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b> 一水逶迤繞孤村,西風舊事秋光好,<br>三百先民屯河曲,四代家族付辛勞,<br>中樞歷來理士滿,炮樓成名本德堡,<br>立國萬難正逢時,賢達遠瞻敬節(jié)操。<br> 11月下旬的一個星期六,秋陽杲杲,秋風颯颯,我和太太訪問了休斯頓西南郊的喬治莊園。在這裡,我們見識了19世紀初葉美國移民來到德克薩斯,披荊斬棘,砥礪前行的家庭奮鬥情景,也重溫了跌宕的德州歷史和美國歷史。<br>1821年,斯蒂芬 奧斯丁率領300戶盎格魯美國人歷盡千辛萬苦,移民墨西哥帝國北方邊遠之地德克薩斯的布拉索斯河和科羅拉多河地區(qū),從此改變了德州的歷史進程。奧斯丁被尊為德克薩斯之父,德州的首府以奧斯丁命名。這300戶先驅被尊為 “老三百”,The Old 300。其中的56戶在布拉索斯河灣的理士滿 (Richmond) 附近沿河建立了定居點,喬治莊園正是這56戶移民中的瓊斯一家四代,在布拉索斯河畔經營一百多年的煌煌見證。<br>布拉索斯河 (Brazos River)橫貫本德堡地界,九曲十八彎,滋潤,哺育了這方土地。雖不比中國的黃河,埃及的尼羅河,俄羅斯的伏爾加河,卻為當?shù)厣`及沿岸農牧業(yè)發(fā)展貢獻良多。<br>本德堡縣成立于1837年12月??h名來自布拉索斯河曲處 “老三百” 移民所設的炮樓 “Fort Bend”。另有中文翻譯為福遍郡,雖亦順口,卻遠不及“信、達、雅”。在我們身邊有“Fort Hood”, 胡德堡,美國陸軍最大基地;“Fort Worth”, 沃斯堡;”著名的“Fort Davis”, 戴維斯堡等?!盕ort”, 就是碉堡或炮樓,你一見這個詞便知道它的由來和意義。就像山海關,雁門關,嘉峪關等。<br>本德堡縣的歷史從56戶先驅在理士滿的定居開始,要了解本德堡的歷史必去理士滿老城。1837年,理士滿和德州其它18座城市一起宣布成為德州共和國的一部分。<br>休斯頓于1837年6月建市。<br>舒格蘭,又稱糖城,所在位置自1908年起成為帝國糖業(yè)屬下的公司鎮(zhèn),於1959年正式建市,目前是本德堡的主要商業(yè)和居住中心。<br> <div>秋風未必催人老,秋色何嘗成皓首。<br><div><br></div></div> 阡陌蘊馨,穹天寄情。 1822年,亨利 瓊斯和南希這對新婚夫婦加入奧斯丁的移民隊伍,他們爬山涉水,櫛風沐雨,從阿肯色州老家過來。1824年,他們以$10 美分/英畝的價錢購置了4428英畝的沿河土地,這個價錢是當時在美國購買同等土地的10%。在這塊土地上,他們辦起自己的農場和牧場,養(yǎng)育了一個包括十二個孩子的家庭。<br><br>在過去的二百年里,成千上萬外國人移居美國,不辭辛勞,甚至不惜犧牲,他們懷著一個想法:為了明天,為了更好的生活。很少有人知道,在二百年前,數(shù)萬美國公民抱著同樣的想法,舍棄美國,移民當時屬于外國的德克薩斯,安營扎寨,戰(zhàn)天斗地。<br><br>揣摩“老三百”,又掂量我們這一票 ”老三屆“,不禁莞爾一笑。同樣是面朝黃土背朝天,一個是為家為自己,一個是為黨為領袖,風馬牛不相及也。 滿樹黃金葉,棲鳥聲聲絕。 “德克薩斯”源自當?shù)赜〉诎舱Z “友好”一詞。德克薩斯原為印第安人居住地,從16世紀起先后為西班牙,法國,墨西哥所轄。德克薩斯在1836年獨立,1845年并入美國,成為美國的第二十八個州。南北戰(zhàn)爭期間,于1861年脫離聯(lián)邦加入南方邦聯(lián),1870年回歸美國。