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一覺醒來,雪停了,我們出發(fā)前往北極圈內的凍腳鎮(zhèn),繼續(xù)追逐極光。</p><p> 導游Anna來接我們,她說我們沿道頓公路往北走很快會沒有任何信號,直到明天中午回到費爾班克斯才能恢復,我們趕緊各種報備。</p><p> 道頓公路,與輸油管一起筑成,主要用途是維護管線和給油田運送給養(yǎng)。它建成那年正好是阿拉斯加人詹姆斯·道頓逝世,他的研究成果被廣泛應用于阿拉斯加找礦,人們遂以他的名字命名這條路。</p> <p> 這是條孤獨公路,也是條死亡之路。全長414英里的礫石路穿越嚴寒,路況惡劣,日通行車輛僅196輛,但沿途的景色卻異常美麗,引得越來越多不怕死的觀光客,比如說我們。</p> <p> 四小時后,我們到達第一個補給站,育空河營地。育空河,北美重要的河流之一,發(fā)源于加拿大育空地區(qū),流經(jīng)阿拉斯加,最后注入白令海。1896年育空河流域發(fā)現(xiàn)金礦,10萬人涌入阿拉斯加,沿河建立了無數(shù)據(jù)點。</p><p> 一百多年過去了,隨著淘金熱的降溫,很多據(jù)點已經(jīng)消失,這里卻因旅游的原因被保留下來。吃過一碗熱騰騰的湯面,我們開啟一項新技能—滑鍋。</p><p> 坐在鍋里往下滑,速度非常快,不能控制方向也沒法剎車,相當刺激!</p> <p> 路過一片片棉花糖般的冷杉林,我們進入北極圈,打卡,北緯66度33分,我來了!</p> <p> 從費爾班克斯出發(fā)十小時后,我們來到了凍腳鎮(zhèn),道頓公路上最后一個卡車補給站。此去200多英里再無人煙,直到北冰洋邊上的油田(相當于我們玉門關)。</p><p> 大大小小的卡車在這里云集,冒著滾滾濃煙,不敢輕易熄火,一旦熄了就很難打燃。營地有56間客房,房間不大,設施也很簡單,但價格卻高達200多美元/晚,因為冰天雪地里沒有水網(wǎng)電網(wǎng),所有能源都靠柴油發(fā)動機提供。休息廳里有書還有拼圖??,讓人們打發(fā)無聊的時光。</p><p> 曾經(jīng)有一本美國暢銷小說《車輪上的瓦爾登湖》,講的就是在凍腳鎮(zhèn)打工的故事。主人公貸款上大學,畢業(yè)時已欠下三萬多美元的債務。后來他來到凍腳鎮(zhèn)打工,六年時間不僅還清了所有債務,還攢了一大筆錢,因為這里包吃包住,最近的商店在265英里外的費爾班克斯,有錢都用不脫!</p> <p> 當然,北緯67度的凍腳鎮(zhèn)不僅凍腳,在雪地里寫幾個字,手指姆兒差點給我凍脫。</p> <p> 是夜,我們去北邊的懷斯曼看極光,小木屋是一個淘金人送給旅游公司的,里面有各種生活用具,最重要的是有一堆各式各樣的三腳架,從此姐姐的iPhone11有了用武之地。(據(jù)說這些三腳架都是游客留下的,我很好奇為啥要把它們留下,我們是該留下,還是該帶走點什么?)</p> <p> 第二天一早,我們乘坐小飛機返回費爾班克斯,這是我坐過的最冷的飛機,沒有之一!密封不好,小飛機到處灌風,地面零下三十多度啊,你知道一千多米高空的溫度嗎?!飛著飛著,飛行員自己摸了床毯子出來把自己蓋住,而我們什么都沒有。一小時的飛行度日如年,縱然腳下萬千雪山……</p><p> 下來直撲火鍋店,直到一個多小時后火鍋吃完,我的腳才恢復知覺。這是費爾班克斯唯一一家火鍋店,我們五天吃了三回,絕對是真愛!</p> <p> 阿拉斯加大學博物館,展出各種動物標本,天上飛的水里游的應有盡有,滿足我們沒有看到活的的遺憾。</p> <p> 令人驚奇的是這個花里古當?shù)囊蚣~特人小屋,我們剛開始以為是酋長的王座,結果它是個廁所,廁所!門把手用的鹿角,門上還有三個洞,可以邊屙邊看風景。</p> <p> 再看一次極光,再吃一次火鍋,在地圖上留下我們的印跡(極光小屋里有世界地圖,從哪里來就在哪里釘個圖釘),就要和阿拉斯加說再見了,時光已經(jīng)雋刻,冰雪不會忘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