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font color="#167efb">鐵棍山藥的風流
王東武
人的味覺一定是有記憶的,并且相當持久。幾十年了,每當霜降過后,鐵棍山藥的甘甜醇美,就會從童年記憶的遠方飄來,在我的舌尖上流連盤桓,纏繞著,催促著,去家鄉(xiāng)的田間,挖一筐新鮮的山藥?;虬局?,或煲湯,或蒸鮮,美味一番,其興方足。熬粥時,放上幾段山藥,那粥就柔滑爽口,那山藥則細膩酥甜。真是養(yǎng)生的甘露,絕妙的佳配。這已成為一種嗜好,一種習慣,一種享受。喝了鐵棍山藥熬的粥,人們不在畏懼氣候的寒冷,不再怨恨冬天的漫長。
</font><br></h3> <h3><font color="#167efb">不知是哪位美食家,說是吃了鐵棍山藥,感覺有幾個“受不了”。一傳十,十傳百,一時間,鐵棍山藥竟成了“風流產品”。一句暗藏玄機的諢語,儼然成了不脛而走的廣告,這讓人始料未及。
</font><br></h3> <h3><font color="#167efb">鐵棍山藥顯然不能歸于"風流產品”。但它的風流卻韻貫古今,名滿中華。
</font><br></h3> <h3><font color="#167efb">作為皇室御貢,貴族專享,鐵棍山藥功過難評。它曾不慎助長了商紂王的雄風和霸氣。紂王的寵妃蘇妲己是溫縣人,她的美貌不知是否與山藥有關,但她以家鄉(xiāng)的山藥取悅于紂王,也應在情理之中。鐵棍山藥進入宮廷也許是即此發(fā)端的。如此說來,蘇妲己對家鄉(xiāng)山藥的推廣也應薄記寸功。當然,這些都只是推測和傳說。但鐵棍山藥早已成為宮廷御品,倒是不爭的史實。
</font><br></h3> <h3><font color="#167efb">上世紀八十年代,鐵棍山藥在廣東香港大行其道。一些精明的溫縣人,冒著投機倒把罪名的風險,將一些農戶種植的山藥偷偷賣到南方,很是賺了一筆錢。有一位“土外交”,神通廣大,竟用山藥換來了數輛日本小轎車,浩浩蕩蕩,開進了溫縣古老的街道,行走在欽羨的目光中。一時間,威振古溫大地,驚動懷府八縣。鐵棍山藥的能耐,讓土生土長的莊稼人大吃一驚。改革開放,讓貌不起眼的鐵棍山藥“一出農門,身價百倍”。
</font><br></h3> <h3><font color="#167efb">人們不在堅守以糧為綱的信念,開始悄悄的縮減著糧食種植的面積。他們不再種紅薯。盡管在饑餓的年月,紅薯是救命的功臣,曾主宰著田野播種的權力。那時,山藥則踟躕著,夾著細細的尾巴,在邊角地頭旁,被泥土深深的掩埋而屏住呼吸。星換斗移,時過境遷,一對同宗同族兄弟,命運悄然互易。紅暑褪卻紫色的外衣,山藥則渾身鍍金,黃袍加身。像一場馬拉松的選美大賽,曲線苗條的鐵棍山藥戰(zhàn)勝了臃腫肥胖的紅薯。這是歷史的訣別,這是時代的選擇,這是市場的青睞,這是百姓的期待。鐵棍山藥欣逢其時,風流于時代。
</font><br></h3> <h3><font color="#167efb">鐵棍山藥的風流與時俱進。在經濟價值獨領風騷的光芒中,山藥又向更廣闊的消費領域拓展。
</font><br></h3> <h3><font color="#167efb">山藥懂得,它真正的風流和價值不在狹窄的宮廷長廊里,也不在豪商富賈的鴛鴦帷帳中。養(yǎng)生延年是公民的平等權利,普通百姓的生命與精英達人一樣珍貴。他們同樣希望生命的扁舟,能動力十足地駛向更遙遠的長壽彼岸。
</font><br></h3> <h3><font color="#167efb">不知何年起,山藥已不再習慣宮廷的寂寞和冷清,大膽地走出了高階深殿;不知何時起,它不滿足于錦衣玉食的壟斷和專享,悄悄地把他們養(yǎng)生的配方泄露給世人。于是,山藥從精英消費變?yōu)榇蟊娤M。在廣東食府海鮮煲湯的黑陶罐中,在蒙古包清燉羊肉的銅火鍋里,隨處可見鐵棍山藥調味佐餐的忙碌身影。山藥為美食添味,美食為山藥爭輝。鐵棍山藥已走上了百姓的日常餐桌。或為青春的勃發(fā),或為容貌的昳麗,或為虛弱的殘年,或為患病的驅體?;蚴裁炊疾粸椋皇窍矏勰且环菘诟?,嘗試那一種新奇。春節(jié)團圓,沒有一碗山藥熬制的香粥,游子的鄉(xiāng)戀何處尋找?新婚佳宴,沒有一盤清蒸的山藥佳肴,未來的甜蜜何以體味?
