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先后六次去云南旅游,但印象最深刻常常回味的是一次數(shù)年前的自駕游,我們?nèi)チ擞慰筒惶?,更加原生態(tài)和漂亮的幾個地方。飛機到達昆明后在神州租車公司租一輛轎車,開始了七彩云南自駕游,具體線路如下:昆明--元陽梯田--東川紅土地--元謀土林--黑井古鎮(zhèn)--乃古石林--昆明。</h3><h3>據(jù)中國最古老的史書《尚書》記載,早在2300多年前的春秋戰(zhàn)國時期,哈尼族先民“和夷”在其所居之“黑水”(今四川省大渡河、雅礱江、安寧河流域)已經(jīng)開墾梯田,進行水稻耕作。自唐朝初期(1200年前)的哈尼族在紅河南岸哀牢山區(qū)定居下來并開墾大量梯田之后,梯田文化就成為整個哈尼族的靈魂。</h3><h3>元陽縣境內(nèi)全是崇山峻嶺,所有的梯田都修筑在山坡上,梯田坡度在15度至75度之間。以一座山坡而論,梯田最高級數(shù)達3000多級,這在中外梯田景觀中是罕見的。元陽哈尼梯田主要有3大景區(qū):壩達景區(qū)包括箐口、全福莊、麻栗寨、主魯?shù)冗B片14000多畝的梯田,老虎嘴景區(qū)包括勐品、硐浦、阿勐控、保山寨等近6000畝梯田,多依樹景區(qū)包括多依樹、愛春、大瓦遮等連片上萬畝梯田。如此眾多的梯田,在茫茫森林的掩映中,在漫漫云海的覆蓋下,構成了神奇壯麗的景觀。這些景區(qū)就是申報世界遺產(chǎn)的核心保護區(qū)。</h3> <h3>老虎嘴梯田日落</h3> <h3>老虎嘴梯田</h3> <h3>多依樹梯田</h3> <h3>多依樹梯田</h3> <h3>龍樹壩梯田</h3> <h3>龍樹壩梯田</h3> <h3>龍樹壩梯田</h3> <h3>箐口梯田</h3> <h3>和箐口村哈尼族孩子合影</h3> <h3>壩達梯田</h3> <h3>壩達梯田</h3> <h3>壩達梯田</h3> <h3>壩達梯田</h3> <h3>在梯田里耕作</h3> <h3>梯田云海</h3> <h3>梯田云海</h3> <h3>“東川紅土地”位于昆明市以北偏東方向,屬昆明市東川區(qū)管轄下的新田鄉(xiāng)。從昆明到達景點中心行程約250公里車程,主要景點在海拔1800至2600之間。因云南東川高溫多雨下發(fā)育而成的紅色土壤,這種土壤含鐵、鋁成分較多,有機質(zhì)少,酸性強,土質(zhì)黏重。云南地處溫暖濕潤的環(huán)境,土壤里的鐵質(zhì)經(jīng)過氧化慢慢沉積下來,逐漸形成了炫目的色彩。這里方圓近百里的區(qū)域是云南紅土高原上最集中、最典型、最具特色的紅土地。每年9至12月,一部分紅土地翻根待種,另一部分紅土地已經(jīng)種上綠綠的青稞或小麥和其他農(nóng)作物,遠遠看去,就像上天涂抹的色塊,色彩絢麗斑斕,襯以藍天、白云和那變幻莫測的光線,構成了紅土地壯觀的景色。 </h3><h3>從元陽梯田景區(qū)到這里有600多公里,我開了一整天的汽車才到達。</h3> <h3>在東川紅土地,我們有幸遇到了上海的旅行家李先生,他在近幾年已十次來云南旅游采風攝影,他極力主張我們從鄉(xiāng)間小路直插祿勸彝族苗族自治縣上G5高速公路再到元謀縣。導航上無法看到這條鄉(xiāng)間小路,好在李先生三個多月前走過這條路觀賞秋色,這次又有他同行,所以大膽的上路了。后來回想,太值得了,道路雖然險峻,但原生態(tài)的風光無限。</h3><h3>沿途的鄉(xiāng)村間沒有公交,村民外出只能搭乘這樣的馬車。</h3> <h3>馬車驢車是當?shù)卮迕癯鲩T和農(nóng)作的主要交通和生產(chǎn)工具。</h3> <h3>山里人家春來早,桃紅柳綠又一村。</h3> <h3>途中風光</h3> <h3>途經(jīng)九龍山的小鎮(zhèn)恰逢趕集,圖為趕集的老人。</h3> <h3>趕集人</h3> <h3>山里人家</h3> <h3>大地五線譜</h3> <h3>途中風光</h3> <h3>元謀土林位于云南楚雄州元謀縣境內(nèi),距昆明以北約200公里。