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人人操人人叉|色五月婷婷俺也去|久热福利在线视频|国产一区在线资源|日本无遮挡一区三区|操碰免费在线播放|国内A片成人网站|黄片无码大尺度免费看|欧美亚洲一二三区|8090碰人人操

北歐極圈

游俠

<h3>2019年最后一個月,向往已久的北歐四國之旅終于盼到了。本應(yīng)九日出行,由于大霧影響,行期整整延遲了一天飛機才起飛。</h3><h3>直飛赫爾辛基,時差六小時,當晚到達入住酒店,第二天一早登船前往隔海相望的東歐門戶愛莎尼亞首都塔林。</h3><h3> 當?shù)丶s九點半才天明,在波羅的海上迎來了11日的黎明,朝霞映在海面,無比燦爛。從而開啟了極圈“暗無天日”的夜景模式。</h3> <h3>海面出現(xiàn)魚肚白,一艘客輪開過來。</h3><h3>愛沙仍在夜幕中,游輪早餐真氣派。</h3> <h3>開啟城堡游覽,一縷陽光云開。</h3><h3>進得上城教堂,東正俄系遺骸。</h3><h3>托姆比婭城堡分上下城兩部分,上城以圣亞力山大列天斯基東正大教堂,議會大廳,少女塔監(jiān)獄片區(qū),時光觀景臺為主;下城為老托馬斯美術(shù)館,多姆教堂,市政廳廣場展開放射型街道。圖為赫爾曼城堡。</h3> <h3>在教堂林立的塔林,如果說圣奧拉夫是下城區(qū)的代表,那圣亞歷山大列夫斯基就是上城區(qū)當仁不讓的代言人。宏偉的東正教大教堂,和同出托姆比亞山丘的城堡相互輝映,是上城區(qū)最璀璨的風景線。歷史雖然不久,但在建設(shè)和裝飾上竭盡全力,濃郁的歷史主義風格,數(shù)不勝數(shù)的馬賽克裝飾,能看出當時的統(tǒng)治者俄羅斯沙皇的全力以赴,在這片疆域彰顯權(quán)威,這座教堂可以說是羅曼諾夫家族在愛沙尼亞這片土地上最后的榮光。每當日落時分,從下城的廣場望向托姆比亞山丘上的大教堂,夕陽的余輝經(jīng)過教堂“洋蔥頭”頂?shù)姆瓷涓裢饷利悺?lt;/h3> <h3>有著方形尖頂少女塔,是關(guān)押女犯人的監(jiān)獄。有一次起火,燒死了里面的女人。因為害怕這些女人,變成女鬼出來鬧事,修了三個黑衣無頭修道士,用來鎮(zhèn)鬼。他們姿勢不同,代表不同的寓意:</h3><h3>二樓站崗的叫守護,伸出雙手的叫給予,雙手合十的叫祈禱(在下一張圖中單獨呈現(xiàn))。沒有臉,表達了人對未知事物的敬畏。</h3> <h3>圣奧拉夫教堂,是塔林最高的教堂。參觀教堂免費,爬上高高的塔樓是2歐元。 人們不會意識到爬上這座曾經(jīng)世界上最高的建筑是挺艱難的事情,旋轉(zhuǎn)陡峭的樓梯足足得爬了20分鐘,才到達樓頂?shù)囊粋€窄窄的平臺。爬上來發(fā)現(xiàn)真是沒白來,塔林整個城市的全景盡收眼底。很是漂亮!這是從觀景臺拍攝,單獨的修士就是祈禱。圣奧拉夫教堂。尖頂高度124m,是14世紀的哥特式教堂。</h3> <h3>塔林不僅擁有著北歐保存最好的古城,也有著綿延2公里長的古城墻,非常值得駐足觀看。游客們可以登上塔樓,親身體驗護城衛(wèi)兵如何防衛(wèi)來侵者,而城墻以它的最獨特的紅磚屋頂而深受人們喜愛。在舊城里面也可以縱觀城墻。對公眾開放的部分將努納(nunna), 薩烏納(sauna) 和庫爾德亞拉(kuldjala)塔樓連為一體。</h3> <h3>馬廄堡壘,13世紀初,丹麥人在波羅的海芬蘭灣南岸修建堡壘,“塔林”這個名字,就是源于“丹麥的”和“堡壘”兩個詞。后來條頓騎士團的騎士占據(jù)了這里,并鞏固了塔林。</h3> <h3>老城墻由大小60多個堡壘和數(shù)公里高大城墻組成,由丹麥占領(lǐng)時建造。</h3> <h3>議會大廈,愛沙尼亞政府辦公場所。位于亞歷山大·涅夫斯基大教堂對面的這棟粉紅色大樓,是愛沙尼亞總統(tǒng)府。</h3> <h3>51家塔林景點觀光中排名第8</h3><h3>觀景臺</h3> <h3>塔林的最佳觀景臺之一,可以俯瞰整個老城和遠處的波羅的海。北側(cè)有著名的The Times we had.涂鴉。<br></h3> <h3>上城是上流社會、宗教階層和封建權(quán)貴的聚集地,著名城堡托姆別阿就坐落在上城(堡壘山Toompea hill)</h3> <h3>下城是商人和手工業(yè)者的居住地,這是眾多上下城的通道,安裝巨大的木門和樓梯。</h3> <h3>拉科雅廣場,廣場上矗立著一座八面棱體的塔樓──市政大樓,樓頂端威然屹立著老托馬斯守護神的雕像,它是塔林城的象征。</h3> <h3>街道四通八達,保留中世紀風貌。塔林因其獨特的歷史和地理位置,在眾多歐洲古城中獨樹一幟,成為了一個熱門旅游城市。</h3> <h3>奧列維斯特大教堂是波羅的海沿岸最高的教堂</h3> <h3>愛沙尼亞之門</h3><h3>塔林老城的入口,走進這個城門,意味著離開了鋼筋水泥的新城,走進了石板路的小巷和老教堂~</h3> <h3>卡德里奧爾格公園(又叫葉卡捷琳堡公園),它是沙俄彼得大帝下令建立的。公園里有一尊高達16米的青銅天使像,是愛沙尼亞雕刻家阿達姆在1902年的作品,相傳這是為悼念1893年觸礁沉沒的俄國戰(zhàn)艦“美人魚”號而建的。公園附近有1960年建立的露天歌詠場,它是歐洲出色的音樂場之一。其造型別具一格:舞臺呈拋物線形,背對大海,可容納3萬人同臺演唱;聽眾席設(shè)在臨海的天然半圓形臺壇上,能容納15萬名聽眾。其背景是歌劇院。<br></h3> <h3>從塔林回到赫爾辛基已經(jīng)是下午五點,在吃晚飯前摸黑去了西貝柳絲公園。