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江南憶,最憶是杭州!</h3><h3> 杭州春色迷人,杭州秋色亦醉人。每到深秋,猶如上天打開的調(diào)色板,赤橙黃綠,滿目斑斕。身歷其間,豈不色不醉人人自醉!</h3><h3> 今年是我連續(xù)第四年去杭州追秋。</h3><h3> 第一次是2016年12月10日。上午九點到斷橋,然后上寶石山,逶迤西行到葛嶺下,再回到西湖邊,至天黑才離開,自覺收獲滿滿。</h3> <h3> 斷橋邊楓葉紅艷。這次車過時沒有看到。</h3> <h3> 保俶塔——杭州西湖的地標(biāo)性建筑。</h3> <h3> 葛嶺山腳下的瑪瑙寺,一個幽靜的所在。連戰(zhàn)的父親連橫于上世紀(jì)四十年代末曾在這里撰寫臺灣通史。</h3> <h3> 北山路西湖邊的擷秀亭。</h3> <h3> 第二次是2017年12月9日,從岳王廟對面的竹素園開始,進(jìn)入曲園風(fēng)荷,再轉(zhuǎn)到太子灣,一路風(fēng)景絕佳。</h3> <h3> 曲園風(fēng)荷湛碧樓旁的賞荷亭。</h3> <h3> 曲園風(fēng)荷的風(fēng)微亭。</h3> <h3> 太子灣荷蘭風(fēng)車附近的小河邊,一大片楓樹在夕陽照耀下紅艷動人。</h3> <h3> 2018年秋,杭州同學(xué)發(fā)來杭州賞秋最佳線路帖,于是12月1日偕內(nèi)人第三次赴杭賞秋。為了從容些悠閑些,特地在杭州住了兩晚。這次又去了一些新的地方:杭州植物園;靈隱一線,從九里松起到永福寺;西湖六公園,小瀛洲,平湖秋月,再到西泠橋。</h3><h3> 這次也拍到了許多滿意的照片。</h3><h3><br></h3><h3> 杭州植物園內(nèi)。</h3><h3> </h3> <h3> 靈隱路兩側(cè)紅楓成行。</h3> <h3> 靈隱路梅嶺北路口的石蓮?fù)ぁ?lt;/h3> <h3> 靈隱寺東北側(cè)的一條小道上。</h3> <h3> 旁邊的紅楓大道。來此取景拍照的人特多,而且好多像我那樣,一時半會兒不肯挪步。</h3> <h3> 穿過靈隱寺,就到永福寺。沿著山路彎彎曲曲,別是一番天地。</h3> <h3> 孤山的“平湖秋月”處。</h3> <h3> 西湖上的小瀛洲。</h3> <h3> 西湖六公園。</h3><h3> 這里是西湖游客必到之處。只可惜大多數(shù)游客只在西湖邊上走,不肯離開西湖二三十米。六公園不僅景色優(yōu)美,而且還有馬可?波羅像、錢塘門遺址等,向人們敘說著悠長的人文故事。</h3> <h3> </h3> <p class="ql-block"> 連續(xù)三年追秋,拍了不少照片,朋友們看了都說好。一位廣州的老同學(xué),還特地約了幾位親友一起來杭州賞秋。但我知道,這幾次來的都有些晚了。且不說金色的銀杏已大多凋落,就是紅楓,也枯萎了許多;好在杭州的紅楓品類眾多,栽種面廣,可觀賞的紅楓還不少,只是細(xì)細(xì)品賞,還是可以發(fā)現(xiàn)大多已過最佳期。</p><p class="ql-block"> 如果時機選擇恰當(dāng),杭州的深秋一定更美。這就是我今年再來杭州的動力。</p><p class="ql-block"> 今年的秋天,一直暖暖的。已是11月下旬了,上海的銀杏基本是綠的,紅楓也少見蹤影。最后選擇的還是12月初赴杭,連續(xù)三天。</p><p class="ql-block"> 這次與幾位朋友同行。他們第一次到杭州賞秋,于是少不得“舊地”重游,先后去了太子灣,靈隱一線,曲園風(fēng)荷,最后選了一個新景點:九溪煙樹。</p><p class="ql-block"> 老天絕對的幫忙。</p> <h3> 荷蘭風(fēng)車是太子灣的標(biāo)志。此時銀杏正盛,滿地金黃。</h3> <h3> 附近小河邊沒看見紅艷的楓葉,但周圍的景色依然迷人。