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人人操人人叉|色五月婷婷俺也去|久热福利在线视频|国产一区在线资源|日本无遮挡一区三区|操碰免费在线播放|国内A片成人网站|黄片无码大尺度免费看|欧美亚洲一二三区|8090碰人人操

天書《山海經(jīng)》 神奇瑰麗的圖像世界

走走看看

<h3>《山海經(jīng)》是我國現(xiàn)存最古老的先秦古籍之一,該書的作者是誰已經(jīng)是一個歷史迷案,有說是大禹和伯益寫的,大禹就是大家都很熟悉的治水的那位大禹,伯益是大禹的執(zhí)政官,也是后來的秦國和趙國的先祖。</h3> <h3>我們身邊各類玄幻題材電視劇,均以《山海經(jīng)》神怪文化為靈感源泉:《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的青丘九尾狐,《花千骨》的長留山,《神奇動物在哪里》中的騶吾......這些時間橫跨古今、形式從舊到新的經(jīng)典,均取材于這本流傳千年的中國志怪古籍。</h3> <h3>《山海經(jīng)》一共有18卷,包括《山經(jīng)》5卷,《海經(jīng)》13卷。全文才只有三萬字,記載了100多個國家,500多個山名,100多條水道。</h3> <h3>《山經(jīng)》雖然篇數(shù)少,但是字數(shù)多,有兩萬多字,《山經(jīng)》的文字,結(jié)構(gòu)清晰,邏輯流暢,像是很有條理的說明文,主要記錄了山川地理、動植礦物、各路神仙、祭祀儀式等內(nèi)容。除了山上的異獸,這些山神也長得奇形怪狀的,有鳥身龍首、人面龍身、人面三首、豬身八足蛇尾……要么就是半人半獸,要么就是各種動物體拼接出來的。</h3><h3><br></h3> <h3>《海經(jīng)》的風格就自由散漫了很多。雖然只有九千多個字,卻盛產(chǎn)神話故事,天馬行空,不拘一格。像我們今天熟悉的夸父逐日、大禹治水、精衛(wèi)填海等故事,就出自《海經(jīng)》。</h3> <h3>《海經(jīng)》的前四篇,是海外四經(jīng),跟《山經(jīng)》比較像,但主要講的都是外國的奇人異物,比如海外的哪個國家的人長了翅膀,哪個國家的人走路是雙腿交叉著走的……如厭火國的人能噴火,貫胸國的人胸前有個大洞,三首國的人有三個頭,一目國的人只有一只眼,另外還有小人國,大人國,男人國,女人國等等,就出自海外四經(jīng)。</h3> <h3>海內(nèi)四經(jīng)就比較雜,講的有昆侖的景象如何磅礴,鳳凰的樣貌和習性如何,各地河流的發(fā)源和流向,甚至還提到了匈奴和朝鮮等國家名族??偟膩碚f,海內(nèi)四經(jīng)可以看成是海外四經(jīng)的"國內(nèi)版",講的都是國內(nèi)的奇人異物。</h3> <h3>《海經(jīng)》還有大荒四經(jīng)和海內(nèi)經(jīng)這五篇,相當于補充前八篇的內(nèi)容,記載的東西也差不多,區(qū)別就是,這后五篇更加豐富,而且保存了大量的神話資料。比如黃帝的家譜、大禹共工的故事、絕地天通的神話、逐鹿之戰(zhàn)、女媧羲和燭龍應龍西王母……等等,都有相應的記載。</h3> <h3>書中還提出了世界是有極限的理念(天地之東西二萬八千里,南北二萬六千里),可謂是中國古地理史上的一大重要成就。整部書的結(jié)構(gòu)普遍被認為是由《山經(jīng)》和《海經(jīng)》構(gòu)成同一個地理方域中的不同部分,即《山經(jīng)》在內(nèi),《海內(nèi)經(jīng)》次之,《海外經(jīng)》再次之,《大荒經(jīng)》最外。