500米的是中山,3500-5000米的是高山,5000米以上的是極高山。極高山一般是終年積雪的雪山,不僅高大的山體和雪山冰川雄偉壯觀,氣候垂直地帶性分布的多樣性決定了動物、植物的多樣性,潔白的冰雪與綠色植被并存展現(xiàn)出一種強烈的對比美,這些美在中低山是無法看到的。過去的“八大名山”、“十大名山”沒有雪山,是因為古時的主流文化是中原文化,而中原地區(qū)是沒有極高山的;其次古時的交通條件和技術(shù)裝備令一般人無法到達并看到極高山,文人墨客也就沒有留下關(guān)于極高山的詩文。<br> 2015年底,318國道上的高爾寺山隧道已經(jīng)通車,縮短隧道以上的盤山險路21公里。目前隧道到埡口的道路仍可通行,但據(jù)說路況已不好,不知埡口的景觀是否會像二郎山那樣隨著時間的流逝從人們的視線中消失。<br></h3> <h3>高爾寺山埡口。</h3> <p>2013年9月12日,我們在高爾寺山頂,同行的12人5部車合影,這也是歷次出行隊伍最龐大的一次。</p> <h3>山頂風(fēng)光。</h3> <h3>高爾寺山頂看貢嘎,雪山群峰中最高的那一座就是“蜀山之王”貢嘎山。</h3> <h3>山脊上露出荷花狀的那座雪山就是雅拉神山。前兩天我們專程去塔公草原觀賞雅拉雪山,但因濃霧裹身無緣相會,不想在高爾寺山上邂逅了。</h3> <h3>高爾寺山頂?shù)母呱侥翀?,周圍雪山簇擁,草地上的白色是清晨還沒有融化的冰雪。<br></h3> <h3> <br> 剪子彎山和卡子拉山<br> 剪子彎山和卡子拉山同屬沙魯里山脈,剪子彎山埡口海拔4659米,卡子拉山埡口海拔4718米,兩山相距幾十公里,有著相近的地形地貌。站在埡口放眼望去,平緩的山頭一馬平川,高大的云杉和淺綠的草甸深淺相間, 牧民的帳篷和牛羊散落在高山草甸中,絲毫沒有感覺這是4700米的山頭上。<br> 剪子彎山隧道2014年底通車,隧道長度2238米,隧道入口海拔4200米。隧道通車后,據(jù)說隧道以上的道路就沒有車輛行走了,原本就坡陡彎急的山道已經(jīng)塌方破損相當(dāng)嚴(yán)重,又一個埡口景觀逐漸淡出人們的視線。<br></h3> <h3>剪子彎山埡口。</h3> <h3>從剪子彎山頂看到的貢嘎山。</h3> <h3>平緩的山頂一馬平川,遠處山頂?shù)哪且宦钒拙€就是318國道。</h3> <h3>高大的云杉和淺綠的草甸深淺相間,</h3> <h3>牧民的帳篷和牛羊散落在高山草甸中。</h3> <h3>卡子拉山埡口是318在四川段最高的埡口,翻過埡口下山,就是號稱世界高城的理塘縣城。<br><br> 世界高城-理塘<br> 卡子拉山腳下的理塘縣城,海拔4014米,號稱“世界高城”。這里是七世和十世達賴?yán)锏霓D(zhuǎn)世之處,城郊有康區(qū)第一大藏傳佛教格魯教派寺院-長青春科爾寺。有地形相對平緩,平均海拔4200米左右,長達70多公里的毛埡大草原,每年8月1日舉辦的賽馬節(jié),是當(dāng)?shù)夭刈迦罕姷氖⒋蠊?jié)日。理塘往西穿過毛埡大草原,可經(jīng)巴塘進藏,往南則是“最后的香格里拉”稻城。<br></h3> <h3>從卡子拉山俯瞰理塘縣城。</h3> <p class="ql-block">平坦的毛埡大草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最后的香格里拉”--稻城。</p><p class="ql-block"> 香格里拉一詞來源于藏語“香巴拉”,意思是“心中的日月”,用現(xiàn)代詞匯表達就是“人間天堂”“世外桃源”的意思。這一詞匯的流傳源于1933年美籍英國小說家詹姆斯?