西貝柳斯公園坐落在芬蘭首都赫爾辛基市中心西北面,公園內(nèi)綠蔭成林,青翠欲滴。在這座令人難忘的公園內(nèi),有兩座雕像,除了由600根鋼管組成的類似管風琴抽象塑像外,還有一座大師的頭像雕塑。這兩座充滿浪漫色彩的雕像都是芬蘭著名女雕塑家艾拉·希爾圖寧(Eila Hiltunen生于1922年)的作品。</h3> <h3>12日夜從赫爾辛基登船,沿波羅的海海灣,13日早晨7點到達瑞典斯德歌爾摩港口,圖為游輪“維京號”。</h3> <h3>所謂芬蘭打卡地“峽灣小鎮(zhèn)”,其實與峽灣不拈邊,只是港口旁的一點夜景而己。然后不停歇越斯德歌爾摩城而過,向丹麥進發(fā),行程將拉車九小時才能到達目的地~哥本哈根。</h3> <h3>傍晚途經(jīng)馬爾默,外部觀賞HSB旋轉(zhuǎn)中心(HSBTurningTorso)</h3><h3>是瑞典馬爾默的摩天大樓,由西班牙建筑師圣地牙哥·卡洛特拉瓦設(shè)計,在2005年8月27日正式開幕。樓高190米、54層的它是歐洲第二高的住宅大廈,斯堪的納維亞最高的建筑物。該大廈分九個區(qū)層,每個區(qū)層五層。每個區(qū)層的方向都跟下面的區(qū)層不同,其中最高的一層和最底的一層成直角,看起來整座大廈好像轉(zhuǎn)動了一般。大廈的設(shè)計源自雕塑TwistingTorso。</h3> <h3>馬爾默市是斯康納省首府,瑞典第三大城市,人口約27萬,面積154平方公里,制藥業(yè)、生物技術(shù)、信息通訊技術(shù)、食品包裝、貿(mào)易等行業(yè)發(fā)達。2000年建成的連接馬爾默市至丹麥首都哥本哈根的俄爾松跨海大橋,使瑞典南部與丹麥以及歐洲大陸的往來更加便利。</h3> <p class="ql-block">丹麥國首都哥本哈根是北歐名城,也是世界上最漂亮的首都之一,被稱為最具童話色彩的城市。哥本哈根是丹麥最大城市及最大港口,是丹麥政治、經(jīng)濟、文化中心。坐落于丹麥西蘭島東部,與瑞典的馬爾默隔厄勒海峽相望。圖為皇宮衛(wèi)兵在執(zhí)勤。</p><p class="ql-block">丹麥(人均GDP: 60494美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經(jīng)濟總量: 3522億美元</p><p class="ql-block">人口數(shù)量: 582萬人</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經(jīng)濟發(fā)達程度:丹麥,為北歐五國之一,是一個君主立憲制國家,擁有兩個自治領(lǐng)地,一個是法羅群島,另外一個是格陵蘭島。丹麥本土則包括日德蘭半島、菲因島、西蘭島及附近島嶼,北部隔北海和波羅的海與瑞典和挪威相望,南部與德國接壤,首都兼第一大城市是哥本哈根。</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丹麥是一個高度發(fā)達的資本主義國家,擁有完善的社會福利制度,國民享受極高的生活品質(zhì)。</p><p class="ql-block">丹麥自然資源較貧乏。除石油和天然氣外,其他礦藏很少,所需煤炭全部靠進口。丹麥為歐洲第3 大石油輸出國。</p><p class="ql-block">丹麥是發(fā)達的西方工業(yè)國家。農(nóng)牧漁業(yè)及食品加工業(yè)發(fā)達,有歐洲乳酪市場之稱。丹麥是世界上風力發(fā)電最發(fā)達的國家,擁有全球最大海運集團馬士基公司,名牌音響制造商B&amp;O、玩具商樂高等企業(yè)。 丹麥是食品以及能源出口大國。丹麥的肉、奶酪和黃油出口量居世界前列。是世界最大貂皮生產(chǎn)國之一,有貂場1555個,2011年產(chǎn)貂皮1400萬張。世界著名的服裝杰克瓊斯,歐洲服飾名牌,就在丹麥。</p> <p class="ql-block">阿美琳堡宮</p><p class="ql-block">十八世紀中葉,王宮位于克里斯欽堡內(nèi)。在規(guī)劃阿美琳堡宮所在地的城區(qū)時,丹麥國王弗雷德里克五世(Frederick V,1723年3月31日-1766年1月14日)決定在這里建造一個新的中心。為此,他把這塊地贈送給丹麥的四大貴族,要求他們必須在此各建一座外觀完全相同的宮殿。該宮殿由最著名的建筑師尼古拉·伊格維(Nicolai Eigtved)設(shè)計,并要為國王塑制一座騎馬銅像。四座宮殿在1754年至1760年期間相繼建成。根據(jù)設(shè)計,這四座宮殿的前面形成了一個八邊形廣場。1768年請法國雕塑家薩利(Saly)制作的弗雷德里克五世的騎馬銅像被安放在廣場中央。當時,寶隆洋行還用對華貿(mào)易賺取的金錢,為銅像修建了圍欄。后來,這四座宮殿曾幾易其主,但一直由貴族居住。1794年克里斯欽堡宮被大火焚毀,王室決定移駕阿美琳堡四宮殿。自那以后,此處一直是王室的住所。每當女王瑪格麗特二世住在王宮時,其所在的建筑物上便會升起丹麥國旗。</p> <h3>皇宮大街路邊小店的窗戶,臨近圣誕節(jié),窗內(nèi)一派喜氣洋洋的氣氛。</h3> <h3></h3><h3>新港運河位于哥本哈根市區(qū),建于1669年至1673年,是一條把海水直接引進國王新廣場的人工運河。這里是來哥本哈根的游客必到的景點之一,岸邊色彩豐富的老屋、鱗次櫛此的啤酒屋和餐館、以及運河里豎著桅桿的各種木船,使新港成了最能品味到哥本哈根風情的地方。</h3><h3>在新港可以看到的一件傳統(tǒng)盛事是每年的夏天那些裝修一新的古老航海木船在哥本哈根航海歸來??