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魂牽夢繞“聚寶溝”</h3><h3> </h3><h3>山西省的形狀就像是一片樹葉,我的祖籍榆社縣就位于這片樹葉的東南部,它東鄰左權(quán)、和順,西連祁縣,南毗武鄉(xiāng),北接太谷和榆次,地理位置非常重要。榆社四面環(huán)山,濁漳河縱貫縣境,山水相間,土林高聳,風景秀麗。榆社歷史悠遠人杰地靈,商有箕子開辟邑境,戰(zhàn)國有廉頗、藺相如“將相和”故事千古流傳,十六國時石勒稱帝建立了后趙,隋開皇十六年始置榆社縣,古稱箕地、箕國、箕城。</h3><h3>榆社位于太行山西麓,四周群山環(huán)繞,境內(nèi)土崖絕壁溝壑叢橫,在這片黃土地的褶皺深處隱藏著一個小山村,它就像黃土高原上的一粒沙子,又像是太行山上的一株小草,隱匿在蒼天大地之間顯得是那么渺小和普通。</h3><h3>這個村子雖小但卻與我有著不解之緣,六十多年來,它的景色時常在我的夢中映現(xiàn),我的思緒也時常跟隨它的名字而縈繞流連,這個小山村就是我的姥姥家——聚寶溝。</h3><h3> </h3><h3> </h3> <p class="ql-block">榆社地處山區(qū),全縣以溝命名的村莊就有70多個,唯有“聚寶溝”這個名字最令人神往,不知是先有的溝名,人們?yōu)榱俗非笮腋6鴮に粒蚴侨藗儊淼竭@個不知名的山溝落戶,為了祈求幸福降臨而給它取的名字,總之“聚寶溝”這三個字寄托著人們對自己家鄉(xiāng)的熱愛和對幸福生活的向往,充滿了人們對美好愿景的憧憬與希望。</p><p class="ql-block">但是聚寶溝實在太小了,據(jù)老人講村里最熱鬧時也不過才十幾二十戶人家;聚寶溝也太偏僻了,它隱匿在茫茫太行的溝壑深處,四周被土崖樹木荒草遮蔽,當你跨河攀山、翻梁下溝一路艱辛的走進了溝口,才豁然發(fā)現(xiàn)它就在你的眼前;聚寶溝又太窮了,這里石多土少崖高溝深,土地貧瘠干旱缺水,莊稼人往往辛苦一年的收獲也只有不多的小米和蕎麥玉茭;聚寶溝的人太苦了,長年喝的都是山里的溝水,水質(zhì)苦澀缺少微量元素,因此村里人多生柳拐病或風濕癥,患者關(guān)節(jié)腫大行走困難終生痛苦不堪。但環(huán)境的艱苦和生活的艱難并沒有讓先人們退縮,他們開荒種地、養(yǎng)牛放羊、蓋房種樹、生兒育女,一輩又一輩地在這里繁衍生息,世世代代不舍不棄。</p><p class="ql-block">聚寶溝是我們家的發(fā)祥之地,也是我的生命之源,我的母親就是在聚寶溝里出生長大,1937年日寇侵略華北以后,我的父親和他的哥哥們都參加了抗日工作,1940年日寇占領(lǐng)了榆社城以后,到處燒殺搶掠,鎮(zhèn)壓抗日軍民,為了避開日寇的騷擾,我的父親經(jīng)常從城南的潭村來到聚寶溝避禍,在這里結(jié)識了我的母親,我的姐姐也在這里出生,1947年母親抱著未滿周歲的姐姐離開了聚寶溝,跟隨著父親一路步行走出了榆社縣,走出了山西省,最后來到了北京城,這才有了我們兄弟姐妹五個,有了我們這個溫馨的家。