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潮州湘子橋,又稱廣濟橋,即潮州廣濟橋,是古代橋梁建筑的杰作。</h3> <h3>位于廣東省潮州古城的東門外,初建于宋代,距今已有800余年的歷史。</h3> <h3>湘子橋奇特別致的結(jié)構(gòu),集梁橋、拱橋、浮橋等形式于一體,凝結(jié)了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藝術(shù)的結(jié)晶。</h3> <h3>它是中國第一也是世界第一座啟閉式橋梁,以其“十八梭船二十四洲”的獨特風(fēng)格與河北趙州橋、 泉州洛陽橋、北京盧溝橋(亦作蘆溝橋)并稱 中國四大古橋。</h3> <h3>廣濟橋是潮汕地區(qū)著名文物旅游勝地,也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h3> <h3>廣濟橋東邊有十三個橋墩,西邊有十一個橋墩。</h3> <h3>廣濟橋巨大的石洲,大小不一,形態(tài)各異,南北兩端均作尖形,利于緩和水流沖擊。</h3> <h3>每個橋墩上有兩個亭子,亭子風(fēng)格各異,一共有四十八個亭子。</h3> <h3>龐大的石塊與石塊之間都是卯榫相接。</h3> <h3>樓臺亭閣規(guī)模之大,形態(tài)之多,裝飾之美,實屬罕見。</h3> <h3>中間設(shè)舟二十四為浮梁,后來梭船改為十八只。潮諺有云:“潮州湘橋好風(fēng)流,十八梭船二十四洲。</h3> <h3>1958年進行加固維修,并拆除了十八梭船,改建為三孔鋼架及兩處高樁承臺式橋梁;</h3> <h3>2003年10月開始進行全面維修,總體按明代風(fēng)格為修復(fù)依據(jù),功能定位為旅游觀光步行橋;2007年竣工。</h3> <h3>中間浮橋長97.3米,由十八只木船連接而成。</h3> <h3>廣濟橋始建于南宋乾道七年(1171年);明朝嘉靖九年(公元1530年)形成“十八梭船廿四洲”的格局。</h3> <h3>廣濟橋為浮梁結(jié)合結(jié)構(gòu),由東西二段石梁橋和中間一段浮橋組合而成,梁橋由橋墩、石梁和橋亭三部分組成。</h3> <h3>廣濟橋全長518米,東邊梁橋長283.35米,有橋墩12個和橋臺一座,橋孔12個。</h3> <h3>西邊梁橋長137.3米,有橋墩8個,橋孔7個,石梁寬5米。</h3> <h3>每個亭子的楹聯(lián)匾額,均由不同書家書寫。</h3> <h3>廣濟橋東岸風(fēng)光。</h3> <h3>廣濟橋東岸風(fēng)光。</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