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在我的印象中,“慈母”形象是不存在的。打小我們兄妹三個就怕她,不是怕她打,而是怕她的大嗓門,怕她吼。讀書時學了一個成語“河東獅吼”,用來形容年輕時母親的脾氣是最貼切的。</h3><h3><br></h3><h3> 母親從小沒進過學堂。扁擔倒下來認得是個“一”字。后來流行打麻將,麻將子一百多個都認得了。再后來用上了老人手機,通訊錄里的兒女孫子的名字她也分的清。</h3><h3><br></h3><h3> 二哥二嫂一直在外打工,家里的洗衣機空著她從來不用。七十多歲的人了,洗床單被套之類的大件總是用手搓,搓完了再拎到灣后頭池塘里去清洗。心疼她問她為什么不用機洗,不累嗎?做事風風火火,好強了一輩子的母親總是一臉地不屑:累,哪里累?。ǔ兀┨晾锼恢蓝鄬挸?,多好涮。其實我知道她一是心疼電費,二是怵洗衣機上哪些文字,她不認得,怕按錯了。跟大多數(shù)農村老人一樣,害怕接觸一切智能的東西。她只愿意在自己熟知的領域橫行。</h3> <p> 從不記得母親的生日。只知道她跟我一樣也是屬豬的。在她的第二個本命年已經生下了我們兄妹三個。貧賤夫妻百事哀。在飯都吃不飽的年代,年輕性急的她經常為些瑣事跟大男子主義的老爸干仗。你不讓我,我不讓你,打的頭破血流是經常的事。我的童年,少年,乃至整個青春期就是在這種激烈的爭吵,打斗中驚悚度過。小時候他她們一干仗,我們兄妹三個就會哭著飛奔去找跟二叔同住的奶奶求救。奶奶會很快趕來,抄起門口的棍子假裝打向她的大兒子??诶锖掼F不成鋼地罵道:你們這是為的啥!成什么名堂,又不怕別人笑話,芝英(母親的大名)錯的再狠,你也不能打她——</p><p><br></p><p> 俗話說“清官難斷家務事”。英明一生的奶奶不知從中做了多少和解,也阻止不了父母一生的打打鬧鬧。奶奶知道母親做事下得力從不偷懶,田間地頭的活樣樣拿的起,就是脾氣硬,說話不中聽。私底下奶奶總是在我面前念叨一句話:一生不讀書,等于是個豬啊!那時我小,不知道她是不是在感慨無奈母親的作為。</p><p><br></p><p> 性格決定命運,觀念決定行為。而觀念的認知取決于你的學識和閱歷。男人靠捧,女人靠哄。母親沒讀過書,哪懂得婚姻中的這些道理。更不懂得語言的藝術。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p><p><br></p><p> 母親這一輩子性格耿直,不知吃了多少語言上的虧。家里最累的活始終是母親的,這些我們從小都看在眼里,記在心里。所以無論她在語言上激怒父親跳腳還是口不擇言地和父親吵架,還是對我們惡語相向,我們兄妹三最終心里都還是偏向母親,恨極了父親的所為。</p> <p> 父親讀過書,通情理一些。但骨子里大男子主義。也不知道女人娶回來是用來疼的,不曉得對彪悍強勢的母親讓幾分,日子也不至于過的雞飛狗跳。母親仗著做農活是把好手,也從不把父親放在眼里。肩挑手扛的活更不輸給男人,不服輸不懂得示弱保護自己,就這樣一生不知吃了多少虧和苦。</p><p><br></p><p> 每逢農忙季節(jié),幾畝地百十來斤的谷草(頭)總是跟男人并肩挑完,回來還要洗衣做飯。能獨擋一面的人是有一些脾氣的。母親一生不趨炎附勢。也見不得偷懶?;耍》駝t一言不合就開懟,管你是誰,管你受不受得了。不加掩飾的脾氣得罪了不少人。灣里人又欣賞她又怕她,私底下給她起了個外號——“狠人”。母親就這樣一輩子吃了語言性格上的虧。</p><p><br></p><p> 一個家庭的溫暖度數(shù),大都數(shù)取決于女主人的脾氣和心情。時代背景決定了一代又一代人的生活觀?;橐鍪莻€永恒爭議的話題。誰也無法真正讀懂它。在她們那個年代,大多數(shù)夫妻無論怎么忍辱負重,無論怎么打打鬧鬧,甚至尋死也絕不會提出離婚。