希爾頓的小說《消失的地平線》(LostHorizon)中所描繪的一塊雪山環(huán)繞、風(fēng)光秀美、永恒和平寧靜的土地。小說問世后,引起了世人極大的關(guān)注,許多人四處尋找這片理想的人間樂土,可是一直沒有確切的地點。上世紀(jì)八十年代云南和四川都在爭搶香格里拉一詞的歸屬權(quán),后來國務(wù)院批復(fù)同意云南中甸縣更名為香格里拉縣,亞丁自然保護區(qū)所在的四川稻城縣日瓦鄉(xiāng)更名為香格里拉鄉(xiāng)。</p><p class="ql-block"> 亞丁自然保護區(qū),方圓千余平方公里,主體部分是三座完全隔開,但相距不遠,呈品字形排列的雪峰。北峰仙乃日海拔6032米,南峰央邁勇5958米,東峰夏諾多吉5958米。三座雪峰潔白、峭拔,似利劍直插云霄。仙乃日似大佛,傲然端坐蓮花座;央邁勇象少女,嫻靜端莊,冰清玉潔;夏諾多吉象少年,雄健剛毅,神采奕奕。雪峰周圍角峰林立,大大小小共三十多座,千姿百態(tài),蔚為壯觀。山峰前鑲嵌著碧藍如玉的湖泊和草甸,雪線下冰川直插碧綠的原始森林。雪山、峭壁、陡崖、海子、冰川、草場、森林、溪流,營造出一片靜謐、安詳?shù)氖劳庵场?005年《中國國家地理》把亞丁三座神山評為中國最美的十大名山第六名,其評語為“香格里拉的地標(biāo)”。</p> <h3>神山腳下的亞丁村。</h3> <h3>夏諾多吉雄偉挺拔的雄姿,像一柄棱錐,直指天庭。</h3> <h3>央邁勇雪山腳下的洛絨牛場。</h3> <h3>仙乃日雪山。</h3> <h3>神山圣土</h3> <h3>從珍珠海仰望仙乃日。</h3> <h3>不同角度的央邁勇。</h3> <h3>只有這里可以看到央邁勇的全貌。</h3> <h3>日照金山-夕陽余暉下的夏諾多吉。</h3> <h3>沖古草坪遠眺夏諾多吉。</h3> <h3>海拔4700米的五色海,從洛絨牛場徒步到這里走了3個多小時。</h3> <h3>亞丁的沖古寺,喇嘛們在做法事。</h3> <h3>桑堆紅草地。</h3> <h3>稻城附近風(fēng)光,藏民在地里收割青稞。</h3>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海子山</p><p class="ql-block"> 海子山位于理塘和稻城之間,平均海拔4500米,其南北走向93公里,東西延綿47公里,面積約3287平方公里,共有1145個大小海子,其規(guī)模和密度在中國以至世界都是獨一無二的。 整個海子山自然保護區(qū)就是青藏高原最大的古冰體遺跡,即“稻城古冰帽”,大大小的花崗巖漂礫(礫石)及形態(tài)各異的冰蝕巖盆(海子)充斥了你的眼球。沒有樹木、河流,就連野草也只是偶爾叢生,“蠻荒”得像是火星表面。</p><p class="ql-block"> 海子山埡口海拔4685米,沒有爬坡和盤山路。從理塘縣城出來,沿著毛埡大草原一路西行,就一直在緩慢的爬升。到達埡口,整個視線豁然開朗,埡口下面就是著名的海子山雙湖,318就從湖邊繞過。這個經(jīng)典的畫面曾經(jīng)作為《中國國家地理》的封面照而為廣大驢友熟知,海子山埡口也就成為熱門的打卡地。</p> <h3>“稻城古冰帽”-海子山,大大小的花崗巖漂礫(礫石)及形態(tài)各異的冰蝕巖盆(海子)一片蠻荒。</h3> <h3> 海子山埡口是318國道在四川境內(nèi)的最后一個埡口,翻過埡口就一路下坡,海拔急降,到達巴塘就降到了2563米。巴塘繼續(xù)西行,從竹巴龍跨過金沙江大橋就進入了西藏。</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