各部分從內(nèi)而外,由近及遠,組成《山海經(jīng)》中完整的世界格局。</h3> <h3>《山海經(jīng) 中次九經(jīng)》云:“又東一百五十里,曰熊山。有穴焉,熊之穴,恒出人神人,夏啟而冬閉……熊山,帝也”。神農(nóng)架最早的名稱,被稱為“熊山”。熊山是眾山之宗?!妒酚洝酚涊d黃帝為少典之子,這個氏族以熊為圖騰,黃帝號有熊。</h3><h3><br></h3><h3>另外,屈原在《離騷》也指明了楚王家族的身世——“帝高陽之苗裔兮”。高陽就是顓頊,黃帝的孫子。因此,楚王姓羋,熊氏。根據(jù)《史記》記載,歷史上25位楚王的名字中都有“熊”字,例如熊橫、熊旅和熊橫。甚至有位楚王直接叫“穴熊”(即熊穴),再聯(lián)想到《山海經(jīng)》的記載,這是巧合嗎?</h3> <h3>《山海經(jīng)》同時也提到了120多種動物,50多種植物,算是一本古生物學教科書吧!</h3> <h3>南山之首曰(音雀)山。其首曰招搖之山,臨于西海之上。多桂,多金玉。有草焉,其狀如韭而青華,其名曰祝余,食之不饑。有木焉,其狀如榖(音谷)而黑理,其華四照,其名曰迷榖,佩之不迷。有獸焉,其狀如禺(音遇)而白耳,伏行人走,其名曰狌狌,食之善走;其為獸,如豕而人面。</h3><h3><br></h3><h3>“狌”是“猩”字的古代寫法,這種類人生物似乎就是今天所說的猩猩了。但在今天,野生的猩猩只在東南亞可以看到,而大猩猩則更是僅存于非洲?!渡胶=?jīng)》中神奇的是狌狌能通曉過去發(fā)生的事情,吃其肉可以善走。</h3> <h3>《山海經(jīng)》曰:“有獸焉,其狀如馬而白首,其文如虎而赤尾,其音如謠,其名曰鹿蜀”。</h3><h3><br></h3><h3>這種生物像馬,但長著白色的腦袋,且身上有著如虎紋一樣的白色條紋,它有可能就是今天的斑馬。眾所周知,斑馬是非洲的特有物種,只在廣袤的非洲大草原上生存,《山海經(jīng)》又是如何知曉的呢?</h3> <h3>九尾狐也在《山海經(jīng)》里登場,書中寫道:"青丘之山,有獸焉,其狀如狐而九尾,其音如嬰兒,能食人;食者不蠱。"</h3> <h3>《西山經(jīng)》的錢來山有羬羊,書中的描述是這樣的:狀如羊而馬尾。這個好理解,貌似羊和馬的組合。</h3> <h3>《北山經(jīng)》譙明山的何羅魚就顯得怪異了,人家尾巴多,它是身子多:一首而十身。除了尾巴多,身子多外,還有頭多的,這位怪獸來頭很大,是昆侖山的門神,叫做開明獸,對它的描述是“類虎而九首,皆人面”。</h3> <h3>一位來自于《中次二經(jīng)》陽山的怪獸更讓人難以理解:“狀如人面而豺身,鳥翼而蛇行”。僅從文字描述來看,它長了一張人臉和豺的身子,完了還有鳥的翅膀,最后走起路來是蛇行,我就想問:你那翅膀是干啥使的,扇風用的嗎?</h3> <h3>《山海經(jīng)》中相當一部分怪獸是吃人的,而這些能吃人的怪獸幾乎都可以學嬰兒叫,試想,半夜三更聽見嬰兒叫,人未有不去查看的,一去查看就有來無回,想來這怪獸吃人也挺講究策略的。</h3> <h3>《山海經(jīng)》的說法,如果一個人睡覺老是做噩夢,可以讓他吃一種"冉遺魚",這種魚"魚身蛇首六足,其目如馬耳。"如果不喜歡吃魚,還可以選擇一種"其狀如烏,三首六尾而善笑"的名叫"鵸鵌"的鳥。此外,如果吃了一種"其狀如貍而有髦,其名曰類"的野獸,還能變得不嫉妒他人,實在堪稱神奇。