</h3> <h3> 太子灣地處南山腳下,有山有水,風(fēng)景秀麗。這是太子灣中部小河邊的紅楓。</h3> <h3> 天緣閣由小河環(huán)繞,河邊滿是楓樹 ,可惜此時大多還是綠色。</h3> <h3> 一路向西,一大片紅楓,只是少了些陽光。</h3> <h3> 第二天先走靈隱一線。這次乘7路公交直接到石蓮?fù)ふ鞠?。從石蓮?fù)さ届`隱寺,是靈隱路上秋景最美的一段。</h3><h3> 石蓮?fù)ひ粠ш柟馍形凑盏?,而旁邊梅嶺北路上一片紅楓正明艷奪人。</h3><h3> </h3> <h3> 不多時,和熙的陽光投射到了石蓮?fù)ど?。來此覓景的朋友也多起來了?lt;/h3> <h3> 向靈隱寺方向的人行道上,美景不斷。</h3> <h3> 為了省時省力,我們又乘上7路公交到終點站。</h3><h3> 這里就是去年令我驚艷的地方,我稱它為“紅楓大道”。</h3><h3> </h3> <h3> 游人不算太多,正好讓我們從容取景。</h3> <h3> 這是旁邊的小道。</h3> <h3> 靈隱寺入囗前,一株紅楓開得正盛,拍照的人絡(luò)繹不絕。</h3> <h3> 進(jìn)入“飛來峰”的小道上。</h3> <h3> “咫尺西天”。</h3> <h3> 我們沒有進(jìn)靈隱寺,只是穿過。</h3> <h3> 前面就是永福寺。</h3> <h3> 永福寺建在半山上。游永福寺,須沿著山路逐級上行。好在山不算高,且一路風(fēng)景幽美。。</h3> <h3> 永福寺山門重重,如一副門聯(lián)所說:“屢設(shè)山門為阻云”??邕^這道山門,才算進(jìn)得寺廟。</h3> <h3> 永福寺沿著山坡設(shè)有四五個院落(說來慚愧,一年之中去過三次,卻還說不出一個確數(shù)),每個院落相對獨立,又由下到上,構(gòu)成一個完整的寺廟。每個院落殿堂精致,環(huán)境清雅,常常令人流連忘返。</h3> <h3> 路邊山溪潺潺,更添情趣。</h3> <h3> 大雄寶殿居高臨下,視野開闊,也是一個賞景的好地方。</h3> <h3> 大雄寶殿的左后側(cè),有兩處小院落,更是幽靜。</h3> <h3> 下山出得山門,眼前景色,似比上山時更美。</h3> <h3> 從永福寺出來,還可以繼續(xù)西行。此時已過正午,考慮到時間和體力,就仍經(jīng)靈隱寺回。</h3> <h3> 下午游曲園風(fēng)荷。也從竹素園入。</h3> <h3> 此時陽光正好,景色怡人;綠蕉紅葉,分外奪目。</h3> <h3> “和風(fēng)暢日契天懷”,游人此時的心情 一語中的。</h3> <h3> 不知不覺中,已經(jīng)進(jìn)入了曲園風(fēng)荷。</h3> <h3> 幾位朋友將跨過小橋向南,我招呼大家左拐向東。本意是想由東向西游園,這樣迎著陽光賞楓更佳,不料才走了幾步,就發(fā)現(xiàn)了一處美景。</h3> <h3> 大家都說好景,于是取景的取景,拍人的拍人,一陣忙樂。我也拍了好幾張景,看看都好,想想又感到差些什么。幾位朋友拍完了 先走一步,我還在那里琢磨著調(diào)整角度,最后取得了這張感覺還滿意的照片。</h3><h3> 如果那一彎紅葉更靚麗一點,豈不更好?</h3> <h3> 曲園風(fēng)荷西部靠近楊公堤處,有一南北向不大不小的湖面,不僅春華秋葉夏芙蓉,而且有五六座亭臺閣榭環(huán)立湖邊,景色優(yōu)美。我們到時,還不見陽光。于是我們坐在湖邊一邊休息,一邊等那陽光的降臨。</h3> <h3> 這是湖面西側(cè)的“紅綃翠蓋”榭。</h3> <h3> 湖面東側(cè)的“波香亭”,觀賞荷花的好地方,但較隱蔽,往往走過路過常常錯過。</h3> <h3> 湖面北側(cè)的“迎薰閣”。當(dāng)季之時,這附近可是熱鬧得很,附近的小橋上人流不斷。</h3> <h3> 當(dāng)我們在這里取景時,來了兩位攝友,其中一位說:拍好了就走,趕在太陽落山前,西面還有好景。