</p> <p>我的姥姥是個慈祥而又堅強的老人,她三十歲守寡,一個人含辛茹苦歷盡艱難把我的母親和三個舅舅養(yǎng)大,我們家隨父親從晉察冀老區(qū)來到北京以后,姥姥就從榆社來到了我們家,幫助父母照看我們幾個小孩子,十幾年來,慈眉善目的姥姥一直關(guān)愛呵護著我們,給我們這個家?guī)砹藷o盡的幸福和溫暖。1969年我去黑龍江生產(chǎn)建設(shè)兵團,姥姥緊緊拉著我的手,挪動著一雙小腳,一直把我送到了學校,祖孫倆難分難舍的情景至今讓我難以忘懷。姥姥于1970年突然中風臥病在床,葉落歸根的老觀念促使她一心要回到老家養(yǎng)病,是母親和姐姐把她老人家送回了聚寶溝,最后長眠在山溝里。1971年我在北大荒接到了姥姥去世的噩耗,強忍著內(nèi)心的悲痛,背地里哭了好幾回,我曾在心中暗暗的想,什么時候我才能回到聚寶溝去看看她老人家呢?</p><p> </p> <h3>慈祥的姥姥</h3> <h3>歲月如梭,時光流逝,今年我已走過了花甲之年,六十多年間我曾三次回到聚寶溝,每一次回去都讓我印象深刻難以忘懷。</h3><h3>記得第一次回聚寶溝是在一個乍暖還寒的春天,那時我還未上小學,是姥姥帶著我在村里住了三個多月,時間雖然已經(jīng)過去了六十多年,但小時候在聚寶溝里生活玩耍的場景和趣事卻時常在我的腦海中涌現(xiàn),仿佛就在昨天。</h3><h3>我依稀記得在從縣城回聚寶溝的路上,姥姥摟著我騎在一頭黑色的毛驢上,讓我這個城里的孩子感到既緊張又新奇,三舅那時還是個二十多歲的小伙子,他頭上罩著條已經(jīng)發(fā)了黃的白毛巾,在前面緊緊地牽著毛驢的籠頭,一面輕聲吆喝著牲口,一面小心翼翼地看著腳下的山路,姥姥怕我恐高害怕,就用一只手緊緊摟著我的腰,用另一只手輕輕地蒙著我的眼睛,我騎在驢背上并不老實,梗著脖子使勁睜大了眼睛,從姥姥的手指縫中看出去,只見毛驢走在一條狹窄的山路上,山路土石相間崎嶇不平,而毛驢似乎已經(jīng)習慣了走山路,搖晃著長長的耳朵不緊不慢的走的很穩(wěn),毛驢的蹄子一會兒踏在土地上,一會兒踩在石頭上,不時發(fā)出吭咔不同的聲響。山路的左側(cè)是一道連續(xù)不斷的土崖,高高的土坎上生長著一蓬蓬的酸棗棵子,點綴著幾叢顏色枯黃的衰草,這時正值初春季節(jié),山上的樹木雜草尚未返青,遠處的山巒和近處的耕地都是黃乎乎的沒有一絲生氣,山路的右側(cè)是一條一丈多深的山溝,溝壁陡峭讓人感到有些眩暈,山里的溫度比山外冷了許多,溝底還淺淺的結(jié)著一層薄冰,在太陽的照耀下反射著光芒,就像一條亮晶晶的帶子逶迤伸向前方。</h3><h3>姥姥從遙遠的北京帶來個小娃娃的消息,很快轟動了整個小山村,剛到聚寶溝的幾天里,村里的男女老少都興高采烈地趕來看熱鬧,大人們一面對我的相貌品頭論足,一面用我聽不懂的榆社話七嘴八舌的議論著,而村里的孩子們很快就和我熟悉起來,小孩子愛玩的天性讓我們很快就成了好朋友,大家一會兒牽牛一會兒趕羊高高興興的玩成了一團。