<br>在十九世紀初,墨西哥當局鼓勵美國人移民德克薩斯,意圖是開墾荒地,驅趕印第安原住民,鞏固北部邊疆。但若干年后,政府發(fā)覺移民有反客為主之勢,便于1829年頒布法令禁止美國移民入境,1830年關閉邊界。政府要求移民繳稅,并出臺廢奴令,目的是限制依靠奴隸的移民種植園。1835年,墨西哥政府派遣軍隊入境,強迫移民遵守法令,局勢急劇惡化。移民遂決定與墨西哥當局決裂,拉開德克薩斯獨立戰(zhàn)爭序幕。<br>1836年2月,爆發(fā)著名的阿拉莫之戰(zhàn),二百名美國移民反叛者堅守阿拉莫要塞,面對優(yōu)勢墨西哥軍隊,寧死不屈,抵抗到底。這場戰(zhàn)斗被美國人譽為 “自由意志下勇氣和犧牲精神的象征“。一個月后的圣哈辛托戰(zhàn)役中,山姆 休斯頓率領700名民兵,以逸待勞,突然襲擊疲憊不堪的墨軍,大獲全勝。同年,德克薩斯共和國誕生。雖然只有9年共和國歷史,得州依然有很多人以“孤星共和國”子民為傲。 <p><br></p> 第一代移民亨利和南希的老宅。1830年代,赴德州墾荒的移民所建的典型住宅。原木結構,左右對稱。房子正中一個前后通達的寬大過道,房前房后有伸出去的雨棚和涼臺。樓下兩邊是房間,兩門相對,前后有窗,兩端是壁爐。樓上是臥室,煙囪兩側開窗。這個住宅布局緊湊,實惠適用,真是一個好設計。據(jù)記載,當時,一家人約幾個朋友,一個週末的時間就能蓋起這么一棟可愛的房子。住房周圍有煙熏房,谷倉,雞舍和豬圈。 左右兩個房間,房門相對。當中一個大通道,breezeway,這是一個老少咸宜功能綜合的寬敞空間,很好用。 客堂兼廚房,取暖又煮湯。<div><br></div> 在這棟房子裡,瓊斯一家經歷了美國建國之初的數(shù)起大事:1836年德州獨立,墨西哥軍隊前往圣哈辛托戰(zhàn)場的行軍路線就在離他們家不遠處。經過9年的折衝樽俎,1845年,德州終於加入美國,但立即招致墨美宣戰(zhàn)。1846年至1848年的兩國之爭,美國軍隊摧枯拉朽,佔領了大片墨西哥土地,並攻占墨西哥首都墨西哥城。墨西哥政府割讓德克薩斯,新墨西哥和加利福尼亞等地求和,喪失了一半以上的領土。美國則奪取了墨西哥23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增加了60%的面積,一躍成為地跨大西洋和太平洋的大國。這正符合美國當時的愛國輿情和“天定命運”的擴張理論。墨西哥人哀嘆:墨西哥離上帝太遠,離美國太近。1848年1 月,林肯在議會指出,“對墨西哥的戰(zhàn)爭是完全沒有必要和違反憲法的”。歷史學家認為”這是一場最不公正的強國征服弱國的戰(zhàn)爭”。但恩格斯在“1847年的運動”這篇評論中說: “墨西哥將來受合眾國的監(jiān)護是符合于其自身發(fā)展利益的。合眾國因兼并加利福尼亞而獲得太平洋的統(tǒng)治權,這是符合整個美洲發(fā)展的利益的?!薄恶R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四卷,513頁。各位看官,我們不得不佩服恩格斯的遠見卓識。 唧唧復唧唧,南希當戶織。不聞機杼聲,惟聞女嘆息。美國的南希不輸於中國的木蘭。 一條又陡又窄的梯子上得二樓,眼前是小孩臥室,我站在中間過道,身后是大人的臥室。四處透風,瓦片透亮,因為是劈出來木瓦片,高低不平,厚薄不勻,透風漏雨。 <p>漂亮的原木建筑榫頭,猶見斧鑿之功。墻上掛的是十九世紀初居民通常使用的前裝滑膛槍,護身和狩獵之用。當時的槍店遍布各地,就像現(xiàn)在的修車行。