</h3> <h3>除了食療功能外,相當一部分怪獸還具備預兆功能,如鳳凰,“見則天下安寧”。在史書的記載中,盛世常有吉祥物出現(xiàn)就源自于《山海經(jīng)》。</h3><h3>預示天下大亂的,如一個叫“大鶚”的怪獸,長得“狀如雕而墨文白首,赤喙而虎爪”,“見則有大兵”,一個叫“肥遺”的,長得“蛇形一首兩身”,“見則其國大旱”。</h3> <h3>書中提到了300多種礦物,還將他們按金玉石土分類,算得上一本礦物學教材。</h3><h3><br></h3><h3>《南山經(jīng)》中“又東三百七十里,曰侖者之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青?。有木焉,其狀如谷而赤理,其汗如漆,其味如飴,食者不饑,可以釋勞,其名曰白?(gao),可以血玉?!?lt;/h3><h3><br></h3><h3>《中山經(jīng)》記載的:“荊山之首,曰景山,其上多金玉?!苯鹩裨跁薪忉尀槲唇?jīng)提煉磨制的天然金屬礦物質(zhì)和玉石</h3> <h3>玉可以吃??這一點在《山海經(jīng)》里有記載:</h3><h3>有一座山叫密山,那里是丹水的源頭,那里產(chǎn)的玉膏是黃帝喜歡的食品。這些玉膏分為五色,澤而有光,天地鬼神都能以它為食。</h3><h3><br></h3><h3>愛吃玉的不止神仙,《山海經(jīng).海內(nèi)經(jīng)》還有一則神話:一棵長玉的樹,每年都會有鳳凰來吃。鳳凰的頭上長有“德”字,為后世“以玉比德”提供了神話依據(jù)?,F(xiàn)在想來,玉是天地鬼神、上古黃帝以及鳳凰等祥瑞的喜愛之物,怪不得華夏以玉為貴。就連孔子以玉比德,也要貼合“天地”二字才完美。</h3> <h3>我們耳熟能詳?shù)纳裨拏髡f,太多都與《山海經(jīng)》有關。西王母、女媧、黃帝與蚩尤、大神刑天等神話傳說,算得上先秦版的故事會,童話大王。</h3> <h3>《山海經(jīng)》中,不同死法的“夸父”:</h3><h3>“夸父與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飲,飲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飲大澤。未至,道渴而死。棄其杖,化為鄧林。”</h3><h3>這說的是夸父追日而跑,最終因為沒有喝上水而渴死。</h3> <h3>《山海經(jīng)》又曰:</h3><h3>“應龍已殺蚩尤,又殺夸父,乃去南方處之,故南方多雨?!?lt;/h3><h3>這段記載則說夸父是被應龍殺死的。</h3> <h3>《大荒北經(jīng)》中記載的夸父更為詳細:</h3><h3>“大荒之中,有山名曰成都載天。有人珥兩黃蛇,把兩黃蛇,名曰夸父。后土生信,信生夸父??涓覆涣苛Γ啡站?,逮之禺谷。將飲河而不足也,將走大澤。未至,死于此。應龍以殺蚩尤,又殺夸父,乃去南方處之,故南方多雨?!?lt;/h3><h3>這里額外介紹了夸父所處之地及超酷造型??涓甘呛笸林畬O,但與《海外北經(jīng)》不同在于:夸父追的不是太陽,而是日影!《大荒北經(jīng)》的記載,泄露了夸父逐日神話的原初本像,表明夸父所追趕的并非是日輪本身,而只是太陽的影子而已!</h3><h3><br></h3><h3>《列子·湯問》中,基本延續(xù)了《大荒北經(jīng)》的說法,明確指出追的是日影!“夸父不量力,欲追日影,逐之于隅谷之際??视蔑嫞帮嫼游?。河渭不足,將走北飲大澤。未至,道渴而死?!?lt;/h3> <h3>《山海經(jīng)》中,記錄了一位“重量級”人物—西王母。