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h3><h3> 這份溫暖總會直達心底。望春風(fēng),回憶又過千里,遠望著的依舊還是故土的山和故鄉(xiāng)的人兒…… ——題記
父親又開車帶我回家過年了,透過窗子看到天上的白云,路上還有沒化的積雪,漫山頂上也覆蓋著白白的一層。走過這一路的雪景,不免又回想起兒時的往事,我總會記起那柔軟翠綠的河邊柳樹;聽見知了一夏的鳴叫和孩童放學(xué)后的吶喊與尖叫;我想起家后邊嘩嘩流淌的河水,金黃的麥子,綠油油的高粱地,漫山的槐花香,溫順的羊群,連綿不絕的青山,這便是生我養(yǎng)我的那個小村莊——石匣。<br></h3><h3></h3> <h3> 故鄉(xiāng)的雪,常常是不經(jīng)意的,鵝毛大雪一夜之間就會覆蓋整個村落。記得那時的我五六歲,父親喝了點酒便一時興起帶我去南坡后頂“拾兔子”,腳下踩著厚厚的積雪,發(fā)出“嘎吱嘎吱”的聲響,總還覺得十分有趣。父親是極疼愛我的,我不時停下腳步,看看這里說說那邊,他一次也沒有催促過我。皚皚的白雪,滿山望去可總還是看不到一個兔子的身影,更不要說“拾兔子”了。越走也愈發(fā)覺得勞累,父親索性把我背了起來,我跨在父親背上,雙手摟住他的脖子。雖然累但他只是嘿嘿地笑著,邊走邊和我說道:“說起套兔子,你愛平大爺可是一把好手!”
說起愛平大爺總還是記憶猶新,愛平大爺愛看書,記得小時候暑假我跟著爸媽去濟南打工,愛平大爺也在,晚上休息時他總會給我講起楊家將、岳飛的故事,言談之間總能感覺到愛平大爺對于文學(xué)的熱愛。愛平大爺歌唱的也好,干活之余總會哼唱起一首動聽的“牡丹之歌”,現(xiàn)在因工作在外很少回老家,和大爺也少有聯(lián)系了,但偶爾翻看朋友圈總能看到愛平大爺拍的家鄉(xiāng)美景,每次也都會勾起我的回憶。<br></h3> <h3> 野兔有個弱點,就是會走老路。只要是不被打擾或驚嚇,總會天天來回走同一條路。對這樣一條它自己踩出來的路,也總是深信不疑,久而久之,就在山里林間踩出了一條依稀可辨的小路來。盡管是到了冬季,野兔還是不改初衷。在野兔經(jīng)常走過的地方用細(xì)鋼絲一頭緊緊綁在旁邊的樹杈上,那個空套則會懸起,野兔在經(jīng)過的時候,恰好能把腦袋鉆進去。當(dāng)路過此處時,兔腦袋一下子就鉆進了這個鋼絲套里,于是,立馬就被套住了,百試不爽。
我和父親順著山路滿山尋兔,劉家峪、風(fēng)坡、北嶺、相峪嶺一一都去了,可還是一無所獲,回家后母親生氣的說:“兩個傻瓜,不下套子怎么拾兔子!”最后此事在濕了大半身棉褲和一家人的哈哈大笑中不了了之了。<br></h3> <h3> 冬天去山上玩耍是不大可能了,除了打雪仗,堆雪人還有一件最為有趣的,那便是捉家雀兒。下點小雪是不太行的,總得等到積雪覆蓋房頂一兩天,家雀兒滿地找吃的時候才好。輕輕掃開一塊雪,露出一塊地面,用一支短的高粱桿子支起一面大的竹篩來,下面撒些糧食,桿子上系一根長毛線繩,人躲在遠處牽著,等到家雀下來啄食,走到竹篩底下的時候,將繩子一拉,家雀兒就被罩住了,這是國慶叔教授的方法。我卻總也耐不住性子,沒等家雀兒進入陷阱總會提前收網(wǎng),最后結(jié)果總是一無所獲。期間最為害怕的可能是奶奶忙前忙后的進出“飯屋”(一般是南屋,做飯之地,供奉灶王爺之處)總會驚的家雀兒不敢下來覓食,如果中間突然來上一句閑語真可謂是前功盡棄了。聽人說家雀兒是一道美食,雖說家雀兒不是一種益蟲,可總還是不敢吃,逮住后捉玩一會兒總也會將其放走,大概可能是又想起姥姥不讓殺生的囑托吧。<br></h3> <h3> 過了年,便會“唱老戲”(即“章丘梆子戲”發(fā)源于章丘官莊石匣村,現(xiàn)為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小時候的我對于白天“唱老戲”是沒有太大興趣的,因為總也聽不懂,父親和國慶叔他們總是聽得津津有味,有時還會跟著哼唱一番。到了晚上也會人群攢動,這時村里的年輕人多會聚集起來,一臺燕舞牌收錄機,幾個150瓦的大燈泡就把舞臺搭建起來了,后來才知道這是德新大爺他們自導(dǎo)自演的一場文藝演出。
德新大爺給我的印象總是一席黑色風(fēng)衣,锃亮的背頭,十分干凈。從那時德新大爺組織村里年輕人搞文藝晚會到現(xiàn)在德新大爺在自家小紅樓組織“濟南文峰書院作家創(chuàng)作基地”、“驢友之家”,不禁敬佩德新大爺?shù)慕M織能力和創(chuàng)新意識。
九十年代初,那時才剛剛興起打工、下海做生意,大部分的人還過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安靜日子。對于霹靂舞、小品、歌唱這些新興事物大家是帶著新奇目光的。雖說現(xiàn)在手機網(wǎng)絡(luò)這樣發(fā)達可總還是少了父親常常談起的屬于他們那個年代的純真和快樂。<br></h3> <h3> 如今石匣老家的變化是巨大的,章丘梆子戲曲博物館建立、六月二十過半年、攢文化興起、農(nóng)家樂的興起,煥然一新……
“心逐南山去,影隨鄉(xiāng)土來。故園石間草,昨日盼花開?!绷魈试谖矣洃浬钐幍耐昊貞?,總會幻化成絲絲溫暖直抵心間,腳步慢一點,心也靜一點,不禁感嘆那時候的戲曲真好聽,那時候的雪景真好看?。?lt;br></h3> <h3>【作者簡介】</h3> <h3> 于金鵬,1994年生于山東濟南,萊蕪區(qū)汶源學(xué)校初中部語文教師。大學(xué)期間其作品《歲月伴書香》在東營市首屆讀書節(jié)征文比賽中獲得一等獎。作品《閱讀,斜風(fēng)細(xì)雨終是你》在東營市第二屆讀書節(jié)征文比賽中獲得優(yōu)秀獎。作品《讓生命里生長出高的樹》在黃河口晚刊發(fā)表,文章《成長路上的詩與遠方》在濟南市教育局公眾號發(fā)布。其作品多次在在萊蕪文藝報刊發(fā)表。<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