</p><p>1840年鴉片戰(zhàn)爭中洋人使用前裝滑膛槍。1856年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打響,英法聯(lián)軍已裝備前裝線膛槍,射程和射擊精度有很大提高,導致了1860年的八里橋戰(zhàn)役中,僧格林沁蒙古騎兵大敗,清廷被迫簽下“北京條約”。<br></p> 門外的夏日廚房和燒烤架。 豬圈,上午,兩頭豬正曬太陽。午后再訪,豬已躺進小屋。 一群蘆花雞,這是其中最神氣的一頭。 站在屋檐下遠眺,秋高氣爽,心馳神往。近處是藩籬,錯落有致,自成一景。 朽敗的老屋,多少故事在這里發(fā)生。 藩籬,欄木是劈成長條片狀的原木。 高天俯瞰藩籬橫,秋風輕拂樹枝黃。 這幢希臘復興式建筑建于1830年代,是移民第二代波莉 里昂與其丈夫威廉的家。威廉協(xié)助波莉建立起一個農業(yè)帝國。當波莉于1896年辭世時,他們名下?lián)碛?7,000英畝的土地。老派美國人信奉勤勞致富,確信努力工作,加上機智和運氣終會贏得成功。 在這棟房子裡,移民第二代波莉一家經受了艱難困苦的南北戰(zhàn)爭。1836年德州獨立後,山姆 休斯頓力主加入美國,但因為德州蓄奴,北方各工業(yè)州遲疑了多年才予以接納,卻因此雙方矛盾更激烈。隨著堅定的廢奴派代表林肯在1860年當選美國總統(tǒng),南方奴隸制的數(shù)州宣布脫離聯(lián)邦,成立邦聯(lián)。接下來的四年,從1861年至1865年,爆發(fā)美國內戰(zhàn),或稱南北戰(zhàn)爭。戰(zhàn)爭中,約620,000 名士兵陣亡,其中聯(lián)邦軍約360,000,邦聯(lián)軍約260,000。兩次世界大戰(zhàn)美國死亡總人數(shù)不超過500,000。約10%的20-45歲北方男性和30%的18-40歲南方男性在戰(zhàn)爭中死亡。北方各州以城市化和工業(yè)化帶來的人口優(yōu)勢,經濟實力和製造業(yè)後盾擊敗以種植園農業(yè)為主的南部各州,粉碎了南方各州獨立和維持奴隸制的政治願望。在邦聯(lián)總司令羅伯特·李投降后的第六日,林肯總統(tǒng)被邦聯(lián)同情者刺殺身亡。戰(zhàn)後,國會通過憲法修正案,正式廢除奴隸制度,美國進入重建時期。戰(zhàn)爭的重要結果是奴隸制的廢除和美國避免了分裂。德州雖有60,000名居民參加了南北戰(zhàn)爭,所幸的是戰(zhàn)場不在德州??勘边叺奶锛{西和維吉尼亞等州因是主要戰(zhàn)場而滿目瘡痍,死傷狼藉。但南方各州因為奴隸制的廢除和戰(zhàn)後的蕭條而進入非常困難時期。 客廳。這臺鋼琴的牌子是Spang, 19世紀中后期在美國很出名,進入二十世紀便銷聲匿跡。 床上覆蓋的拼布被子稱為quilt,設計巧妙,做工地道,是早期清教徒移民從英倫帶到新大陸的國粹。到今天,拼布織品仍相當受歡迎,International Quilt Festival,Houston, TX 連年舉辦,明年,2020年10月,地點在George R. Brown Convention Center。資料里介紹,北方一個十幾萬人口的小城,竟然有一百多個quilt 俱樂部。 這是一臺 “勝家“縫紉機。1851年,美國人列查克 勝家發(fā)明縫紉機。這個革命性的發(fā)明被李約瑟博士稱為改變人類生活的偉大發(fā)明之一。勝家公司為推銷產品,首創(chuàng)分期付款計劃,對消費市場產生深遠影響。紐約曼哈頓的勝家總部大樓建於1908年,樓高187米,47層,為當時世界最高摩天大樓。