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鼠年春節(jié),原計劃與友自駕山西,萬事俱備只待假期時,“新型冠狀病毒” 卻開始肆意橫行。為響應政府“不出家門即是做貢獻”的號召,宅于家中完成了《贛皖行記(5)——黃山篇》。</h3><h3> 特記之。</h3> <h3> </h3><h3><br></h3><h3> 設備:華為P20</h3><h3> 出鏡:柒柒</h3><h3> 后期:snapseed</h3><h3> 圖/文:藍冬季</h3><h3><br></h3><h3><br></h3><h3> 登黃山本不在此次行程之列,但到婺源后才知,婺源緊鄰安徽的黃山和宏村。于是大家議定,將黃山和宏村順道納入此次旅攝計劃。從婺源到黃山市乘動車僅需26分鐘,且似公交車般隨到隨走。從黃山火車站轉乘到黃山風景區(qū)的旅游大巴(約十分鐘一班),約一個小時即到黃山風景區(qū)腳下的湯口鎮(zhèn)入駐賓館。</h3><h3> </h3> <h3> 黃山人杰地靈,文風昌盛。這里曾孕育過大學者胡適,塑造了畫家黃賓虹和教育家陶行知,同時也是前總書記胡錦濤的故鄉(xiāng)。</h3><h3> 黃山市,原名徽州。安徽省的省名就是取原安慶府與徽州府的首字而得。</h3><h3> 古徽州,簡稱“徽”?;罩菀桓h,即歙縣、黟縣、休寧、祁門、績溪、婺源,府治在現(xiàn)歙縣徽城。前四個縣現(xiàn)屬安徽省黃山市,績溪縣今屬安徽省宣城市,婺源縣今屬江西省上饒市。</h3><h3> 從北宋定名徽州,直到1987年才將“徽州”改名“黃山市”,據(jù)說改名之因,是要打黃山這一著名的旅游品。歷史上,婺源一直屬于徽州地區(qū),直到民國中葉,蔣介石為了便于軍事調遣,把婺源劃歸江西??谷諔?zhàn)爭勝利后,在婺源“脫贛入徽”的強烈要求和胡適等徽州籍名人的呼吁下,婺源重新劃歸徽州。1949年以后,也是因為軍事原因婺源又劃給江西并一直保留至今。</h3><h3> 徽州改名為黃山市后,外地游客對徽州的地理概念發(fā)生了嚴重的混亂,因為隨處可見“黃山×××”的牌子。民間有諺語:“皖南處處是黃山,只見牌子不見山”。黃山有黃山市、黃山區(qū)、黃山風景區(qū)三級行政區(qū)劃,而只有黃山風景區(qū)才是真正的黃山。大黃山市的存在不僅傷害了徽州,也傷害了黃山風景區(qū)自身,使得黃山風景區(qū)與徽州的地理概念都發(fā)生了混亂。</h3><h3> 我在區(qū)國資系統(tǒng)工作過幾年,對全區(qū)國有的無形資產(chǎn)曾做過一些思考和研究。意識到無形資產(chǎn)的巨大價值后,當時我們專門成立了一個“公共品牌”的國有公司,專門從事全區(qū)國有無形資產(chǎn)的營運管理,不僅將“郫縣豆瓣”品牌納入無形資產(chǎn),還將“望叢賽歌會”、“安靖蜀繡”等上百個無形資產(chǎn)納入。</h3><h3> 從自身的經(jīng)歷和思考來看,我倒認為,黃山作為安徽的旅游名片,有著巨大的旅游經(jīng)濟等價值。而徽州作為安徽的地級行政區(qū),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同樣有著巨大的無形資產(chǎn)價值。黃山是有形資產(chǎn),徽州是無形資產(chǎn),徽州這個無形資產(chǎn)包括了黃山這個有形資產(chǎn)。黃山、徽州都是安徽的名片,安徽為什么要只留“黃山”一個品牌而不打“黃山”、“徽州”兩個品牌呢?須知,徽州歷史文化價值所附帶的無形資產(chǎn)價值,在人們越來越渴盼“回歸田園”的時代是無法估量的!<br></h3><h3> 其實,說到城市改名,那真是太多了。我想說說對郫都區(qū)的鄰居——都江堰市改名的一些不成熟思考,供大家商榷。都江堰市在元代開始作為行政建制,稱“灌州”。后又更名為“灌縣”,因為有個被寫進歷史教科書的都江堰水利工程,就改作了都江堰市,以提升城市的知名度。此地多水,水是這個城市的靈魂,古時灌縣即有“山水入懷、生活道場”之美稱??梢哉f,成都平原“天府之國”之美譽完全得益于灌縣之“灌”!有一種行為叫灌,用水澆地,是對大地的滋潤;有一種儀式叫灌,用酒澆地,是對神靈的敬畏。一個灌字,道出了人對天地蒼生的崇敬之情。如今稱做都江堰市,只是一個水利工程而已,失去了更加深刻的含義。