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人人操人人叉|色五月婷婷俺也去|久热福利在线视频|国产一区在线资源|日本无遮挡一区三区|操碰免费在线播放|国内A片成人网站|黄片无码大尺度免费看|欧美亚洲一二三区|8090碰人人操

西線冬來早 大雪滿弓刀

情系冰峰哨卡

<p class="ql-block">  1959年、中印邊境發(fā)生室噼山日事件后、新嘛邊時都隊率侖森冀際檢制線本側0公里內(nèi)不開槍、不道邏、不平頻、不打獵霍0公里內(nèi)術打煙、術清習、不爆減等。相印軍熱行本國政府的"前進政策”小、越過中柳邊境實際 N 制線齋貸中國鋪主、森西良、從1962年4月起、印軍以天文點她區(qū)為重點、就起噼喇尾會由自、南窒巴単加斯嫩區(qū)、全線向中國慵內(nèi)排進,到8月底、共設立48個侵略州點、侵占領土約4000)爹單夯公単、</p><p class="ql-block">針對印軍向中國境內(nèi)步畢雑進、不斷擴大武裝縄麟的情況、新疆動防都隊遵照國家規(guī)定的方針原則與印軍進行斗爭、中仰邊域自衛(wèi)反擊作讀、是一場韓綜復雜的被治、軍事斗爭,從定下決心、部署行動、直至戰(zhàn)役實浦、都要把軍事行動的可能與艘治補交斗爭的滿要韓合起來考慮。當印度軍隊于10月20日尚中印邊境索、西段她區(qū)發(fā)動會面遵玫時、邊腦都隊奉命進行自衛(wèi)反擊。經(jīng)1個多月律戰(zhàn)、將印軍設鑫申御邊境西段中國領土上的侵略據(jù)點全都找除,殲印軍一部。反擊戰(zhàn)的勝利、保0了國家的領土主權、打擊了印率群張氣銷和即度膠府的擴張政策。</p> <p>【第二章 血戰(zhàn)高原】</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西線冬來早&nbsp;&nbsp;&nbsp;&nbsp;大雪滿弓刀</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高聳入云的歷史豐碑之十二</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p><p><br></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月黑雁飛高,單于夜遁逃。</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欲將輕騎逐,大雪滿弓刀。</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這是唐代詩人盧綸的一首雄渾豪邁邊塞詩。用這首詩來形容1962年對印自衛(wèi)反擊戰(zhàn)西線戰(zhàn)場我軍頂風冒雪,奮勇殺敵的戰(zhàn)斗場面十分貼切。</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1962年10月17日,毛澤東主持中央軍委會議,到會的有周恩來、劉少奇、鄧小平及羅瑞卿等。當天,中央軍委發(fā)出《殲滅入侵印軍的作戰(zhàn)命令》。從此,對印自衛(wèi)反擊戰(zhàn)在東西兩線同時打響。這是中國軍隊在毛主席和老一輩無產(chǎn)階級革命家領導下,繼朝鮮戰(zhàn)爭之后,又一場勝利之戰(zhàn),立威之戰(zhàn)。</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當時,在印度眼里,中國軍隊絕對不會自衛(wèi)反擊。軍事上,印度有美歐蘇式先進武器,中國因受西方制裁,又與蘇聯(lián)交惡,大部分武器是土打土造;經(jīng)濟上,印度已具相當實力,而中國遭受嚴重的自然災害,經(jīng)濟正在萎縮;國際環(huán)境上,印度是聯(lián)合國成員,不結盟運動的盟主,中國則被排斥在聯(lián)合國之外,建交國也不多,印度能制造有利于已而不利于中國的輿論。印度認定,任它怎么肆無忌憚,中國多半會忍著,即便打起來,中國也不是對手。</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印度認為,在中印邊界東段占領了喜馬拉雅山脊之后,如能在中印邊界西段奪取阿克賽欽,將邊界線推至昆侖山,不僅可以絕對保障印度西北部地區(qū)安全,還可瞰制中國新疆南部和西藏阿里地區(qū),對中國新疆腹地和西藏側后形成威脅。</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戰(zhàn)爭以印軍的完全失敗而告終,參戰(zhàn)軍民所創(chuàng)造的“還我山河,寸土必爭,不畏艱險,有我無敵”的自衛(wèi)反擊戰(zhàn)精神是喀喇昆侖精神的基礎和重要組成部分,全面回顧這場戰(zhàn)爭,對于理解喀喇昆侖精神的深刻內(nèi)涵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p><p><br></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一、高聳云端的特殊戰(zhàn)場</p> <p class="ql-block">  西線戰(zhàn)區(qū)在中印邊境西段,主戰(zhàn)場在新疆阿克賽欽和西藏阿里獅泉河谷、班公洛、班公湖地區(qū)。作戰(zhàn)行動是在沿傳統(tǒng)習慣線內(nèi)側東西寬20公里,南北長600公里地幅內(nèi)進行的。該區(qū)屬于喀喇昆侖山和岡底斯山山脈,是“世界屋脊”的一部分??錾接小叭f山之祖”之稱,山高溝深,嚴寒缺氧,荒無人煙,交通不便,惡劣的自然條件和地理環(huán)境給作戰(zhàn)行動帶來諸多困難,作戰(zhàn)的艱苦性是罕見的。因此,這場戰(zhàn)爭稱得上聳入云端的戰(zhàn)爭。</p> <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何家產(chǎn)司令員現(xiàn)地向四師副師長王洪杰下達作戰(zhàn)命令</p><p><br></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西線當面為印軍第十五軍第十九師所屬第一一四旅。