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看不清你的眼,</p><p>望不見你的臉,</p><p>辨不出你的性別,</p><p>相知咫尺遙遠,</p><p>和死神奪分秒,</p><p>與病毒搶時間,</p><p>揮汗如雨的身影,</p><p>穿梭在生命線。</p><p>防護服包裹著一道厚重的閃電,</p><p>寫在背后的名字是對你唯一的識別。</p><p>天使在人間,請命上前線。</p><p>肩扛醫(yī)者人心,托起生命的明天。</p><p>每一個寫在背后的名字啊,</p><p>都是一個如山的誓言!</p> <p>2020年1月,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戰(zhàn)役在我院全面打響。接到疫情防控命令后,太和醫(yī)院迅速升級改造發(fā)熱門診、隔離病區(qū),在最短時間內組建團隊、籌備物資、院內培訓,為打贏這場沒有硝煙的戰(zhàn)爭做準備。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在黨委書記羅杰的關心下,在科主任李國義、護士長賈平的帶領下,全體醫(yī)護人員義無反顧地加入到了這場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阻擊戰(zhàn)中,其中有10人奔赴抗疫一線!</p><p><br></p> <p><b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20px;">聽從醫(yī)院安排,科室3次搬家。</b></p> <p><b style="font-size: 18px;">“醫(yī)院需要我們做什么,我們就堅決執(zhí)行,堅決聽從醫(yī)院安排”。</b></p><p>在春節(jié)期間,由于疫情的升級及本著“應收盡收”的原則,醫(yī)院急需改擴建隔離病房來為收治更多的患者做準備。正月初四中午當?shù)弥呛砜票徽饔脮r,李國義主任在微信群里通知大家科室被征用,需騰空科室??剖宜袉T工無一怨言,無論是上班還是休息的,都自覺積極的參與科室搬家。他們一邊肩扛手拿,一邊照看在院的患者,他們希望用最短的時間騰空病房,為醫(yī)院改建爭取時間。諾大的病房,儀器、器械繁多,在羅杰書記的直接部署下,在護理部李龍倜主任和后勤陳滋華主任的協(xié)同下,短短一下午時間他們就把干凈的病房交給醫(yī)院。這樣的搬家在春節(jié)期間科室一共搬了3次,并且在搬家的過程中,未有一例安全事件及患者安全事件發(fā)生。他們無怨無悔的執(zhí)行醫(yī)院的安排,用自己的慷慨和付出默默支持著醫(yī)院的抗疫戰(zhàn)斗。</p> <p><b style="font-size: 20px;">領導帶頭,挺身抗疫一線。</b></p> <p>“我不僅是太和醫(y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的主任,我更是一名十堰市人大代表,我理應站在抗疫一線”,李國義總是這樣驕傲的說。為進一步提高咽拭子采集的效率、減少采集者的暴露,李主任主動請纓為本院高危的工作人員采集咽拭子,并在采集過程中對具體的操作進行培訓。在得知醫(yī)院發(fā)熱門診人員緊缺后,李國義主任再次申請參與到發(fā)熱門診的一線工作中。自疫情防控以來,年過半百的李國義已經連續(xù)奮戰(zhàn),承受著體力和精神的雙重壓力,但他依然堅守在抗擊疫情的第一線。 </p> <p>與此同時,科室賈平護士長也積極投身抗疫一線工作。原本已在隔離病房上班的賈平,在元宵節(jié)當天被醫(yī)院抽調負責組建隔離重癥病房。重癥病房由于護理工作量大、護理工作難、護理人員多,護理管理難度大。而且患者病情危重,隨時可能有病情變化,需要進行搶救。每當這時賈平護士長都沖在最前,并經常和同事們通宵達旦的加班。為了科室的順利運行及落實患者的護理工作,瘦弱的她寢食難安。但即使在這么大的壓力下,她也不忘關心同事的生活。為了讓同事們吃的更好一點,她經常還利用休息時間和耳鼻喉科的同事們?yōu)橐痪€的職工們做了可口的飯菜,改善他們的伙食。</p> <p><b style="font-size: 20px;">員工爭向報名,要求到疫情前線。</b></p> <p>“火車跑的快,全靠頭來帶”。正是科室領導積極忘我的工作的感染,科室員工積極報名參與抗疫前線工作,科室員工爭上一線熱情高漲。</p><p><br></p> <p>杜海霞作為一名黨員,面對疫情,主動請纓,大年三十前往發(fā)熱門診支援,也是我科首批支援護士。