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簡介:</h3><h3> 春暉文藝志愿者團隊成立于上世紀九十年代末,由全國道德模范提名獎獲得者劉春慧女士和天津市道德模范提名獎獲得者、天津市優(yōu)秀志愿者龐軍二人倡議組成。二十多年來,該團隊深入工廠、企事業(yè)單位,部隊、學校、幼兒園、養(yǎng)老院、體工大隊、社區(qū)、監(jiān)獄等單位,進行義演,為廣大解放軍指戰(zhàn)員、消防武警官兵、農(nóng)民工、大中小學生、殘疾人士、白血病患者,天津柔道、女排、武術(shù)、自行車、擊劍運動隊,北京清河監(jiān)獄在押勞教人員等義演二百多場,舉辦慈善筆會近百次,并捐款捐物。2009年,該團隊隨中國扶貧基金會和搜狐網(wǎng),赴汶川地震災區(qū)看望震后孤兒,帶去了學習和生活用品,送去了學費和生活費,為孤兒們做心理疏導、演出文藝節(jié)目,幫助災區(qū)孤兒走出陰霾,重塑生活信心。2018年,劉春慧、龐軍了解到澳洲華人非常渴望看到祖國的傳統(tǒng)藝術(shù)表演,遂在華人企業(yè)家朱大江先生的幫助下,把公益活動做到了澳大利亞,為當?shù)厝A人帶去了精彩的中國傳統(tǒng)相聲,受到熱烈歡迎,在澳洲掀起了一股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旋風。此外,他們還不定期地向市民群眾義務教授書法、繪畫等中國傳統(tǒng)文化,成為弘揚民族優(yōu)秀文化的窗口和名片。2018年5月,中國曲藝家協(xié)會主席姜昆先生為該團隊長期以來致力于公益活動的大愛情懷所感動,欣然為“春暉文藝志愿者團隊”命名,并親筆題寫了隊名。</h3><h3> </h3><h3> </h3><h3> <font color="#ed2308">寸草之心,愛之無疆</font></h3><h3><font color="#ed2308"> ------記春暉文藝志愿者團隊</font></h3><h3><br></h3><h3> 文/劉萍</h3><h3> </h3><h3> 翰笙是美裔臺灣人,在美國出生、成長,所受的教育是完全西化的,但緣于父輩們對于葉落歸根情結(jié)的執(zhí)著和渴望,他骨子里有一種秉持,就是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尊崇和向往,他是一個中國人,他的根基也是在中國,于是,他在清華大學修習了漢語言,雖然他的漢語說的不是很嫻熟,但與我們溝通是綽綽有余的。小妹跟翰笙這一對小夫妻,趁著歇了幾天圣誕節(jié)假期,漂洋過海來看我們,同時,很想做一些愛心公益,比如啟智學校、太陽村幫扶、托老院敬老等,她就在微信上把這些想法留言給我,我知道谷軍老師投身公益事業(yè)許久,就拜托谷老師有沒有這樣的機會,于是,就有了谷軍老師的忙前跑后、牽線搭橋,促成了與春暉文藝志愿者團隊的團長劉春慧女士為代表,以及諸多書畫家,相聲、小品、山東快書等表演藝術(shù)家們的相遇,相識。</h3><h3> 就這樣,我們跟隨春暉文藝志愿者團隊,為河北區(qū)龍福宮養(yǎng)老院捐贈慰問品及以演出筆會的形式,向老人們送福字,與老人們進行聯(lián)歡演出。相聲、小品、說書唱戲,書寫福字等文藝形式,都是老百姓喜聞樂見的,貼合民計民生的,尤其當下的時令挨近春節(jié),此形式既喜慶又不失文化色彩。</h3><h3> 昨夜一場冷寂的大雪,絲毫沒有影響龍福宮老人院里的祥和與熱鬧,反而為此次活動鑲嵌上銀色的花飾,這種襯托讓人印象深刻,難以忘懷!</h3><h3> 書畫家們,鋪紙、研墨、揮毫,福字有真情,天地有寄意,讓人的心一下子柔軟起來。養(yǎng)老院的院長,微笑著攙扶老人們一一落座,分發(fā)福字給那幾位九十多歲的老婆婆,她們每人手擎一紙福字喜笑顏開,那是她們的清福,也是我們每個在場人的清福,更是這些心懷天下大愛的書畫家樂善好施的清福。</h3><h3> 劉團長與龐老師的一段相聲,小朋友來一段快板書,馬老師唱一回山東快書,笑容始終蕩漾在我們每個人的臉上,我深深地感激這一段喜悅的時光,此刻,就連屋子外的落雪都在側(cè)耳傾聽吧。</h3><h3> 我看見小妹和翰笙用手機認真的錄制下這個場景,準備帶回他們的生活里,我想,這樣的時刻,將會是他們生命中一份美好的際遇,是無法復制和替代的,是珠光寶氣無法給予的,更是千金萬銀換不回的,或許將來的某一天,他們會講給他們的孩子聽,訴說這一時的悸動和感味。</h3><h3> 與春暉文藝志愿者團隊的文藝名家們,原本初次相逢,卻沒有隔膜感,他們親和、陽光、溫暖,真實又平凡,他們是藝術(shù)家、學者、前輩、也似家人,他們集學問、道德、修養(yǎng)于一身,用拳拳愛心抵達樸素至美的境界,再以文藝形式回報這個社會,回報即將來臨的春天,春慧-春暉,寸草之心,愛之無疆,一如雪下的草芽兒,正以燎原之勢,等待春風來襲,走向蒼穹,繁密茂盛。</h3><h3><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