該旅轄6個步兵營,1個重機槍營,連同其他保障分隊,總兵力約5600人。旅部帶1個步兵營,重機槍營一部,及保障分隊駐列城。以5個步兵營、加強重機槍兩個連、工兵3個連,在中印邊境西段傳統(tǒng)習慣線兩側分散設卡,共設卡77處,深入中國境內(nèi)43處。</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該旅第一線兵力部署:以兩個營配置在班公湖北岸以北中國天、河、空防區(qū)地段內(nèi),設據(jù)點53處,深入中國境內(nèi)27處;以3個營的兵力配置在班公湖以南阿里防區(qū)地段內(nèi),設點24處,深入中國境內(nèi)16處。為便于掌握印軍設卡位置和數(shù)量,邊防部隊按印軍入侵時間、先后順序為其據(jù)點編號,冠以防區(qū)名稱,如“天文點防區(qū)印軍××號據(jù)點”,簡稱“天印××號據(jù)點”,或“阿里防區(qū)印軍××號據(jù)點”,簡稱“阿印××號據(jù)點”,其他防區(qū)以此類推,河尾灘防區(qū)有的據(jù)點在加勒萬河沿岸,所以又稱“加印XX號據(jù)點”。</p> <p class="ql-block"> 西線戰(zhàn)場分為四個防區(qū):</p><p class="ql-block"> 中國邊防部隊在整個中印邊境西段的布防,由北向南分為天文點、河尾灘、空喀山、阿里等4個防區(qū)。在天文點防區(qū),印度建立了49個哨卡,其中18個越線,中國17個;在河尾灘防區(qū),印度建立了17個哨卡,其中6個越線,中國16個;在空喀山防區(qū),印度建立了14個哨卡,其中3個越線,中國10個;在阿里防區(qū),印度建立了40個哨卡,其中16個越線,中國14個。</p><p class="ql-block"> 天文點防區(qū):喀喇昆侖山口至6132高地,有印軍入侵據(jù)點18個。由步二團二營營部率第一、第四、第五、第八連駐守,指揮部設在5243水準點,由步兵第二團政委劉少稚、副團長賀景福統(tǒng)一指揮。</p><p class="ql-block"> 河尾灘防區(qū):6132高地至溫泉,印軍入侵據(jù)點6個。</p><p class="ql-block">  空喀山口防區(qū):溫泉至班公湖北岸,有印軍入侵據(jù)點4個。步二團第一營營部率第二、第三連及第二營第六連駐守在空喀山口防區(qū),指揮所設在空喀山口1號哨卡,由步兵第二團團長楊宗泉、參謀長王玉祥負責統(tǒng)一指揮。</p><p class="ql-block">  阿里防區(qū):班公湖南岸至扎達,有印軍入侵據(jù)點15個。阿里支隊駐守西藏阿里邊防區(qū),其中4個連隊駐守邊界西段班公湖以南至巴里加斯地區(qū),一個連駐邊界中段地區(qū),由支隊長王秀森、政委王復華統(tǒng)一指揮,并在班公洛設立前指。</p><p class="ql-block"> 天文點防區(qū),地勢高達5300米,為達普桑盆地,有高低不等的獨立山包與較為淺寬平坦的奇普恰普河谷,除洪水期外,環(huán)山沿谷可通行汽車。</p><p class="ql-block"> 河尾灘防區(qū),由北向南分別為西大溝、加勒萬河谷、昌格隆格河谷。河谷溝深谷狹,夏季水流湍急,溝兩側均為險峰峻嶺,雪山冰川,海拔均在5500米以上,通行困難。</p><p class="ql-block"> 空喀山口防區(qū),地勢稍有降低,羌臣摩河谷海拔4500米,兩側雖然山高坡陡,但有不少地段可以攀登,山頂較平坦,人員可通行。該處為喀喇昆侖山南端,向南行為岡底斯山,向西為拉達克山。</p><p class="ql-block"> 阿里防區(qū),地勢普遍降低,河谷寬闊,谷底海拔4200米,獅泉河以東為岡底斯山,坡度稍緩,不少山頭可以攀登,山脊可通行。獅泉河以西為拉達克山,山高坡陡,攀登困難,但山中小溝谷均可通行。西線戰(zhàn)區(qū)由于地勢高坡度大,溝深谷狹,地形復雜,不易迂回包圍,部隊作戰(zhàn)行動受到很大限制。地質(zhì)堅硬,構工困難,地表風化,野戰(zhàn)工事極易坍塌。</p><p class="ql-block"> 惡劣的自然環(huán)境對作戰(zhàn)的影響是顯而易見的。受氣壓等因素的影響,武器射擊精度低,機件受凍故障多,不注意防凍保暖時,會造成槍炮打不響,機槍不連發(fā),手榴彈不炸,噴火器冷射等嚴重后果。各種機械車輛因高寒缺氧發(fā)動困難,容易熄火,水箱極易凍裂,機械效率降低,車速載重各降低1/4,汽車跑不快,耗油量增大。無線電信號弱,經(jīng)常中斷,干電池易失效,影響通信效果,山高路遠,有線電通信保障困難。</p><p class="ql-block">在這種戰(zhàn)場上作戰(zhàn),人的精神、意志對戰(zhàn)爭的勝負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p> <p>  西線參戰(zhàn)部隊步兵第4師(下轄第10團3營、11團3營、120炮營、工兵營、高炮營、噴火連)、步二團、阿里騎兵支隊,都是原是紅六軍團——359旅——一兵團二軍部隊的沿續(xù)。騎兵第3團由起義部隊改編,但各級政工干部都是由二軍配備的,部隊建立了黨的組織和政治機關,傳承了359旅的傳統(tǒng)和作風。</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p> <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二、身經(jīng)百戰(zhàn)的前指首長</p><p><br></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新疆軍區(qū)康西瓦指揮部”首長,基本上都是當年359旅的戰(zhàn)將??谷諔?zhàn)爭、解放戰(zhàn)爭時期,他們在南下北返、中原突圍、保衛(wèi)延安,進軍新疆的戰(zhàn)役、戰(zhàn)斗中沖鋒陷陣,出生入死,立下了赫赫戰(zhàn)功。參戰(zhàn)的師、團職干部如:王洪杰、尉福恭、高煥昌、劉少稚、賀景富等也都出自這支英雄的部隊。我們探尋指揮自衛(wèi)反擊戰(zhàn)老首長的光輝足跡,抄錄他們軍旅生涯中的精彩片斷,就會清晰地看到喀喇昆侖精神是井岡山精神、延安精神的繼承和發(fā)揚。