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張振忠:漫談化石(十九)</p><p>2020.2.29</p> <p> 張振忠,1948年生人。老三屆北京下鄉(xiāng)內(nèi)蒙古知青。1976年畢業(yè)于長春地質(zhì)學(xué)院地勘系。長院七三屆1734班文體班長。</p> <p> 2019年,1734班同學(xué)北京聚會,暢敘友情,侃侃而談。</p> <p> 說到化石,人們很容易聯(lián)想到的就是猛犸象和各類恐龍,尤其后者,往往會引起人們巨大的好奇心。</p><p> 正是通過地質(zhì)學(xué)家對這些巨大動物化石的研究,人們才了解了它們的地理分布以及生存時期的氣候特點,又通過它們與其它動植物的組合,進一步擴大了研究課題的范圍,以取得更深一步的研究成果。通過對猛犸象化石的發(fā)現(xiàn),人們了解到了第四紀冰川時期的生物生存特點和地理分布范圍,為第四紀氣候由熱變冷又由冷變 熱的變化規(guī)律提供了有力依據(jù)。</p><p> 人們更加注重的恐怕是對恐龍化石的發(fā)現(xiàn)、分布以及種類的研究。因為在每個人的心目中,恐龍這一物種永遠是個迷,幾乎人人(尤其是孩子)都對它心存無限的神密感。當人們在博物館中看到真正的巨大恐龍化石時,不禁令人嘆為觀止,這種神密感往往不會減小,而會進一步加深,為什么它們會長得那么大,為什么它們會稱霸那時的地球,而為什么它們又會神密的從地球上消失,迅速滅絕了呢?這一切的思索全都由于化石的出現(xiàn)而引起,由此引起了人們對地球各個地質(zhì)年代動植物演化的興趣。</p> <p>遼寧朝陽-凌源,狼鰭魚化石。</p> <p>侏羅紀古植物,產(chǎn)于北疆漠河黑龍江邊。</p> <p>侏羅紀古植物,產(chǎn)于北疆漠河黑龍江邊。</p> <p>在哲里木盟(霍林郭勒)野外地質(zhì)考察中。</p> <p>在哲里木盟(霍林郭勒)野外地質(zhì)考察中。</p> <p>在哲里木盟(霍林郭勒)野外地質(zhì)考察中。</p><p>越野車可以開到半山腰。</p> <p>對圖遠望地形地貌(張振忠)</p> <p>在哲里木盟(霍林郭勒)野外地質(zhì)考察中。</p><p>越野車可以開到半山腰。</p> <p>野外地質(zhì)考察中,遇到放牧的老鄉(xiāng)。</p> <p>仔細觀察每一塊巖石。</p> <p>認真敲打,尋找化石。</p> <p> 對于地質(zhì)工作人員來說,化石的研究不只是滿足人們的好奇心,而是通過對存在于巖石中的生物化石的研究,來解決地質(zhì)工作中的上下層序、地質(zhì)年代確定。比如說距今5.43~4.90億年前寒武紀地層的劃分,除了做各種地質(zhì)年齡測年之外,生物依據(jù)主要取決于幾種演化快,生存時間較短而又有廣泛分布的三葉蟲類(Trilobita)標準化石來決定的,對地層的劃分和對比起到了重要作用。標準化石一般延續(xù)的地質(zhì)年代相對較短,主要特征明顯,分布較廣,并易采集到的古動物或古植物化石。</p> <p>三葉蟲(Trilobita)化石</p> <p> </p><p> 又如,2.95~2.50億年前的二迭紀地層的劃分和對比,則仰仗于很小的原生動物?(Fuzulinid)類。這一中文名,是我國著名地質(zhì)學(xué)家李四光先生所命名的。因為其形態(tài)像紡紗用的紡錘(即筳)。</p> <p>?(Fuzulinid)化石</p> <p> 通過?