</h3><h3>聚寶溝夾在兩山之間,一條山溝穿村而過,山溝大概有七八尺深一丈多寬,溝內(nèi)有淺淺的山水順溝而下,山溝兩側(cè)都是緩坡,生長著各種叫不出名的野草雜樹,村子里的房子大多沿著山溝的一側(cè)順勢而建,磚房土房參差不平高低錯落,姥姥家是幾間青磚砌就的房子,有一個小小的院落,出了院門走不了幾步就是溝岸,有一次我和村里的孩子們?yōu)榱俗汾s一只長著藍色長尾的山雞,一不小心沖下了山溝,雙腿陷在了齊膝深的溝水里,急得姥姥大聲喊叫,是大舅三步并作兩步跑下了溝,一把把我從冰冷的溝水中拎了出來,姥姥一邊快速的扒下我的棉褲放在灶火上烘烤,一邊讓我圍著被子坐在熱烘烘的火炕上取暖,大舅的兒子滿喜坐在炕稍看著我,對我做著奇怪的鬼臉,滿喜從小就得了軟骨癥行動不方便,只能常年地坐臥在炕上,沒想到這會兒滿喜又屙了一炕,聞著滿屋的臭味兒,我生氣的瞪了他一眼,只見大舅媽一邊手腳麻利的收拾著,一邊高聲地“來來來”的呼喚起來,不一會兒家里養(yǎng)的大黃狗就聞聲跑了過來,嗖的一下竄上了炕,伸出了舌頭三口兩口就把滿喜的粑粑舔舐得一干二凈,然后又一溜煙的竄出了房門不知去向。</h3><h3>一轉(zhuǎn)眼我已經(jīng)在聚寶溝住了兩個多月了,隨著天氣逐漸變暖,聚寶溝里到處滿目生翠生機盎然,山上的各種樹木生出了纖細枝條,綠色的嫩葉隨著微風在枝頭輕輕搖曳,不經(jīng)意間山間地旁也長出了一叢叢的野草,幾支驢糞蛋蛋花在野草間已經(jīng)伸出了稚嫩的花莖,拇指大小的花蕾顫巍巍的正在含苞欲放。山野萌動春暖花開,滿目的柳綠鵝黃反而讓我思鄉(xiāng)想家的念頭越來越強烈,時常讓我生出莫名的煩惱,姥姥家的門前有舅舅們種下的一株小榆樹,樹枝上剛剛長出了嫩綠的葉芽,筆直的樹干大概只有大人們的手臂粗細,沒事的時候我經(jīng)常站在樹下,手扶著樹干向遠處眺望,想念我的北京想念我的爹娘,有一次不知什么事讓我大發(fā)脾氣,憤懣中我手拿著鐮刀向樹干砍去,還剝下了長長的一段樹皮,幸虧姥姥及時攔住了我,這棵小榆樹才免遭了進一步的劫難,這件事情一直讓我記憶猶新,以至過了三十多年以后我還特意去尋覓這棵榆樹的下落。姥姥帶著我在聚寶溝住了三個多月,又帶著我回到了北京,而這時的我早已忘記了北京話,變成了一個講著滿口榆社方言的山西娃了。</h3><h3> </h3> <h3>我和兒子在潭村南邊的山梁上</h3> <h3>兒子在潭村推碾子</h3> <h3>兒子牽著四哥家的騾子</h3> <p>1994年夏天,在離別了三十四年以后,我?guī)е鴥鹤拥诙位氐搅擞苌缋霞遥仍诶霞姨洞遄×藥滋煊謥淼搅硕庞鄿系墓霉眉遥霉眉曳亢蟛贿h處就是榆社有名的巽山,康熙年間修建的文峰塔就矗立在巽山之上。在一個風清氣爽的早晨,我和表兄騎著自行車從杜余溝出發(fā),沿著沙石公路一路北上,迫不及待地向著我一直思念的聚寶溝騎去。</p><p>夏日的巽山一片蔥蘢,太陽把文峰塔十三級的塔身映照得一片金黃,我們顧不上欣賞這壯麗的景色,快速繞過了巽山之后又沿著砂石公路拐向了東南方向,腳下的這條公路坑洼不平路況很差,還是個漫長的上坡路,我們倆一邊騎行一邊四下觀看,只見公路的右側(cè)就是儀川河(東河),河面不寬河水很淺,有的河段甚至露出了水下的石板,幾個婦女一邊在嘰嘰喳喳的聊著天,一邊在石板上不停的搓洗著衣裳,田野里茂盛的莊稼,村舍里飄起的炊煙,圍墻后面?zhèn)鱽淼碾u鳴狗叫之聲,都讓我感受到了一種田園牧歌式的享受。