元謀土林與陸良沙林、路南石林并稱“云南三林”。元謀土林分布較廣,共有13處之多,其中物茂土林、浪巴鋪土林、班果土林是元謀土林群落中面積最大、景色最壯觀、發(fā)育最典型、色彩最豐富的三座土林。元謀土林是中國乃至世界上一大奇妙的自然奇觀。在經(jīng)歷了幾百萬年的地殼運動后,風雨之神把元謀的土地雕琢成了千奇百怪的形狀。走進土林就如同進入了神秘的魔幻世界,鬼斧神工般的景觀令人目不暇接,充滿了神奇的魅力。</h3> <h3>從元謀出發(fā)還走了一段高速公路,下高速公路后雖然有導航指引,為了謹慎起見還是多問了幾次路,當?shù)厝丝粗覀冮_著一輛轎車要去黑井,都露出了驚訝的眼光,我們預感前面的道路會很艱險,好在一路上景色很美。</h3> <h3>過了高峰鄉(xiāng)以后,到黑井古鎮(zhèn)只有20公里左右的路程了,想不到這段路走了3個多小時,年久失修的盤山公路險象環(huán)生。</h3><h3>在這樣的路上開了2個多小時,前后沒有看到一輛汽車,也沒有看到行人,無從得知這條路究竟通不通,能否到達黑井,越走心里越忐忑不安。</h3> <h3>我自從駕車以來,從來沒有開過這樣險峻的道路,到處都是懸崖峭壁和急彎,稍不留神后果就不堪設想。</h3> <h3>終于看到了一個村莊,還有一輛迎親的汽車,象遇到了救星一樣,趕緊問路,原來這里離開黑井已經(jīng)不遠了,再往前幾公里就可以走出山口。</h3> <h3>黑井古鎮(zhèn)位于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的“恐龍之鄉(xiāng)”——祿豐縣,自古以來是個產(chǎn)貢鹽的地方,是云南四大古鎮(zhèn)之一。據(jù)《黑鹽井志》記載:“土人李阿召牧牛山間,一牛倍肥澤,后失牛,因跡之,至井處,牛舔地出鹽?!睘榧o念這頭黑牛的功績,遂稱此地為“黑牛鹽井”,后稱“黑井”。這里民風淳樸,風景秀麗,是個與世隔絕的地方。黑井的興衰與鹽政 鹽商關系密切,明朝清朝黑井的的鹽業(yè)在云南的財政稅賦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所上繳的鹽稅分別占到云南鹽稅的67%和50%,清朝期間共上繳稅銀96億兩,“黑井富可敵省”,但隨著連續(xù)的開采,井鹽資源逐漸枯竭,而如今昔日的“鹽都”早已失去了曾經(jīng)的輝煌,卻留下了古色古香的具有唐宋風貌坊巷,頗具明清風格的民居,碑刻、石雕、古塔、石牌坊、古戲臺,以及古寺廟、古鹽井、煮鹽灶戶等,特別是享譽省內(nèi)外的保存完好的明清建筑典型的武家大院,吸引了眾多的海內(nèi)外游客。</h3> <h3>這里是黑井的老街,昔日這里客商云集,但如今冷冷清清,居住在此的大多是老人,年輕人大多去外地打工了。</h3> <h3>這就是枯竭廢棄的黑井古鹽井,這口井曾經(jīng)演繹了黑井的興盛和衰落,采鹽工把鹽鹵從鹽井深處背上來。</h3> <h3>從鹽井里采來的鹽鹵就存放在這個大鹽池里,再分發(fā)給各個灶戶熬成鹽。這個鹽井鹽池一直是武家壟斷的。</h3> <h3>盡管早已是汽車和火車的時代,但驢馬還是這里的交通和運輸工具之一。</h3> <h3>武家大院是黑井保存完好規(guī)模最大的明清建筑,武家是黑井最大的鹽商,在民國時期還有200多人的武裝護商隊,幾十代人的積累,其富裕程度不言而喻。而如今武家大院已成為黑井的高檔旅店,我們就投宿于此,把武家大院上上下下看了個遍。</h3><h3> 據(jù)說大院的主人,當年曾經(jīng)請來京城有名的建筑師,在設計上,還融入了些許法式風格。表現(xiàn)得極為奢華,房屋裝飾極盡張揚,木雕、石雕工藝精良,整座大院不僅富麗堂皇,主人費盡心機,在院子背倚的山中,設有兩條逃命的暗道,堪稱是民居建筑的翹楚。由此可知當年黑井鹽業(yè)的興盛,地方經(jīng)濟的富足可見一斑。黑井古鎮(zhèn)的雕塑堪稱一絕,不論是柱腳石、石像、石用具,無一不是精致的藝術品。