西王母在《山海經(jīng)》中一共出現(xiàn)了三次。</h3><h3>第一次,在《西次三經(jīng)》中:“玉山,是西王母所居也。西王母其狀如人,豹尾虎齒而善嘯,蓬發(fā)戴勝,是司天之厲及五殘”。</h3><h3><br></h3><h3>第二次,在《大荒西經(jīng)》中:“西海之南,流沙之濱,赤水之后,黑水之前,有大山,有曰昆侖之丘。有神人面虎身,有文有尾,皆白處之。其下有弱水之淵環(huán)之,其外有炎火之山,投物輒然。有人,戴勝虎齒,有豹尾,穴處,名曰西王母。此山萬物盡有”。</h3><h3><br></h3><h3>第三次,在《海內(nèi)北經(jīng)》中:“西王母梯幾而戴勝杖,其南有三青鳥,為西王母取食,在昆侖虛北”。</h3> <h3>總結(jié)一下:西王母戴勝(“勝”的模樣,是一個中間有方孔的橫軸,在其兩端則是兩個上下對稱分布的梯形裝飾物)??西王母善嘯(唱歌好聽)??西王母具有伺察和控制災害之氣的神力??????這么來看西王母應是個風姿綽約的美人???♀?。</h3> <h5><font color="#808080">番外:西王母埃及女法老說。上古典籍《穆天子傳》記載了穆天子與西王母會面的場景,書中交代穆天子駕著八匹馬拉的車,走了將近九個月,這才到達了西王母的駐地。馬匹在奔跑時,平均速度可以達到40里每小時左右。如果這匹馬不停地以這個速度狂奔,并且以直線距離到達埃及,正好需要一個月。走走停停,用九個月到達埃及根本就不成問題。因此王母是埃及女法老的傳言很靠譜。我們也可以通過埃及女法老裝束,與《山海經(jīng)》描寫進行對比。</font></h5> <h5><font color="#808080">番外:西王母乃印度濕婆說。濕婆的名字,梵語的拉丁字轉(zhuǎn)寫為“Shiva”,跟“西王”的發(fā)音非常近似是吠陀教最偉大的神靈之一,印度教三大主神之一,兼具創(chuàng)生與毀滅、創(chuàng)造與破壞的雙重力量。濕婆為苦行之神,常年在凱拉斯山(梵:Kalashi/Kailasa)的石洞里苦行和沉思,獲得神奇的力量。《山海經(jīng)》形容西王母是“穴處”。這座凱拉斯山就是西藏岡底斯山的主峰岡仁波齊山(藏:?????????????/Gangs Rin-po-che),對于苯教、印度教、佛教和耆那教而言,都具有重大的文化象征意義,被各教視為“世界中心”</font></h5> <h3>中學語文地理必學的《水經(jīng)注》中,有數(shù)十處引用了《山海經(jīng)》。大詩人的陶淵明寫下的“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笔嵌炷茉?shù)慕?jīng)典詩文。</h3> <h3>屈原的《天問》《涉江》,提到了很多《山海經(jīng)》中的故事,如《天問》的</h3><h3>“鴟龜曳銜,鯀何聽焉?順欲成功,帝何刑焉?</h3><h3><br></h3><h3>屈原在詩里問:哎呀鯀你為什么會去盜天帝的息壤(息壤,就是一種傳說中能自生自長永遠不滅的泥土)呢?那是因為鯀聽了鴟龜 chī guī 一只成精的像鴟鳥的老烏龜?shù)脑?,說這息壤能治水,盜土救水,原本想成為中國的普羅米修斯,結(jié)果這息壤不是混凝土水泥,堵不住洪水,反而造成了人災更大的災難,天帝一發(fā)怒,鯀就被砍了頭。</h3> <h3>李白的《夢游天姥吟留別》、《蜀道難》、《梁甫吟》、《北風行》都流趟著《山海經(jīng)》的血脈。