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font color="#010101"> 梵蒂岡游覽最主要景點:圣彼得大教堂和圣彼得廣場的衛(wèi)星圖。</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圣彼得廣場(Piazza San Pietro)這個集中各個時代的精華的廣場,可容納50萬人,據(jù)說圣人圣彼得在這里被掛在倒十字架上。左右兩邊的噴泉,右邊是瑪?shù)聽栔Z 17世紀(jì)時修的,左側(cè)的是貝爾尼尼設(shè)計后來修的復(fù)制品。</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站在圣彼得大教堂最高處,俯瞰圣彼得廣場是如此宏偉、震撼!是“世界上最對稱最壯麗的廣場”。兩翼柱廊,左邊名叫Charlemagne,右邊是Constantine,各有120米長。廣場因此以柱廊環(huán)繞,形成橢圓型,象征圣彼得教堂的“教堂之母”地位。柱廊猶如一雙手臂,慈母般地?fù)肀熘鹘掏?,予其堅定信仰;擁抱異教徒,將其納入教會之中;擁抱非信徒,使其受到真正信仰之啟迪。</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9月1日10.15時到達(dá)梵蒂岡圣彼得廣場,估計有幾百人排隊安檢,安檢是進入教堂的,不用門票。圣彼得廣場可容納50萬人,位于梵蒂岡的最東面,因廣場正面的圣彼得大教堂而出名,是羅馬教廷舉行大型宗教活動的地方。廣場的建設(shè)工程用了十一年的時間(1656~1667年),廣場周圍有4列共284根多利安柱式的圓柱,圓柱上面是140個圣人像。中央是一根公元40年從埃及運來的巨大的方尖柱(高25.5米,重320噸)。</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跨過廣場一條灰石鋪成的國界線,就算進入了梵蒂岡。聽說至今意大利政府不承認(rèn)圣彼得廣場屬于梵蒂岡,理由是城墻以內(nèi),包括圣彼得大教堂這個圈內(nèi)才屬于梵蒂岡。這片開闊的廣場是羅馬教廷的圣彼得廣場,正面圓頂建筑就是圣彼得大教堂。圣彼得廣場這個囗是梵蒂岡唯一沒有城墻的地方,也沒有警衛(wèi)把守的國界。人們可自由進出意大利與梵蒂岡兩國邊境的唯一地方。</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圣佊得廣場開放時間:夏季7:00-19:00 冬季7:00-18:00。免費。進入大教堂要排隊安檢,不準(zhǔn)帶水進入。一樣免費。廣場上被許多木柵欄分割著,中心放了許多座椅,圣彼得大教堂前的臺階上搭起一個講壇,大概是已經(jīng)或?qū)⒁e行什麼活動。</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圣彼得廣場略呈橢圓形,地面用黑色小方石塊鋪砌而成。兩側(cè)由兩組半圓形大理石柱廊環(huán)抱,形成三個走廊恢宏雄偉。這兩組柱廊為梵蒂岡的裝飾性建筑,共由284根圓住和88根方柱組合成四排,形成三個走廊。這些石柱宛如4人一列的隊伍排列在廣場兩邊。柱高18米,需三四人方能合抱。朝廣場一側(cè)的每根石柱的柱頂,各有一尊大理石雕像,他們都是羅馬天主教會歷史上的圣男圣女,神態(tài)各異,栩栩如生。廣場兩側(cè)有多家集郵商店。</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梵蒂岡位于意大利首都羅馬城西北角的高地上,被稱為“國中之國”。其領(lǐng)土包括圣彼得廣場、圣彼得大教堂、教皇宮、政府大樓、梵蒂岡博物館、梵蒂岡圖書館等地。國土大致呈三角形,在臺伯河的西岸,除東南面有開放的圣彼得廣場外,國界以梵蒂岡城墻為標(biāo)志,是世界上最小的袖珍國。梵蒂岡城國面積0.44平方千米。人口約572(2011年)人,主要為意大利人。官方語言為意大利語和拉丁語。首都梵蒂岡城。</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圣彼得廣場全景。廣場中央,矗立著一座方尖石碑;銅獅之間鑲嵌著雄鷹,作展翅欲飛狀。這座石碑原是羅馬皇帝卡利古拉為裝飾皇宮旁邊的圓形廣場,遠(yuǎn)從埃及運來。1586年,教皇西斯廷五世下令將石碑移至圣彼得廣場。廣場兩側(cè)有兩座造型講究的噴泉,相傳也是名家作品。泉水從中間向上噴射,下分兩層,上層呈蘑菇狀,水柱落下,從四周形成水簾;下層呈缽狀,承接泉水成細(xì)流外溢,潺潺有聲。(手機拍全景照)</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這是梵蒂岡圣彼得廣場外,意大利的教皇庇護十二世廣場(Piazza Papa Pio Xll)。這兩個廣場連在一起,也分為兩國國界。