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 style="font-size: 20px;">第三站:帝都~阿格拉</b></p> <p>阿格拉是位于印度北方邦西南部的城市,從16世紀(jì)到18世紀(jì)初,這里一直是統(tǒng)治全印度幾百年的莫臥兒帝國的首都。如今作為印度重要的旅游城市,吸引人們目光的無疑是因?yàn)閮蓚€著名的景點(diǎn),一個是堪稱世界七大奇跡之一的泰姬陵,另一個就是與泰姬陵相互遙望的阿格拉紅堡。</p><p>印度人稱泰姬陵是一座偉大的“愛情紀(jì)念碑 ”,它象征著永恒的愛情,它的凄美是無法用語言描述的。而阿格拉紅堡,則是永恒愛情的見證,向世人講述著一代君王的悲情之戀。</p> <p>1月29日上午,我們游覽了我心中慕名已久的泰姬陵和阿格拉紅堡。</p> <p>1、泰姬陵~永恒面頰上的一滴眼淚</p><p>泰姬陵是一座用白色大理石建造的巨大陵墓同時又是一座雄偉壯麗的清真寺。這是莫臥爾王朝的第五代皇帝沙賈汗為了紀(jì)念他的愛妃阿姬曼?芭奴而建造的。阿姬曼?芭奴19歲時嫁給了莫臥爾王朝的第四代皇帝賈汗吉爾的三皇子庫拉姆,她婚后與庫拉姆同甘共苦,形影相隨。公元1628年,庫拉姆繼承皇位,封號“沙賈汗”,意為“世界之王”。阿姬曼?芭奴也因此得到榮耀的封號“泰姬?馬哈爾”,意為“宮中翹楚”。阿姬曼?芭奴39歲時因產(chǎn)褥熱去世,生前為沙賈汗生下14個子女,她的死讓沙賈汗悲痛欲絕!他下決心為寵妃建造一座全世界最美麗的陵墓,以表達(dá)他對寵妃的思念之情。</p> <p>泰姬陵門樓</p><p>一座用紅砂巖建成的四方形拱門。門樓頂部南北兩側(cè)各建有一條廊道,上面各有十一個白色洋蔥頭裝飾。導(dǎo)游說這象征著泰姬陵是花費(fèi)22年時間才建成的。</p> <p>門樓高達(dá)30米,上面雕有《古蘭經(jīng)》的經(jīng)文。</p> <p>進(jìn)入陵園內(nèi),泰姬陵赫然在目。幾乎所有游客的第一反應(yīng)都是拍照,很多人都說:從來不愿和陵墓合影,但是泰姬陵例外。泰姬陵的絕世出塵,讓人很難將它和陵墓聯(lián)系到一起。</p><p>有人說,不看泰姬陵就不算到過印度。的確,在世人的眼中,泰姬陵已經(jīng)成為印度的代名詞。</p> <p>公元1632年,泰姬陵在沙賈汗選中的印度北部亞穆納河轉(zhuǎn)彎處的大花園內(nèi)開始動工興建??傆嬘衼碜员緡约安ㄋ埂⑼炼?、阿拉伯和歐洲的建筑師、鑲嵌師、書法家、雕刻家、泥瓦工等兩萬多人參與了陵墓的建造。工程選用了印度的大理石、中國的綠寶石、水晶和玉石,伊拉克和也門的瑪瑙石、斯里蘭卡的寶石和阿拉伯的珊瑚等。浩繁的工程歷時22年,于公元1654年竣工。</p> <p>見證愛情,一對溫馨浪漫的情侶</p><p>數(shù)百年來泰姬陵成為純潔的愛情象征,無數(shù)的情侶到泰姬陵都有見證自己愛情的愿望。這里無關(guān)成見,社會等級,只有世界上最純粹的愛情。</p> <p>氣勢恢弘的泰姬陵</p> <p>泰姬陵主體建筑兩側(cè)相向矗立著用紅砂巖建造的清真寺。</p> <p>從泰姬陵回望門樓,同樣美得令人驚艷</p><p>眼前的這個花園是泰姬陵的中心地帶,是根據(jù)古蘭經(jīng)中所描繪的天堂景象而建造的。</p> <p>泰姬陵雖然名為陵墓,但占地面積很大,包括正門、前庭、莫臥爾花園、水道、噴水池、陵墓主體和左右兩座清真寺。泰姬陵的建筑概念來自于平衡和對稱,并且與數(shù)字“4”有關(guān),在伊斯蘭教信仰中,“4”是非常神圣的數(shù)字。反映在建筑群上,我們可以看到主體建筑、入口的拱門以及左右兩邊的清真寺的上方都有4座小圓塔,其他還有4座宣禮塔,4角形庭院,用并排的樹木將花園分成4個同樣大小的長方形等等,都是平和與神圣的象征。