我們一路上坡越騎越累,速度也逐漸慢了下來,我的背包里裝著幾瓶水果罐頭和一些香煙糖果,還有三十多個榆社干餅子,這時就越發(fā)顯得沉重,我的上衣已被汗水溻透,頭上也滴下了汗珠,但是迫切回到聚寶溝的愿望還是讓我用力的蹬著自行車。我們一路騎行經(jīng)過了小下車村、大下車村和梁峪村,一直騎到了段家莊村前才停下,我們把自行車存放在一戶農(nóng)舍的院門外,顧不上進行短暫的休息,就一前一后地向著聚寶溝奔去。</p><p>在越過水流淺薄的河床時,我隨手撩了一捧河水抹了一把臉,冰涼的河水一下子沁透了我的心田,讓我立刻精神抖擻起來,我們跨過了河灘和河邊的莊稼地,順著一條窄窄的小路向著嶺上爬去。</p><p>這是一條放羊的人踩出來的小路,窄到只有兩只腳的寬度,在茂密的雜樹林里左拐右拐時有時無,山路有時又十分陡峭,讓我們不得不手腳并用地向上攀爬,山上的植被很茂盛,成片的茅草一直蔓延到山頂,一叢叢的酸棗樹和醋柳兒(沙棘)時不時的伸出它們的尖刺阻擋著我們前進,鉤住了我們的衣服和背包,劃傷了我們的手和臉,我停下腳步順手摘下一顆酸棗放進嘴里,那股又酸又澀的感覺立刻就讓我想起了在聚寶溝吃酸棗面兒的味道。</p><p>我們倆兒一口氣爬上了山頂,站在高高的山圪梁上我極目遠望,遠處山巒起伏天高云淡,近處高崖深谷溪水蜿蜒,眼看山雀齊飛耳聽鳴蟲兒吟唱,不禁讓我豁然開朗心情極其舒暢。我一邊欣賞著山川田野的景色,一邊急切地尋覓著聚寶溝的影子,表兄看出了我的眼光里流露出的迫切心情,就領(lǐng)著我又向前走了一段路,然后用手向下一指,只見在土崖下有一條土石相間的小路伸進了一條山溝,在那霧靄遮蔽的山溝里隱約的能看見幾幢低矮的房屋,霎那間那條土石相間的山路喚醒了我第一次回聚寶溝的記憶,我知道,我三十多年來一直思念的聚寶溝到了。</p> <h3>兒子和潭村的小伙伴們</h3> <p>我懷著激動的心情,呼吸著撲面而來的山野氣息,三步并作兩步地走進了村口,村里很安靜,空氣中彌漫著淡淡的牛糞味道,但村中的景色卻讓我感到一片凄涼,只見村中的房屋大多已經(jīng)無人居住,到處是坍塌的土墻和破敗的房屋,村里只剩下了三四戶人家。在狹窄的村路上,大舅柱著木杖遠遠地望著我們,我快步走到他身前拉著他的手大聲地叫著“大舅,大舅,我是蘇元?。 贝缶饲迨莸哪樕喜紳M了老年斑,用混濁的眼睛久久的凝視著我,任憑我再怎么解釋,也喚不醒他久遠的記憶,再也認不出當年被他從溝水里救出的那個北京娃了。</p><p>姥姥的墳地在村后的一個高臺上,低矮的墳頭被野草覆蓋,我擺上了祭品,跪在姥姥的墳前放聲大哭淚如泉涌,淚水朦朧中仿佛看見了她老人家那慈祥的面容,想起了她摟著我騎在毛驢上蒙著我的眼睛,想起她拉著我的手一直送我到學校的場景,對姥姥的思念讓我沉浸在無盡的悲痛中不能自拔,跪在墳前久久不愿離去。</p><p>三舅今天正在山上放羊,三舅家的表弟帶我回到了思念了幾十年的老屋,沒想到老屋早已經(jīng)破敗不堪慘不忍睹,曾經(jīng)給我溫暖的老房子已經(jīng)坍塌了屋頂,曾經(jīng)整潔平坦的院落變成了圈羊的羊圈,幾捆刺棵柴禾擋在院墻的殘破處,地上的羊糞積了厚厚的一層。