</font><br></h3> <h3><font color="#167efb">鐵棍山藥的外表既不光鮮,也不風流。相反,它的外觀很難看。呼其名而知其形,單調呆板,一根非扁非圓的細鐵棍。不像蓮耦的中通外直,亭亭玉立。它的表皮毛孔粗大突出,須毛繁多,一根山藥的須毛常在兩千條左右,像一個常年不刮胡須的干老頭。然而,透過外表的樸拙,我們卻透視出山藥的頑強和堅韌。溫縣壚土地多,土質堅硬。山藥生長于其中,或曲或彎,或扁或圓,正雕刻出其獲取生命空間的抗爭軌跡,這是一條多么優(yōu)美的生存曲線!那通體的柔絲,既是汲取養(yǎng)分的臍帶,又是傲立成長的支撐,一絲一線,在深埋的地下,為開辟生命的巷道,而發(fā)起無數次的柔韌的掘進!
</font><br></h3> <h3><font color="#167efb">我曾在一方山藥地的田頭,想像著它們深藏在地下,各就各位、挺抜屹立的英姿,就像是臨潼的秦代兵馬俑,縱橫列陣,威武雄壯。一年一年,聚合又分散,分散又聚合,在歷史的歲月里,生生不息。
</font><br></h3> <h3><font color="#167efb">正值山藥收獲的季節(jié),一道道亮麗的風景,令人目不暇接。
</font><br></h3> <h3><font color="#167efb">站在家鄉(xiāng)的田頭向遠望去,冬天的田野一望無際。人們正在釆挖山藥。采挖機在田埂上轟鳴前行,螺旋的犁鏵將山藥從一米多深的地下連根拔起。一根根的山藥裹著泥土,匍匐在地面上,不知它是不忍離開這擁抱了八個月的土地,還是由于羞赧而擔心裸露了粗陋的胴體?在陽光的照射下,帶著濕氣的泥土,縹渺著若有若無的云煙,平添了原野幾分靈動的氣韻。
</font><br></h3> <h3><font color="#167efb">一群群的靚女俊男,如蝴蝶般穿梭在采挖山藥的田野里,他們是來買山藥的。但又不全是,這些刷微信的年輕人早就會從網上購買了,他們是來體驗的。從鄭州,新鄉(xiāng),洛陽來到這里,享受一下挖山藥的樂趣?;蛟S是為了買到更新鮮的山藥,或許是為了獲得正宗地道的珍品。他們懂得,這里是壚土地,而壚土地的山藥才是地道的。十年一輪的種植周期,讓山藥安身立命的壚土地資源顯得更加珍貴。
</font><br></h3> <h3><font color="#167efb">在人工挖釆的地塊里,小伙子跳進一米深的溝槽。锃亮的皮鞋上已粘滿泥土,他也全然不顧,為自己終于挖出完整的一根而歡呼!姑娘早已拿起手機,留影拍照,迅速將倩影傳至百里之外的好友。他們體悟著山藥生長的不易,挖掘的艱辛,也為山藥的神奇找到了答案。
</font><br></h3> <h3><font color="#167efb">忙壞了那些快遞公司。隨便走進一些村里,就能看到公司的小伙子們競相為山藥的遠銷而汗流浹背。他們放下架子來到農家宅院,將外寄的山藥,一箱箱,一件件,就地托運。莊戶人何時有了這么大的派頭,指指點點,竟然讓這些城里人為你們抬下搬上,大汗淋漓?
</font><br></h3> <h3><font color="#167efb">在溫縣出城的各個路口,都能看到賣山藥的農戶,運送山藥的電動三輪來去如梭,川流不息……
</font><br></h3> <h3><font color="#167efb">在北京商場,在鄭州機場,“正宗溫縣鐵棍山藥”的綠色標簽也分外醒目!
</font><br></h3> <h3><font color="#167efb">鐵棍山藥太火了!火的讓人嫉妒,火得讓人眼紅!
</font><br></h3> <h3><font color="#167efb">隆重的演唱會總會招來世人的擁擠。面對廣闊的市場和效益,外地的山藥也想分一杯羹?;騿虋y打扮,以鐵棍山藥的包裝以假充真;或魚目混珠,以淮山藥代替懷山藥。如此種種,我們見得夠多了,豈奈若何?烏鴉永遠是烏鴉,不可能成為鳳凰。溫縣人對此深信不疑。沒有真實,便沒有假冒;沒有名牌,便沒有贗品。假冒山藥是一個小丑,在舞臺上的表演總是偷偷摸摸,鼻梁上的那抹白粉讓人一看便知其根底;假冒山藥是一種陪襯,沒有對比,哪來的優(yōu)劣?沒有配角,哪會有主角?對此,溫縣人顯得寬容,大氣。他們始終相信,那些忘了自己的姓名,而去跪拜別人宗祠的子弟,不會為人所收納,必將被族人所拋棄,不三不四,不倫不類,最終而將失去自己。
</font><br></h3> <h3><font color="#167efb">凝望著釆挖山藥的宏大場面,我想,應編排一場大型的釆挖山藥的舞蹈,將勞作的辛勤和歡樂藝術地再現(xiàn);我想,應邀請一位著名的畫家,在尺幅千里的畫卷中,賦于鐵棍山藥濃墨重彩的一筆;我想,寫一首詩吧,贊美這腳下生我養(yǎng)我的土地,這蘊育無限風流的土地。我想,鐵棍山藥也一定會欣然同意的,因為,它知道,自己的風流也來自那深厚肥沃的土地。
(該文發(fā)表在焦作晚報2020年1月10日11版周末覃懷月)</font><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