指揮西線作戰(zhàn)的首長,不僅帶領部隊贏得了戰(zhàn)爭,而且傳承了老紅軍、老八路的優(yōu)良作風,他們是喀喇昆侖精神的創(chuàng)造者。他們的名字將永載史冊,他們的精神永放光彩。</p><p><br></p><p>何家產(chǎn) 康前指司令員兼政委兼南疆軍區(qū)司令員</p> <h3> 何家產(chǎn),江西贛州上猶縣營前鎮(zhèn)石里人,1931年2月參加中國工農(nóng)紅軍;1934年跟隨紅六軍團作為中央紅軍長征的先遣隊,參加二萬五千里長征;1940年初,何家產(chǎn)參加南泥灣大生產(chǎn),他本人以及所率717團二營以優(yōu)異的成績分別榮獲陜甘寧晉綏聯(lián)防軍司令部、政治部授于“模范營長”和“模范營”的光榮稱號。1944年11月,身為營長的何家產(chǎn)率領全營跟隨王震旅長和王首道政委,離開延安。冒著嚴寒酷暑,一路沖破日偽頑軍的圍追堵截,日夜兼程南下,終于在1945年8月中旬來到贛粵邊的崇義、大余、南雄三縣邊區(qū)。解放戰(zhàn)爭時期,何家產(chǎn)曾任359旅付參謀長,后來先后擔任過719、717、718三個團的團長,在中原突圍戰(zhàn)斗中,帶領719團從敵后翻過渺無人跡的大山,甩掉了敵人,保存了實力。北返后,相繼參加呂梁戰(zhàn)役、青化砭伏擊戰(zhàn)、羊馬河殲滅戰(zhàn)、蟠龍攻堅戰(zhàn)等諸多戰(zhàn)役、戰(zhàn)斗。擔任718團團長時,與友軍共同追擊敵36師,斃36師少將付師長朱俠,俘少將參謀長張先覺,該團被縱隊授于“攻堅有功,追擊第一”獎旗。</h3><h3> 全國解放后,歷任新疆軍區(qū)獨立騎兵師師長兼政委,圓滿完成了進軍西藏的光榮使命。</h3><h3> 何家產(chǎn)擔任西線戰(zhàn)場總指揮是最佳人選。俗話說,打仗親兄弟,上陣父子兵,他熟悉領導班子每一個成員,熟悉參戰(zhàn)部隊,熟悉戰(zhàn)區(qū)地理環(huán)境。</h3><h3><br></h3><h3> 徐國賢少將 新疆軍區(qū)副司令</h3><h3> 徐國賢也是359旅走出來的一位老首長,抗日戰(zhàn)爭時期任八路軍120師359旅718團營長、副團長,解放戰(zhàn)爭時期,任359旅719團團長、副旅長、旅長,是359旅最后一任旅長。曾率部參加堅持雁北敵后游擊戰(zhàn),晉西北反擊日寇掃蕩戰(zhàn)役,堅持雁北敵后游擊戰(zhàn),參加了中原突圍等一系列著名戰(zhàn)役戰(zhàn)斗。新中國成立后,任新疆阿克蘇地委書記、阿克蘇軍分區(qū)司令員,1953年參加抗美援朝作戰(zhàn),任中國人民解放軍副軍長兼師長兼政治委員,任中國人民志愿軍第1軍副軍長、代軍長?;貒?,任新疆軍區(qū)副司令員,中國人民解放軍工程兵副司令員等職。</h3><h3> 對印自衛(wèi)反擊戰(zhàn)期間,新疆軍區(qū)派徐國賢副司令到西線戰(zhàn)場協(xié)助指揮。</h3> <h3> 劉發(fā)秀 康前指副司令員</h3><h3> 劉發(fā)秀1932年參加中國工農(nóng)紅軍,土地革命戰(zhàn)爭時期,他歷任班長、副指導員、指導員等職,參加了第二、三、四、五次反"圍剿"斗爭和二萬五千里長征。抗日戰(zhàn)爭時期任359旅717團連指導員,第718團政治處組織股長,營教導員,團政治處副主任、主任。參加了山西崞縣田家莊戰(zhàn)斗、粉碎日寇向晉察冀六路圍攻的上下細腰間戰(zhàn)斗、南泥灣大生產(chǎn)運動和被譽為“第二次長征”的南下北返行動,為開辟和鞏固抗日革命根據(jù)地做出了積極貢獻。解放戰(zhàn)爭時期,任中原軍區(qū)團副政治委員、政治委員,西北野戰(zhàn)軍第五師十四團團長兼政治委員。率部參加了延安保衛(wèi)戰(zhàn)和解放運城、瓦子街、西安、西府、扶眉戰(zhàn)役,為解放祖國的大西北立下了功勛。</h3> <h3> 1949年9月劉發(fā)秀做為團長,率領進軍新疆先遣團由甘肅向西開進,翻越4700米祁連山,高寒缺氧。許多干部戰(zhàn)士仍穿著單衣,部隊冒雨雪、頂狂風、戰(zhàn)冰雹一路向前,神速進入河西走廊,153名干部、戰(zhàn)士付出了寶貴的生命;勝利的完成了上級賦予的使命,彭德懷發(fā)嘉勉電:“風雪阻撓不了你們奮勇殺敵,對你們?yōu)橥瓿扇蝿?,不怕困難精神,已通令全軍學習?!?lt;/h3><h3><br></h3><h3> </h3> <h3>  黎斌 康前指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h3><h3> 在中印邊境自衛(wèi)反擊戰(zhàn)中 ,我軍政治工作發(fā)揮了重要作用 ,針對當時復雜的國際環(huán)境、作戰(zhàn)背景與戰(zhàn)爭殘酷性等不利條件 ,政治工作適時采取相應對策 ,嚴格遵照中共中央、中央軍委的方針、政策和指示,令行禁止,形成了邊境自衛(wèi)反擊作戰(zhàn)政治工作新特點,在我軍政治工作史上寫下光輝的篇章。</h3><h3> </h3> <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副政委兼政政治部主任黎斌和夫人</p> <h3>  黎斌,原名黎燦輝,永安雙布村人,1917年9月(農(nóng)歷8月)出生。少時在家鄉(xiāng)讀私塾,后隨父到廣州讀書,上小學時,開始接受愛國思想。在高中就讀期間,與十余名進步同學組織火焰讀書會,并加入《廣州民眾歌詠團》、廣州“七七劇社”,在各地積極開展抗日救亡宣傳活動。</h3><h3> 1937年11月,在長沙由徐特立介紹,到武漢八路軍辦事處,經(jīng)過考試,被陜北公學錄取,赴延安抗日根據(jù)地,編入陜北公學十二隊學習。畢業(yè)后,又先后參加延安吳堡青訓班,入延安澤東青干校學習。1938年4月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轉戰(zhàn)于敵后抗日戰(zhàn)場。1942年8月任359旅717團政治處宣傳干事。</h3><h3> 1944年359旅南下時,黎斌任南下支隊一大隊政治處教育股長,隨部隊南下北返。1946年,南下支隊在分散突圍中,經(jīng)歷了一次次慘烈的戰(zhàn)斗。