</p> <p> 母親一生性格急躁,小時候吩咐我們的家務若是稍微拖延,劈頭蓋臉就是一頓吼罵。對此我們是又恨又怕。風風火火煮出來的飯菜大都很難吃。每次飯菜端上桌,父親若是嘀咕一聲“咸了”,母親必定眼睛一瞪怒懟“嫌咸就莫吃,誰請你吃了”。惱羞成怒的父親筷子一摔,一場不可避免的戰(zhàn)爭就又爆發(fā)了。母親一生廚藝拙劣,而我卻對美食極有天份,一輩子喜歡鼓搗鉆研。</p><p><br></p><p> 日子就在這種吵鬧中慢慢過去,等到我們兄妹三個結婚成家,后孫輩輪流相繼出世,照顧孩子的重任又當仁不讓地落在母親肩上。幾個孫子就在母親的粗門大嗓和父親的吵架聲中被拉扯大了。一個個都出息成人對她孝順有加。這是母親老了跟左鄰右舍談論閑聊最大的資本和驕傲。</p><p><br></p><p> </p> <p> 2005底年在深圳一次意外腰部受傷,生意被迫關門。感情上又遭受打擊。又逢爺爺去逝,勉強支撐回來參加爺爺?shù)脑岫Y。晚上母親非要給行動不便的我洗澡,這是長大后母女第一次親近面對,我很不習慣。剛強如昔的母親一邊幫我搓著背,口中一邊惡狠狠地數(shù)落:不聽話的賤東西,活該!這要是殘廢了,看你怎么辦……一面眼淚撲簌簌落在洗澡盆里。我臉上堆著笑,心里慚愧難當。生平第一次覺得母親的話語不是那么難聽,天下的母親誰不愛自己的孩子!只是各人的表達方式不一樣罷了。</p><p><br></p><p> </p><p><br></p><p> </p> <p> 婚姻中找對了人是“神仙眷侶”,找錯了天天“華山論劍”。一生兵戈相向,劍拔駑張的父母老了,終于消停了,打不動了!但口角之爭仍是生活的常態(tài)。逢年過節(jié)回去,老兩口仍是你背后告我的狀,我背后訴說你的不是。而我總是笑瞇瞇地當一個聽眾,再不像年輕時不耐煩地怒斥一句:“過不下去就離婚”。我知道他(她)們只是需要一個情緒的渲泄口,有些煩惱是不便對外人說的。無論他們怎么看對方不順眼,這一輩子是誰也離不開誰了!少年夫妻老來伴,有些道理,不親自經歷怎能明了!</p><p><br></p><p> 一個人的原生家庭對孩子的成長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小時候我恨有這樣的家庭,長大后總想著逃離。也曾暗暗發(fā)誓以后有了孩子絕不當著孩子的面吵架??苫橐鲞@門學問太過高深,能順利拿到“幸福畢業(yè)證”的廖廖無幾??此剖裁吹览矶级奈?,仍過不好這一生。</p> <p> 世界上有兩件事不能等:一是行善,二是盡孝。此次武漢新冠疫情,多少大愛人士及時伸出援助之手,捐款捐物,用他們的善行溫暖著整個湖北人民。眾志成城抵抗疫情,給予人們在災難面前活下去的的勇氣和力量。要知道人生一切的付出,最終的受益者都將是自己,行善如此,行孝更是如此。</p><p><br></p><p> 生命來來往往,來日并不方長。想起家中漸益衰老的父母親,心中一直是愧疚的。天下無不是的父母。不管他們曾經怎樣在我的人生里面留下陰影,我都不怪他們了。這個世上,沒有人再像母親一樣愛著你。為你的高興而高興,為你的擔憂而擔憂。十月懷胎苦,三生報答輕。雖然你沒有教給我太多的人生經驗和知識,可你必竟是我的母親,給我偉大生命的人??!</p><p><br></p><p> 老舍說:“人,即使活到七八十歲,有母親在,多少還可以有點孩子氣。失去了慈母就像花插在瓶子里,雖然還有色有香,但卻失去了根。有母親,是幸福的?!蹦赣H在,人生尚有來處。只要有母親在,就可以有點孩子氣,只要有母親在,就有最后的包容和依靠。</p><p><br></p><p> 娘在,家在。就是我永遠的依靠和歸宿。若無,我的根就沒了!想到這,我的眼淚就又來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