在疫情初起時,居民認識不夠,電話咨詢、門診咨詢人數(shù)眾多,她以堅強的信念克服重重困難,耐心溝通,進行院外健康宣教,緩解大眾的焦慮緊張,圓滿完成了支援工作。門診支援結束后,同事要她休息一下,她調侃到:“自己就是一塊磚,防疫關鍵時期,哪里需要往哪里搬”。經過短暫的休整,她再次申請到隔離病房,繼續(xù)戰(zhàn)斗。</p> <p>朱俊醫(yī)生是第一位到隔離重癥病房的醫(yī)生。朱俊醫(yī)生工作認真、負責,經常穿上防護服進隔離區(qū)6-8小時查看患者,等他出隔離病房全身濕透。為了減輕他人操作的危險性,他還經常主動的為患者取咽試子。明明取咽拭子是個高危的操作,但是他常說的卻是“我是耳鼻喉科醫(yī)生,取咽拭子我是專業(yè)的”。</p><p><br></p> <p>張敏是一名陽光美少女,性格開朗、活潑。在第二救治醫(yī)院上班的她曾有一名患者因為呆的時間長了,情緒低落,不愿配合治療。張敏就與患者交朋友,和他做游戲,反復對他勸導,最終她的耐心、熱心溫暖了患者的心,使得患者積極配合治療,最終康復出院。出院時患者對于她百般感激、夸贊。</p><p><br></p> <p>高璐璐是科室年齡最小的,但在第二救治醫(yī)院她卻是患者大大的依靠。她除了做治療還要負責患者生活起居,比如發(fā)放餐食、打開水、如廁,如果生活不能自理的病人,還需要幫助喂飯、喂藥……甚至還要搬運幾十斤的氧氣瓶。因為工作需要和疫情的影響,她主動和男朋友商量延遲了婚期。 </p><p><br></p> <p>王書雯家里有不到兩歲的女兒,但她仍主動報名參加一線工作,女兒過生那天只能在防護服上寫上“女兒生日快樂”來表達祝福。在工作中,她同樣盡心盡力。曾有一名患者缺乏生活用品,她到處給患者聯(lián)系購買,并步行六層樓把物品送到患者床旁。</p><p><br></p> <p>李斐然是一名做事灑脫、干練的小姑娘,工作積極、熱情。在重癥隔離病房,工作更要繁重、艱辛、危險,但開朗樂觀,正能量滿滿的她卻成為患者的“小太陽”,驅走他們內心的陰霾,讓他們拾獲重生的希望!</p><p><br></p> <p>鄒帆是科室黨支部的紀檢委員,在得知要去抗疫一線上班時,他沒有半點猶豫。在隔離病房的他經常到病人床邊查看患者病情,細心的詢問病史,并耐心的開導患者,鼓勵他們樹立信心,戰(zhàn)勝病毒。</p> <p>肖遠俊是科室的住院總醫(yī)師,從一月上任接任以來,便每日家、醫(yī)院兩點奔波。他不僅要協(xié)調科室人員配備,完成會診,安排手術,而且還隨李國義主任去為高危人群采集咽拭子。他就是科室里的螺絲釘,哪里需要往哪兒擰。</p><p><br></p> <p><b style="font-size: 20px;">妥善布置,臨床工作有序開展。</b></p><p><br></p> <p>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是呼吸道疾病,而耳鼻喉位于上呼吸道,并常常需要面對面給患者檢查,這大大增加了醫(yī)務人員感染的幾率。怎樣在防控疫情的同時,保證臨床工作的有序開展。李國義主任與醫(yī)院聯(lián)系后給大家準備好了口罩、帽子、眼罩、面罩、隔離衣等防護用品,盡量做好醫(yī)務人員的安全防護。同時對就診患者認真做好篩查和體溫監(jiān)測,保障群眾安全就醫(yī)。</p><p> 由于科室妥善的安排,科室的其他同事有條不紊的開展著臨床工作,每日專家門診及功能室均正常開放。伍啟剛、何超、余滋中、簡潔君、田磊等專家們他們堅守著每日專家門診,陳玲護士長每日查看病房,了解病房和患者情況。在疫情期間余滋中副主任醫(yī)師參與了高?;純旱膿尵?,田磊副主任醫(yī)師為一名急性喉梗阻的患者進行了急診手術,門診功能室李妮主任及她的小伙伴們保證功能室每日開放,為患者進行電子鼻咽喉鏡、聽力等檢查……</p> <p><br></p><p> “黃沙百戰(zhàn)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碧歪t(y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的醫(yī)護人員在醫(yī)院黨委和李國義主任的領導下,懷揣著不勝不歸的拼搏精神,奮戰(zhàn)在抗擊疫情的前線,堅守在臨床工作崗位,傳遞給大家信心、愛和希望,而這正是我們戰(zhàn)勝困難、戰(zhàn)勝疾病的偉大力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