8月24日,717團主力進抵甘肅兩當縣胡家山,團政治處教育、保衛(wèi)、組織、民運股長進村做飯時被國民黨俘虜。教育股長黎斌趁敵不備脫逃回到延安,其他三人被押送到西安,慘遭國民黨殺害。</h3><h3> 入伍前只有高中文化的黎斌,在359旅是少有的高級知識分子,戰(zhàn)爭年代積累了豐富的政治工作經(jīng)驗。建國后,黎斌歷任步兵第五師政治部副主任,南疆軍區(qū)政治部副主任、主任。</h3><h3> 作為康前指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從建立健全各級黨的組織到發(fā)揮黨委、支部在作戰(zhàn)中的重要作用;從戰(zhàn)前動員到戰(zhàn)場宣傳鼓動;從瓦解敵軍到戰(zhàn)俘的管理;從動員各族群眾參戰(zhàn)支前到安葬革命烈士;從戰(zhàn)后總結到評功評獎。黎副政委把政治工作安排的井井有條,既周密又細致。當時,袁國祥因為“會照相”,黎斌副政委安排他到前指機關擔任青年干事,后來,袁國祥在戰(zhàn)場上拍攝了大量照片,留下了珍貴的歷史資料。<br></h3><h3> 如果說喀喇昆侖精神創(chuàng)立于對印自衛(wèi)反擊戰(zhàn),那么黎斌副政委就是這一精神的創(chuàng)始人之一。</h3> <h3> 李雙盛 康前指副司令員,</h3><h3> 李雙盛,1934年參加革命,1935年加入共產(chǎn)黨,跟隨王震、蕭克的紅六軍團參加了長征,1935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歷任八路軍120師359旅3營9連連長、營長、團長新疆焉耆軍分區(qū)司令員。戰(zhàn)爭年代,李雙勝作戰(zhàn)勇敢,九死一生,老紅軍全修東生前經(jīng)常講起一段關于李司令故事:</h3><h3> 1938年,部隊駐扎在山西五臺山一帶。那時,全修東是八路軍120師359旅717團2營副營長。</h3> <h3>  有一天,全修東帶領幾名八路軍戰(zhàn)士悄悄爬上離日軍駐地很近的一個山坡偵察敵情。當他拿著望遠鏡仔細查看敵人的兵力部署時,一小股巡邏的日軍恰好從附近經(jīng)過。鬼子發(fā)現(xiàn)了八路搶先開火,噠噠噠……一梭子子彈從他的耳際滑過。全修東一聲令下:“打!”</h3><h3> 一場遭遇戰(zhàn)就此打響。</h3><h3> 戰(zhàn)斗十分激烈。全修東身負輕傷依然指揮戰(zhàn)斗。經(jīng)過激戰(zhàn),日本兵進攻的態(tài)勢暫時被壓制住了。但是,跟隨他的連長李雙盛中彈負傷,動彈不得。</h3><h3> 此時,情形十分危急,如果不馬上撤退,聽到槍響的日軍增援部隊很快就會趕來將全修東他們?nèi)堪鼑?lt;/h3><h3> 李雙盛對大家說:“快撤!別管我!我來掩護!”</h3><h3> “不行,八路軍不能丟下一個戰(zhàn)士!同志們,邊打邊撤!”全修東二話沒說,仗著自己強健的體魄,背起李雙盛后撤。全修東一心想著救人,一路上自己的衣服被荊棘劃得破爛不堪,皮開肉綻,卻始終忍痛奔跑。</h3><h3> “當年在戰(zhàn)場上冒著生死背得值??!這一背,救出了個司令員呢!”李雙盛在1978年當上了南疆軍區(qū)司令員,全修東對這件事記得特別清楚,每次提起來也特別激動。</h3><h3><br></h3><h3> 鄭志文 康前指副司令員兼參謀長</h3><h3> 鄭志文1921年出生,1936年入伍,1937年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鄭志文戎馬生涯,身經(jīng)百戰(zhàn),這里記述他在進軍新疆途中的一段故事。</h3> <p><br></p><p><br></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1950年2月初,中國人民解放軍在向新疆進軍時,一兵團參謀長張希欽將軍在酒泉召見了鄭志文,代表彭德懷副總司令員和王震將軍,宣布他為二軍五師獨立團團長。五師獨立團的番號是剛剛正式授予的。這支部隊的番號昨天還是撫眉戰(zhàn)役俘虜團,主要成份是3000多國民黨軍俘虜官兵。干部大都是二軍在解放西北中負傷歸隊的營連指揮員。</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張希欽將軍要求鄭志文率領這支部隊從敦煌橫穿羅布大漠,直插達塔里木盆地東南邊緣的若羌、且末。</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張希欽向鄭志文頒發(fā)了獨立團的軍旗和印章,指著一幅攤在地上的地圖,給他下達了進疆命令:“你們的任務是從現(xiàn)在的位置出發(fā),穿過這片無人區(qū)(將軍指著地圖上的羅布泊,卻用無人區(qū)代替了它的名字),于3月下旬,最遲是4月初,到達若羌,接管當?shù)卣嗪?,再往西南走,直達且末?!?lt;/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此時,經(jīng)北路進疆的十萬大軍已全部進入新疆境內(nèi)。五師機關和大部隊已經(jīng)快到目的地了,獨立團暫時由兵團代管,到若羌后再由五師接管。</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末了,將軍說:“你們是全兵團(指二、六軍)唯一走南路的部隊,而且情況又十分特殊。特殊的部隊,特殊的道路,也是特殊的考驗。孤軍深入,什么都得靠自己,困難不會少,就連多少里程,我們都不知道。反正就是出了敦煌一直向西走,什么時候有人家了,你就到了若羌。能不能把部隊帶到新疆,全部靠你們了?!?lt;/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當天下午,將軍給他調(diào)撥了25卡車給養(yǎng)、被裝和武器裝備連同卡車一起交給了鄭志文。隨后,又將各單位歸隊的近百名干部召集起來,正式下達了到獨立團的任職命令。鄭志文一看,這批干部,心里直犯嘀咕:“怎么給我這么一支隊伍,這么一群干部?!?lt;/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張希欽似乎看出了鄭志文的心思,臨上車前,指著鄭志文說:“難嗎?不難,就不會讓你當這個團長;不難,就不會給你這支幾千人的隊伍。