</p> <p>泰姬陵,其工程之浩繁、其工藝之精細(xì)、其色彩之華麗、其主題之圣潔,真可謂巧奪天工,無與倫比!成為世界文化遺產(chǎn)中的一顆璀璨明珠!</p> <p>1983年12月,泰姬陵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chǎn)名錄。</p><p>2007年一次全球范圍內(nèi)的評選活動中,泰姬陵被評為世界古代新七大奇跡之一。</p> <p>出了這道門,就離開泰姬陵了。</p><p>很多游人選擇印度的理由只有一個:泰姬陵!為了那超凡脫俗的靚影,和那生死不渝的愛情!</p> <p>2、阿格拉紅堡</p><p>阿格拉紅堡位于亞穆納河畔的小山丘上,這里早先是一座拉吉普特人修建的要塞城堡。公元1565年,阿克巴大帝攻占這里之后開始重建。整座城堡全部采用紅砂巖建造,放眼望去一片赤紅,因此得名。阿克巴大帝的孫子沙賈汗即位后不滿意城堡的格局,開始擴(kuò)建,在建筑材料上又引入了他自己喜歡的白色大理石。至公元1660年,阿格拉紅堡終于成為一座宏偉壯麗、固若金湯的皇家都城。</p> <p>阿格拉紅堡距泰姬陵約15公里,占地約1.5平方公里,四周圍繞約2.5公里長、20米高的雙層紅砂石城墻,輔以2條地溝及大大小小16座城堡,外形非常雄偉壯觀。</p> <p>阿格拉紅堡既是奢華的皇家都城,也是重要的軍事要塞,是莫臥爾帝國強(qiáng)盛時期的建筑標(biāo)志。</p> <p>賈漢吉爾宮</p><p>穿過森嚴(yán)的紅堡城門,走過長長的斜坡甬道,眼前是一片寬闊的草坪,草坪盡端是城堡中規(guī)模最大的賈漢吉爾宮,這也是阿克巴時期保存至今唯一的重要建筑,雖然歷經(jīng)五百多年的風(fēng)雨,仍然巍然屹立。</p> <p>雖然經(jīng)歷歲月的風(fēng)雨浸蝕,但從紅砂巖墻上的精細(xì)雕刻仍能感受昔日宮殿的富麗堂皇。</p> <p>美麗不可方物的印度紗麗</p> <p>皇帝接見大臣 處理政府事務(wù)的“謁見大廳”,建于公元1628年沙賈汗統(tǒng)治時期。</p> <p>門洞那邊隱約露出屋頂塔尖的是著名的珍珠清真寺,一座用純白大理石建造的非常精美的小清真寺,是沙賈汗的繼位者奧朗則布于1659年修建的,僅供皇帝禮拜之用。這也是阿格拉城堡中唯一的奧朗則布時期的建筑物。</p> <p>沙賈汗宮</p><p>莫臥兒王朝第5代皇帝沙賈汗是一個“建筑狂”,在他統(tǒng)治期間,莫臥兒帝國的建筑藝術(shù)和成就到達(dá)頂峰,也創(chuàng)造了登峰造極的傳世杰作,其中就有德里紅堡、加米清真寺和舉世聞名的泰姬陵。</p> <p>沙賈汗對白色大理石情有獨(dú)鐘,在他為自己建造的宮殿中,白色大理石就是理所當(dāng)然的材料首選,而且一白到底,獨(dú)一無二。</p> <p>小巧精致的金亭(因其鎏金頂?shù)妹?lt;/p> <p>宮廷后花園</p> <p>沙賈汗為愛妻而建的茉莉?qū)m,是一個名副其實(shí)的豪華宮殿,純大理石建造,其上的精細(xì)雕琢和奢侈裝飾讓人咋舌!</p> <p>這位曾經(jīng)叱詫風(fēng)云的皇帝萬萬沒有想到的是,他的這些得意之作最后卻成了他的傷心之地,到頭來為自己打造了一座“豪華的囚籠”。</p><p>公元1658年,沙賈汗患病,長子達(dá)拉舒科陪侍身邊,其余三個兒子聞訊趕往皇城,以爭奪皇位。次年5月,三子奧朗則布大敗朝廷軍隊(duì)攻占皇城,囚禁了沙賈汗。其后又追殺了自己的三個兄弟,最終登上皇位。</p><p>淪為紅堡之囚的沙賈汗,在人生最后的八年,每天孤獨(dú)度日,唯有思念相伴,寂寞中經(jīng)常在茉莉?qū)m旁的那座八角瞭望塔上眺望泰姬陵,對他深愛的亡妻默默傾訴心中的哀傷,直至抑郁而死。