都江堰與灌縣的關系應該是灌縣這個無形資產(chǎn)包括了都江堰這個有形資產(chǎn),使用“都江堰”為名忽略了“灌縣”之“灌”對成都平原這個天府之國的深刻內涵和重要意義。</h3><h3> 一個地名,是一種感情。對于徽州,黃山的大學者胡適先生晚年在臺灣回憶錄的開頭寫道:“我是安徽徽州人……”,可以想象在他的記憶中,故鄉(xiāng)徽州是一個多么美麗的人間仙境,是一件多么值得驕傲的事情啊,其思鄉(xiāng)之情也溢于文字之中……</h3><h3> 就連《人民日報》也這樣說:“像‘徽州’這樣重要的歷史地名,不妨考慮恢復。畢竟,沒有‘徽’,哪來‘安徽’?”</h3><h3> 徽州,何時歸來?</h3> <h3> 說到徽州,“一生癡絕處,無夢到徽州”無疑是其最好的廣告語,包括我此次寫的“贛皖行記”的標題也用了《贛鄱大地風景好 癡絕無夢到徽州》。但是,.聽導游講,這是今人斷章取義,曲解原意的典型案例。</h3><h3> 明代湯顯祖《游黃山白岳不果》原作完整的是這樣的:</h3><h3> <b><font color="#ed2308">序:吳序憐予乏絕,勸為黃山白岳之游,不果。</font></b></h3><h3><b><font color="#ed2308"> 詩:欲識金銀氣,多從黃白游。 一生癡絕處,無夢到徽州。</font></b></h3><h3><font color="#010101"> 序說明了湯顯祖當時的生涯狀態(tài):潦倒,窮困。他的朋友為啥要建議他去徽州呢?詩句中的“黃白”,明指黃山、白岳(齊云山),暗喻黃金白銀,即官位俸祿。</font>到徽州不是去游黃山、逛齊云的,也不是去撿錢的,而是去求人的,想通過他人的幫助以解決仕途上的困境,實現(xiàn)光耀門楣,官運亨通。而這個他人就叫<span style="color: rgb(1, 1, 1);">許國</span><span style="color: rgb(1, 1, 1);">。萬歷十九年(1591),許國就已退休回到</span><span style="color: rgb(1, 1, 1);">徽州歙縣故里。只要看如今還矗立在歙縣古城內的許國八腳牌</span><span style="color: rgb(1, 1, 1);">坊,就知道許國當年在朝廷的身價地位。雖然退了休,但許國既</span><span style="color: rgb(1, 1, 1);">是皇帝的老師又是重臣,只要他愿意推薦,湯顯祖的人生就會發(fā)生變化。所以湯顯祖的友人吳序當是勸湯顯祖到徽州去晉見許國,以消除隔閡,重修他們之間師生之誼,只要許國肯對皇帝說句話,就能改變自己的困境。</span></h3><h3><font color="#010101"> 因此,這首詩如被理解為作者對徽州風光的贊美,就大錯特錯。它應該表達作者不肯低頭求人的一種心態(tài):都說富貴在徽州,可我就是這么固執(zhí),哪怕是做夢都不會去徽州!</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我很贊同一個學者觀點:如果把“一生癡絕處”改為“一生痛絕處”,意思可能就更明朗了。</font></h3><h3> 真佩服現(xiàn)今的旅游廣告,刪了前兩句,只留下后兩句,“一生癡絕處,無夢到徽州?!背闪恕拔乙簧褪沁@么癡情,無時無刻不夢到徽州?!?lt;/h3><h3> 哈哈哈,這實在是對湯顯祖的最大誤解。不過,無論如何,作為家喻戶曉的“中國最美鄉(xiāng)村”徽州,卻一直鐫刻在人們心中。</h3><h3> 此次徽州游屬于“到此一游”,徽州深度游便成了我的愿望?;罩?,有機會我還會再來的。</h3> <h3> “五岳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岳?!秉S山,原名黟山,唐朝時更名為黃山,取自“黃帝之山”之意。黃山是世界自然和文化雙重遺產(chǎn),世界地質公園,中國十大名勝古跡之一,國家5A級旅游景區(qū)。</h3><h3> 運氣真好,到達黃山時一直在下雨,第二天早上登山時天卻放晴了。</h3><h3> </h3><h3><br></h3><h3> <b><font color="#ed2308">一、黃山三絕之云海</font></b></h3> <h3> 黃山有三絕“云海、怪石、奇松”,我們剛上黃山便欣賞到了“云?!?。