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r></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2020年,是充滿“問題”的一年。</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什么是新型冠狀肺炎?</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如何預防冠狀肺炎?</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武漢怎么了?</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什么時候能上班?</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如何捐贈物資到武漢?</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面對突如其來的病毒,每一個人都在心里,寫下了惶惑不安的問號。</span></p><p><b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0, 122, 170);">然而,回顧歷史的每一頁,我們的民族,從來不曾因“問題”退縮過。</b></p><p><b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0, 122, 170);">每當“問題”涌現(xiàn),就一定會有那么一群人,用身先士卒的勇氣,給出最勇敢的回答。</b></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51, 51, 51);">翻開世代流傳的神話,“夸父逐日”、“精衛(wèi)填?!?、“愚公移山”……中華民族謳歌的英雄,從來都是自強不息、無所畏懼的普通人。</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每當危難之際,總有一群</span><b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0, 122, 170);">“逆行者”</b><span style="font-size: 15px;">無畏而上。</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這次疫情中,全國各地都為武漢派去了精銳醫(yī)療部隊。其中就包括四大王炸:南湘雅、北協(xié)和、東齊魯、西華西。</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2月7日,兩支馳援武漢的王牌醫(yī)療隊碰面,一方是山東大學齊魯醫(yī)院,</span></p> <p>一方是四川大學華西醫(yī)院。</p> <p>這也是華西醫(yī)院歷史上,在應對國家重大突發(fā)公共衛(wèi)生事件的時候,一次性派出的最大規(guī)模醫(yī)療隊。</p><p>兩支隊伍里的每一個人,都是國家的精英棟梁。</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上一次兩家醫(yī)院相聚,還是在1937年抗日戰(zhàn)爭時期。</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因為戰(zhàn)爭原因,齊魯醫(yī)院搬到了華西壩,與四川大學華西醫(yī)院合并成立協(xié)和大學,一起辦學辦醫(yī),兩次會面相隔83年。</span></p> <p>而如今,“南湘雅、北協(xié)和、東齊魯、西華西”,四大“王炸”齊聚武漢,最危險的地方,滋生了最動人的大義。</p><p>曾在北京小湯山成功抗擊“非典”的南方醫(yī)院醫(yī)療隊,主動請纓奔赴戰(zhàn)場,簽下名字,按下紅手印,許下“若有戰(zhàn),召必回,戰(zhàn)必勝”的莊重諾言。</p> <p>申請書上“不記報酬,無論生死”八個大字,彰顯的是身為醫(yī)者,最淳樸的信仰——治病救人。</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一位叫李慧的95后護士,在醫(yī)院征集志愿者時,毅然要求調(diào)到一線的呼吸科工作。</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去之前,她怕出意外,留下一份叮囑:不要告知家人,不要讓他們擔心。