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i><b> 目錄:</b></i></h1><h3> 1,油氽小黃魚</h3><h3> 2,滿臺飛(酒搶蝦)</h3><h3> 3,萵苣拌明蝦片</h3><h3> 4,熱拌烏賊魚片</h3><h3> 5,湯淖烏賊蛋</h3><h3> 6,酒醉銀(血)蚶子</h3><h3> 7,碳烤金華火腿</h3><h3> 8,糖醋排骨</h3> <h3>如果現(xiàn)在問在上海工作的廚師,"報春"為何物?我想99%的不知道。其實這在三十年代蘇滬餐桌上,通常是稱元宵節(jié)前后,東海所產(chǎn)的小黃魚。那是商家為新鮮味美的新年首魚討個吉利和口彩而取美名曰:報春,以示占春光之先。此時的小黃魚又謂"一水"①,每15日降一水。有人認為到了清明時節(jié),魚肉則會大不如此前了,少了魚肉瓣的嫩白鮮細。(注①:舊時漁民以潮水為期,每15為一水。黃魚便隨潮而來,每次潮來的魚肉味道都有所不同下降)。</h3><h3> 氽小黃魚則是當仁不讓的時令前菜(上海人叫冷盆),做法有些如今爆魚。清晨一早買來十六鋪凌晨剛到的新鮮小黃魚,回家立馬將洗凈魚先用料浸漬在碗里。到吃午飯時,正好入味用油鍋氽(炸之意)之外皮松脆,即裝入盆中,撒上少許甘草茴香末食用。魚的浸料有用醬油糖酒腌的,或者有人喜歡加點醋。吃時不追求酥脆但需香而鮮。</h3><h3> 同當時代烤小黃魚外焦里嫩,講求酥香不同??拘↑S魚先要去骨,加黃酒、淡醬油腌制數(shù)小時。拌松仁、雪里蕻末拌勻,用網(wǎng)油裹緊(可用線扎好)上籠蒸七八分熟。放入小油鍋內(nèi)慢慢靠至外皮金黃松脆,即可以當前菜,也可以作為熱菜中的炸菜上桌??梢娙甏牟妥啦艘彩欠浅I岬糜霉さ模皇呛芡锵В呀?jīng)沒地方去吃了。只有在愚園路原牛奶棚的李伯龍②私宅家宴中,曾有得一見。(注②李伯龍是當年的紅色資本家,梅龍鎮(zhèn)酒家股東之一。1949年10月開國典禮代表上海工商,站在天安門城樓上的杰出人物之一。)</h3><h3> </h3><h3> </h3><h3> </h3> <h3>今天氽小黃魚前菜的烹調(diào)變化更多,除五香、糖醋之外,還會添加一些老陳皮,話梅等等。烹飪上不再先用醬汁浸再炸,而是炸后再浸料汁,稱之為"熏"??谖蹲非笏炙甚r香。我當年傻傻地分不清"熏魚"與"爆魚"的差別,直到師父第一次來我家做客時,才終于弄清楚了之間的不同。不知諸位大廚大師們清爽伐?不管是氽還是熏,當年的人們是比較注重原物料的時令季節(jié),并且是某一季節(jié)時的某具體時段;在做法上也是要求新穎,講溶合,可謂食鮮求新。</h3> <h3>無論過去還是現(xiàn)在,很多初到上海的北方內(nèi)陸人,看到熗河蝦上桌,活蹦亂跳的一定會"心驚肉顫"。不過在江南一帶,尤其蘇滬地方的人卻趨之若鶩,好生歡喜。在三十年代熗河蝦還有一個很形象的名字:滿臺飛,又叫"酒搶蝦"。顧名思義,此菜必須要用鮮活的河蝦或海蝦。并且河蝦必首選的是清水蝦,尤以做水晶蝦仁的殼青綠肉色白而透明的鹽城蝦為上品,乃又逢春時又籽多腦紅肉緊實;海蝦只選海白蝦(南通一帶也用鷹爪蝦),肉身雪白,但當時難獲活蝦,口感也不如河蝦細嫩。也有縣志記載用金山朱涇灘釣活紅蝦,就是活的鷹爪蝦來做,據(jù)說相對好些。</h3><h3> 做法并不難,和現(xiàn)在有些酒店里私下售賣的差了不多(由于污染和農(nóng)藥等諸多原因,現(xiàn)在上海食藥監(jiān)有文件規(guī)定,不允許加工銷售此菜)。取活蝦洗凈,剪去芒腳和須浸入黃酒醉殺,加蓋10多分鐘后。加鹽、淡醬油(母油)、姜未、白糖、胡椒粉、數(shù)滴麻油。也有用南乳汁調(diào)和,吃時可隨上甜面醬或鎮(zhèn)江香醋。也有加南乳汁再加辣醬(辣椒粒)的,加香菜及蔥花即隨意。