而武家大院完全是土木結構,始建于1837年,于1858年擴建完工,歷經(jīng)20多年。落寞后的如今,只留下這一座老宅炫耀著當年主人的榮光。慢慢游走在武家大院會客的廳堂、小姐的繡樓、存放銀兩的巨大倉庫之間,耳邊仿佛回響著昔日武家大宴賓客,杯光酒影,杯盤交錯的碰撞聲、賓主的嬉笑聲、搬運銀兩所發(fā)出的撞擊聲……最有代表性匠心獨具,黑井的武家大院,曾經(jīng)是黑井規(guī)模最大、最富貴的大屋,是黑井富庶的見證,是黑井因鹽而發(fā)達的最典型的例子。</h3><h3> 武家大院于破土動工,經(jīng)過反復雕琢擴建,才修建完成。按照富人喜歡居于僻靜處的習慣,全以木結構的武家大院,依山而建,具備氣勢,高踞于街面成排的商鋪之上,有以勢壓人的優(yōu)越感,依坡勢而建的上下兩個四合院落,構筑組成一個大大的"王"字,武家的霸氣還是張揚存在的。</h3><h3> 150 多年過去,走在武家大院里,還是感覺得到貴氣,及當時的意氣風發(fā)。武家大院不知道埋藏著多少秘密,曾經(jīng)發(fā)生過多少故事!如今武家大院早已不屬于武家,穿梭其中的姑娘們,只是幫游客訴說故事的工作者,武家大院的成員已掩滅在歷史滾滾的洪流中,所有的富貴與辛酸,也隨著武家人消失不知去向。</h3> <h3>當年建造武家大院時,縣衙也怕官府的威嚴會被武家蒙蓋,于是規(guī)定武家樓不得高過3層,大門不得面對正街。于是,武家大院的門,非常巧妙的被開在了側邊。</h3> <h3>武家大院內(nèi)的夜晚極靜,閑步園中,抬頭望著一鉤彎月掛在樓角上空,讓人無限遐想……</h3> <h3>武家大院花園一角</h3> <h3>武家大院里還建有戲臺,每逢佳節(jié)或者主人生日喜慶等日子,都會請來戲班演出,為了能讓小姐不出閨房就能聽戲,小姐樓就在戲臺上方。</h3> <h3>傳說漢代時期彝族少女李阿昭在她飼養(yǎng)的一頭黑牛的引導下,發(fā)現(xiàn)了河邊山腳下處有鹵泉自然溢出。從此,黑井先人采鹵而食,而后利用這里流出的鹵泉來制鹽,這才成就了黑井昔日的繁華,因此這口鹽井被稱為“黑牛鹽井”,而后此地也被稱為“黑井”。而黑井人民為了紀念李阿昭,也將其身像供奉在山上的大龍祠中。</h3> <h3>這張照片是從一個制鹽坊陳列室展出的照片上翻拍的,看了照片可以想象出還不能用影像記錄的清朝中期這里的鼎盛狀況。</h3> <h3>從黑井古鎮(zhèn)到石林有近300公里的路程,我們習慣上去的石林景區(qū)俗稱大石林,旅游團一般都會去大石林,那里景區(qū)面積相對比較小,景與景之間比較緊湊,參觀一圈的路程也比較短,便于旅游團隊的管理,但去的人太多了,常常人滿為患。大石林我已去過幾次,這次去的乃古石林由于旅游團很少去,所以名氣沒有大石林響。乃古石林位于大石林以北13公里處,也叫新石林或摩寨石林(當?shù)卮迕窠兴笫矗娣e有10余平方公里,新辟游路6公里多。與大石林相比,這里又是另外一種特色和風格。 進入乃古石林,只見黑森森的一片怪石如大海怒濤沖天而起,氣勢磅礴,又像壁壘森嚴的古代戰(zhàn)場,令人思緒萬千。景區(qū)內(nèi)還有神奇瑰麗的地下溶洞,人們稱之為地下天宮或水晶宮,屬地下巖溶地貌。 進入乃古石林的大門,必須從白云湖畔通過,白云湖湖水非常清澈,湖中有兩座小島,被稱為“蓬萊”、“瀛洲”?!∧斯攀滞鈬墓律缴希柫⒅S多被風化了的石柱,有的像戰(zhàn)馬、有的像碉堡,因而這一片石林便被稱為古戰(zhàn)場。</h3> <h3>乃古石林是我本次在云南之旅的最后一站,元陽梯田 東川紅土地 元謀土林 黑井古鎮(zhèn) 乃古石林都是我難忘的景點,更難忘的是一路上的經(jīng)歷和美景還有美食,在元陽梯田到昆明途中經(jīng)過的通海那里的甜白酒(就是酒釀) 黑井古鎮(zhèn)的飯店里用井鹽做出的菜肴都是我難忘的美食,短短十天的七彩云南自駕游給我留下了太多的美好回味,云南---我一定還會再來的。</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