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r></p><p><b>近年來,典雅高貴的中國服飾國粹——旗袍,再度風靡大江南北,在沒有參加過任何一個旗袍團隊,沒有進行過任何規(guī)范培訓的情形下,閨蜜四人僅憑著對旗袍的深情與鐘愛,共赴心靈之約,終于圓了彼此的旗袍夢。</b></p> <p><b>旗袍是一首流動的詩,它是中國女人骨子里的一種情結,穿旗袍的女人不管走到哪里,都是一道溫婉、靚麗的風景線。</b></p><p><br></p><p><b>??</b></p> <p><br></p><p><b>旗袍又如一闋膾炙人口、流芳千古的舊詞,無論你念與不念,它都永遠在那里散發(fā)著自己獨特的光芒。</b></p> <p><b>究竟是女人詮釋了旗袍的韻致與美麗,還是旗袍成全了女人的婀娜與風情?</b></p> <p><br></p><p><b>旗袍是民國的國服,盛行于三四十年代。行家把二十世紀二十年代看作旗袍流行的起點,三十年代它到了頂峰狀態(tài),很快從上海風靡至中國各地。</b></p> <p><br></p><p><b> 辛亥革命廢除帝制,創(chuàng)立民國。民國之初,剪辮發(fā),易服色,把屬于封建朝代的冠服等級制度送進了歷史博物館,這一切為倒大袖與新樣式旗袍的誕生創(chuàng)造了條件。二十年代早期,城市女性中時興過一陣“文明新裝”。</b></p> <p><br></p><p><b> 二十世紀二十年代到四十年代,是中國旗袍最燦爛的時期。尤其是三十年代,旗袍奠定了它在女裝舞臺上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成為中國女裝的典型代表,基本完成旗袍文化走向經(jīng)典的過程,四十年代是其黃金時代在時間上的延續(xù)。 經(jīng)過半個世紀的演變,旗袍的各種基本特征和組成元素慢慢穩(wěn)定下來。旗袍成為一種經(jīng)典女裝。</b></p> <p><br></p><p><b> 旗袍作為中國婦女的傳統(tǒng)服裝,并非已經(jīng)湮滅失傳的歷史服裝。它有滄桑變幻的往昔,加之可欣賞度高,因而極富有收藏價值。另外,現(xiàn)代穿旗袍的女性雖然不多,但現(xiàn)代旗袍中不少地方仍保持了傳統(tǒng)韻味,同時又能體現(xiàn)時尚之美。油紙傘、香扇是旗袍的重要配飾,身穿古典旗袍,一手執(zhí)香扇、 一手撐把油紙傘,款款的步伐,雅致的身影,古典的氣韻,永遠是東方古典美的化身。</b></p> <p><br></p><p><b> 旗袍追隨著時代,承載著文明,以其流動的旋律、濃郁的詩情,表現(xiàn)出中華女性賢淑、典雅、溫柔、清麗的性情與氣質(zhì)。它彰顯著民族服飾的深厚文化內(nèi)涵,它連接起過去和未來,連接起生活與藝術,將美的風韻灑滿人間。</b></p> <p><br></p><p>(歡迎您到原文后右下方點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