如《蜀道難》里的:</h3><h3>“蠶叢及魚鳧fú,開國何茫然”</h3><h3>爾來四萬八千歲,不與秦塞通人煙<br></h3><h3><br></h3><h3>蠶叢及魚鳧,都是古蜀國的國王,而對魚鳧的來歷,最早的文字記載就是出自《山海經(jīng)》?!渡胶=?jīng)·大荒西經(jīng)》里記載了五帝之一的高陽氏顓頊死后變成一種叫魚婦的怪魚的故事,山海經(jīng)里的這個怪物魚婦與古蜀國國王魚鳧,兩個字的讀音都是一樣的。而近代包括從三星堆大量的考古結(jié)果都顯示,古蜀國正是顓頊的后代南下移民而建立的古國。你看,在這里文學神話和歷史是不是就得到了高度的契合。</h3> <h3>地理、歷史、神話、宗教、小說,在這本中國的創(chuàng)世史詩里包容貫通,自成體系,所以它到底是一本什么書?從古至今沒有統(tǒng)一的說法, 在《漢書.六藝志》里把它列在數(shù)術略的形法類,和《相人》《宮宅地形》等書歸在了一類,當成相書算命的教材,而到了《隋書.經(jīng)籍志》則把它改在了史部地理類。</h3> <h3>提出《山海經(jīng)》是中國小說之祖的,最先來自于清朝修訂四庫全書的紀昀(曉嵐),他將《山海經(jīng)》納入了四庫全書中的子部的小說家類。</h3> <h3>現(xiàn)在史學界一般認為《山海經(jīng)》中的《山經(jīng)》部分成書最早,大約是戰(zhàn)國時代,地理意義也是最大的?!渡浇?jīng)》共分五卷26篇,以晉西南和豫西為中心,記錄了中國境內(nèi)的26列山岳。主要反映了古人對中國三個方面的地理認識。很難想象,那時候的人們沒有衛(wèi)星,是如何了解我國廣袤的地域范圍的。</h3><h3><br></h3><h3>《山經(jīng)》所涉及的范圍東起浙江舟山群島,西抵新疆阿爾金山一帶,南達海南,北至內(nèi)蒙古高原的陰山山脈。這基本上就是現(xiàn)在中國的版圖面積了。這可比那時古人所知的九州范圍大多了。</h3> <h3>《山海經(jīng)》一個個獨立但又隱性連接的故事,搭建起了中國上古的整個歷史框架,讓它成為了中國古代文化知識大寶庫,成為后世學者研究中國上古活物論時期的最重要文獻。</h3><h3><br></h3><h3>司馬遷說: “至禹本紀山海經(jīng)所有怪物,余不敢言之也” ,意思是山海經(jīng)里記載的內(nèi)容特別是那些奇花異獸,司馬太公不敢拿來當史料。 但實際上,《史記五帝本紀》中上古五帝時代的整個歷史框架,源頭正是《山海經(jīng)》里這些看似散亂的神話傳說。</h3> <h3>不周山是這些散亂的神話里一個核心的點,串起整個山海經(jīng)的神話體系構(gòu)架。</h3> <h3>《大荒西經(jīng)》里是這樣講述不周山事件的:</h3><h3>“西北海之外,大荒之隅,有山而不合,名曰不周,有兩黃獸守之。有水曰寒署之水。水西有濕山,水東有幕山。有禹攻共工國山?!?lt;/h3><h3><br></h3><h3>大意就是西北海之外有座山叫不周山,此山是殘缺不能補合的,至于是先天殘缺的還是后來殘缺的,書里沒有提及,但最后一句補充了,山的旁邊是過禹攻打共工的戰(zhàn)場。</h3> <h3>所來經(jīng)過《列子.湯問》《淮南子》一系列古籍的補充,不周山神話變得完整和豐富起來,和共工在不周山開戰(zhàn)撕逼的大神也從禹變成了祝融,戰(zhàn)敗的共工發(fā)了怒,撞斷了不周山與祝融同歸于盡,而這不周山是天的柱子。</h3> <h3>以至后來的女禍補天,后羿射日,大禹治水。