可自由跨界。</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圣彼得廣場,廣場長340米、寬240米,被兩個半圓形的長廊環(huán)繞,每個長廊由284根高大的圓石柱支撐著長廊的頂,頂上有142個教會史上有名的圣男圣女的雕像,雕像人物神采各異、栩栩如生。廣場中間聳立著一座41米高的埃及方尖碑,是1856年豎起的,它是由一整塊石頭雕刻而成的。方尖碑兩旁各有一座美麗的噴泉,涓涓的清泉象征著上帝賦予教徒的生命之水。所有走進圣彼得廣場的人無不為這宏大的場面而感慨。</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圣彼得大教堂主要由米開朗基羅設(shè)計的,這雄偉壯麗的廣場走廊又是誰設(shè)計的那?要知道,圣彼得大教堂還沒完工,米開朗基羅就先離開了人世。原來,廣場以及兩旁的柱廊由著名建筑師和雕刻家貝爾尼尼在1656年設(shè)計,用了11年時間建成。石柱柱頂?shù)拇罄硎駝t為貝爾尼尼和他的學(xué)生所雕刻。貝爾尼尼以提倡華麗、夸張為特點的巴洛克式藝術(shù)著稱于世。</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廣場兩側(cè)有兩座造型講究的噴泉,當(dāng)然,這是出自那些名家之手。泉水從中間向上噴射,上層呈蘑菇狀,水柱落下,從四周形成水簾,下層有二層,呈缽狀,有精美的雕刻。悠久的歷史、大師級的藝術(shù)杰作、崇高的宗教地位和極高的藝術(shù)價值,又怎么能不吸引世界各地數(shù)以萬計慕名前來的游客那,難怪教堂門口的安檢會排起這長長的隊伍,這要是有宗教活動,要排幾里路的隊。不管是參觀者還是虔誠的信徒,只要能跨進殿堂,排再長的隊都是值得的。(這是圣彼得噴泉)</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圣彼得廣場-右回廊。大量游客正在排隊安檢。</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太陽的神光。感覺這個小小的國家就是自帶神圣光環(huán)的,陽光下的梵蒂岡!</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作為世界天主教的中心,也是世界六分之一人口的信仰中心,就想親眼目睹一下教皇統(tǒng)治下的教廷和世界上最大的教堂是什么樣子,要知道圣彼得大教堂最主要的設(shè)計者可是大名鼎鼎的米開朗基羅,大教堂不只是基督教大公教會(天主教會)的教堂,也是大公教會教徒的朝圣地與梵蒂岡羅馬教宗的教廷,是世界五大教堂之首。始建于1506年,直到1626年才最后完工,歷時120年,只有身臨其境你才會感受到發(fā)自心靈的震撼。</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羅馬有好多個廣場,圣彼得廣場是最大的一個,屬于文藝復(fù)興,也可以說是巴洛克式風(fēng)格,可容納50萬人,是羅馬教廷用來從事大型宗教活動的地方。廣場兩側(cè)半圓形走廊很是壯觀,相對應(yīng)的每根石立柱頂上都有一尊大理石雕像,是些羅馬天主教會歷史上的圣男圣女,形態(tài)逼真,神采奕奕。這還沒到圣彼得教堂里邊那,就感到工程的浩大。</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圣彼得噴泉---在圣彼得廣場左邊,與方尖碑和貝尼尼噴泉在一橫軸線上。方尖碑居中,圣彼得噴泉居左,貝尼尼噴泉居右。泉水從中間向上噴射,下分兩層,上層呈蘑菇狀,水柱落下,從四周形成水簾;下層呈缽狀,承接泉水成細(xì)流外溢,潺潺有聲。</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圣彼得廣場-圣彼得大教堂-古埃及方尖柱</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2011年梵蒂岡人口統(tǒng)計,僅有32名女性公民,540名男性公民。572名梵蒂岡人中有306名外交官,還有86人是瑞士衛(wèi)隊成員,此外還有73名樞機主教、31名平民和一位修女。在所有572名持有梵蒂岡護照的公民中,只有223人真正生活在梵蒂岡。除了本國公民外,梵蒂岡還有221名居民,他們大多數(shù)都是傳教士、神職或者修女。按照新規(guī)定,梵蒂岡已經(jīng)解除了對非公民和非居民限制,以前只有特別通行證的人才被允許入境</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貝尼尼噴泉(在廣場右則)</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圣彼得廣場--圣彼得噴泉--左回廊--古埃及方尖柱。