走不出羅布泊就等于打了敗仗。羅布泊知道是什么地方嗎?”</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p> <p>  鄭志文搖了搖頭。</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將軍說:“不知道也好,兵指(兵團指揮機關簡稱)給你準備了兩名維吾爾向?qū)?,昨天已到敦煌了。一要靠他們帶路,二要靠自己闖路,只有這樣,死路才能走成活路?!?lt;/p><p>鄭志文的確是第一次聽說羅布泊這三個字。到敦煌一打聽才知道,這是進去出不來的“死亡之?!薄?lt;/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為何讓這支部隊穿越羅布泊獨走南路,當時部隊許多人并不理解,但最終這支部隊歷盡艱辛按時到達了指定位置,接管了當?shù)卣?,這對于穩(wěn)定南疆局勢,策應五師十五團粉碎國民黨反動殘余勢力和田暴亂圖謀起到了重要作用。1950年五師獨立團編入獨立騎兵師,擔負進軍西藏的任務。</p><p><br></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安志明 康前指代參謀長 </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安志明于1938年在延安抗大學習,1939年畢業(yè)后在賀龍部下任參謀,瓦子街戰(zhàn)役后,調(diào)三五九旅任郭鵬旅長秘書。1949年10月,被任命為五師獨立團副團長。和平解放西藏前,安志明任命為新疆軍區(qū)獨立騎兵師二團副團長。1951年5月6日,安志明率領兩個加強連沿著先遣連足跡進入改則北部扎麻芒保,與先期到達的先遣連總指揮李狄三會師。李狄三病逝后,安志明毅然率領部隊繼續(xù)向前進軍,解放阿里,把五星紅旗插上噶大克。</p> <p><br></p><p><br></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三、勢如破竹的拔點戰(zhàn)斗</p><p><br></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對印反擊戰(zhàn)第一階段(1962年10月20日至28日)</p><p><br></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加勒萬河谷橫掃敵軍如卷席  </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加勒萬河谷地區(qū),谷深溝窄,山高坡陡,懸崖絕壁,交通不便。印軍以直升飛機空運補給。印軍在此處構筑了工事、地堡,企圖長期占領。新疆邊防部隊對其軍情地形了如指掌。20日,我邊防部隊向該處南、北兩側的入侵印軍據(jù)點實施反擊。首先利用夜暗隱蔽接近印軍據(jù)點,爾后實施炮火急襲,隨即一部從河谷北側左翼插入印軍前沿,向前推進;另一部從河谷南側左翼發(fā)起反擊,在工兵、防化兵密切配合下,經(jīng)近40分鐘激戰(zhàn),成功地拔掉了加勒萬河谷地區(qū)入侵印軍的據(jù)點。該處戰(zhàn)斗結束后,我軍乘勝擴大戰(zhàn)果,兵分兩路,一路順加勒萬河谷南進;一路北上向西大溝發(fā)展。至23日,拔除“河印27號、28號”據(jù)點,其余印軍哨卡聞訊而逃。至此,河尾灘防區(qū)之印軍全部肅清。</p> <h3>加勒萬河谷收復后留影</h3><h3> 從左至右:李風鳴(四師十團八連連長)、田楓(中央新聞紀導廠導演)、王冠瑾(四師十團股長)、李澤民(四師十團三營副教導員)</h3><h3><br></h3><h3> 紅山頭一戰(zhàn)撼敵</h3><h3> 紅山頭位于奇普恰普河谷西側,達普桑盆地東端,為一獨立高地,周長一公里多,海拔5270米,距傳統(tǒng)習慣線8公里。印軍把這里也建成了侵入我天文點地區(qū)的指揮中心和空投基地。在諸多據(jù)點中,該據(jù)點對我威脅最大。這里是奇普恰普河谷上的咽喉,從此越過奇普恰普山口可直插阿克賽欽的心臟地區(qū)甜水海。印軍一旦控制了甜水海,就直接切斷了新疆與西藏的唯一通道,對新疆和西藏就造成了極大的威脅。為此,毛主席在電報中指示:“在中印邊界西段,要決心拿下加印14號和紅山頭天印6號”。根據(jù)毛主席的電示,新疆軍區(qū)決心以絕對優(yōu)勢兵力和強大火力,以“雄獅搏雞”之勢拿下加印14號和天印6號。</h3> <p>天文點防區(qū)反擊作戰(zhàn)擊落的印軍直升機</p><p>  </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紅山頭是第一階段反擊戰(zhàn)的主要方向。1962年10月20日對印自衛(wèi)反擊作戰(zhàn)西線戰(zhàn)斗首先在紅山頭(天印6號)打響。天文點守防官兵密切配合主力部隊,向印軍展開了英勇反擊。</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新疆邊防部隊首先實施炮火急襲,爾后從印軍側后西、南兩個方向進攻反擊。一部由正面佯攻,一部從側后直插紅山頭主峰,另一部直搗入侵印軍平臺陣地,攻擊分隊以爆破筒、炸藥包、噴火器殲滅負隅頑抗之印軍。經(jīng)1個多小時的戰(zhàn)斗、驅(qū)除了入侵印軍,奪回了紅山頭主峰。</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前來增援的印軍眼看大勢已去,于是半途撤回。紅山頭戰(zhàn)斗結束后,我軍乘勝擴大戰(zhàn)果,擔任打援、守卡、警戒的分隊相繼拔除31號、12號、5號、8號、11號、17號等6個印軍據(jù)點,全殲守軍,收復失地。其他各點之入侵印軍于當晚倉惶逃竄。至21日晚,天文點防區(qū)印軍入侵據(jù)點全部被肅清,給印軍第一一四旅第十四營以沉重打擊。</p><p><br></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班公湖兩岸四戰(zhàn)四捷</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班公湖北岸隸屬于我國新疆空喀山口防區(qū),南岸隸屬于我國阿里防區(qū)。