</h3> <h3>這一時期,以黃帝和炎帝為主干的部落共同構(gòu)建成了一個炎黃部落聯(lián)盟(東夷——華夏部落聯(lián)盟)。炎帝承認黃帝公孫軒轅對黃河流域的領導權(quán)。隨后,黃帝又繼續(xù)與黃河下游的苗蠻部落——九黎族的蚩尤部落開展了征戰(zhàn)和角逐,</h3> <h3>涿鹿一戰(zhàn)以黃帝勝出而告終,在《山海經(jīng)》及司馬遷的史記都進行了精彩的描述?!渡胶=?jīng)》里面就是黃帝請出了旱災之神女魃,戰(zhàn)勝了蚩尤請來的風伯雨師——因為風雨是南方部落所習慣的氣候,而北方的干熱是他們不喜歡的。</h3> <h3>敗北的蚩尤部落則遷移到了南方長江流域,至此,由炎黃蚩所代表的東夷、華夏、苗蠻三大民族部落集團形成華夏民族的基本構(gòu)架)。</h3><h3>炎黃部落聯(lián)盟從黃帝時代沿續(xù)了下去,領導人也從黃帝到顓頊——帝嚳——帝辛——帝堯——帝舜——帝禹,可以看出這樣一個部落聯(lián)盟是以戰(zhàn)爭的勝利方黃帝部落為主導的。《山海經(jīng)》中提到的大禹與三苗之戰(zhàn),后羿與太康的斗爭,都是炎黃爭霸的延續(xù)。<br></h3> <h3>全世界各民族的神話體系里面,有兩種神話是共有的,一個是創(chuàng)世神話,另一個是洪水神話,而沒有那一個國家的洪水神話能夠像我們中華的洪水神話這樣完整和豐滿。也沒有哪個國家的洪水神話提到那場大災難的緣由,是因為兩個神仙在戰(zhàn)爭中的瘋狂舉動。共工祝融的大戰(zhàn),撞斷了不周山的天柱。從而引發(fā)了神州一系列的災難,開啟了中國的大洪水英雄時代。</h3><h3><br></h3> <h3>《山海經(jīng)·大荒西經(jīng)》郭璞做的注:"女媧,古神女而帝者,人面蛇身,一日中七十變。"西漢的《淮南子·覽冥篇》則首次記載了女媧補天:"四極廢,九州裂,水浩洋而不息。于是女媧煉五色石以補蒼天。"女媧不僅僅是創(chuàng)世大神,甚至還是拯救萬民于水火的補天大神,至此,中國的創(chuàng)世神話完全的形成,與《山海經(jīng)》的零散不一不同,從天地初開到女媧補天,表現(xiàn)的也是中國神話和歷史"合二為一"的特點。</h3> <h3>《山海經(jīng)》這部上古奇書不僅僅用看似散亂的神話勾畫出了上古的整個歷史框架,而且它還就神人間剪不斷理還亂的紛爭提出了自己獨特的政治構(gòu)想,那就是中國神話史上的另一個大事件,重黎分天地?!洞蠡奈鹘?jīng)》里提到:</h3><h3>“顓頊生老童,老童生重及黎,帝令重獻上天,令黎邛下地。“</h3><h3><br></h3><h3>這一戰(zhàn)略性構(gòu)想,等于是給后面姜子牙封神孫悟空大鬧天宮八仙過海這一大堆家喻戶曉的神話故事提供了一個理論基石。</h3> <h3>《流浪地球》的作者劉慈欣在他的代表作《三體》里面就描述的未來場景:當主人公羅輯休眠二百年醒來,發(fā)現(xiàn)當時的地球已經(jīng)成了一個沒有國家和軍隊,團結(jié)和睦的地球村,而包括核武器在內(nèi)的所有有威脅的軍事力量,都已經(jīng)到了地球的外太空,你看,這不是末來世界的又一次重黎分天地嗎?</h3> <h3>《山海經(jīng)》作為“千古第一奇書”,被譽為“華夏文明第一寶典”,擁有著破解上古文明歷史的魔力,跨時空挑戰(zhàn)想像力。你可以論四海神奇、遠方怪物,也可以神游名山大川;或者看各路神仙的黑科技互毆??</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