吭谛赂?,一只接著一只,直到排滿新港河道的兩岸,景象很是壯觀。</h3> <h3>新港是一條人工運河,建于1669年至1673年,該運河將海水直接引進國王新廣場。當時建造新港運河的主要目的是將海上交通引進城市中心,從而促進哥本哈根的經(jīng)濟發(fā)展。新港的大多數(shù)房子是在300年前建造的。沿著運河兩岸,一直是為世界海員所流連光顧的各種酒吧、餐館。</h3> <h3>新港11號曾留下諸多哥本哈根名人的足跡。在19世紀,房子主人是著名演員——茹森凱勒一家。當時許多著名的學(xué)者都曾到此造訪。客人中包括瑞典歌手燕妮--陵,她曾是安徒生熱戀過的情人。它現(xiàn)在是丹麥著名的“路易斯--鮑爾森燈具公司”所在。新港的最著名的居民當然是安徒生,1834至1838年,他住在運河右側(cè)20號的公寓,于1835年寫出了他的第一部世界著名的童話。1848至1865年,安徒生住在位于能曬到太陽的一側(cè)的67號。在其生命的最后幾年里,從1873至1875年又一次住到了新港。他已經(jīng)成為世界知名的人物,他住在與夏洛特堡宮位于同一側(cè)的18號。愛一個地方,就住在那里。安徒生的偏執(zhí)在這一點上得到了極好的體現(xiàn)。安徒生喜歡旅行,他是19世紀旅行最遠的丹麥作家,29次國外旅行累計耗費了他9年以上的時間,然而,他還是一次又一次地回到新港,回到他心靈的棲息地。</h3> <h3>新港河道中游船河水上餐廳很多,兩邊林立著五顏六色的的老房子,景致十分漂亮。古老的建筑中有不少經(jīng)典之所,留下了很多名人遺跡。新港9號的主人,是新港河道建造者巴戎的第11代孫。它曾以“世界旅行者的沙灘旅館”而聞名,現(xiàn)在成為一家飯店和一家航海公司所在地。</h3> <h3>哥本哈根歌劇院(Copenhagen Opera House)是丹麥的國家歌劇院,位于哥本哈根市中心的霍爾曼,這座歌劇院也是世界上最現(xiàn)代化的歌劇院之一。哥本哈根歌劇院的修建費用超過500億美元,也是世界最昂貴的歌劇院之一。歌劇院在2005年1月15日正式開業(yè)。</h3> <h3>哥本哈根,一個迷人的國度,迷倒了所有前來游覽的人。游覽的第一站是觀賞城市的象征----蒂沃利公園,也叫“長堤公園”里的美人魚銅像。在公園外的高地上,就能遠望到一個人身魚尾的美人魚,坐在一塊巨大、蘑菇頭似的圓石上,恬靜嫻雅,悠閑自得。</h3><h3>《海的女兒》是安徒生的創(chuàng)作的童話,也被譯為《人魚公主》,首次出版于1837年。</h3><h3>該作講述海公主小人魚為了追求到一個人的高潔的不死的靈魂,放棄了海底自由自在的生活和300年長壽的生命,把美妙的歌喉丟棄在惡毒的巫婆手里,忍受住把魚尾變成人腿后所帶來的巨大痛苦,用她的愛、她的心和她年輕的生命,去追求那永生而崇高的人的靈魂,并通過“善良的工作”去分享人的一切永恒的幸福。作家謳歌了小人魚對愛情、靈魂、理想的追求,表現(xiàn)了她的善良純潔的品格、堅強的毅力和犧牲精神。</h3> <h3>花冠天使雕像旁,石柱臺上的雕塑著一個身披浴巾的男人,這是美人魚的作者---埃里克森的另一件雕塑作品,叫《浴后》。雕塑沒有美人魚美麗,更沒有其名氣大。</h3> <h3>一片空地前,帶有白色浮雕的石高臺上,有一個天使手拿著花冠的青銅雕,二戰(zhàn)時期的北歐和平女神,勝利女神,原型來自于丹麥波爾海軍上將的女兒。</h3> <h3>噴泉雕塑后面的“圣艾爾班教堂”,灰白色調(diào)的尖頂教堂則像立于叢林之中的童話城堡,快走近看看吧。從大噴泉雕塑邊下去,往右拐,一片草坪后面,一座哥特式、淺灰色彩的教堂,非常樸素淡雅的靜立在那里。這是一座私人捐贈的教堂,建成于1887年,是為了紀念300多年前,第一個殉道的英國信徒,是丹麥唯一的英國式教堂。教堂至今每天仍在做禮拜。教堂后面就有丹麥王的城堡,可惜不在我們的行程之內(nèi)。</h3><h3>圣阿爾班教堂(St. Alban's Church)是位于丹麥哥本哈根吉菲昂噴泉旁邊的一座圣公會教堂。教堂修建于1885年至1887年期間。教堂外觀為傳統(tǒng)英式哥特復(fù)興式風格。教堂屬于圣公會歐洲教區(qū)的一部分。教堂邊上的是卡斯特雷特的護城河。</h3><h3>使這座古老的小教堂名聲大震的是威爾士王子(后來的國王愛德華七世)與一位丹麥公主曾在該教堂舉行婚禮。不過我網(wǎng)上搜了一下,他們還正式地在英國舉行了婚禮,還有一幅著名的油畫,畫上王子的母親穿著黑色的喪服參加婚禮。這又是另一篇故事了。</h3><h3>這教堂尖聳的塔頂非常壯美,倒影也讓人沉醉,外墻裝飾材料是黑色拋光石子,用白色的黏結(jié)材料固在墻上,加上白色石料做邊框,很美。教堂的窗戶是彩色玻璃或琺瑯。教堂面向公眾的開放時間為五月到九月,要提前提前預(yù)約。我們到丹麥時無緣進入。</h3> <h3>一個階梯狀的、丹麥著名的“吉菲昂噴泉”,又稱神牛噴泉、女神噴泉,進入我們的眼簾。順著山坡而建的雕塑噴泉本身就讓人仰視,給人以視覺的震撼。在一個花環(huán)形的水池中央,豎立起一座巨大的圓石墩,石墩底部的四周噴射出瀑布似的泉水。石墩上面,一組雄偉的雕塑,是由丹麥雕塑家昂拉斯---蓬高,根據(jù)西蘭島的傳說,花費十年時間塑造完成的。噴泉雕塑于1908年竣工并揭幕,當年7月14日噴泉第一次噴水。噴泉共分三級,泉水逐級泛溢,匯成珠簾,形同垂瀑。臺基周圍隨著道路的坡度,用花崗石隨坡延伸圍成一泓水池,所有泉水匯集池內(nèi)。</h3><h3>此為哥本哈根長堤公園的8組雕塑之一。