院門前的那顆榆樹已經(jīng)長大,枝繁葉茂樹干粗壯,表弟指著樹干上那一尺多長的疤痕笑著問我:還記得小時候砍樹的事嗎?我一邊撫摸著樹干上斑駁的樹皮,一邊回答道:怎么能忘呢?幾十年來我一直在想著它。是?。∫欢斡洃?,一個思念,雖然間隔了幾十年卻依然讓人不能忘懷,這就是中國人對故土親人的眷戀。</p><p>離開聚寶溝的時候,我站在山路上回首佇立,久久凝望著那寂落的村子和那棵蓬勃的榆樹,向著表弟揮了揮手大聲說道:我還會再來的!</p> <h3>站在文峰塔下</h3> <h3>從杜余溝看巽山文峰塔</h3> <p class="ql-block">2000年初夏,我和姐姐陪著老父親再一次回到了榆社城,隨著國家的經(jīng)濟發(fā)展,榆社縣城近幾年來也有了很大的變化,蓋起了不少樓房,馬路鋪上了柏油,街上新開了許多商店,更可喜的是縣城里也有了出租車,考慮到老父親的年紀和身體,我們決定這次乘坐出租車回聚寶溝。</p><p class="ql-block">一個晴朗的下午,一輛出租車載著我們繞過巽山,沿著熟悉的道路向著聚寶溝駛?cè)?,路邊儀川河的河水還是那么淺,懶洋洋地漫過河底的青石板緩緩地流淌著,路邊的村落里蓋起了不少新房子,幾個鄉(xiāng)親牽著幾頭碩大的黃牛在公路上走著,黃牛脖子下系著的銅鈴鐺隨著黃牛的走動發(fā)出悅耳的聲音,健談的出租車司機一邊減緩了車速,一邊向我們介紹,這都是附近農(nóng)民們養(yǎng)的肉牛,一頭肉牛養(yǎng)好了可以賣不少錢,也是現(xiàn)在農(nóng)村致富的一條門路。出租車一路上開的很穩(wěn),在和司機的閑談之中我們很快就來到了段家莊,我們和司機約好了返程的時間,出租車就返回了縣城。</p><p class="ql-block">段家莊的村子變化不大,路邊的村舍還是上次見到的老房子,也沒有見到幾個人。儀川河在段家莊這一段河水很淺,河中擺放著十幾塊青石,涓涓的河水在石頭之間汩汩地流淌,在陽光下明暗交錯,像是大自然留下的一幅靜止的圖畫。老父親領(lǐng)著我和姐姐踏石過河,沿著一條起伏不平的小路向山里走去,一邊走一邊對我們說,沿著這條路回聚寶溝雖然繞遠走的多一些,但是可以免去攀山之苦,還可以讓我們有一些意想不到的收獲。我們?nèi)齻€人在山路上慢慢走著,呼吸著山間清新的空氣,欣賞著周圍秀麗的風景,好像腳下的黃土也松軟踏實,走在上面讓人精神松弛心情舒暢,小路在山谷之間蜿蜒延伸看不到盡頭,黃土高原特有的地貌特征在這里展示得淋漓盡致,我們眼前一會兒是高臺斷崖,一會兒是土林溝壑,崖壁高聳縫隙如皺,溝谷相連深淺不一,有的山坡是一片蒼翠郁郁蔥蔥,有的土臺卻滿眼蒼黃不見一點綠色,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不禁讓我們對這片黃土地充滿了驚奇和敬畏。