對于喜愛之食客,此蝦的肉質(zhì)食感很是有些銷魂,忠愛之情見之食之。</h3><h3> </h3><h3> </h3> <h3>既便是上海有錢人家也難得會做萵苣拌明蝦,這道高大上的菜,也只能在春季才會有。當年四~五寸大蝦多來自福建,少部份來自廣東,所以稱之為"閩蝦"(就是今天明蝦稱呼的出處)。一般只有每年春季運來上海,也只有春蝦才會殼薄肉細有紅膏。也由于運輸與路途原因,那怕春寒依然,蝦仍腥味較重,所以加工時還是需要宜多加些黃酒,泥沙也多需挑去沙筋。</h3><h3> 萵苣拌明蝦的做法蠻時尚也很考究。首先要選新鮮少腥味的2~4只一斤的"閩蝦",剪去須足開背去腸。沸水中加黃酒、鹽,汆入蝦燙約20分鐘。挑出后去頭尾(另用),剝?nèi)ノr禿一剖為二取出兩片蝦肉待用。將萵苣葉細切鋪于盤中,蝦肉切粒放盤中央,排上蝦頭蝦尾在兩端。豬油一小勺,倒入打勻雞蛋液慢火小炒,加鹽、醋、芥未調(diào)味,略涼淋于明蝦上就可以了。</h3><h3> 看看做法配料,想來這道菜應(yīng)該屬于"海派番幫菜",是西洋人吃法,所以適合配刀叉食用才能體現(xiàn)出風味。</h3> <h3>講起墨魚做前菜,上海師傳首先想到的就是墨(目)魚大烤。當年有錢的上海人家常吃的,卻是用鮮墨魚做的熱拌烏賊(也就是墨魚。腌制曬干的后的烏賊叫明晡)片。并且一定以元宵節(jié)時的鮮貨為上品,如同"報春"(小黃魚)一樣,講究食時食鮮,這其實也是和當年捕撈有關(guān)。由于造船業(yè)漁業(yè)的落后,漁民的船普遍比較小,基本只能在近?;驗┻厔谧鞑稉啤A硗鈻|海烏賊魚汛期在新春,在大量捕獲之后,舊時無保鮮手段。銷售不完的,最簡單的方式,就是用鹽腌起來曬干貯存。</h3><h3> 熱拌烏賊魚片,據(jù)說制作方式由蘇州家廚學自紹興人家(我始終不明白,蘇州人學寧波菜為什么去紹興),帶來上海。也有寧紹地方的大戶人家廚娘做這菜,均選用時鮮的烏賊魚,是新春里最受歡迎的冷盆之一。</h3><h3> 做法絕對簡單,墨魚去內(nèi)臟,頭須切段,身脯一切二后改刀為大片。沸水中加姜片、黃酒,氽入墨魚至斷生,但切不可久煮,否則肉會收縮變老。用醬油、糖,少許麻油調(diào)味,淋于墨魚片即可。今墨魚價格一路上漲,尤其近期豬肉價也是翻了倍,如在家里要做道墨魚大烤或熱拌烏賊魚片,是需要出點"血"了。</h3> <h3>講到墨魚,一定要講墨魚蛋,也就是墨魚生殖系統(tǒng),也有說是雌墨魚的纏卵腺,用于產(chǎn)卵時分泌腺素使卵依附在海藻之上。</h3> <h3>上海國際飯店曾有一道國宴菜:酸辣烏魚蛋湯。用的就是墨魚蛋用水淖后,像百合一樣一層一層剝下來做成菜,相當費時而且金貴。</h3><h3> 當年上海人家也是絕對舍不得丟的,有好吃佬會今家廚,做一道"篤烏賊魚蛋"。做法也相當考究,首先將烏魚蛋淖水,乘溫熱之時便一片一片將它剝成像雞蛋白一樣的薄片。然后用雞湯一同"篤"(就是用小火慢慢煨,湯面微沸如蓮花狀,稱之為篤),并且加麻菇、火腿同篤。這是何等待遇,可以想像墨魚蛋的珍貴。吃時,將它放在盤中用醬麻油沾食,那是當時老饕們的心頭之愛。</h3> <h3>1988年,上海人吃毛蚶曾導(dǎo)致30萬人生甲肝,轟動了全國,于是再也沒有公開也不允許賣買毛蚶了。其實,毛蚶只是海灘上大量生長的一種貝殼類生物,叫"蚶",又稱蚶子。當年上海人餐桌上的蚶,主要分殼黑有毛個大的,叫毛蚶;那種殼白無毛小個的叫銀蚶。銀蚶不僅看起來干凈,肉質(zhì)比毛蚶更鮮嫩,但往往被大家統(tǒng)稱之叫毛蚶。</h3> <h3>在江浙沿海很早就有食蚶子的習俗,因為它是海灘最容易獲得的貝殼類食物。并且到了春暖之時,肉質(zhì)肥美,用滾沸開水一燙,乘血水尚未完全凝固,爿去半邊殼沾料鮮食,味道常常讓食者欲罷不能。普通一家人坐在一起,由于價格很低廉,味道又好,往往一次食用十幾~幾十斤。