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要把學生看成是發(fā)展的人。<div><br></div><div> 第一,學生的身心發(fā)展是有規(guī)律的。教師必須依據(jù)學生身心發(fā)展的規(guī)律和特點開展教育教學活動,從而有效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 </div><div><br></div><div> 第二,學生具有巨大的發(fā)展?jié)撃?。堅信每個學生都是可以積極成長的,是有培養(yǎng)前途的,是追求進步和完善的,是可以獲得成功的,因而對教育好每一個學生應充滿信心。 </div><div><br></div><div> 第三,學生是處于發(fā)展過程中的人。作為發(fā)展的人,也就意味著學生還是一個不成熟的人,是一個在教師指導下正在成長的人。學生的生活和命運是掌握在學校和教師的手里。學生是不是能生活得很有趣味,是不是能學得很好,是不是能健康成長;是不是幸福歡樂,都和他們所在的學校和所遇到的教師有極大的關(guān)系。 </div> 其次,要把學生看成是獨特的人。 <div><br></div><div> 第一,學生是完整的人。學生有著豐富個性的完整的人。在教育活動中,必須反對那種割裂人的完整性的做法,還學生完整的生活世界,豐富學生的精神生活,給予學生全面展現(xiàn)個性力量的時間和空間。 </div><div><br></div><div> 第二,每個學生都有自身的獨特性?!叭诵牟煌?,各如其面”。珍視學生的獨特性和培養(yǎng)具有獨特個性的人,應成為我們對待學生的基本態(tài)度。獨特性也意味著差異性,差異是一種財富。尊重差異,不僅是教育的基礎,也是學生發(fā)展的前提,要尊重學生的差異,使每個學生都得到完全、自由的發(fā)展。 </div><div><br></div><div> 第三,學生與成人之間存在著巨大的差異。學生和成人之間是存在很大差別的,學生的觀察、思考、選擇和體驗,都和成人有明顯不同。所以,“應當把成人看做成人,把孩子看做孩子”。</div> 三、要把學生看成是具有獨立意識的人。 <div><br></div><div> 第一,每個學生都是獨立的、不依教師的意志為轉(zhuǎn)移的客觀存在,不可以由教師任意捏塑。教師不但不能把自己的意志強加給學生,而且,連自己的知識也是不能強加給學生的。加強,不但加不進去,而且會挫傷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扼殺他們的學習興趣,窒息他們的思想,引起他們自覺或不自覺地抵制或抗拒。 </div><div><br></div><div> 第二,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每個學生只能用自己的器官吸引精神營養(yǎng)。所謂“成長無法替代”,“只有學會的,沒有教會的” 。教師只能讓學生自己讀書,自己感受事物,自己觀察、分析、思考,從而使他們自己明白整理,自己掌握事物發(fā)展變化的規(guī)律。 </div><div><br></div><div> 第三,學生是責權(quán)主體。學生是法律上的責權(quán)主體,也是倫理上的責權(quán)主體。學生是權(quán)利主體,學校和教師要保護學生的合法權(quán)利;學生是責任主體,學校和教師要引導學生學會對學習、對生活、對自己、對他人負責,學會承擔責任。</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