標準化石來對比和劃分地層單元,以利于野外填圖地質(zhì)單元的建立。</p><p> 在我參加工作后的地質(zhì)生涯中,我僅在呼盟海拉爾陳巴爾虎旗煤田遠景調(diào)查的鉆孔中,見到過早白堊紀地層中的一種叫葉肢介(Estheria)的動物化石(動物硬體的印膜化石)。此后就再無見到過動物化石,而我大量見到動物化石,卻是我笫一年在邯鄲武安縣的野外實習(xí)中,是在早古生代地層中見到的。</p> <p>葉肢介化石復(fù)原圖。</p> <p>葉肢介化石</p> <p>葉肢介化石</p> <p> 三葉蟲啊三葉蟲</p> <p> 在長春地質(zhì)學(xué)院念書的時候,到武安熟悉地層層序和認識三葉蟲的實習(xí),我們首先來到了位于一個大山底部的漫山崗上,在下寒武紀饅頭組頁巖中尋找三葉蟲標準化石萊德利基蟲,在這里,我第一次見到了三葉蟲的化石。這些頁巖里化石可不少,只不過要想打到完整清晰的三葉蟲并不容易,既使頁巖巖石較軟,也比較容易將巖石頁片打開,但始終沒能打到讓我滿意的化石。</p><p> 而當我們爬到大山頂上,在寒武紀崮山組、長山組、鳳山組的石灰?guī)r里尋找化石時,卻見到了大量的三葉蟲,只不過這些化石都是些生物碎屑(被肢解的生物變成的化石),而且有的巖石干脆就全由這些生物碎屑組成,因而就叫生物碎屑灰?guī)r。我的個媽呀!這么多巖石都由三葉蟲的尸體碎片片組成,這想當初得有多少三葉蟲啊!</p><p><br></p> <p>三葉蟲(生物碎屑巖)制成的小硯臺。(山東山旺)</p> <p>(上圖局部)三葉蟲(生物碎屑巖)制成的小硯臺。(山東山旺)</p> <p> 我們在大山上爬來爬去,大致掌握了崮山組、長山組及鳳山組各自的標準化石蝴蝶蟲、長山蟲、褶盾蟲的基本情況。</p><p> 除此以外,我們還見到了不少 海綿類、藻類、珊瑚類化石,同樣豐富了我們的化石知識。 太陽偏西了,我們帶著滿滿的收獲下山了。</p><p> 地球生命起源于隱生宇太古代的海洋中,藍綠藻類是最初地球上的生物。主要包括些較為低等的原生動植物種群和部分較為高等的動物種群,而到了古生代早期的寒武紀,海生動植物種群得到了爆發(fā)式增長,被人們稱為生物大爆炸,而且出現(xiàn)了相對高級的節(jié)肢類動物三葉蟲。這種迅速的發(fā)展變化,從我們那天尋找化石的工作中得到了驗證,即寒武世早期饅頭組頁巖中的較多的三葉蟲化石的出現(xiàn),至寒武世晚期崗山組、長山組、鳳山組中三葉蟲尸體天量的存在,讓人們似乎看到了那時海洋中竟然越來越多地游動著如此多的較為高等的動物三葉蟲了。這就是海洋中生物演化的事實, 即寒武紀生物大爆炸的具體體現(xiàn)。從這次野外教學(xué)實習(xí)中,我真的收獲不小啊!</p><p><br></p><p> 從以后的實習(xí)中,化石越來越多的引起我們的關(guān)注,不論是在車上,還是在穿越路線的步行之中,大家都把注意力投入到搜索化石的關(guān)注之中,常能在石灰?guī)r地層中尋找到角石 類,腕足類及藻類等不同化 石,往往引起同學(xué)們一陣陣騷 動,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只可惜,我們這些學(xué)生大多沒有遠見,如果能夠把部分化石留存下來保存至今,將是多么有意義的紀念??!</p> <p>看圖說話。