</p><p class="ql-block">我們正在山路上漫步走著,忽然看見一個滿臉胡茬的漢子背著一捆柴火從山圪梁上走了下來,老父親立刻叫住了他,仔細端詳了一下他的相貌,又隨口問了一下他的姓氏,竟然猜出了他是侯家莊某某人的兒子,背柴的漢子望著這個從山外來的陌生老漢,驚詫的表情掛在臉上久久不能逝去,我和姐姐也不禁為老父親超常的記憶力而感到吃驚和贊嘆。 </p><p class="ql-block">回到了年輕時曾經(jīng)生活過的地方,七十五歲的老父親不禁興奮起來,仿佛越走越有了精神,他用手中的竹杖向山谷中東指指西點點,告訴我和姐姐聚寶溝和侯家莊這兩個村莊的位置和淵源,講述他和媽媽在這里相識的故事。老父親說,聚寶溝雖然貧窮卻也是塊福地,日寇在侵占榆社城的幾年里到處燒殺搶掠,制造了幾十起慘案,但是因為聚寶溝太小太偏僻了,因而沒有受到日本兵的騷擾和侵害,讓村里的鄉(xiāng)親們免受了苦難。老父親興致勃勃地邊說邊走,我和姐姐相跟在后面邊走邊看,我們在山谷間左拐右拐不知道走了多遠,來到了一處高高的土崖下,猛的一看,這個土崖和其它的土崖并無不同,千百萬年沉積下來的黃土在崖頂形成了厚厚的一層硬殼,上面布滿了雨水沖刷后的痕跡,當我們轉(zhuǎn)到了土崖的另一面,卻赫然發(fā)現(xiàn)崖下并排著有三孔窯洞,窯洞早已荒廢,沒有了門窗,只剩下三個碩大空洞的窯口,老父親指著最里邊的窯洞對姐姐說:“五十多年前,你就出生在這孔窯洞里”。我和姐姐緊走幾步來到窯洞前仔細觀看,發(fā)現(xiàn)窯洞就是依據(jù)這座土崖的崖壁挖成,里邊空間本來就不大,窯頂坍塌又淤塞了一大半,就顯得更加狹窄了,斑駁的土墻上布滿了一道道深深的裂縫,勉強地承受著崖頂?shù)闹亓?,窯洞里雜草叢生沒有一點下腳的地方,姐姐久久地凝望著自己的出生地,想到父母在這樣艱苦的條件下生養(yǎng)了自己,不禁百感交集濕潤了眼睛。</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我們在窯洞前拍照留念,稍事休息后又繼續(xù)前行,十幾分鐘后來到了一個山坳里,這里兩側(cè)山坡植被茂盛,溝內(nèi)地勢較為平坦,在低洼處不知何時壘起了一道兩米多高幾十米長的堤壩,看樣子是準備把這里建成一座小型的水庫,老父親告訴我們,從這里向東再走不遠就到聚寶溝了。</p> <h3>回聚寶溝的路上</h3> <h3>姐姐出生的窯洞</h3> <p>我們從這里轉(zhuǎn)彎繼續(xù)東行,前方是一大片茂密的雜亂荒草,有的雜草竟然高及胸頸,掩蓋了我們前行的道路,為了小心起見,我隨手撿起一根棍子在前邊探路,老父親和姐姐小心翼翼地跟在了后邊,我正用棍子撥開荒草,尋找可行的路徑,忽聽到姐姐一聲呼喚:你們快看,那崖上開的是什么花?我抬頭一看,只見在前邊不遠的一面斷崖上,枝枝丫丫的生長著一蓬蓬的灌木,在那茂密的枝條上盛開著一蔟簇鮮紅的花朵,把滄桑渾厚的黃土崖壁裝點得異常美麗壯觀。老父親見了用手杖一指:那是映山紅,山里原來到處都是??粗t艷艷的映山紅我們心情格外舒暢,原本疲勞的步子也頓時輕松多了,我們高興的邊說邊走,忽聽見前邊傳來一陣陣咩咩的羊叫聲,頃刻間,一大群黑白相間的山羊轉(zhuǎn)過了崖腳向我們涌來,我看見三舅哄趕著羊群緊緊地跟在后邊,高興得大喊起來,見到我們,三舅是又驚又喜,急忙把散開的羊群攏在一邊,我問三舅怎么這會兒還去放羊,三舅頓了頓手中的羊鏟說道,這是給別人攔羊撂地呢哩。