呈半圓形的長廊,共四列284根圓柱,上面是140個圣人像。中央是一根公元40年從埃及運來的重達(dá)320噸的方尖碑,兩邊是17世紀(jì)修建的噴泉。 古埃及方尖碑象征著陽光、太陽神;對將它們運到羅馬的帝王而言,是戰(zhàn)利品。</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圣彼得大教堂右鐘樓</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圣彼得大教堂的外觀宏偉壯麗,正面寬115米,高45米,以中線為軸兩邊對稱,8根圓柱對稱立在中間,4根方柱排在兩側(cè),柱間有5扇大門,2層樓上有3個陽臺,中間的一個叫祝福陽臺,平日里陽臺的門關(guān)著,重大的宗教節(jié)日時教皇會在祝福陽臺上露面,為前來的教徒祝福。教堂的平頂上正中間站立著耶穌的雕像,兩邊是他的12個門徒的雕像一字排開,高大的圓頂上有很多精美的裝飾。</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登上圓頂?shù)娜肟谠诿嫦蚪烫猛鈧?cè)的正面時的右手邊。盡管有電梯,要到屋頂庭園還必須要登330級臺階。從屋頂眺望圣彼得廣場的夕陽是最美的。登穹頂收費:走樓梯5歐元,乘電梯7歐元(下電梯后需繼續(xù)走一半路程的樓梯)</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教堂大圓屋頂由米開朗琪羅設(shè)計。圣彼得大教堂是一座長方形的教堂,整棟建筑呈現(xiàn)出一個十字架的結(jié)構(gòu),造型是非常傳統(tǒng)而神圣的。最令人嘆為觀止的是教堂本身的高度,從地面到頂尖的十字架總高138米,其中頂部大穹窿圓頂部分達(dá)45米。穹頂周長71米,為羅馬全城的最高點。游客可乘電梯拾級而上,登頂俯瞰羅馬全城。</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教堂門前的右邊豎立著一座高大精美的雕像,據(jù)說那是耶穌的另一重要使徒:保羅。而他曾是在耶穌回天國之后,逼迫基督徒的罪魁之一,后來在去大馬士革的路上,被耶穌用光芒罩住并與之對話,從而得以認(rèn)識耶穌,知曉耶穌原來是真神。從一個禍害基督教的人轉(zhuǎn)變?yōu)榛浇套钪匾氖雇?,保羅是基督教除耶穌基督之外最重要的傳道者。</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圣彼得大教堂左鐘摟,大鐘所顯示為羅馬當(dāng)?shù)貢r間。</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圣彼得大教堂右鐘摟,大鐘所顯示為格林尼治天文時間 </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右回廊。10.40時,見排隊人數(shù)減少,馬上走去排隊安檢,安檢不準(zhǔn)帶任何液體進入,我們之前準(zhǔn)備的幾瓶飲料和水,只能在排隊過程中狂飲,并把飲不完的水全倒了。10分鐘后通過安檢可以進入右邊廣場。</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沿著這條通道前行就可以進入圣彼得大教堂。圣彼得大教堂,世界第一的教堂,圣彼得被認(rèn)為第一位教皇,后面的教皇都是他的繼承者。</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1568年,教皇西庫斯托斯五世下令,建筑師多美尼科豐塔那的設(shè)計下,將50噸石碑移至圣彼得廣場。據(jù)說為此曾動員900多名工人、150匹駿馬和47臺起重裝置,花了近5個月時間,才完成這項搬遷工程 。這次成功的經(jīng)驗為以后另外三次搬遷羅馬市內(nèi)石碑成為可能。所有這四個塔尖上都飾有西斯庫斯五世的圖樣和十字架、連同碑銘一起,把他比喻成新基督、奧古斯都、康斯坦丁大帝,向公眾展示他將所有的基督教地區(qū)統(tǒng)一起來。</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廣場中央聳立著一座41米高的埃及方尖碑,這座石碑原是羅馬皇帝卡利古拉為裝飾皇宮旁邊的圓形廣場,遠(yuǎn)從埃及運來。1586年,教皇西斯廷五世下令將石碑移至圣彼得廣場。歷史上古埃及也曾是羅馬帝國的一個行政省,奧古斯都指令將十三座方尖碑從埃及運至羅馬,以襯托羅馬的尊嚴(yán)和偉大。由于近代的文物掠奪,如今方尖碑的故鄉(xiāng)埃及只剩下5塊方尖碑了,其他的方尖碑都散布在世界各地,主要在歐洲。</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看這教堂外的座椅,要是有宗教活動定會座無虛席??醇軇葸@幾天會有活動。