所幸的是,沙賈汗死后葬于泰姬陵,終于回到愛妻的身邊。</p> <p>這是著名的八角瞭望塔。</p> <p>沙賈汗是一個因愛而悲情的皇帝,為了見證愛,他建造了美輪美奐的泰姬陵和茉莉?qū)m,更重要的是這見證奇跡的建筑同時見證并傳揚(yáng)了沙賈汗千古絕唱的浪漫愛情,使其名垂青史。這或許又是沙賈汗沒有想到的。如若在天有靈,也可欣慰了,即使晚年凄涼,身心俱傷。(圖片來自網(wǎng)絡(luò))</p> <p>走出城門,回望這座宏偉的阿格拉紅堡,不禁感嘆:堅如磐石,固若金湯的堡壘,可以阻止外來的入侵,卻無法阻止宮內(nèi)的爭斗。父子反目,手足相殘,特別是一代梟雄沙賈汗晚年的悲情境遇。阿格拉紅堡,展現(xiàn)了莫臥爾帝國昔日的輝煌,也述說了輝煌外表下隱藏的哀傷,讓人贊嘆,讓人唏噓,或許這就是帝都古堡存在的意義。</p> <p>1983年12月,阿格拉紅堡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chǎn)名錄。</p> <p>夕陽下的月亮井</p><p>游覽完阿格拉泰姬陵及紅堡已是中午時分,用過午餐后,我們將要乘車行駛5個小時,趕往印度西部拉賈斯坦邦的首府城市,有著“粉紅之城”美譽(yù)的齋浦爾。途中游覽了一個很特別的景點(diǎn)“月亮井”。</p><p>“月亮井”位于拉賈斯坦邦的一個小村落艾芭奈麗村,修建于公元9世紀(jì),至今已有1100多年歷史,其目的就是為了積蓄地下水和雨水以應(yīng)對枯水季。月亮井深達(dá)30米,它的設(shè)計非常巧妙,三面各有13層總計3500級臺階,可同時容納上百人在三個方向上接力取水。井的主立面修建了多層房屋建筑,以供那些王宮貴族在炎熱的夏季,根據(jù)水位的高低選擇不同層級的房間近水納涼。</p> <p>巧妙的臺階設(shè)計可以使上百人同時接力取水,視覺上給人一種獨(dú)特的幾何美感。</p> <p>月亮井保存完好。直至今日這口深井的功能依舊完善。</p> <p>在月亮水井旁有座千年古廟。</p> <p>以晚霞為背景的古廟很美!行走在千年古廟的石板階梯上,仿佛感覺自己穿越了時空,到了遠(yuǎn)古。有種人在畫中游的感覺!</p> <p>途遇印度人的婚禮,一路載歌載舞,好不熱鬧。</p> <p><b style="font-size: 20px;">第四站:粉紅之城~齋普爾</b></p> <p>在印度的拉賈斯坦邦,有四座城市以顏色著稱:“白色之城”烏代布爾、“金色之城”杰伊瑟爾梅爾、“藍(lán)色之城”焦特布爾和“粉色之城”齋浦爾。對于齋浦爾來說,“粉色之城”名副其實(shí),無論是宮殿還是民居,很多都是粉色,只是感覺這粉色有些發(fā)紅。</p> <p>1、風(fēng)之宮殿</p><p>1月30日用過早餐后,我們乘車來到齋浦爾的景點(diǎn)“風(fēng)之宮殿”。</p><p>“風(fēng)之宮殿”是齋浦爾的地標(biāo)建筑,建于公元1799年。遠(yuǎn)遠(yuǎn)望去,整個建筑猶如一把打開的巨大折扇。說是宮殿,其實(shí)只是一座寬大的厚墻,墻的后面沒有任何宮殿和房間,只有一些走廊,墻面上有953扇紅砂石鏤空窗,在窗戶后面的人無論站在哪個方向,都可以感受到?jīng)鲲L(fēng)吹入,因此得名。在印度,婦女的地位非常卑微,17世紀(jì)之前更甚,印度女人是絕對不可以見陌生男人的,宮里的嬪妃更是連王宮大門都不允許邁出,正是如此,國王下令修建這座特殊的“風(fēng)之宮殿”,讓宮內(nèi)的眾多嬪妃在臨窗俯瞰街景或是觀賞節(jié)日慶典時,不會讓外面的人看到她們的真容。</p> <p>2、簡塔?曼塔天文臺</p><p>齋浦爾的王公杰?