</h3><h3>雕塑由蓋菲昂女神和四條牛及套犁等一組銅塑組成。半身袒露、秀發(fā)飄逸的女神表情剛毅果敢,發(fā)辮在疾風中揚起,左手扶犁,右手執(zhí)鞭,駕馭著四條銅牛拼力耕犁。四條銅牛躬身抵角、奮力拉犁,形態(tài)各異、詡詡?cè)缟E衲槻磕菆?zhí)著犀利冷峻的目光,直逼耕牛那健碩而充滿蠻力的身軀。泉水從牛的鼻孔和犁鏵間噴射而出。用噴濺出的水花象征著翻飛的土地,這創(chuàng)意,堪稱形象設(shè)計一絕??!整座噴泉氣勢磅礴,充滿了攝人心魄的力量之美。此系冬天,噴泉沒有噴水,但天氣極佳,是此行唯一一個陽光明媚的日子。</h3> <h3>站在橋頭,看看橋下長堤前,海濱的一片平臺上,是皇家御用碼頭。兩個白色門墩上的雄糾糾氣昂昂的雕像,是大名鼎鼎的北歐神話最大神----奧丁。他是北歐神話中阿斯神族的至高神,被視作諸神之王,也是死者之王、戰(zhàn)神、權(quán)力之神、魔法之神。他曾以一人之力冒險闖入冥界,為人類取得古文字,從而擁有大量知識,因此而失去一只眼睛。</h3><h3>[原創(chuàng)]看哥本哈根長堤公園的8組雕塑。</h3><h3>皇家碼頭大門里,有2個綠圓頂?shù)陌咨ぷ?,頂尖上是金色的皇冠。兩個旗桿上有小天使像。那就是新港,也就是行程上的“新碼頭”</h3> <h3>安徒生是丹麥的驕傲,也是世界的驕傲。哥本哈根市政廳建筑物旁邊面對著蒂沃里公園的角落,坐著一位西裝革履,頭戴禮帽,守住拐杖的男士塑像,他就是大名鼎鼎、名字與丹麥分不開的童話作家安徒生。安徒生于1805年出生在丹麥奧斯丹,盡管他生前一生未婚,窮困潦倒,但卻給他的人民帶來了無盡的精神財富,一生寫過《美人魚》、《賣火柴的女孩》、《丑小鴨》等150篇不朽童話故事,為世界上千萬兒童編織了美麗的童年。</h3> <h3>廣場對面街角的一座建筑上有一帶溫度顯示的鐘樓,除了報時外,還有一個與中國走馬燈相似的結(jié)構(gòu),如果天氣好,轉(zhuǎn)出來的人衣著美麗,如果是雨天,轉(zhuǎn)出來的人就手持雨傘。</h3> <h3>市政廳左側(cè)有一高高的圓柱,柱頂上有兩個衣著盔甲的海盜,他們正在使勁的吹響手中的海盜長號(名為S形銅號手)。S形銅號是一種德國管樂器,用青銅制成,聲音類似伸縮喇叭。它可能是由兩個人同時演奏,通常用于典禮上。第一個S形銅號是于1793年在丹麥被發(fā)現(xiàn),這也解釋了為何他們會被放在首都中心廣場上當做紀念。</h3> <h3>丹麥首都哥本哈根位于西蘭島東岸,其名稱在丹麥語里的意思是 商港 ,是北歐最大的城市。市區(qū)面積八十八平方公里,它與瑞典的第三大城市馬爾默隔松德海峽跨海大橋已于二零零零年通車。哥本哈根從十五世紀就已經(jīng)成為丹麥的首都,有許多歷史名勝古跡,作為北歐名城,哥本哈根吸引著千千萬萬的游客前來參觀。下面就為您詳細介紹一下哥本哈根的一處著名旅游景點:丹麥市政廳廣場。</h3><h3> </h3><h3>市政廳廣場歷史哥本哈根的市中心就是丹麥市政廳廣場,俗稱舊廣場。丹麥的重大活動都在市政廳廣場舉行。一九四五年五月,丹麥解放時,十萬人在廣場舉行慶?;顒?一九二二年夏天,丹麥國家足球隊獲得歐洲冠軍,也有十萬人在此熱情狂歡。丹麥市政廳廣場乘載著丹麥的歷史變遷,和丹麥人的情感,去丹麥旅游的朋友,一定要到這座廣場來感受一下這里的所蘊藏的丹麥特有的文化底蘊。市政廳廣場覽勝丹麥市政廳廣場中心建有十七世紀末丹麥國王克里斯欽五世的雕像。市政廳正門左側(cè),有一尊丹麥偉大的童話作家安徒生的雕像。許多人去丹麥旅游的原因,都是因為浪漫的安徒生童話,所以去到市政廳廣場,就可以一睹安徒生雕像的風采,別忘了拍照留念。丹麥市政廳也是哥本哈根市最古老的商業(yè)市場,具有八百多年的歷史?,F(xiàn)在每到傍晚,就會有許多商販在廣場上擺滿</h3> <h3>建于1905年的市政廳坐落著有800多年歷史的市政廳廣場上,建筑結(jié)合了古代丹麥與意大利文藝復(fù)興時期的風格。市政廳正門上方的鍍金塑像是哥本哈根的奠基人阿布薩隆大主教。富麗堂皇的市政廳大廳面積1500平方米,主要用于結(jié)婚典禮和官方接待。高106米的鐘塔,計師花了27年才完成的著名的“世界鐘”,有13套機機械裝置同時運行,顯示全球各地時間以及各種天文時間。它每15分鐘報時一次。這座鐘塔也是哥本哈根最高的建筑,乘電梯可達鐘塔頂部,俯瞰全城。</h3><h3>龍噴泉雕塑位于市政廳廣場,雕塑顯示了一條龍和一頭公牛搏斗的動人情景。</h3> <h3>市政廳廣場,歡樂的丹麥童話故事正在演繹。</h3> <h3>中午參觀完市政廳就結(jié)束了丹麥游覽,在赫爾辛格乘輪渡返回瑞典,并繼續(xù)拉車,當晚到達奧斯陸,在城中北京飯店晚餐后,到市郊入住。</h3> <p class="ql-block">15日一早先去挪威維格蘭雕塑公園參觀游覽,那是一座裸體雕像公園,是以挪威著名雕塑大師維格蘭的名字命名的,公園有190多座雕塑,有650多個人物雕像,這些由銅、鐵和花崗石制成的雕像,集中突出人類“生與死”的主題,從嬰兒出世,經(jīng)過童年、少年、青年、壯年、老年,直到死亡,反映了人生的全過程。這是是維格蘭一生心血的結(jié)晶,這是最具代表性作品“憤怒的小男孩”,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p><p class="ql-block">挪威(人均GDP: 67176美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經(jīng)濟總量: 3620億美元</p><p class="ql-block">人口數(shù)量:539 萬人</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經(jīng)濟發(fā)達程度:挪威,意為“通往北方之路”,北歐五國之一,位于斯堪的納維亞半島西部。