在上世紀80年代,我們正當年,時興三轉一響,其中一項便是蝴蝶牌縫紉機。 臥室?guī)П跔t,供冬天取暖。 大餐間,照明用氣燈和蠟燭。 橋連秋色無遠近,風過樹梢呈金黃。 <p>店名稱作奧爾登堡鐵匠鋪,奧爾登堡為德國西北部城市,這意思就像我們小時候所謂的德國鐵匠。民間傳說普魯士軍工巨頭克虜伯從一個小鐵匠鋪起家。德國人的工藝實屬世界一流,中國人說的BBA, 即本茨,寶馬,奧迪是德國鐵匠手藝的典范。</p><p><br></p> 牧場和農田里所使用的簡單金屬器件由這里生產。 參觀者興趣滿滿。 三個打鐵匠,一爐真功夫。 手工鐵藝。 極目長郊樹依依,隨卿往來弄秋光。 瓊斯家族公墓始建于1820年代,1916年在此舉行最后一次葬禮。很多家庭成員葬于理士滿的莫頓公墓。莫頓公墓歷史悠久,也是一部分 “老三百”,The Old 300,安息之地。 1890年代的維多利亞風格大宅。1875年,波莉的女兒,即瓊斯的第三代蘇珊與戴維斯結婚。戴維斯是一位銀行家,企業(yè)家和公民領袖,他參與組建了理士滿棉花公司,理士滿電力公司等。在走向二十世紀的令人振奮的年代里,“老三百”瓊斯的家業(yè)得到長足發(fā)展。1886年,波莉將27,000英畝土地和8,000頭牲畜交給女兒家庭管理,加上戴維斯本人和波莉兄弟T W 擁有的土地,瓊斯家族的總資產(包括擁有的和租賃的)為67,668英畝,約占本德堡總面積的12%。蘇珊生下三個孩子,本人不久去世,這三個孩子由父親戴維斯和外祖母波莉精心撫養(yǎng)。 秋光舊宅。 客廳,英國墻紙,愛爾蘭手工地毯。 19世紀末的男主人書房,被稱為男人的房間,婦女和兒童限制入內。先生們在這里飲酒,抽雪茄,打牌賭博,談論政治。 客廳,女眷們會客讀書彈琴做女紅的場所,似乎更文藝更優(yōu)雅。十九世紀中期,美國白人婦女成立全國性組織爭取婦女權益,但直到二十世紀20年代才獲得選舉權。 <p>正餐廳和餐桌。吃飯時,手肘不可擱在桌上。不到十四歲的孩子不能上桌,只能在廚房吃飯。這都是瓊斯家的規(guī)矩。</p><p><br></p> 廚房間,右邊是解說員先生。桌前是一塊空地,我們被告知這里是全家人洗澡之處。一星期或更長時間洗一次,擺一個木盆,放好熱水,先生第一個洗,然后是太太,再是小孩從大到小往里跳。以前的人家孩子多,最后,盆里的水發(fā)黑,已經看不清有沒有小孩。Don't throw the baby out with the bathwater, 不要把嬰兒和洗澡水一起倒掉。這是一句有趣的英文諺語,也是哲學上有名的警句。比喻良莠不分一起拋,精華與糟粕全盤否定之意。 十九世紀末的鑄鐵爐灶,帶烤箱。請各位看官仔細觀察,鑄鐵件的外觀質量,光潔度,精準度,還有設計造型和裝飾花紋等皆屬上乘,簡直無可挑剔。 <p>桌上是一臺絞肉機,一臺土豆切片機,旁邊茶幾上有一臺草莓榨汁機,還有一些看不懂的廚房小機械和家用器械。</p><p><br></p><p>歷史上,歐美的發(fā)明創(chuàng)造占明顯優(yōu)勢。這里沒有太多的技術障礙,更多取決于文化和制度。泱泱大國歷來提倡唯有讀書高,學而優(yōu)則仕,不注重動手能力和工匠精神,所謂雕蟲小技和奇巧淫技皆歸入下品。歐美的風尚不一樣,個人憑著喜好而琢磨鉆研,他們的勞動受同行尊重,為社會欣賞。在一個尊重個人權益的社會里,凡屬私人所有都受到保護。美國在1790年頒布專利法,為美國早期發(fā)展注入了強大的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活力??