印軍第一一四旅廓爾喀聯(lián)隊第一營入侵班公湖南北兩岸建立了據(jù)點。21日,擔負空喀山口防區(qū)反擊作戰(zhàn)的邊防部隊,抓住戰(zhàn)機,向位于班公湖北岸中國一側的西里扎普、安拉溝等地的印軍進行反擊;22日,班公湖南岸新疆守卡分隊一部,清除了占據(jù)南岸及其以西另一據(jù)點的入侵印軍。在班公湖西岸的西里扎普、4400高地、絕拉溝、野營地拔點攻堅戰(zhàn)斗中,我軍四戰(zhàn)四捷,戰(zhàn)至24日,全部拔除了班公湖南北岸及其以北地區(qū)的31個入侵印軍據(jù)點。</p> <h3>前指首長與少數(shù)民族官兵戰(zhàn)場留影</h3><h3><br></h3><h3>  奔襲巴里加斯</h3><h3> 巴里加斯位于西藏阿里噶爾縣西北,為獅泉河河谷,距傳統(tǒng)習慣線18公里,河谷寬200-300米,河谷有公路往東可通列城,兩側為高山。印軍查謨——克什米爾國民軍第七營入侵該地,建立據(jù)點6處,企圖長期占領并作繼續(xù)蠶食其它地區(qū)的基地。23日,班公湖地區(qū)入侵印軍據(jù)點全部肅清后,我西線新疆邊防部隊奉命揮戈南下阿里,殲滅巴里加斯地區(qū)入侵印軍。</h3><h3> 受領任務的部隊不顧幾天幾夜連續(xù)作戰(zhàn)的疲勞,以驚人的意志揮師南下,對阿里之口、約山口、巴里加斯等地的入侵印軍進行反擊。轉移中,我邊防部隊在冰天雪地的環(huán)境中夜以繼日地連結行軍1400里,有的分隊兩次徒步齊腰深的冰冷剌骨的噶爾河。工兵分隊在零下20多度的冰河上架橋,保證部隊開進。部隊吃不上熟飯,喝不上開水,吃冰雪,啃干糧,忍饑耐寒,于26日趕到甲崗——獅泉河一帶集結。爾后,分兵兩路:右翼由甲崗——且坎——拉干赫爾方向迂回印軍側后,斷其退路。左翼沿獅泉河谷實施主攻,圍殲印軍于巴里加斯——卡日果之間地區(qū)。以阿支、且坎、扎西崗守卡分隊配合主力作戰(zhàn)。</h3> <h3> 四師十一團三營在沙盤前研究作戰(zhàn)任務,脫帽者為教導員斬玉軒</h3><h3><br></h3><h3> 27日,反擊部隊一部抵達山口與印軍打響。機槍連班長司馬義買買提在汽車上為掩護戰(zhàn)友下車,用沖鋒槍向印軍猛烈射擊,吸引印軍火力,他兩次身負重傷,仍堅持戰(zhàn)斗掩護戰(zhàn)友,直至壯烈犧牲。戰(zhàn)后,被國防部授予“戰(zhàn)斗英雄”稱號。這次戰(zhàn)斗斃、俘印軍多人,占領山口。27日,阿支、且坎分隊攻占約山口。同日,攻擊部隊對巴里加斯之印軍形成合圍。28日,打退入侵印軍的進攻后,收復了拉多和碟木綽克等地。又收復了巴里加斯、卡日果等地。巴里加斯地區(qū)作戰(zhàn)遂告結束。 </h3><h3> 新疆邊防部隊在環(huán)境、氣候異常惡劣的情況下,從喀喇昆侖山到岡底斯山,轉戰(zhàn)千余里,拔除入侵印軍據(jù)點37個,收復部分領土,殲敵一部,有力地配合了東段主力部隊的反擊作戰(zhàn)。</h3> <h3>騎兵三團少數(shù)民族官兵在前沿陣地</h3><h3><br></h3><h3>   中國邊防部隊第一階段自衛(wèi)反擊作戰(zhàn)取得了重大勝利,軍事斗爭正處于十分有利的態(tài)勢。但是,中國政府本著和平解決邊界爭端的一貫立場,于1962年10月24日發(fā)表聲明,提出和平解決中印邊界問題的三項建議。其中最主要的是,雙方武裝部隊從實際控制線各自后撤20公里,脫離接觸。周恩來總理致函尼赫魯總理,希望印度政府對中國政府的三項建議作出積極反應。</h3><h3> 印方第一階段作戰(zhàn)中雖遭慘敗,但仍不認輸,悍然拒絕了我國政府的三項建議,公然要求恢復到1962年9月28日以前的即印軍侵占中國大片領土后的邊境狀態(tài),攻擊中國的和平建議是“一種騙局”。印度政府進一步掀起反華浪潮,加緊戰(zhàn)爭動員和準備。宣布全國處于“緊急狀態(tài)”,成立了“應對緊急情況”的內(nèi)閣,公開向美國等西方國家乞求軍事援助,從全國各地調(diào)兵遣將,日夜向邊境增派軍隊,趕運武器,一心與我國再作軍事較量,與我軍一決雌雄。</h3> <h3>四師十一團團長高煥昌在指揮熱瓊戰(zhàn)斗</h3><h3><br></h3><h3>  到11月中旬,印軍在中印邊界東、西兩段,增加了2個師部、9個旅以及炮兵、裝甲兵部隊各一部,總兵力增至30000余人。其布勢是:東段,以第四師4個旅部署在西山口——邦迪拉公路沿線;以第十一旅部署在瓦弄地區(qū);第五旅分布在“蘇班西里”和“西安”兩邊區(qū),第一九二旅布置于提斯普爾。西段,第七十旅部署在東堤及其以西地區(qū);第一一四旅部署在楚鄶勒及其以北地區(qū)。喜馬拉雅第三師師部位于列城。</h3><h3><br></h3><h3> 對印反擊戰(zhàn)第二階段(1962年11月16日至21日)</h3><h3> 尼赫魯滿以為這樣能有把握擊敗我軍。在印度政府大吹大擂之下,瓦弄、西口山等地印軍于11月14日和16日又向我軍發(fā)動猛烈進攻。鑒于此,要緩和邊境緊張局勢,創(chuàng)造用談判解決邊界問題的條件,還必須再給印軍以沉重打擊。</h3><h3> 中央軍委即令西藏、新疆邊防部隊繼續(xù)分別在東段、西段反擊入侵印軍。東段,西藏軍區(qū)前指指揮8個步兵團、3個炮兵團的兵力,向達旺河以南西山口——邦迪拉地區(qū)反擊;西段,新疆軍區(qū)前指指揮1個團的主力,在西線反擊入侵西藏阿里班公洛地區(qū)(斯潘古爾湖以西)的印軍。由新疆軍區(qū)康前指擔負前線的反擊作戰(zhàn)任務。</h3><h3><br></h3><h3> 決勝班公洛</h3><h3> 班公洛位于中印邊界西段西藏阿里日土縣斯潘古爾湖西側地區(qū),西面與印度實際控制區(qū)的拉達克相接,是入侵印軍的一重要前進基地。印軍在這里建立了6個據(jù)點,其中3個據(jù)點分布在山嵴梁上,可以控制西藏阿里邊防分民的哨卡,威脅阿里縱深之安全。</h3><h3> 18日上午,印軍在猛烈炮火掩護下,向駐守斯潘古爾湖地區(qū)的新疆邊防部隊發(fā)起進攻。新疆邊防部隊作出部署:迂回入侵印軍側后,摧毀其據(jù)點,清除侵入班公洛地區(qū)之印軍。我軍一部冒著零下40度的嚴寒,頂著大風雪,翻越海拔5200米的冰山,按時進抵反擊出發(fā)陣地。18日上午,以連為單位分別向3個據(jù)點發(fā)起沖擊。