但是它性寒不可多食需配以姜醋等熱性醬料食用,也有做成其它食用方法。</h3><h3> 酒醉蚶子便是上海紹興人家的家常做法,店家則以邵萬生南貨店的最出名。選鮮活蚶子,通常選小個的銀蚶,先用淘米泔水浸泡,讓它吐盡泥沙。用毛刷洗凈外殼,置于盆中,用滾沸開水沖泡,以浸沒為度。開蓋悶十分鐘左右,待殼開血水剛凈,剝?nèi)グ脒叄魵び形撮_的,可硬幣撬開。后用黃酒,醬油,姜未拌勻,即成酒醉蚶子了。吃時千萬撕去肉中一白線,其寒而且有毒。</h3><h3> 蟶子,海瓜子也可用此法食用。</h3> <h3>如果在今天廚師群聊火腿,估計十之八、九會大談西班牙利比亞火腿的秀和生食。而在十年前的中國餐飲業(yè)和家庭餐桌上,人們最推祟的當數(shù)金華火腿,又稱金腿(還有江蘇如皋火腿,稱之為北腿;云南宣威火腿,稱之為南腿或云腿)。火腿大多用于輔料助味,難得直接加工成菜式,也因為偏咸很少生食,但香氣和獨特的持久鮮香并不輸那些洋火腿。尤其現(xiàn)在用新工藝加工的宣威火腿,完全可以和西班牙火腿一決高低,希望我們中餐廚師能充分認識,不要被秀場所迷惑。</h3> <h3>火腿的加工一直比較私密化,大多以小作坊或家庭式加工為主,各家都具自己一定的風味。據(jù)說當年為了提升香氣,十只豬腿必夾藏一只戍腿(狗的腿),并且秘而不宣,絕不向外售賣。如今金華火腿由于豬品種和加工,產(chǎn)業(yè)和利潤的差異等原因,漸漸失去了原有的風味。我和一些老行業(yè)聊起,大家都遇到一個問題,香氣弱于云腿,味覺色澤如同南風肉,無論吊湯還是加工蜜汁金腿都不能如意。</h3><h1><b> 火夾肚 </b></h1><h5 style="text-align: left;"> 當年上海一些高端餐廳,會有用火腿和豬肚相拼一道冷盆:火夾肚。就是用上方放水中緊煮至近酥,待冷后切薄片。豬肚洗凈加酒鹽煮己筷子能插入,冷透也切成片。然后一片火腿一片肚片在盆中擺成橋型,兩邊也搭好咐蝦子醬油或甜面醬上桌。</h5> <h3>雖說金腿出自浙江,但用火腿做菜卻是當年蘇州人家最為拿手,尤其是這道:碳烤金華火腿??胺Q當年餐桌上絕無僅有的一道大菜,原料正好是隔年秋冬時腌制的金華火腿。</h3><h3> 取一年以上新腿,斬去腳爪,用少量堿的水浸泡過夜,洗去外表的黑色及灰塵,用刀修至膘白肉紅皮清。原只皮朝下上籠蒸,略蒸至脂肪松動即可。乘熱用刀貼緊皮面,將皮修下,不要傷及脂肪。此時火腿一面金紅一面羊脂般雪白。</h3><h3> 用雞蛋,面粉,加入麻油調(diào)成燒烤汁。將烤爐上碳火用細碳灰輔上薄層,使火不可太旺避免油脂烤干而失去風味。用叉將刷過燒烤汁的火腿脂肪面先烤,烤到汁干再刷,再烤反復(fù)三次。然后同樣方法烤肉面,重復(fù)一遍二面烤。如此每面烤六次,取下切片裝盤,沾醬麻油和糖的汁食用。</h3><h3> 此菜如在今日,不計時間和精力,單成本就不少于千元,必是高端會所或大款家才有可能。</h3><h3> </h3> <h3>如果說去上海人家做客,主人不會燒糖醋排骨的一定不多。并且醬汁濃稠,酸甜適口,肉質(zhì)鮮嫩。尤其在上海餐廳里更是推陳出新,陳皮型的,話梅味的,還有各種果味的,有些已經(jīng)根本沒了上海原型了。</h3><h3> 不過三十年代的上海蘇州人家的糖醋排骨與你想像的一定不同。</h3><h3><b> 糖醋排骨 </b></h3><h3> 將肉排(請注意是肉排,不是有些師傳所傳說的,上海傳統(tǒng)用的是小排,雜排)切寸塊,用黃酒、醬油、鹽拌勻腌制。調(diào)入雞蛋面粉,加少許白糖、胡椒粉、蔥花成糊。排骨沾糊油炸至金黃裝盆,跟上用醬油醋糖熬的糖醋汁沾食,也可用炸好做排骨和糖醋汁翻勻后上桌。</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