</h3><h3> 乘纜車從云谷寺上得白鵝嶺,便見遠處山峰之間,云海陣陣,綽約無比。白色云團似海浪在幾座山峰間飄來蕩去,翩翩起舞。再往高處行走,俯視波濤滾滾的云海,幾座青山露出一個個山尖,仿佛是大海里的小島,時隱時現(xiàn)在云霧之中,雪浪沖山,銀瀑飛舞,使人感到如入仙境。</h3><h3><br></h3><h3> <b><font color="#ed2308">二、黃山三絕之怪石</font></b></h3> <h3> 黃山石的特點在于怪、奇。</h3><h3> 怪、奇,系因它們似人似物,惟妙惟肖,鬼斧神工,妙趣橫生。有的角度不同,景致也變,生動地詮釋了“移步換景”之詞,如天都峰的“金雞叫天門”,由天門坎回首東望,石景卻成了“五老上天都”。其實,這些石頭除了“官名”,你自己也可根據(jù)自己的想像給它取個名字,這就像小時候給夏天的云朵取名一樣,是仁智之見。</h3><h3> 據(jù)說黃山有名稱的怪石、奇石多達120余處,給我印象最深的是87版電視連續(xù)劇《紅樓夢》片頭的那塊石頭。</h3><h3> 大家知道,《紅樓夢》原名《石頭記》,是記在石頭上的故事,后來被空空道人、孔梅溪抄錄下來,又名《情僧錄》。按照原著所言,《紅樓夢》原著中的石頭位于大荒山無稽崖青埂峰,顯然這是作者杜撰的假地名。據(jù)說總導演王扶林拍攝87版《紅樓夢》時,為找到“寓意《紅樓夢》又名《石頭記》”的這塊石頭,曾多地尋覓,煞費苦心后,最終選擇了黃山的這塊飛來石。</h3><h3> 這版電視劇的影響力很大,又是長達數(shù)十秒的特寫鏡頭作片頭,每一集都會播放出來,此石也“家喻戶曉”了。但知道此石是黃山飛來石的人并不多,我也是到了此處方知。<br></h3><h3><br></h3><h3><br></h3><h3> <b><font color="#ed2308">三、黃山三絕之松樹</font></b></h3> <h3> 黃山最多也最令人喜愛的是松。</h3><h3> 黃山松分布于海拔800米以上的高山,以奇著稱。它們或獨自兀立、或三五成群、或幾十上百棵拔地成林,在山腳、山腰、山尖上挺拔著,秀麗著,頑強著?;虼謮?、或扭曲、或虬勁的枝干總給人以造型之美或氣勢震撼。</h3><h3> 2001年,前總書記江澤民在考察安徽期間登黃山時曾寫《登黃山偶感》:</h3><h3> 遙望天都倚客松,蓮花始信兩飛峰。</h3><h3> 且持夢筆書奇景,日破云濤萬里紅。</h3><h3> 詩中江總書記也表達了對黃山松的喜愛之情。</h3><h3> 我則獨喜黃山懸崖峭壁上,幾無立錐之地卻拔“巖”而起之松。生命的堅韌,不屈的力量在此刻是那么鮮活,那么有力,那么生動。它真正詮釋了什么才是頑強!大自然的造化是多么神奇啊,大美黃山上,很美很漂亮的東西隨處可見,可是讓我砰然心動、豁然開朗的竟是那峭壁上的一棵小松,一棵不屈不撓的小松!</h3><h3> 一棵小松尚且如此,人呢?</h3><h3><br></h3><h3> <b><font color="#ed2308">四、黃山環(huán)境人像</font></b></h3><h3><br></h3><h3><br></h3><h3><br></h3> <h3> 這是此次黃山環(huán)境人像中我最滿意的一張人像片子。不是因為光影或人物的神韻,而是在拍攝時,看到一位挑山工剛好從上面挑著貨物下來,我連忙將之抓拍入鏡。挑山工與美女形成了人物一大一小、一近一遠、一輕一重、一明一暗、一艱辛一休閑的強烈對比,令人思考不同的人生。從這個角度講,此片應屬紀實片,也是我在攝影方面定位為“追求”的方向。</h3> <h3> 徐霞客曾兩游黃山,寫下“登黃山天下無山,觀止矣!”。如今,這話已演變?yōu)椤拔逶罋w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岳”,它的美自不多言。</h3><h3> 春節(jié)前在成都聽原故宮博物院長單霽翔先生題為《文化的力量——讓文化遺產(chǎn)資源“活起來”》的講座。聽完后,讓我對這位用心做事、極具思想、開拓創(chuàng)新的學者肅然起敬,故宮有幸,有一位這樣的掌舵者!他在講座最后說了一句話“我的職責,就是把故宮完整地交給下一個600年!”</h3><h3> 那千年黃山呢?