攻打第一個據(jù)點的部隊,一鼓作氣戰(zhàn)斗30分鐘即摧毀了敵工事和地堡21個,攻克了據(jù)點;攻打第二個據(jù)點的部隊,冒著印軍猛烈的機槍射擊,英勇頑強,前仆后繼,激戰(zhàn)1小時,攻克了25個地堡,拔除了據(jù)點;攻打第三個據(jù)點的部隊,以果敢迅猛的動作,掃蕩印軍邊部,摧毀了據(jù)點。</h3><h3>拔除了據(jù)點后,我軍在轉向印軍炮兵陣地的攻擊中,工兵戰(zhàn)士羅光燮在排長排雷負傷的情況下,奮勇沖雷區(qū)排雷。在排雷中,他的左腿、右臂相繼被地雷炸斷,排雷器材已用完,眼看雷還未排完,部隊無法前進,他以大無畏的獻身精神,用身體向雷區(qū)滾進,為部隊開辟沖鋒道路,最后壯烈犧牲。戰(zhàn)后,國防部授予他“戰(zhàn)斗英雄”稱號。</h3> <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經(jīng)兩個多小時激戰(zhàn),我軍清除了印軍廓爾喀第十一聯(lián)隊第一營第三連的大部兵力。與此同時,反擊部隊以炮火壓制破壞了入侵印軍另3個據(jù)點,其守敵于19日逃竄,我軍于20日占領該3個據(jù)點。至此,班公洛地區(qū)作戰(zhàn)勝利結束。西段入侵軍據(jù)點全部清除。</p><p><br></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p> <p>四、舍身忘死的英雄戰(zhàn)士</p><p>&nbsp;</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在對印自衛(wèi)反擊戰(zhàn)中,曾涌現(xiàn)出無數(shù)可歌可泣的英雄模范,他們甘愿為國捐軀,慷慨赴死,其言感天動地,其行氣壯山河。在班公湖拔戰(zhàn)斗的前夜,四師噴火連副排長盧榮湖對連隊干部說:“明天打‘16’號據(jù)點一定是場惡仗,我已做好準備。我沒有什么牽掛的,只是有個未婚妻,如有萬一,代我去個信告訴她就是了。只要人民需要,我沒有說的?!彼陌嚅L潘自興也和連隊干部說:“我從小失去父母,有個姐姐,我是姐姐帶大的,她很喜歡我。明天這仗如有個什么,請將我留在連隊里的那包衣物寄給她,別的沒什么了?!?lt;/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11月18日拂晚,戰(zhàn)斗打響,印軍憑借地堡群拼命向我沖擊分隊射擊,火力猛烈。噴火連二排四班長潘自興看到這種情況,背著噴火器立即躍進接敵,前進中頭部中彈犧牲。副排長盧榮湖見狀,馬上前往接過四班長的噴火器,向敵人的機槍眼噴去,敵堡立即燃成一團熊熊烈火。當他繼續(xù)奔向敵人另一火力點噴火時,不幸中彈犧牲。戰(zhàn)士崔相明為了給戰(zhàn)友報仇,踏著副排長的血跡從側面繞道,上去噴火,終于摧毀了攔路敵堡。部隊就是這樣前仆后繼、英勇頑強,惡戰(zhàn)了兩個多小時,清除了入侵之敵,奪取了陣地。</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步兵四師第十一團第九連戰(zhàn)士王忠殿,用自己的胸膛頂住投入印軍地堡內(nèi)的爆破筒,炸毀印軍地堡后壯烈犧牲,成為“黃繼光式”的英雄,被國防部授予“戰(zhàn)斗英雄”的光榮稱號。</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步兵四師第十團工兵連戰(zhàn)士羅光燮,為給部隊開辟通路,毅然向印軍布設的雷區(qū)滾去,用自己的血肉之軀觸響地雷,壯烈獻身,被國防部授予“戰(zhàn)斗英雄”的光榮稱號。</p><p>騎兵第三團機槍連維吾爾族班長司馬義.買買提,當部隊與印軍在夜間突然遭遇時,勇敢地以射擊的火光吸引印軍火力,為掩護部隊展開,身中數(shù)彈,英勇犧牲,被國防部授予“戰(zhàn)斗英雄”的光榮稱號。</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一寸山河一寸血,喀喇昆侖,山山留忠魂,嶺嶺皆豐碑。</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西線參戰(zhàn)部隊,共計犧牲104人。根據(jù)新疆軍區(qū)前指首長指示,我西線參戰(zhàn)部隊阿里方向陣亡官兵安葬于獅泉河,天空防區(qū)方向陣亡干部安葬于葉城,陣亡士兵安葬在康西瓦。</p> <p><br></p><p><br></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五、以戰(zhàn)止戰(zhàn)的“點穴”戰(zhàn)略</p><p>&nbsp;</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在西線,新疆軍區(qū)部隊徹底將阿克賽欽地區(qū)印軍肅清干凈。此后,新疆軍區(qū)部隊進入中印邊境傳統(tǒng)邊界的伏特山,面對山下無險可依的一馬平川,這等于打開了印度的北大門,距離印度北部重鎮(zhèn)提斯浦爾只有30公里,解放軍也可以直接毫無遮攔地進入新德里。印度朝野大亂,面對離新德里只有300公里的中國軍隊,面對著不堪一擊的印度軍隊,大批市民撤離新德里。印度開始全民動員,連女人都編入民兵,準備上戰(zhàn)場全民皆兵保衛(wèi)新德里。至此,經(jīng)過兩個階段的作戰(zhàn),解放軍邊防部隊完成了預定的作戰(zhàn)目標。</p><p><br></p><p>單方面?;?lt;/p> <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單方面?;?lt;/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1962 年11 月21 日,我國政府聲明主動停火、主動后撤和設立民政檢查站等三項措施:自11月22日北京時間零時起我國軍隊單方面全線停火;開始全線后撤至1959年11月7日中印雙方實際控制線北20公里之外,脫離雙方軍事接觸;另外還單方面將繳獲的武器、軍車和軍用物資交還印方。</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此舉一出,舉世嘩然。