辛格二世,一生熱愛天文學(xué),并在印度各地興建過5座天文臺,齋浦爾的這座簡塔?曼塔天文臺堪稱世界上最大的石造天文臺。</p><p>簡塔?曼塔天文臺興建于公元18世紀(jì)初,天文臺中主要的固定觀測儀多達(dá)20座,這些用肉眼觀測星象的儀器,體現(xiàn)了多種創(chuàng)新發(fā)明,至今仍十分準(zhǔn)確,它是印度最具代表性且保存最好的天文臺。</p> <p>用以測量星體方位角的石造儀器</p> <p>世界上最大的石造日晷</p> <p>用以測量時間的中型石造日晷</p> <p>2010年7月,簡塔?曼塔天文臺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chǎn)名錄。</p> <p>3、曼?薩加爾湖上的“水之宮殿”</p><p>“水之宮殿”是公元16世紀(jì)時期的齋浦爾君王為了避暑而下令在人工湖曼?薩加爾湖中興建的,只有乘船才能夠到達(dá)。公元18世紀(jì)時,君王杰?辛格二世對這座水上宮殿進(jìn)行了翻新修繕。如今,“水之宮殿”并不對公眾開放而只能遠(yuǎn)觀。</p> <p>以“水之宮殿”為背景,和一位印度穆斯林美女合影留念。</p> <p>4、中心博物館</p><p>游覽完“水之宮殿”。我們隨導(dǎo)游來到一家銷售地毯的商家。地毯品種多樣,是當(dāng)?shù)靥禺a(chǎn)且價格合理,團(tuán)里好幾人購買。中午時分,回賓館午餐、休息。下午3點(diǎn)左右乘車來到“中心博物館”。</p> <p>齋浦爾的這座宏偉建筑,是當(dāng)年為了迎接英國威爾士阿爾伯特?愛德華王子而修建的,1887年落成。如今已改為中心博物館而對外開放,為公眾服務(wù)。</p> <p>中心博物館內(nèi)部展品,涵蓋了這一地區(qū)歷史上各個割據(jù)王國的服飾、人偶、雕塑、民族、樂器、武器及宗教器物等。</p> <p>5、老虎堡</p><p>走出“中心博物館”的大門,我們六人一組乘坐當(dāng)?shù)鼐包c(diǎn)的吉普車,盤山開往位于山頂?shù)睦匣⒈⒂^游覽。</p><p>老虎堡是杰?辛格二世為了加強(qiáng)齋浦爾的防御能力,于公元1734年下令修建的。城堡位于齋浦爾北部的一座山頭上,外圍修建了高大堅固的城墻,順著山勢蜿蜒盤桓,酷似中國的長城。老虎堡與琥珀堡以及杰加爾堡等共同構(gòu)成了齋浦爾的軍事防御體系。</p> <p>這門大炮名為杰瓦納,是現(xiàn)代早期時候世界上最大的車載大炮。能夠有效地抵御外來侵略者的進(jìn)攻。</p> <p>老虎堡的日落??很壯觀。伴隨著落日余暉,我們依稀看到山頂周圍高大堅固的城墻。</p> <p>站在老虎堡頂上,可以看到齋浦爾的全景。</p> <p>再見了,老虎堡!</p> <p>6、琥珀堡</p><p>1月31日早餐后,我們乘坐大巴并在中途換乘景點(diǎn)吉普車抵達(dá)位于山丘之上的琥珀堡,下車后步行一段,進(jìn)入琥珀堡。</p><p>琥珀堡是卡奇瓦哈王國最初的都城,建于公元16世紀(jì)末期,由于建造城堡所用石料都是淺黃色砂石和乳白色大理石,遠(yuǎn)看猶如琥珀的顏色,因此得名。城堡依山勢而建,城墻厚重高聳,層層疊疊,使得整個城堡易守難攻。其內(nèi)部結(jié)構(gòu)巧妙地融合了印度、波斯和伊斯蘭建筑的特點(diǎn),裝飾高貴華麗,讓人流連忘返。</p> <p>進(jìn)入琥珀堡的一條通道,如今是騎大象游客的專用通道。</p> <p>公眾大廳</p> <p>琥珀堡裝飾華麗的“象神門”</p> <p>王國君主的寢宮——鏡宮</p><p>鏡宮的墻壁和天花板鑲嵌了無數(shù)細(xì)碎的小鏡子和一定數(shù)量的寶石,若是在夜間 在燭光的反射下熠熠生輝,如同茫茫黑夜中抬頭仰望浩瀚星空,夢幻般的美麗。