萍歼M步極大促進經濟社會發(fā)展,其中所蘊含的人文精神,人作為萬物之靈所具有獨特的精神文化,是人類進步的不竭源泉和動力。<br></p> 廚房桌上放著一張1895年的購物發(fā)票。雜貨店設在理士滿,品種頗全,還強調供應農莊和牧場用品。<div>這是一張手書發(fā)票,透過這張一百多年前的泛黃紙張,我看到的是作為西方文明社會主流精神的契約精神,一種自由,平等,守信的精神。兩千余年前的中國有一諾千金和君子一言,駟馬難追的古訓和佳話,降到晚近的道光年間,山西票號全盛時期,江蘇巡撫奏稱,各地商人到蘇州販貨,銀兩動輒數(shù)百萬,“俱系會票往來”??梢姰敃r的商業(yè)契約和商業(yè)信譽在社會上的巋然地位。我們在這里說美國,不由想起哥倫布和西班牙女王的《圣塔菲協(xié)議》,那是哥倫布與伊莎貝拉女王經歷長期談判后形成的一份合約。女王為了資助哥倫布遠航甚至不惜出售自己的金銀首飾,哥倫布也開出利益分配的條款。1492年4月,在哥倫布出海探險前四個月,當著數(shù)百貴族大臣,女王舉行簽字儀式。協(xié)議規(guī)定只要哥倫布發(fā)現(xiàn)新的陸地,便依約授予一介平民的哥倫布各種頭銜,各種世襲特權和利益分成。哥倫布功成名就以后,又因協(xié)議糾紛把西班牙王國告上法庭。在歐洲歷史上,伊莎貝拉女王與英國伊麗莎白女王齊名,顯赫一時,卻和老百姓哥倫布以一紙協(xié)議平等相待。<br></div><div><br></div> 餐廳通往廚房過道裡的碗櫃。 精緻的木製工藝。 長角牛椅,旁邊燈臺上的油燈。 主人臥室。床是普通雙人床,full size,不是queen,更不是king size。 臥室之一,照例是梳妝臺,盥洗臺,起夜用具等。 臥室之一,全套竹子形態(tài)家具,包括大床,兩個床頭柜,梳妝臺,三斗柜,大立柜,搖椅等。儼然是我們年輕時幾十只腳的陣仗。 秋意闌珊,歲月靜好。 前院小徑。 黃昏時分。 百年橡樹。站在樹下,你會想到 “飄”,想到 "亂世佳人",想到南方騎士的風度,想到棉花和蔗田,想到黑奴,想到南北戰(zhàn)爭。 葉落秋溪,日暮水深。 遠處的田野。 這是一戶佃農的住家。南北戰(zhàn)爭以后,南方各州被迫廢棄農奴制度。被解放的奴隸或去了北方,進工廠當工人,或留下來,以收獲分成的方式繼續(xù)為農莊主人工作。 這是一家佃戶三代留影。 墻上貼滿了《休斯頓每日郵報》舊報紙。版面上字樣是“第十年,1894年12月3日,星期一,價格 $5分”。 房間里的廁所。椅子圈上釘著牛皮,增加舒適度。 徜徉秋溪,寓目晴空。 天空雖無涯,人間有藩籬。 牛仔的值班小屋。 牧場秋景。 后院小路。 三位牛仔小哥妹,為我們表演和講解牧場的日常作業(yè)。 牛兒在欄裡遊戲玩耍。 兩頭長角牛最後登場。“長角?!蓖肮滦恰保堑轮葑铒@著的象征,也是許多體育團隊,公司和飯店的標志,如UT Austin,Houston Texans 等。西班牙殖民者在大約500年前把長角牛帶到美洲大陸,后來經由墨西哥,來到德克薩斯,繁衍生長,長角牛的易于飼養(yǎng)和堅韌生命力是最為稱道的優(yōu)點。1860年代,德州的長角牛達到數(shù)百萬頭。在19世紀下半葉,養(yǎng)牛販牛業(yè)是德州最大的生意之一。從德州南部開始,從科珀斯克里斯蒂,從休斯頓,從麥卡倫,順著一條一條小路,覆蓋大部分德州,最終匯成奇澤姆之路 (Chisholm Trail),往北穿過俄克拉荷馬州,直達堪薩斯州。1867年至1885年間,有多達5百萬頭牛和1百萬頭野馬,沿著奇澤姆之路,從南往北,絡繹不絕。美國西部片所描寫的牛仔和長角牛的浪漫故事,其實是以奇澤姆之路的險惡營生為背景。