大教堂中央大門上方掛著 德蘭修女畫像,似乎是紀(jì)念她的活動。</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大教堂主體建筑正面兩側(cè)頂端的兩個巨大時鐘,右邊顯示的是格林尼治天文時間,左邊顯示的是羅馬當(dāng)?shù)貢r間。兩個時鐘下就是各自敞開式的鐘樓,大銅鐘裸露在外。這里的雙鐘定時敲打起來,身處世界最大的教堂,一定會有另一番感受。教堂門前的右邊豎立著一座高大精美的雕像,那是耶穌的另一重要使徒:保羅。圣保羅雕像前巨大顯示屏打出進入圣彼得大教堂的截止時間為12.30時。</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沿著斜坡走向教堂大門前,門廊屋檐上立著13座雕像,中間手持十字架、頭上有輪環(huán)的是耶穌,其他大多是耶穌的門徒。屋檐的兩端各有一個座鐘,左面的是羅馬時間,右面的是格林尼治標(biāo)準(zhǔn)時間。</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德蘭修女(1910年8月27日-1997年9月5日),2009年10月4日,諾貝爾基金會評選“1979年和平獎得主德蘭修女”為諾貝爾獎百余年歷史上最受尊崇的3位獲獎?wù)咧?。(其他兩位?964年和平獎得主馬丁·路德金、1921年物理學(xué)獎得主愛因斯坦 )。圣彼得廣場上之么大陣仗,應(yīng)該是準(zhǔn)備在9月5日舉行紀(jì)念德蘭修女活動。</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從教堂正面看巴洛克之父-貝爾尼尼的杰作-圣彼得廣場。</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11時,來到圣彼得大教堂大門前,從教堂正面看巴洛克之父--貝爾尼尼的杰作--圣彼得廣場。面向宏偉圣彼得廣場,想像一下:廣場上萬眾朝圣的場面是多么震撼!這是個能容立50萬人的廣場呀!廣場都那么宏偉,大教堂不用說了。是全世界最大的教堂呀!馬上轉(zhuǎn)身進入圣彼得大教堂參觀。(圣彼得大教堂---詳情另設(shè)一個專輯,在下一個相冊里)</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12.48時,參觀完圣彼得大教堂,從教堂正面左側(cè)門出來,到圣彼得廣場左側(cè),這里有好多游客聚集。</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看完了神圣壯觀的圣彼得大教堂,千萬別忘了左邊大門口有皇家衛(wèi)隊。凡是去過梵蒂岡的人們大都見過這些身穿紅黃藍(lán)三色條紋古代騎士服裝的衛(wèi)兵,他們有的手握長戟,個個威風(fēng)凜凜,高大挺拔,彬彬有禮,一頂藏藍(lán)色貝雷帽更是襯得他們帥氣而拉風(fēng),惹得游人爭先恐后與他們合影留念。皇家衛(wèi)隊就是梵蒂岡國家的軍隊。由100名瑞士籍羅馬天主教信徒組成,名叫瑞士衛(wèi)隊,其成員必須是身高1.74米以上,作為保衛(wèi)梵蒂岡教會安全。</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16世紀(jì)初教皇受到了羅馬帝國的進攻,為了保衛(wèi)教皇,100多個瑞士衛(wèi)兵戰(zhàn)死在教堂外,這令當(dāng)時的教皇非常感動,決定世世代代只雇傭忠勇的瑞士青年來保衛(wèi)教皇。從此之后瑞士雇傭兵就成了梵蒂岡軍隊唯一指定軍隊。梵蒂岡教廷的瑞士近衛(wèi)隊于1506年由教宗儒略二世建立,為保護梵蒂岡教廷和教宗本人的雇傭兵組織,隊員從原本為受雇于保護君主的傭兵漸漸轉(zhuǎn)變?yōu)閷儆阼蟮賹菄慕l(wèi)隊性質(zhì)的雇傭兵組織,服務(wù)年限介于2-25年間</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瑞士近衛(wèi)隊甄選條件是:必須是單身男性,必須是天主教徒,必須是瑞士公民,年齡在19-30歲間,身高高于174厘米,必須完成瑞士軍隊的基本訓(xùn)練并能獲得良好行為證書等。衛(wèi)兵們那身充滿文藝復(fù)興時期風(fēng)格的制服更是最大看點。這身衣服重量為8磅(約3.6公斤),每件皆依隊員身材量身訂做,由于設(shè)計與顏色跟傳統(tǒng)理念軍服大為不同,服裝也一直采用米開朗基羅設(shè)計的樣式。</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德蘭修女(1910年8月27日-1997年9月5日)---又稱作特蕾莎修女、特里莎修女、泰瑞莎修女,是世界著名的天主教慈善工作者,主要替印度加爾各答的窮人服務(wù)。因其一生致力于解除貧困,于1979年得到諾貝爾和平獎。