</p> <p>來到山崖邊</p> <p> 2007年夏天,我和我的大學(xué)同班同學(xué)好友其和日格(蒙古族),受朋友之邀,來到了位于內(nèi)蒙古通遼市西北部的霍林郭勒市,去參觀并考察了一個擁有百億噸儲量的霍林河大煤田,這類煤田形成于早晚侏羅—早白堊紀,屬于沒經(jīng)過變質(zhì)的褐煤,在內(nèi)蒙古東部侏羅-白堊紀沉降盆地中廣泛存在,總地質(zhì)儲量在萬億噸以上,東勝煤田也屬此類。</p><p> 內(nèi)蒙霍林郭勒市建委工作的的朋友王先生很有遠見,獨具慧眼,在霍林河露天煤礦開采初期,就下大力量,收集到了大量的木化石一一硅化木,這些硅化木個體不小,大多一米多粗,1~3米長,賦存在煤層上下的灰色凝灰質(zhì)-砂巖、泥巖中,由于這些木化石個體大,不好裝運,被煤礦視為廢物。我內(nèi)蒙這位朋友慧眼識珠,認識到了這些硅化木的巨大價值,于是花大力氣將硅化木運到了自己專門建造的大院里。</p> <p>植物化石硅化木</p> <p> 當我和其和日格看到大院里滿滿的巨大硅化木時,絕對佩服這位朋友的眼力和氣魄。朋友將大量硅化木樹著疊放起來,高的足近七八米,形成了獨具特色的石林,數(shù)量之大,謂為壯觀。</p> <p>巨大硅化木布滿小院子。</p> <p>觀察硅化木化石。</p> <p>觀察硅化木化石。</p> <p>這是個鐵化木化石。</p> <p>這是個鐵化木化石,年輪清晰。</p> <p>與霍林郭勒市朋友們,在山頂蒙古包里聚會。</p> <p> 這位朋友將我們引進到一個加工硅化木的車間,見到了不少破好的硅化木板材整齊堆放,幾位受邀來自江浙的能工巧匠正在專心致志的雕刻打磨硅化木工藝品,工藝品多種多樣,巧奪 天工,真是化腐朽為神奇,不禁讓我倆嘖嘖贊嘆。</p><p> 我國的硅化木產(chǎn)自新疆的居多,另外東北遼寧朝陽及內(nèi)蒙古的大煤田也多產(chǎn)出。內(nèi)蒙古哲盟霍林河煤礦里硅化木較為豐富,但硅化程度略弱一些,顏色種類也不少,尤以黑色者可做成工藝品,經(jīng)過打磨雕刻后仍然十分精美漂亮。朋友的硅化木雕刻工藝品常作為霍林郭勒市政府的禮物贈送給來訪尊貴客人。</p><p> 在我國不少公園和高大建筑前的廣場,??梢姷絹碜跃挼榈钠恋墓杌?,它們的硅化程 度極深,完全取代了樹木原來的物質(zhì)成分,有的還能隱約得見原來樹木的結(jié)構(gòu)與年輪,而且具備美麗的顏色與光澤,五彩斑斕,形似寶玉。這些硅化木常常招引人們前來觀看、撫摸與拍照,受到人們由衷的贊美。</p> <p>硅化木工藝品加工車間。</p> <p>黑色硅化木藝術(shù)雕品~貔貅。</p> <p> 其和日格同學(xué)是教授級高工,且篆刻書法無所不精,當場揮毫敬送給了朋友,朋友也回贈了我倆每人一塊硅化木制作的文枕和硯臺。</p><p><br></p><p> 北京的延慶前些年也發(fā)現(xiàn)了硅化木,我的朋友其和日格曾帶我前去觀看,但數(shù)量不多,硅化程度不太深,但出于稀有少見,還是被有關(guān)部門精心的保護起來。</p> <p>其和日格當場揮毫。</p> <p>互送禮物。</p> <p>黑色木化石書法鎮(zhèn)紙。</p> <p>黑色木化石書法鎮(zhèn)紙。硅化木年輪清晰可辯。</p> <p>天上勾勾云,地下雨淋淋。</p><p>遠處霍林郭勒草原人家。</p> <p>霍林郭勒草原上的河流、湖泊。</p> <p>河邊人家。</p> <p>霍林郭勒草原上的羊群。</p> <p>遠處的羊群。</p> <p>遠處的羊群。</p> <p>文字作者:張振忠</p><p>插圖照片:其和日格</p><p>2020.2.29于京</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