誰將美麗的它完整地交給下一個1000年呢?</h3><h3> 有一件說小也小、說大也大的事必須要寫出來,不吐不快。</h3><h3> 我們在黃山腳下的湯口鎮(zhèn)住了兩晚,兩晚的用水都有嚴格的時間規(guī)定:“早上6:00—8:00,晚上17:30—20:30”,每天供水5小時。酒店給每個客房配一塑料水桶一把瓢,供客人儲水。問原因,答曰黃山地區(qū)從10月起持續(xù)干旱,水庫的原水補給嚴重不足,造成供水形勢異常嚴峻。</h3><h3> 無獨有偶,此行的廬山也如此,我們在廬山就沒有欣賞到“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之美景,但廬山只是枯水期,尚未到“分段供水”之程度。</h3><h3> 這也是我外出多年,第一次遇到“分段供水”,第一次讓我感到?jīng)]水的種種不方便,第一次切身體會到節(jié)約用水的重要性。</h3><h3> 回家后,除了已經(jīng)做了三十年的“廁所備一桶,廢水入桶,用以沖廁”的做法外,洗手、洗臉、洗澡,我不再讓水嘩啦啦的流了……</h3> <h3> 感謝有你有我、衣班狗、小陸子、無影腳、拾捌子的一路同行;感謝柒柒的本色出鏡。部分資料來自網(wǎng)絡。</h3><h3> 以此文紀念鼠年春節(jié) “新型冠狀病毒” 防控。敬請期待《贛皖行記之6——宏村篇 》。</h3><h3><br></h3><h3> 藍冬季</h3><h3> 2020.1.27. 鼠年春節(jié)</h3><h3> “新型冠狀病毒” 防控期間宅家而寫</h3> <h3><b><font color="#ed2308">附:游覽黃山的溫馨提示</font></b></h3><h3></h3><h3> 1、黃山景區(qū)分前山和后山。前山慈云閣到光明頂,即溫泉、玉屏樓、天海景區(qū)一帶。主要景點有迎客松,半山寺,天都峰,玉屏樓,蓮花峰,一線天,鰲魚峰等。后山云谷寺到光明頂,即北海、西海景區(qū)一帶。主要景點有始信峰,獅子峰,排云亭,西海大峽谷,飛來石,松谷庵等。</h3><h3> 2、景區(qū)游覽的線路有很多條,導游說13號線能看到60%的景點,但看不到著名的迎客松。我們選擇了13號線,從云谷寺站坐纜車上白鵝嶺,15華里的登山道約10分鐘就到了。</h3><h3> 3、黃山門票內,有一半就是屬于西海大峽谷,風景很美,如果來黃山不去西海大峽谷,就虧大了。去西海大峽谷要注意別迷路,走到步仙橋時應特別注意,別走錯了,千萬別走到釣橋庵去,那里很遠,最好在上午下到大峽谷,不然萬一迷路了就難出來了。</h3><h3> 4、從慈光閣上山有兩條路,一條通往坐索道的入口(左邊),一條通往山路的入口(右邊)。不要走錯,不然會走很多冤枉路。<br></h3><h3><h3> 5、不要帶過多的方便面,上山什么都離譜,就方便面還算合理,5元幫你泡好,比你從山下帶上來好多了,畢竟方便面太占體積了。</h3><h3> 6、黃山共有四條索道:玉屏索道(前山索道)、云谷索道(后山索道)、大平索道(北門索道)、西海大峽谷索道(觀光索道)。</h3><h3> ①玉屏索道(前山):從慈光閣到玉屏樓。全程2600米,纜車可乘8人,單程10分鐘;</h3><h3> ②云谷索道(后山):從云谷寺到白鵝嶺。全程2666米,纜車可乘8人,單程10分鐘;</h3><h3> ③大平索道(北門):從松谷庵到松林峰。全程3709米,纜車可乘100人,單程8分鐘;</h3><h3> ④西海大峽谷索道(觀光):從排云溪站(谷底)到天海站(上站)。全程893米,單程8分鐘;</h3><h3> 黃山索道價格:上山80元,下山90元;西海大峽谷觀光索道價格:80元。</h3><h3> 黃山索道的建成,大大縮短了游客上下山的時間,同時也大大節(jié)省了游客的體力。因為無論上山還是下山,據(jù)說步行都要花費兩三個小時之多。不過,黃山索道的終點站也僅僅只到黃山的半山腰。即便乘纜車上了山,還是需要游客自行爬山,才能欣賞到黃山的各處風景。據(jù)說,纜車以外,游客步行的時間也需八九個小時(指一日游:當天上山當天下山)。</h3><h3> 黃山的所有索道,在旺季都需排長隊。故時間安排上務必留有余地,不然會耽誤行程。</h3></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