2003年10月被教皇約翰·保羅二世列入了天主教宣福名單Beatification,特蕾莎修女的名稱也因此變?yōu)檎娓L乩咨夼?Blessed Teresa)。</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圣彼得雕像,神情自若、面帶微笑,右手握著兩把耶穌送給他的通向天堂的金鑰匙,左手拿著一卷耶穌給他的圣旨。頭上的縷縷卷發(fā)、臉上的根根皺紋、下巴上的撮撮胡須和身上的層層長袍無一不被雕琢得細(xì)膩逼真。彼得是耶穌12個門徒中的第一個,耶穌回天國前把金鑰匙交給他,彼得成為天主教的首領(lǐng),來到羅馬傳教,后來,羅馬皇帝為了嫁禍天主教,放火燒了羅馬城,然后歸罪于天主教,并處死了彼得。圣彼得大教堂就是為紀(jì)念彼得而修建的。</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從另一角度拍攝廣場上的過萬坐位的震撼場面。</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圣彼得大教堂大門屋頂正面的人物中間的是耶穌,旁邊的是他的12門徒們,還有兩個大鐘。門前左側(cè)是圣彼得塑像。</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左鐘樓</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圣彼得廣場 拱形廊柱邊上還停著一輛郵政車,應(yīng)是給游客郵政紀(jì)念性服務(wù),如郵戳、郵品等。</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圣彼得大教堂的皇家衛(wèi)隊守衛(wèi),其實皇家衛(wèi)隊就是梵蒂岡國家的軍隊。衛(wèi)士們個個高大魁梧,他們身穿紅黃藍(lán)三色條紋的古代騎士服裝,手握長戟,威風(fēng)凜凜。他們都是瑞士人,16世紀(jì)初,教皇受到了羅馬帝國的進攻,為了保衛(wèi)教皇,100多個瑞士衛(wèi)兵戰(zhàn)死在教堂外,當(dāng)時的教皇非常感動,于是決定世世代代雇傭瑞士衛(wèi)兵保衛(wèi)教堂。這優(yōu)雅端莊皇家衛(wèi)士的扮相與高大博深的的教堂建筑藝術(shù)遙相呼應(yīng),更加讓人心動了。</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巨柱--噴泉--尖碑--回廊</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回廊吊燈</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巨柱林立,光影分明。</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圣彼得噴泉--方尖碑--右回廊</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左回廊下郵政車旁是各旅行團集中的地點</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在巨柱下,人和動物是多么的藐小。</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公元37年從埃及運來的方尖碑,1585年教皇西斯托五世從尼祿的賽馬場遷移至此。據(jù)說還有日晷的作用。</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時刻保護著游客安全的警察。</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在人們心中,圣彼得大教堂已經(jīng)不再是一座簡單意義上的建筑了,他本身就是一部建筑史,一部沉淀了西方幾千年建筑史的精華,一部記載著西方建筑史上杰出建筑大師們的成就史。文藝復(fù)興在人類發(fā)展史上的地位毋庸置疑,文藝復(fù)興晚期的圣彼得大教堂則是文藝復(fù)興時期最偉大的建筑,是載入世界建筑史,世界歷史的不朽之作。</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13.20時,離開圣彼得廣場??邕^梵蒂岡邊界進入意大利。我拍攝這張相時,雙腳各踏兩國領(lǐng)土。照片中以長廊外圍邊為界,左邊為梵蒂岡(圣彼得廣場),右為意大利(教皇庇護十二世廣場)。---接著下來我們進入暴走羅馬城程式。</font></h3> <h3>時間: 2016年9月1日</h3><h3>地點:意大利、梵蒂岡</h3><h3>圖/文: 紅牛</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