</p> <p>2013年7月,琥珀堡與拉賈斯坦邦的其他5座高地城堡:吉多爾格爾堡、貢珀?duì)柛駹柋?、倫塔波爾堡、杰伊瑟爾梅爾堡及加戈隆堡,以“拉賈斯坦邦的高地城堡”為名,一并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chǎn)名錄。</p> <p>游覽完琥珀堡后,我們乘車4小時車程趕往新德里。</p> <p><b style="font-size: 20px;">第五站、首都~新德里</b></p> <p>2月1日,新德里參觀的主要景點(diǎn)有:印度門、蓮花廟、甘地紀(jì)念館。</p> <p>1、印度門(印度戰(zhàn)士紀(jì)念碑)</p><p>印度門建于1921年,是為了紀(jì)念在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中陣亡的印度士兵以及在印度與阿富汗戰(zhàn)爭中陣亡的印度士兵而建?,F(xiàn)在的印度門已成為新德里的突出地標(biāo),其外形酷似法國的凱旋門。有意思的是,這座印度門也成為新舊德里的分界線,印度門以北為舊德里,以南為英國人創(chuàng)建的新德里。一舊一新,代表著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混沌與秩序。舊德里擁擠、混亂、嘈雜、骯臟,讓人難以相信這里是一國之都。而一門之隔的新德里,寬闊的街道、氣派的洋房、精心維護(hù)的草坪、遍布城市的軌道交通,一切井井有條。明明同一座城市而兩邊卻是天壤之別,印度獨(dú)立已70年有余,竟然沒啥改變。</p> <p>2、蓮花寺(巴哈伊寺)</p><p>印度的蓮花寺又名巴哈伊寺,這座外形酷似一朵蓮花的白色大理石寺廟,是巴哈伊教分布在全球的其中一處信仰中心,建成于1986年,是新德里獨(dú)一無二的標(biāo)志性建筑,其蓮花造型象征著所有宗教的純潔與平等。</p> <p>甘地紀(jì)念館</p><p>卡拉姆昌德?甘地出生于古吉拉特一個印度教家庭,他的母親是一個虔誠的印度教徒,同時又受到耆那教的影響,信奉不殺生、素食、苦行,這些深深影響著成長中的甘地。19歲時去英國學(xué)習(xí)法律,畢業(yè)后到過同樣是英國殖民地的南非,在那里他組織了一系列抗議運(yùn)動和游行,為南非的印度移民爭取到了基本平等的權(quán)利。也正是在這個時期,他的“非暴力”抵抗思想開始形成。1915年,甘地回到印度,在此后的十幾年里,甘地發(fā)起了三次非暴力不合作運(yùn)動,并為此四次入獄。即使在獄中,甘地依然通過絕食展開他的非暴力不合作運(yùn)動。經(jīng)過長期的抗?fàn)?,印度?947年終于擺脫了英國的統(tǒng)治,成為世界上罕見的沒有經(jīng)過殘酷戰(zhàn)爭而獲得獨(dú)立的國家。</p> <p>甘地紀(jì)念館位于新德里的朱木拿河畔。墓園正中的祭壇是1948年1月31日甘地遺體的火化之處。</p> <p>遇一群可愛的小學(xué)生,老師很漂亮。見我們拍照,很配合。</p> <p>結(jié)束新德里的旅程,我們趕往機(jī)場,下午乘機(jī)飛往加爾各答。</p><p>按行程計劃,2月2日00:35-05:20從加爾各答飛往昆明,但航班受到國內(nèi)疫情影響,實(shí)際起飛時間推遲了一天。</p> <p>加爾各答機(jī)場。登上飛往昆明的飛機(jī),踏上回家的旅程!</p> <p>印度之旅,遇見美麗,遇見笑容,在享受到陽光燦爛的同時,也感受到角落的暗淡……</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