到19世紀末,隨著公路鐵路的修建,販牛業(yè)衰落,到了二十世紀初,從歐洲引進新的牛種,長角牛幾乎絕跡。最近幾十年,長角牛飼養(yǎng)又有回潮的跡象,據(jù)統(tǒng)計,目前,德州注冊的長角牛有25萬頭之多,還有增長趨勢。 淡淡暮色起,他鄉(xiāng)入金秋。 晴日秋風,草肥馬壯。 草木枯榮,四時更替。 喬治大屋附近草坪上的休憩之處。 從公路進來,通往喬治大屋的柏油路。 戴維斯的女兒瑪麗 伊麗莎白是瓊斯家族繼承這一大片土地的最后一代。1896年瑪麗與阿爾伯特 喬治結婚,這對年輕人選擇回到最初的宅基地,在傳聞由曾祖母南希 瓊斯栽種的橡樹下生活。這幢大宅由著名的加爾維斯頓建筑師尼古拉斯 克萊頓設計,四周圍繞大橡樹,有分離式的三車位車庫,一座水塔和一個儲物的低溫地下室。喬治是一位在商界和社區(qū)受人尊重的紳士,瑪麗是一位熱心和謙恭的主婦。但不幸的是,他們的兒子夭亡,近親的可能繼承人也早逝,喬治夫婦喪失了繼承人。他們成立了基金會,以保證他們的財富繼續(xù)為社區(qū)作貢獻。目前,他們的基金會仍在本德堡縣發(fā)揮作用。 二十世紀初,兩件事震撼了德克薩斯州。第一件是1900年9月,加爾維斯頓地區(qū)遭受颶風襲擊,10000 至12000人在災難中喪生,受傷者不計其數(shù),整座城市幾乎毀于一旦,休斯頓應運而起。第二件是1901年1月10日,在德州東部的博蒙特發(fā)現(xiàn)德州的第一個工業(yè)規(guī)模油井。不久,德州的其它地區(qū)也發(fā)現(xiàn)了油田,德克薩斯州迎來了石油繁榮。據(jù)記載,在1920年代,喬治的土地上發(fā)現(xiàn)了石油,但後來沒有下文。1908年,福特的Model T首次進入理士滿,單缸,雙座,時速15英里。到大蕭條前夕,美國汽車年產量已超過500萬輛。我們無從猜測喬治大屋三車位車庫里停的是什么車子。<div><br></div> 喬治大宅客廳,家教在這里教孩子彈鋼琴,家長在旁邊聆聽。 家庭書房,進門左側是書架。詢問講解員有關男女有別的問題,答案是到了20世紀30年代,社會進一步民主開放,家庭書房為男女共用。喬治大宅當時已經用上電。在二十世紀初,電力公司進入理士滿。 照片中央是一臺不倒翁似的移動式煙灰缸。底下是一個沉重的實心大理石球,頂上是拉手,幾個人可以依次拉近使用。即使把上邊的煙灰缸壓到地面,手一松,煙灰缸便又豎起來。這位喬治先生看來很喜歡時尚玩意兒。 當時最新式的帶有短波的Philips 落地收音機,能收到歐洲電臺的節(jié)目。 主臥室,兩個單人床。講解員強調,20世紀初,分床是時尚的所謂好萊塢生活方式。 一百年前的盥洗室已經和我們今天的格局大同小異。鑄鐵浴缸,壁式電熱器,壁柜,電風扇,瓷質洗手池和馬桶。 廚房裡的電爐和電烤箱,油煙機,熱水汀,還有電冰箱和洗碗機。這都是十九世紀下半葉開始的以電力應用為標誌的第二次工業(yè)革命帶來的洶涌的物質文明享受。爐灶旁邊的桌上有一個精致的稱蛋器,家庭自制蛋糕需要精準掌握用蛋量。爐子上邊的大高壓鍋像是實驗室器具。大家或許還記得上世紀70年代沈陽生產的雙喜牌壓力鍋,蠻新奇的。 水天戀霜紅,秋光留不住。 想起一件舊事,我在82年畢業(yè),分配到北京工作。室裡的老同事來北京十幾二十年,未去過長城的不止一個,總以為人在北京,隨時可以去。我到休斯頓二十幾年,和他們是差不多的情形。這一次造訪喬治莊園,悠哉悠哉,其樂融融。<div><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