挪威領(lǐng)土南北狹長,海岸線漫長曲折,沿海島嶼很多,被稱為“萬島之國”,領(lǐng)土與瑞典、芬蘭、俄羅斯接壤,領(lǐng)土還包括斯瓦爾巴群島和揚馬延島。首都為奧斯陸??偯娣e38.5萬平方公里。</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挪威是發(fā)達的工業(yè)化國家,尤其是石油工業(yè)是國民經(jīng)濟的重要支柱,挪威也是西歐最大的產(chǎn)油國和世界第三大的石油出口國。值得一提的是,從2001年起挪威已連續(xù)六年被聯(lián)合國評為最適宜居住的國家,并于2009-2013年連續(xù)獲得全球人類發(fā)展指數(shù)第一的排名。</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挪威是一個高度發(fā)達的資本主義國家,也是創(chuàng)建現(xiàn)代福利國家的先驅(qū)之一。挪威是全球最發(fā)達的福利國家之一。人均GDP達到81085美元(2010數(shù)據(jù)),2011年全球人均GDP世界排名第三,僅次于卡塔爾和盧森堡。2013年人均GDP過10萬美元。挪威是一個高度發(fā)達的工業(yè)國家,是歐洲十大經(jīng)濟國之一。人均GDP是北歐之首。挪威90年代起油氣產(chǎn)量超過英國,成為一個新興的油氣生產(chǎn)國。</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挪威是鋁、硅、鐵和鎂的主要生產(chǎn)者,北海石油則為石化工業(yè)提供原料,挪威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化肥生產(chǎn)國之一。挪威人最早發(fā)現(xiàn)冰島、格陵蘭并到達北美,比哥倫布發(fā)現(xiàn)這個新大陸早四百年。挪威是世界第四位航運大國(僅次于英國、丹麥、美國)。</p> <h3>據(jù)介紹公園內(nèi)所有作品分為四組,分別是生命之橋、生命之源、生命之柱和生命之環(huán)。從公園正門按序座落在橋欄、噴泉、綠樹、草坪之中。</h3><h3>“生命之橋”——橋兩側(cè)矗立著58座人體青銅雕塑,塑造了青年男女和兒童。大師用現(xiàn)實主義手法塑造了一些栩栩如生的男人形象,表達了男人對家庭的責任的理念。</h3> <h3>生命之橋左右兩側(cè)的橋欄上各有 29 座彼此對稱的青銅人像雕塑,男女老少,或動或靜,沉思自省、嬉笑打鬧、姿態(tài)各異,無不栩栩如生。憤怒小男孩就是其中之一!</h3> <h3>“生命之源”——在一座噴水池的正中,6個體魄健壯的男人托起一個碩大的銅盤,讓清澈的水流沿周邊撒下,給這組雕像罩上一層淡淡的“白紗”。水池四周,二十多棵修剪得整齊的“樹木”下是造型各異的男女塑像,表現(xiàn)嬉戲的童年、熱戀的青年、沉思的中年、孤獨的老年四個“人生樂章”構(gòu)成的生命交響曲。</h3> <h3>“生命之柱”——石柱高17米,直徑3.5米,重270噸園形石柱。上面雕刻了121個體態(tài)各異的男女裸體。有夭折的嬰兒,不幸的青年,披頭散發(fā)的婦女,骨瘦如柴的老人,他們情態(tài)不同、首尾相接,上盤旋,求光明,奮力抗爭,似乎在講述著多姿多彩、艱難曲折的豐富人生,細微地刻劃了人類與困難博斗的情景,因此被稱作“生命之柱”。這根石柱的浮雕是維克蘭花費14年的心血雕成的。在石柱的周圍,18對情態(tài)不同的男女雕像表現(xiàn)人生的喜怒哀樂。</h3> <h3>“生命之環(huán)”——由4個成人和3個孩子手腳相連組成一個空心環(huán),強調(diào)了人類之間相互依存的關(guān)系,象征人生的完美與永恒。</h3> <h3>人際關(guān)系刻化得入木三分!</h3> <h3>母子情深</h3> <h3>完美結(jié)合</h3> <h3>打卡維格蘭人體生命公園</h3> <h3>大女人小男人雕塑在阿克斯胡斯城堡大門外的廣場上,表現(xiàn)了挪威中世紀的女權(quán)社會特征。</h3> <h3>城堡帶有濃濃的中世紀味道。</h3><h3>阿克斯胡斯城堡剛建成不久便成功地抵御了瑞典埃里克公爵的進攻,并且在這以后的歷次戰(zhàn)役中證明了它的堅不可摧。在面向大海的地方安置有大炮?,F(xiàn)在我們所見到的這座大型建筑是堅實要塞與華麗宮殿的絕妙組合。這主要應(yīng)歸功于克里斯汀四世時的著名建筑大師漢斯·斯汀文寇,是他在17世紀初時對這座古堡進行了大規(guī)模的擴建和裝飾?,F(xiàn)在的文藝復(fù)興式的建筑風格,便是他的杰作。如今,城堡經(jīng)常用來招待外國貴賓。</h3> <h3>“阿克斯胡斯”是奧斯陸一個鄰郡的名字,但對于我們這些旅游者來說,它是矗立在阿克海角邊上一座雄偉的城堡的名字。過了吊橋,就進入了城堡。</h3> <h3>城堡內(nèi)門有人把守,只接待正式的外事活動,不對游客開放。</h3> <h3>奧斯陸自哈康五世國王在位時(1299年-1319年)已有首都地位。哈康五世是第一位在奧斯陸定居的國王,市中的阿克斯胡斯城堡(Akershus Festning)也是在那時啟建的。