我知道,攔羊撂地可是一個艱苦的活計,農(nóng)戶和養(yǎng)羊戶講好條件,要牧羊人連續(xù)幾天把羊群盤桓在農(nóng)戶的地里,讓羊群把糞便排放在地里以增加肥力,農(nóng)戶再交換給牧羊人一些糧食或其他農(nóng)產(chǎn)品,牧羊人在山上餐風飲露不得休息非常辛苦,一般的年輕人都吃不了這苦,何況三舅這上了年紀的老人呢?看著三舅單薄瘦弱的身子,姐姐心疼地勸他:年紀大了就不要做啦。三舅抽了一口煙答道:能干就干一點,也干不了幾年了!這時表弟從村里急匆匆地趕來,接過羊鏟趕著羊群向山里走去,三舅這才領(lǐng)著我們回到了村里。</p><p>大舅去世以后,滿喜一家就搬到了山外,落戶到了條件好一點的村子,聚寶溝里就只剩下了三舅一家,老少三代住在一幢低矮簡陋的土屋里,村里到處是殘垣斷壁,少了人煙少了生氣。三舅一邊把我們安頓在屋前坐下休息,一邊招呼著兒媳趕快燒水,還指揮著兩個孫子過溝去轟趕坡上的兩頭小牛,老父親看了嘆了一口氣,關(guān)切地問道:山里條件太苦了,不想搬到平川里嗎?三舅看著我們平靜地回答道:先人們都在這,故土難離呀!再說現(xiàn)在養(yǎng)羊還能掙上幾個,搬到山外就不能養(yǎng)羊了,等過上兩年再說吧。我們和三舅坐在聚寶溝的溝邊上,喝著聚寶溝的溝水,聊著聚寶溝里的事,長久的沉浸在對家鄉(xiāng)故土的眷戀和懷念之中。山里面黑的早,不經(jīng)意間太陽已經(jīng)偏西,山溝里開始逐漸陰暗下來,我們要往回走了,三舅依依不舍地把我們送到了村口,直到我們越走越遠不見了身影。</p><p>我們走在回城的路上,看著夕陽緩緩地把余暉灑在大地上,陽光讓遠處的山峰和近處的高臺崖頂,都披上了一層金色的鎧甲,就像一個個金盔亮甲的武士默默地守護著這片黃土地,守護著這片貧瘠而又讓我們難以忘懷的故鄉(xiāng)。</p><p>2010年秋天,聽說三舅病重,我和姐姐特意從北京前去探視,三舅一家這時已經(jīng)搬到了山外的下車村,聚寶溝已經(jīng)沒有了一戶人家,我們曾表示想再次回聚寶溝看一看,三舅卻告訴我們:聚寶溝這片山林被人承包,已經(jīng)封山育林多年,外鄉(xiāng)人已經(jīng)進不去了。</p> <h3>姐姐和父親在窯洞前合影</h3> <h3>回聚寶溝的路上</h3> <h3>斗轉(zhuǎn)星移,光輪飛轉(zhuǎn),轉(zhuǎn)眼已經(jīng)步入了2020年,我們姐弟五人都已進入老年人的行列,都說人老了容易懷舊,常會想起過去久遠的事,我卻不信,但近來閑暇時卻總是不由自主地想起聚寶溝,想起了慈祥的姥姥,想起了第一次進村的那條山路,想起了姥姥家門前的那棵小榆樹,想起了溝里的溪水,想起了那三孔窯洞,也想起了那崖上盛開的映山紅,忍不住捫心自問,我真的老了嗎?</h3><h3>??!讓我魂牽夢繞的聚寶溝。</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