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5><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inherit;">一、</span></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inherit;">富貴必從勤苦得,男兒須讀五車書。</span></div> </h5><h5> “富貴必從勤苦得,男兒須讀五車書?!睔v經(jīng)近四十年風雨歲月,當我回首過去追憶人生之時,村里老私塾的教誨言猶在耳。這是祖祖輩輩面朝土、背朝天的農(nóng)民純樸世界觀、價值觀的體現(xiàn),也是年少的我向往外面世界、改變?nèi)松\的精神動力。<br> 在漫長的期盼等待中,迎來了又一個新的學年。兒子第一次要出遠門,母親的內(nèi)心依依不舍,每天早早地收工在燈下做著針線活,精心地準備上學的物什,一邊絮絮叨叨地交待著什么。望著母親辛勞的背影,如今已為人父的我油然想起孟郊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心中不禁感慨萬千。<br> 帶著求知的渴望和生活的憧憬,我來到了遠離村莊的學堂。這是一所普普通通的鄉(xiāng)級初中,座落在河畔,旁邊有一片樹林,是一個環(huán)境清幽、讀書修身的好地方。校舍卻是十分的簡陋,教室沒有實驗樓、圖書館,宿舍沒有盥洗間、浴室,甚至因為床鋪短缺,二樓的學生一律睡在木質(zhì)地板上。每天,我們早早起床,匆匆在宿舍后面的小溪洗涮完畢,草草吃完早飯后,便開始了一天的征程。中午和下午,爭先恐后到食堂蒸籠里找到自己的飯盒,就著自帶的菜食匆匆用完簡簡單單的中餐、晚餐。傍晚,身披夏日的余暉,歡快地跳進旁邊的大河,匆匆洗完天然浴。晚上,昏黃的教室里鴉雀無聲,同學們都在挑燈夜戰(zhàn),只有那樹林被風兒吹得沙沙響。深夜,十幾個人擠在一間大教室,躺在硬邦邦的地板上,望著映在塑料薄膜窗戶上的斑駁樹影,枕著風聲和夜色漸漸入眠。<br> 尚未年滿十二歲的我,就在那時漸漸學會獨立生活。每個星期回家一次,帶走換洗的衣物,帶來下一個星期的伙食。母親很是心疼,常常省吃儉用,精心給我準備菜肴。于是,當一些同學只能天天吃自帶的辣椒干、咸菜干、蘿卜干的時候,我還能偶爾吃上魚肉,或者到學校食堂花五分錢買一份素炒蔬菜,用搪瓷把缸蒸一罐清水黃豆湯。無論多么簡單的飲食,嘴里感覺卻是那樣香甜。由于糧食定量供給,加上計劃經(jīng)濟體制約束,學校教師的口糧經(jīng)常入不敷出。個別教師為了生計,自制麻花、麻糖等零食向?qū)W生交換大米,成為很多學生心儀的美食,那時的我也偶爾享受一次。為了我的健康成長,母親還有時到學??赐?,送點吃穿,然而,即便如此,我的身體仍顯單薄,初中畢業(yè)才一米四五,不得不經(jīng)常坐教室第一排座位。多年以后,當我站在同齡人面前只需平視,甚至高出些許的時候,父母的疑慮才徹底消除。<br> 雖然那時我的家境比農(nóng)村其他學生要好一些,但幼年在外求學仍飽嘗了不少生活的苦:仍記得學校宿舍沒有自來水,寒冬用刺骨的溪水洗涮,感覺臉頰有如刀割;記得潮濕地板的冰冷和破敗窗戶的寒風,僅僅住了半年就讓我得了肺?。挥浀檬程脙H有幾個水籠頭,淘米時大家你推我擠,有時時間緊不得不用并不干凈的溪水代替;記得蒸籠里自己的飯盒被掀落水溝,心中雖然忿懣卻只能忍饑挨餓;記得為了埋飽肚子,無法抵御誘惑,到附近農(nóng)民菜地里偷過幾次紅薯、玉米……<br> 清苦的生活雖可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卻絲毫沒有動搖求知的渴望,相反砥礪了品格,錘煉了心志,增強了體膚。在那段艱難的日子,生活雖然清貧,身心卻充滿愉悅,甚至帶著一絲感恩。懵懂中隱約似有一盞明燈,引領我沒有偏離正確的航向。從此,兒時埋下的火種漸漸引燃少年驛動的心靈,激勵我向著憧憬邁開人生重要的一步。</h5> <h5><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inherit;">二、</span></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inherit;">少年易老學難成,一寸光陰不可輕。</span></div> <br> “少年易老學難成,一寸光陰不可輕?!痹趦簳r的記憶里,光陰似箭、惜時如金是經(jīng)常被用來教化我們的座右銘。年少的心靈,雖然無法徹底領悟它的真諦,但仍是警醒、激勵我們前行的動力。心懷純樸的跳出“農(nóng)”門的人生目標,開始了我們風雨兼程、孜孜不倦的求學生涯。<br> 我對班主任的印象已經(jīng)模糊,似乎他的平和、中庸導致了我認知的平淡,然而對英語、生物老師的記憶卻猶新。