挪威抗戰(zhàn)博物館(Norges Hjemmefrontmuseum)以挪威1940-1945年二戰(zhàn)期間內(nèi)的生活和事跡為主,通過照片、實物等講述那段難忘的歷史。令人感到頗有深味的是,如今博物館的館址正是當年德國占領(lǐng)軍總司令部。</h3> <h3>奧斯陸阿克斯胡斯城堡(Akershus Fortress)是奧斯陸最重要的兩座城堡之一,屬于文藝復(fù)興式的防御性城堡。古堡矗立于海邊,是中世紀最具有代表性的要塞建筑,作為哈康六世的行宮,這里將軍事用途與華麗宮殿相結(jié)合,讓每一位前來參觀的人都眼前一亮。城堡周圍宛如仙境般的綠化,更讓此地充滿愜意。</h3> <h3>奧斯陸歌劇院耗時5年時間建成,占地面積相當于4個國際標準足球場,是挪威國內(nèi)最大的依靠太陽能供電滿足能源需求的文化建筑。白色的斜坡狀石制屋頂從奧斯陸峽灣中拔地而起,美麗的屋頂讓它看起來就像一座漂浮在海面上的冰川。游客可以在屋頂上散步,瀏覽奧斯陸的市容。</h3> <h3><h3>奧斯陸市政廳是這座海洋城市的政治中心,也被稱作“雙塔紅磚”。是1900——1950年為紀念奧斯陸建城900年而建。1900年,有兩位建筑師推出了一個根據(jù)實用主義理念設(shè)計的方案,市政廳就是依據(jù)這個方案進行建造、并由挪威的藝術(shù)家們不斷裝飾和潤色至1950年得以完工的。為紀念這兩位建筑師,他們的塑像陳列在走廊上。市政廳全面向人們展示了挪威的歷史、文化以及人們的工作和生活。</h3></h3><h3>奧斯陸市政廳廣場有丘吉爾雕像。</h3> <h3>挪威奧斯陸國會大廈景點介紹:</h3><h3>  市政廳前面廣場更是奧斯陸市交通中心,廣場西南角是挪威觀光局總部;東南角則是阿克胡斯城堡,是第二世界大站時德軍在奧斯陸的指揮總部(AkershusFortress)。</h3><h3>  挪威的國會在這座位于挪威首都的奧斯陸城市大樓里開會,挪威議會的165名議員,每四年選舉一次.這座建筑融合了古典和現(xiàn)代的建筑藝術(shù)的美。這座建筑于1866年建成,是由建筑師Swedish設(shè)計的。市政廳建于西元1950年,為記念奧斯陸建城九百周年而建。</h3> <h3>Oslo Domkirken</h3><h3>  大教堂建于公元1694年,花了約一世紀才完成,十九、 二十世紀時又經(jīng)過一番整修。挪威國教-福音路德派,就以此大教堂為中心,其青銅大門是公元1938年挪威著名的雕刻家 ( Dagfin Werenskiold) 所設(shè)計,教堂內(nèi)部有德國制造的管風琴,由六千支管子制成,教堂前有花市,教堂的背后有挪威國王Christian四世的雕像,奧斯陸今日的城市規(guī)模便是他打下的基礎(chǔ)。</h3> <h3>Tiger Sculpture是位于奧斯陸火車站廣場上的一座雕像,是奧斯陸中央火車站出鏡率最高的,很多人一到奧斯陸首先就是和老虎合影。2000年適逢奧斯陸建城1000年大慶,藝術(shù)家Eiendomsspar想給這個城市一個禮物,而奧斯陸人都想要一頭老虎的雕像。因為在奧斯陸昵稱為老虎之城,幾乎所有的挪威人都這樣認可。其緣由是挪威詩人Bj?rnstjerne Bj?rnson在他的詩作"Sidste Sang"里描繪了老虎和馬的戰(zhàn)爭,而老虎隱喻危險的城市,而馬則是安全的鄉(xiāng)村。當然,如今老虎更意味著奧斯陸這個城市的冒險和進取精神!老虎背后的建筑是"舒適度中央大酒店"。</h3> <h3>這是舒適度酒店靠海邊水上博物館的一側(cè)。水池中間的雕像是誰?有待進一步落實。</h3> <h3>卡爾約翰大街非常適合漫步,整條大街的兩側(cè)排列著一幢幢極具歷史感的建筑,每一幢建筑都有一段值得細述的故事。大街上還有一些街心的花園,中心圍了個溜冰場,高高的旋轉(zhuǎn)轉(zhuǎn)椅是周圍小排檔的顯著標志。大街上有1895年建造運營的第一條有軌電車,易卜生和蒙克光顧過的咖啡館仍在營業(yè)。</h3> <h3>大街上有精致奢華的五星級酒店,還有當年挪威戲劇家亨利克.易卜生和挪威表現(xiàn)主義畫家愛德華.蒙克等名流經(jīng)常光顧的咖啡館。</h3> <h3>奧斯陸大學(xué)是世界上唯一一所擁有諾貝爾獎頒獎資格的大學(xué),還擁有數(shù)學(xué)界的頂尖獎項阿貝爾獎的頒獎資格,大學(xué)目前擁有5名諾貝爾獎得主。該石柱大門的建筑是其法學(xué)院的正門。</h3> <h3>國家大劇院側(cè)面,是白俄羅斯芭蕾舞團的繆斯雕像。</h3> <h3>挪威皇宮是奧斯陸?的地標,國王生活,辦公、處理國事的地方,對面是奧斯陸市中心主要街道——卡爾約翰大街,皇宮前面廣場上有國王卡爾約翰十四世銅像。奧斯陸皇宮,也是奧斯陸是最著名的建筑和景點之一。1825年10月1日由國王卡爾約翰奠基,1849年7月26日國王奧斯卡一世期間正式投入使用?;蕦m現(xiàn)在依然是國王王后的居所,也挪威君主處理日常事務(wù)的地方,國王還在此召開國務(wù)會議,舉辦國宴,招待其他國家的領(lǐng)導(dǎo)人。夏季皇宮可以入內(nèi)參觀,</h3> <h3>奧斯陸皇宮由皇家衛(wèi)隊守護,</h3><h3>皇宮是挪威最著名的標志性建筑之一,也是1814年起挪威歷史的見證者。</h3> <h3>皇宮門前每天下午1點的士兵換崗儀式,頗有古典范兒。</h3> <h3>奧斯陸國家劇院,建于1899年,距今已有百年歷史,是挪威最大最具代表性的劇院。大劇院門口兒有兩尊青銅塑像,右為戲劇大師亨利克.易卜生(1828-1906)。