</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在最后,她寫道:</span></p><p><b style="color: rgb(0, 122, 170); font-size: 15px;">“如有不幸,捐獻我的遺體研究攻克病毒?!?lt;/b></p> <p>誰的女兒,誰的姐妹,誰的父母,誰的妻子……</p><p>世上哪有不怕死的人,只是他們把別人的生死,放到了自己的生死前。</p> <p>全世界都知道我們是“基建狂魔”。</p><p>但只有我們自己知道,這世上從來沒有所謂的“魔力”,舉世矚目的高速度背后,是許許多多基建工人默默無聞的奉獻。</p><p>在武漢封城的當天夜晚,中信建筑設計研究院的設計師們,在凌晨一點趕回公司加班,出火神山醫(yī)院的設計圖紙。</p> <p>圖紙確認后當即開始建設,一個晚上的時間,上百臺挖掘機趕到現(xiàn)場,一聲令下當即轟鳴開始工作,這是獨屬于中國的效率與熱血。</p><p>許多建筑工人聽說武漢建設醫(yī)院需要支援,紛紛自愿打車趕來。</p> <p>圖片中的這位河南老鄉(xiāng),剛修建完醫(yī)院,如今又自發(fā)加入志愿隊,想為一線的醫(yī)護人員做飯送菜。</p><p>他們說,無所謂報酬,也無所謂生活條件,只要把事兒做好就行。</p><p>“98年抗洪搶險我們還小沒趕上,今天趕上這個事情了,也要盡一份力量把它干好,只要需要我們不停地干都可以!”一個普通工人這么說道。</p> <p>我們不謳歌奇跡。</p><p>因為歷史告訴我們,這片土地上的所有奇跡,都是人民群眾創(chuàng)造的。</p><p>4天3座醫(yī)院拔地而起,請把掌聲和贊頌,送給那一張張樸素的面孔。</p> <p>一方有難,八方支援。</p><p>比起錢,湖北更缺乏的是物資。而物資中最為緊要的,是每個人的一日三餐。</p><p>于是,全國各地紛紛捐出自己家的特產(chǎn)來。</p><p>云南省貧困縣寧蒗縣的村民們捐贈了65.1噸土豆,“沒有資金,但我們有土豆!”</p> <p>廣西捐贈了3.1萬盒螺螄粉</p> <p>西藏捐贈了50噸牦牛肉、16.9萬箱礦泉水,裝滿了整整29節(jié)棚車。</p><p>此時是西藏氣候最惡劣的時候,物資匱乏,需要糧食儲備,但是西藏人民依然把自己最好的東西都拿了出來。</p> <p>山東省則差不多把自家菜園子都搬到了武漢去。</p><p>蘭陵捐了200噸優(yōu)質(zhì)大蒜。</p><p>濟寧捐了300噸大蒜。</p><p>馬鈴薯之鄉(xiāng)滕州,捐了66噸土豆;</p><p>中國國家地理標志產(chǎn)品陳集山藥,菏澤捐了整整90噸......</p><p>鄒城,捐了100噸蘑菇;</p><p>臨沂,捐了20噸水餃湯圓;</p><p>德州則捐了有名的“德州扒雞”......</p> <p>而全國最大的蔬菜集散點山東壽光,則在武漢封城五天后,捐了350噸、20余種蔬菜,裝滿15輛卡車,浩浩蕩蕩地去了武漢。</p> <p>山東壽光一位司機大哥,負責運送蔬菜到武漢。</p><p>記者問他:這次去武漢運送蔬菜家里人怎么看呢?</p><p>司機大哥拿著沒吃完的煎餅說:家里人都挺高興的,沒有錢還可以出力是吧。</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同樣為湖北人民的伙食操碎了心的,還有四川人民。</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成都蒲江捐了300噸果蔬,遂寧捐了210噸果蔬,南充捐了150噸蔬菜,涼山捐了139噸蔬菜,樂山捐了126噸蔬菜,宜賓捐了102噸蔬菜……</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隨后眉山春見、資中血橙、犍為晚熟椪柑、漢源黃果柑、蒲江耙耙柑和獼猴桃也都去往了武漢......</span></p> <p>“豈曰無衣,與子同裳?!?lt;/p><p>中華民族同氣同枝同命脈,沒有一座城池在孤軍奮戰(zhàn),960萬平方公里,就是我們最堅強的后盾。</p> <p>在百度搜索“武漢疫情”</p><p>“百度一下”會變成“武漢加油”</p><p>越來越多的好消息,出現(xiàn)在百度熱搜榜上:</p><p>全國新增持續(xù)下降、治愈人數(shù)不斷攀升、疫苗最快四月申報臨床試驗、武漢出現(xiàn)明顯床等人現(xiàn)象、部分景區(qū)陸續(xù)開放……</p><p>希望永遠會超越恐懼。</p><p>就像鐘南山院士說的那樣,武漢是一座英雄的城市,武漢一定能過關的。</p><p>武漢加油!中國加油!</p><p>2020年,注定是載入史冊的一年。</p><p>這個春節(jié),將永遠鐫刻在14億人的腦海中——犧牲不能被忘懷,經(jīng)驗要始終銘記,讓所有奉獻得到回報,讓所有感動收獲力量……</p><p>這一年,武漢在過關,中國在過關。困難擺在眼前,考驗重重疊疊,但每一個中國人,都在用實際行動和不懈付出,書寫充滿勇氣和決心的答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