我的英語老師是一位年輕女孩,容貌清秀,性格靦腆,從師范學校畢業(yè)不久。剛開始接觸英語課程,又是一位漂亮溫和的女教師,所以充滿新奇、倍感親切。那如蝌蚪般的英文字母,和曾經(jīng)學過的拼音字母,是那么的相似又不同,一下子勾起我求知的欲望。每天晨讀,a、b、c、d、e便仿佛匯成一首樂曲,在我的腦海奏響歡快的旋律。生物老師是位快樂恢諧的小老頭,就象一個活躍的分子,激情感染著每位學生。在他的講課中,細胞分裂被演繹成兄弟分家的故事,光合作用就編織為母子情深的神話,使每位學生都聽得十分入迷。我對探索自然科學的興趣被充分激發(fā),于是倍加努力,成為班上的生物課代表。<br> 在父母長期一貫的諄諄教誨中,農(nóng)家子弟對人生奮斗目標的認知是傳統(tǒng)而清晰的,懂得珍惜來之不易的學習機會,只有極少數(shù)學生荒廢學業(yè),步入歧途。班上有一名基層干部的公子,性情頑劣,桀驁不馴,常常使老師頭疼、學生心驚。記得在宿舍里他翻箱倒柜,故意踩爛同學的生活用具,大家敢怒不敢言;在教室里胡言亂語,恣意挑逗英語老師,使小姑娘面紅耳赤,無法授課。直到有一天,他終于碰到了克星。音樂老師在上課的時候,嚴厲訓斥了他,揚言使用武力,并譏諷他是一條哈叭狗。雖然今天看來老師用詞不當,但當時卻是大快人心,大家群情激憤,群起攻之。這些不愉快的往事,成為少年求知路上的小插曲,反而從側(cè)面警示、引導我們怎樣做人。<br> 我的同桌因為離家近,每天都可以回家,時常讓我羨慕。坐在后面的兩位女生,依稀只記得其中一位姓胡,學習刻苦,性格外向。她有一支書寫流利的鋼筆,我常常借用,也經(jīng)常跟她探討問題、交流心得,所以對她頗有好感。兩個人在學習上相互鼓勵,暗地比拼。那時學習資料非常稀少,能借到一本作文書、教輔書或純文學是令人驚喜的事;學習用品十分簡單,基本就是鋼筆、圓珠筆,草稿紙都要自己想辦法解決。為了買一個中意的資料夾,我省吃儉用了一個多星期。就在那樣艱苦的學習環(huán)境下,進一步砥礪了從小吃苦耐勞、堅忍不拔的品格,增強了求知上進、追求理想的執(zhí)著。<br> 次年,為治療我的肺病,祖父把我轉(zhuǎn)學到了縣城。又來到一個新的陌生的環(huán)境,周圍都是城市干部職工的子女,因為生活、教育環(huán)境的不同,所聞所學自然比我豐富,那時的我多少有一點自卑。班主任是一位刀子嘴、豆腐心的小老太,知道我不太適應,所以對我格外關(guān)照。在謹小慎微、埋頭讀書的那段日子,我如饑似渴地吸收著知識的營養(yǎng),充實著干癟的皮囊,很快地,融入了新的環(huán)境。</h5> <h5><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inherit;">三、</span></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inherit;">無情歲月增中減,有味詩書苦后甜。</span></div> <br> “無情歲月增中減,有味詩書苦后甜?!倍嗄暌院?,仔細體會這幅對聯(lián)關(guān)于時間的思索和人生的感悟,心中不禁感慨萬千。那時的城與鄉(xiāng),工與農(nóng),是判若云泥的兩個天地。能貧賤不移,威武不屈,矢志不渝,并最終改變?nèi)松\,是一件多么不容易的事。<br> 自從進城之后,我的戶口性質(zhì)便成為了自理糧,這屬于農(nóng)村、城市都不管的人群,失去了土地,謀生在城市,卻享受不到任何城市居民待遇。父母的勞頓,生活的艱辛,環(huán)境的冷漠,曾經(jīng)深深刺痛過我的心扉。那些年,父母對我無數(shù)的叮嚀,便是實現(xiàn)“跳出農(nóng)門、跳入龍門”的唯一目標,讓我絲毫不敢懈怠。在命運鞭策和困境激勵下,我收斂身心,激發(fā)斗志,學習成績扶搖直上,經(jīng)常在班上位列前五,成為同學尊重、老師贊許的好學生,初中畢業(yè)以優(yōu)異成績考入縣城重點高中。<br> 環(huán)境固然可以改變一個人,但人亦可以改變環(huán)境?!肮什环e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河”,不經(jīng)風雨,怎能成大樹。曾經(jīng)憧憬執(zhí)著的少年,心懷簡單純樸的理想,在成長逆境中勇往直前,鍥而不舍,向著未來邁出了堅實的一步。當我追憶過去,感懷人生之時,一個求知少年瘦削躑躅的身影逐漸清晰于眼前,在生命歷程中留下深刻的烙印。輕撫那些塵封的歲月,體味那段艱難的時光,我的心中卻滿懷感恩。年紀的幼小,擋不住心靈的志向;單薄的身軀,挺立起人生的風骨。命運似乎很公平,你若從這里失去,它將從那里彌補。只要你有一顆善良、聰穎而執(zhí)著的心,定會掃去陰霾,撥開云霧,收獲光明。<br> 以上寫于2011年12月</h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