左為戲劇家、詩人兼小說家比昂斯滕.比昂松(1832-1910)。易卜生被認為是現(xiàn)代散文劇的創(chuàng)始人,對中國民國時期的文壇有巨大影響。比昂松同樣在世界范圍內(nèi)享有盛譽。兩年一度的易卜生戲劇節(jié)使這里成為了挪威最重要的文化場所。易卜生通過他筆下那些婦孺皆知的劇作《玩偶之家》、《群鬼》等,讓歷史記住了他,也讓世界認識了挪威。</h3><h3><br></h3> <h3>雕像的基座上寫著約翰.哈爾沃森,這是一位挪威作曲家,曾擔任卑爾根愛樂樂團和國家劇院的指揮。</h3> <h3>這是市政廳內(nèi)部墻壁上的浮雕~母與子。</h3> <h3>市政廳二樓大廳四面墻壁和屋頂畫滿了巨幅油畫。</h3> <h3>16日離開奧斯陸,拉車五小時到達維納恩湖(Vanern),英語作Lake Vaner。 北歐最大的湖泊,也是歐洲第三大湖,世界第28大湖。位于瑞典南部,維納什堡和卡爾斯塔德之間。呈東北—西南向延伸,長145公里,寬80公里,最深97米,面積約5550㎞2。湖水經(jīng)約塔河向西南泄出。湖的南部也叫“達爾勃申湖”。是約塔運河的組分。傳說該湖是蓋菲昂女神和她將四個變成牛的兒子給挖出來的,挖出的土地形成了丹麥西蘭島。</h3> <h3>維納恩湖于約1萬年前的冰河時期后形成。</h3><h3>當冰川融化時,整個瑞典的土地都被水淹沒,形成卡特加特海峽和波的尼亞灣之間的一個海峽。</h3><h3>維納恩和韋特恩湖就于冰后回彈形成。</h3><h3>因此,現(xiàn)時湖里還有一些從冰河時間遺留下來的物種,在一般的淡水湖中罕見。</h3> <h3>中途休息的FelⅠingsbro加油站,去便利店方便。</h3> <h3>夜晚又回到斯德哥爾摩,車游市區(qū)夜景,然后參觀水晶柱。</h3> <h3>賽格爾廣場是瑞典斯德哥爾摩的一個著名廣場。廣場以18世紀雕塑家約翰·托比亞斯·賽格爾(Johan Tobias Sergel)命名,因其工作室就位于廣場以北的地方。 廣場受注目的原因,包括它常作為游行的起步點,和其交通回旋處呈超橢圓型。</h3><h3>其中央的37米高玻璃柱是在1974年由Edvin hrstrm所造的“Kristallvertikalaccent”(直立水晶)。當?shù)鼐用褫^少使用其正式名稱,而會使用其他別號作呼它。</h3> <h3>斯德歌爾摩的中國餐廳~恒運閣用餐,偶遇這老外一家人,其友好態(tài)度給大家留下美好印象。</h3> <h3>瑞典斯德歌爾摩輪船碼頭內(nèi)的立體抽象壁畫。</h3> <h3>16日下船前的郵輪餐廳</h3> <h3>赫爾辛基火 車站的設(shè)計者是著名建筑師艾里爾·沙里寧(Eliel Saarinen,1873~1950年),赫爾 辛基火車站是他的浪漫古典主義建筑的代表作,雖有古典之厚重格調(diào),但又高低錯落, 方圓相映,因而生動活潑,有紀念性而不呆板,被視為20世紀建筑藝術(shù)精品之一。芬蘭赫爾辛基火車站建于1906~1916年,是本世紀初車站建筑中的珍品,也是北歐 早期現(xiàn)代派范疇的重要建筑實例,但基本上還是折衷主義的。它輪廓清晰,體形明快, 細部簡練,既表現(xiàn)了磚石建筑的特征,又反映了向現(xiàn)代派建筑發(fā)展的趨勢。</h3> <h3>廣場街心花園的駿馬雕像和穿行而過的有軌電車。</h3> <h3>從參議院廣場拾級登上赫爾辛基大教堂平臺上,回首俯瞰大教堂前參議院廣場,廣場周邊黃色的新古典主義風格的建筑獨具特色,東西兩側(cè)分別為內(nèi)閣大樓和赫爾辛基大學(xué)。</h3><h3>參議院廣場不僅是赫爾辛基市民活動的中心,也是來自世界各地旅游觀光客欣賞新古典主義建筑的最佳場所。</h3><h3>?</h3><h3>您看這座大教堂,希臘神殿式的白色廊柱和醒目的青銅圓頂,不僅清新靚麗,也為大教堂倍添威嚴。</h3> <h3>在鋪滿古老石塊的參議院廣場中心,豎立著一組銅像,聽了導(dǎo)游的介紹才知;這組銅雕像最上面的那尊是俄國沙皇亞歷山大二世銅像。因為芬蘭從13世紀開始直到1809年為止一直被瑞典人統(tǒng)治。1809年俄軍出兵進攻瑞典,迫使瑞典將芬蘭割讓給了俄羅斯帝國。芬蘭從此成為俄羅斯帝國轄下的一個自治大公國,由沙皇亞歷山大二世兼任芬蘭大公。1894年在此廣場上樹立了這尊沙皇亞歷山大二世銅像。芬蘭1917年獨立以后到現(xiàn)在已經(jīng)100年了,至今一直在這個參議院廣場上保留著這尊俄國沙皇亞歷山大二世銅像,這充分展現(xiàn)出芬蘭人民寬容大度之心。</h3> <h3>穿校服的幼兒園隊伍,老師和學(xué)生都牽著一條繩子上。</h3> <h3>正面是赫爾辛基大學(xué),于1640年創(chuàng)建于芬蘭舊都圖爾庫,1828年隨都遷至赫爾辛基,是芬蘭第一所大學(xué)及最高學(xué)府,其悠久的歷史,豐富的藏書,一流的設(shè)備, 齊備的專業(yè)以及杰出的成就聞名歐洲。全球廣泛使用的Linux操作系統(tǒng)于1991年10月5日誕生于此。</h3> <h3>赫爾辛基大教堂是赫爾辛基最著名的建筑,位于議會廣場,是一座路德派教堂。赫爾辛基大教堂建于1852年,建筑以白色為主,配以淡綠色的圓頂,結(jié)構(gòu)精美,氣宇非凡,堪稱芬蘭建筑藝術(shù)上的精華。</h3><h3>赫爾辛基大教堂,又稱白教堂。冬日的時候,大雪覆蓋了教堂前的廣場,暖暖的燈光亮起,整個教堂一片圣潔。</h3> <h3>赫爾辛基的海港廣場上,有一尊名叫“波羅的海的女兒”的銅像,是赫爾辛基的象征。