我想,這里已是曲園風(fēng)荷的西面了,怎么西面還有好景呢?好奇心驅(qū)使我跟著他們。只見他們出西門,沿楊公堤西側(cè)向南。我似乎明白他們要去的地方了。</h3><h3> 是去茅家埠嗎?</h3><h3> 不,不進(jìn)茅家埠,在路邊。</h3><h3> </h3> <h3> 那里已有幾位攝影愛好者,有的架著腳架。但我們還是晚了一步。西邊泛著紅光,太陽已在山峰下了。那位引路人指著這塊不大的地方說:太陽下山前,這里的楓葉一片鮮艷,眼前寬闊的湖面上,不時有歸舟駛過,遠(yuǎn)處是群峰銜夕陽,多美的一幅畫!也可早點到,在那一側(cè),或進(jìn)茅家埠向這里拍,也是一幅好畫。</h3><h3> 我知道楊公堤兩側(cè)美景多多,但沒有這位有三十多年攝影史的本地攝友引路,怎么可能發(fā)現(xiàn)這塊寶地呢?急匆匆走了一千多米,值!</h3><h3> 只是苦了兩位同行者,在公交車站上吹了半個小時的西北風(fēng)。</h3> <h3> 決定第三天去九溪煙樹。</h3><h3> 怎么去呢?在來杭州的列車上,恰遇一位喜歡游玩又熟悉杭州的上海人,她建議我們乘87路公交車到楊梅嶺下,由高往下游覽,省力。查了百度,從楊梅嶺站到九溪煙樹,與錢塘江邊九溪公交站到那里,都近2000米。好漢不走回頭路,就走楊梅嶺一線。</h3><h3> 在靈隱路洪春橋站等87路時,發(fā)現(xiàn)這里也風(fēng)景如畫。</h3><h3> </h3><h3> </h3> <h3> 這株楓樹,長得妖嬈多姿。</h3> <h3> 87路離開洪春橋后,即駛向龍井山區(qū)。過了龍井村,就到楊梅嶺站。</h3><h3> 進(jìn)得楊梅嶺村,才發(fā)現(xiàn)不虛此行。</h3> <h3> 這里屬龍井茶區(qū)。山村干凈,整潔,祥和,也顯得很富有。當(dāng)?shù)厝朔Q,這是當(dāng)?shù)刈蠲郎酱?,?dāng)時的省委書記也來視察過。</h3> <h3> 這是在一家“言茶居”的農(nóng)家樂陽臺上所攝。</h3> <h3> 村里農(nóng)家樂、茶室不少,有些還很有情調(diào)。</h3> <h3> 從山村到九溪煙樹的路上,風(fēng)景也不錯。心情好,風(fēng)景也就更好。</h3> <h3> 九溪煙樹確實是賞楓佳絕處。這里山巒起伏,溪水潺潺,湖面平靜。在湖光山色的映襯下,一大片的楓樹開得正當(dāng)其時,赤橙黃綠,受陽光照耀,交錯輝映,極奪人眼球。到這里的游人,無不興奮雀躍,無一處無人拍照留影;愛好攝影的,也數(shù)不清按動了多少次的快門。</h3> <h3> 這里到處人流不斷,似乎全杭州城賞楓人一大半都聚在了這里。你看那株靚麗的紅楓下聚集了多少人?我們只得借此為背景,拍了幾張照。</h3> <h3> 湖中的倒影,是多么的漂亮!</h3> <h3> 時已正午,我們還得趕路,回酒店退房,這么好的賞楓處,只能留點遺憾了。我們沒有走車道,而是順著溪水的流向走小路。走呀走的,只覺得這段路怎么這樣長。將與大路會合了,卻突然眼前一亮,人的精神又振奮起來。怎么這里還有這樣漂亮的地方呀!</h3> <h3> 這段溪水,兩邊密密的楓樹,應(yīng)該有近百米長吧。</h3> <h3> 置身于如此美景之中,豈不如夢如幻,能不如癡如醉?</h3> <h3> 這段美景,為我們這次杭州賞秋之旅,圓了最好的一幕。</h3> <h3> 連續(xù)四年來杭州賞秋,明年來不來?這使我想起第一天在太子灣遇到的一位男子的話。他老家在金華,現(xiàn)定居深圳,曾在杭州工作過八年。當(dāng)時他手持相機,靜靜地坐著看我們拍照。他說,每次出差到杭州,他都會到這太子灣來坐坐,這太子灣一年四季都很美!</h3><h3><br></h3><h3> 門中木人 </h3><h3> 2019.12.18. 23:00</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