世界都猜不透中國要干什么。中國政府表示這是為了兩國邊境的和平和兩國的友好,中國方面主動釋放的誠意。中國的舉動贏得了世界輿論的支持。</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但是1963年后,印軍開始在中國后撤的地區(qū)緩慢北進,再次重新占領了藏南地區(qū)。中國軍隊除收復大片固有領土外,還抓獲3212名印度戰(zhàn)俘。當中印兩國紅十字會達成協(xié)議后,釋放了全部印方被俘人員。</p><p> </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優(yōu)待俘虜</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1962年11月11日(反擊戰(zhàn)尚未宣告結束),一份報告說:一名被俘的印度軍官,對于“戰(zhàn)俘營”的稱謂表示不滿。他說,“中印之間未宣戰(zhàn),我不是戰(zhàn)俘”??紤]到他們的“牢騷”,我西藏和新疆邊防部隊關押印度戰(zhàn)俘的戰(zhàn)俘營——對外改稱為“中國西藏(或新疆)邊防部隊印度軍人收容所”。</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10月20日,中印邊境自衛(wèi)反擊戰(zhàn)開始后,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向作戰(zhàn)部隊發(fā)布了《對印軍俘虜?shù)墓芾硪?guī)定》,特別強調(diào):一律不許殺害、虐待俘虜;不許侮辱、捆綁和沒收私人財物;對受傷者給予治療,并尊重其宗教信仰和民族習慣。</p><p>西線部隊印度軍人收容所,最先設在紅柳灘,后來擔心敵機轟炸,遷到了普薩。當時,我國經(jīng)濟處于困難時期,人民群眾吃不飽肚子,但盡量籌措各種物資,讓印軍被俘人員吃得飽、穿得暖、住得舒適、生活愉快。</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擔負對入侵印軍傷病戰(zhàn)俘醫(yī)療、護理工作的醫(yī)務人員,以救死扶傷的革命人道主義精神,不辭勞苦,夜以繼日地工作,把中印人民友好的種子深深地播種到每個印軍傷病戰(zhàn)俘的心中。印軍傷病戰(zhàn)俘遣返時,含著熱淚,感謝中國的醫(yī)護人員給了他們第二次生命。</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據(jù)擔任過收容所翻譯的楊致芳回憶:在對印俘宣傳教育的同時,中方充分尊重他們的習俗和宗教信仰,比如成立伙食委員會,由中方司務長、副中隊長、醫(yī)生及印俘代表組成,每周開一次會,制作食譜,匯集印俘的意見。很快,中方管教人員與印俘結下友誼,有的戰(zhàn)俘甚至視中方人員為父母兄弟。中方還在戰(zhàn)俘營開展了多種球類比賽,組織過三次運動會,還搞演出活動,由印俘們自編、自導、自演。中方為他們放映過《流浪者》、《兩畝地》等印度電影及經(jīng)典中國文藝片《白毛女》等,引發(fā)他們強烈的共鳴。</p> <p class="ql-block"> 1963年5月,這些印俘啟程回國。在返回前,一名戰(zhàn)俘托人轉交給我(當時我在莎車野戰(zhàn)醫(yī)院工作)一張字條:我親愛的張國柱(我在前線時的曾用名———作者注):我即將返回印度了。我曾企盼和您見一面之后再走,然而,不能見到您了。也罷,沒關系。我心中將永遠保留對您的懷念。我留下自己的友情,帶著您的友誼回去。您親愛的普樂達布。</p><p class="ql-block"> 1963年5月17日,我新疆邊防部隊在西藏阿里日土縣斯潘古爾湖以西莫爾多通道上釋放了160名印軍戰(zhàn)俘,另外兩名校級軍官與東線校級軍官一起到內(nèi)地參觀后,從昆明由印度飛機接回。</p><p class="ql-block"> 在離邊界400米處我方搭了帳篷,印度紅十字會代表逐一點名接收印俘,當他們走過我方搭的歡送彩門時,印軍被俘人員再次與我方人員擁抱握于依依惜別,有的拿出自己的照片送給中國醫(yī)生,有的拿出筆記本請我方人員簽名。他們說:“謝謝你們,親愛的中國兄弟!你們的友誼將像紀念碑一樣在我們心中?!?lt;/p><p class="ql-block"> 與中國朋友熱情告別相比,印度接收人員卻冷若冰霜。他們回到國內(nèi)即被關進集中營,受到長期的詢問和“反洗腦”活動。</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中國邊防部隊在中印邊境內(nèi)側設立民政檢查站 </p><p class="ql-block"> 根據(jù)中國政府11月21日的聲明和總參謀部11月30日下達的中共中央關于設立民警檢查站的部署方案,中國西藏、新疆邊防部隊在1963年2月28日全部完成邊防部隊后撤計劃的同時,結合中印邊境20公里線內(nèi)的實際情況,完成了設立民政檢查站的任務。在中印邊境20公里線內(nèi),共設立民政檢查站26個。即東段16個:位于西藏地區(qū)的勒、肖、曲拿、共那、隴、馬及墩、塔馬頓、來果橋、甫伊、魯霞、地東、得崗寺、布宗、呷槍、察隅、沙馬;中段3個:位于西藏地區(qū)的什布奇、波林、西蘭塔;西段7個:位于新疆地區(qū)的神仙灣、天文點、溫泉和西藏地區(qū)的空喀山口、尼雅格祖、庫爾那克堡、斯潘古爾。 </p><p class="ql-block"> 各民政檢查站根據(jù)需要定期不定期的派出偵察巡邏小分隊,對山口、要道、居民點等進行巡邏、觀察和做群眾工作。 </p><p class="ql-block"> 1962年12月10日,總參謀部下達了《關于民警檢查站的若干規(guī)定》,規(guī)定了民警檢查站的具體任務。 </p><p class="ql-block"> 1963年3月14日,經(jīng)總參謀部批準,將且坎、河尾灘、5909(原“天14號”)改為20公里以外的民政檢查站。工作人員著民警服、佩帶武器,不受民政檢查站的限制。 </p><p class="ql-block"> 同年9月,總參謀部還批準了各民政檢查站的警戒范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