</h3> <h3>背景為總統(tǒng)府,廣場的中心是塑于1894年的沙皇亞歷山大二世銅像,以紀念他給予芬蘭充分的自治。站在廣場上就可以看到建筑大師恩格爾的三件杰作:瑞典大使館、政府大芬蘭中央銀行。廣場東南角是芬蘭最古老的石樓房西德霍姆宮。而步行不遠,就能找到同樣為恩格爾設(shè)計的大學(xué)圖書館。在悠長的夏日,廣場經(jīng)常是露天音樂會和其它表演的場地與南碼頭及自由市場混為一體。</h3> <h3>赫爾辛基的烏斯彭斯基大教堂(俗稱紅教堂),建于1862至1868年間,是赫爾辛基除了白教堂之外的另一個著名的教堂,也是斯堪地那維亞半島上最大的東正教教堂。<br></h3><h3>教堂主身基調(diào)為紅色,搭配上特色洋蔥頂和精美的內(nèi)部裝飾,展示了拜占庭風格和俄羅斯風格的完美結(jié)合。顯眼的金圓頂和紅磚砌成的教堂顯得格外凝重,旁邊兩棵大樹與教堂交相輝映,正好是俄羅斯風情滲入芬蘭歷史的見證。</h3> <h3>這也是世界上唯一一座建在巖石中的教堂。巖石教堂位于赫爾辛基市中心坦佩利巖石廣場,由建筑師添姆和杜姆蘇馬連寧兄弟(Suomalaimen兄弟)在1969年設(shè)計建造的。建造在掏空的巖石中的巖石教堂,教堂為圓頂,教堂頂部的玻璃屋頂以銅網(wǎng)架支撐,直徑24米,外部墻壁以銅片鑲飾,內(nèi)壁則完全保持了天然的花崗巖石壁紋理,其余的壁面仍保有原始的巖石風味,教堂入口走廊為隧道狀,入口處則涂以混凝土,整座教堂如同著陸的飛碟一般,趣味獨具。芬蘭人崇尚自然古樸的審美情感在此得到了充分體現(xiàn)。巖石教堂內(nèi)的中心區(qū)域有一個圣壇,與玻璃屋頂所射下的自然光芒相互輝映,盡顯圣壇的神圣。</h3> <h3>芬蘭堡 (Suomenlinna)建在赫爾辛基外海上的一串小島上,是奧科斯丁設(shè)計的杰作。建于250 多年前,是現(xiàn)存世界上最大的海防軍事要塞之一,也是芬蘭最為重要及著名的景點。芬蘭城堡還有教堂、軍營、圖中是城門等名勝古跡,有世界上不可多得的海上軍事遺跡,在1991年,芬蘭城堡就已經(jīng)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了世界遺產(chǎn)名錄受到了保護。帝皇門是芬蘭堡的象征。1753—1754年間為閱兵而建造。海堡創(chuàng)始人是瑞典王Adolf Fredrik,據(jù)說他在1752年來視察工程情況時,乘船停錨的地方,正是帝皇門的位置所在。</h3> <h3>在芬蘭堡的帝皇門上,用大理石板鐫刻著奧古斯丁·厄倫施瓦德的一句格言:“后人們,憑你自己的實力站在這里,不要依靠外國人的幫助?!?lt;/h3> <h3>位于赫爾辛基對面海港上的芬蘭城堡,是現(xiàn)存世界最大的海防軍事要塞之一。1747年,當芬蘭仍然是瑞典國土一部份的時候,斯德哥爾摩國會決定要在赫爾辛基外的小島上建造一座軍事城堡,且命名作「瑞典堡」( Sveaborg ) 。于是在1748年,在一名叫奧科斯丁艾倫懷特( Augustin Ehrensvard ) 的策劃下,這橫跨八個海島的工程就展開了。艾倫懷特開始是計劃建造一座鏈式連接的防御城堡,可惜他于1772年逝世,當時只完成了第一期基本工程。那座城堡的所有工程,要到十八世紀末才告正式完成。</h3> <h3>250年前瑞典人在島上建設(shè)的炮臺,城堡,軍營都完好地保存了下來。島上有數(shù)十間博物館以及餐館咖啡館。芬蘭城堡博物館提供三種芬蘭城堡當?shù)蒯勗斓钠【疲兜兰冋毺?。島上的船塢用傳統(tǒng)的技藝建造一艘古老的帆船,游客們也可以親自參與其間。</h3> <h3>芬蘭堡教堂在1854年作為希臘東正教駐防教堂建成。芬蘭在1917年獨立之后,教堂成為新教會的路德教教堂(Evangelical-Lutheran church)。20世紀20年代,教堂的外觀也從洋蔥狀的五個塔頂改建成了現(xiàn)在的尖塔。教堂內(nèi)可容納400人,也是舉行婚禮的好地方。</h3> <h3>芬蘭堡是由一位瑞典炮兵軍官奧科斯丁設(shè)計的。他在靠近赫爾辛基附近的一系列島嶼上修建完成了一圈鏈式連接的防御性城堡后于1772年去世,直到18世紀末,芬蘭堡的設(shè)計計劃才終于圓滿完成。</h3> <h3>波爾沃位于首都赫爾辛基以東50公里的一個景色如畫的古城,坐落在波爾沃河河口。建于13世紀,是繼圖爾庫之后芬蘭的第二古城。早在中世紀,波爾沃就是一個重要的進口貿(mào)易中心,坐落在波爾沃河沿岸的一排排紅倉房向人們展示了波爾沃的航運史,是旅游者爭相留影的著名景點。老市區(qū)是芬蘭惟一保存下來的中世紀城區(qū)建筑,彎曲的街道,狹窄的小巷和低矮的木屋是中世紀城市生活的縮影,被人稱為“木制建筑博物館”。</h3> <h3>斯德哥爾摩王宮 (Stockholms slott),位于斯德哥爾摩老城北部的瑞典王宮。斯德哥爾摩王宮的歷史始于中世紀,雖然現(xiàn)時王室已經(jīng)搬出到郊外的卓寧霍姆宮,但斯德哥爾摩王宮仍是瑞典國王的官方居所。除了用作王室居所的樓層外,王宮其余部份還有其他用途,如古斯塔夫三世文物館、寶藏展覽廳、軍械展覽廳和位于地底的三王宮博物館。1878年之前,王宮的東北翼原為王家圖書館所在地,現(xiàn)時該部分是貝爾納多特圖書館,稱為“圖書館翼”。1523年,古斯塔夫·瓦薩已經(jīng)派置衛(wèi)兵駐守王宮,以維持整個城市(即現(xiàn)時的老城)的治安。由于延誤了一天該皇宮我們沒有看到,是本行程的最大遺憾!</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