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我喜歡寫美篇,翻開我手機上以往保存的全部美篇作品,從2016年11月6日發(fā)表第一篇“走在小路上”的美篇開始,至今已經(jīng)累計了122篇。而即將過去的2019年,我數(shù)了數(shù),也寫了40篇之多。</h3><h3><br></h3><h3>美篇給我?guī)砹丝鞓?,也提高了我的攝影技巧和文學(xué)修養(yǎng)。我聽到不少人對我美篇作品的評價,說我寫的美篇圖文並茂,能把讀者帶入所表述的情景之中,好像親歷一番,所以特別有感染力。我不敢接受對我過高的評譽,不過確實我早為美篇寫作定下了一個宗旨,即要寫得真實、自然,要把自己的心融入進去寫,還要讓讀到我作品的人都能得到感染,甚至是感動。這其實是需要一個很長的體驗過程,要不斷實踐,不斷總結(jié),不斷提高,所以每年到年底天冷外出少的間歇時間,不妨可以靜下心來,自己去總結(jié)一下,以利再戰(zhàn)。</h3> <h3>今年是我美篇實踐的第三年,一年前我為今年定下了計劃,出于錦囊羞澀和照顧家人的原因,我今年攝影和旅游目的地基本都在四川省境內(nèi),確定了三個目標,一是對彭州龍門山風(fēng)景帶盡可能都走到,二是以阿壩、甘孜為中心的川西環(huán)線游,三是跟隨當年紅軍在四川留下的足跡重游。我為每個目標勾畫了一個示意地圖。一年實踐下來看,初步達到了目標,但是雖然去的地方不少,仍然留下許多沒有來得及去的地方,有待未來再去補充和完善??臻g雖然不少,但是留給我的時間越來越少了,還得抓緊時間。</h3> <h3>先依序把三個目標實踐的情況簡單捋一下。這里是目標一彭州龍門山風(fēng)景區(qū)地圖。</h3> <h3>“彭縣的山,彭縣的水”等美篇包含了目標一的實踐。從被稱為東方阿爾卑斯山的龍門山脈著名風(fēng)景帶在汶川512大地震中遭到幾乎毀滅性的破壞而留下的慘狀說起,看到山里銀廠溝的大龍?zhí)?、小龍?zhí)兜戎包c都被垮塌的山體和泥石流淹沒,令人感到極為痛心。</h3> <h3>去大龍?zhí)兜穆芬炎钄?,沿旁邊還未完全毀壞的山路尋找接引寺。</h3> <h3>明朝嘉靖年間所建的接引寺在地震時損壞嚴重,部分被震垮。</h3> <h3>后又在更高處重新建了一座</h3> <h3>白鹿鎮(zhèn)上法國傳教士建的上學(xué)堂,即圣母領(lǐng)報修院或上書院,其天主教堂在地震中倒塌,院前環(huán)狀臺階也被損壞,后來都重修了。</h3> <h3>這個上書院和山下不遠處的下書院和地震倒塌半邊的中法友誼橋,均作為白鹿鎮(zhèn)中法友好的象征。</h3> <h3>它們作為重建后的中法傳統(tǒng)風(fēng)情小鎮(zhèn)一部分,招攬了不少的游客。</h3> <h3>龍門山風(fēng)景帶上有九峰山、太陽灣、葛仙山和丹景山等可以攀登和游玩。這是太陽灣風(fēng)景區(qū)。</h3> <h3>有大路,也有小路。</h3> <h3>蜀王祠里供奉了五代蜀人先祖的塑像</h3> <h3>從大路小路的交匯處這里上去,最高可爬到4200米的玉皇頂。</h3> <h3>葛仙山不高,只有1200米,但有罕見的飛來峰構(gòu)造和東漢張陵創(chuàng)立“五斗米道”時設(shè)置24治中的第五治,即葛璝治。</h3> <h3>地震中受損的葛仙觀尚未修復(fù)。</h3> <h3>葛仙山和后山都是飛來峰群的一部分</h3> <h3>九峰山3300米高,由于地震遭遇的破壞最大,上山路被多處泥石流阻斷,是我爬的最艱難的一座山,但是我遇到的祖師殿居士對我特別關(guān)心,給了我很大幫助。</h3> <h3>地震塌方的山路難行</h3> <h3>在多處河谷中踏出路來</h3> <h3>終于爬到金頂,凌晨觀日出和云海。</h3> <h3>登上金頂大有征服這座難爬之山的感覺,寫就了“九峰山登頂故事”。有人問我為什么這把年紀了還要去爬它?我想一是它所在的彭州曾是我第二故鄉(xiāng),我一生必須要爬一次,二是我希望靠與艱難困苦作斗爭的勇氣來證明我還能應(yīng)付生活中更多的難事,包括我老伴尚未解決的歷史遺留問題。</h3> <h3>海窩子,始建于乾隆五十五年,遠古時期從北南遷至此的古羌族一支后裔蜀王柏灌建的都城。</h3> <h3>現(xiàn)在已成熱鬧的小鎮(zhèn)</h3> <h3>海眼,就是海窩子的意思,原來這里還是個海。</h3> <h3>美篇中瀏覽量最大,傳播最廣的是4月21日發(fā)表的“回家--龍頭山下拾遺”,是我懷著十分眷念的心情對年輕時在彭州八五四那二十年工作和生活的寫照,引起所內(nèi)外許多新老同事,他們的家人們,以及與我所有某種關(guān)聯(lián)的一些圈內(nèi)人士的共鳴。</h3> <h3>在當年召開全所大會和觀看電影和演出的禮堂里</h3> <h3>我沒有忘記八五四的創(chuàng)業(yè)經(jīng)歷,每次“回家”都要看看當年住的地方,可惜早年住的單身樓已因地震成為危房而被拆除。</h3> <h3>龍頭山和新建的小學(xué)校,兒子在這里上過學(xué),現(xiàn)在已不復(fù)存在了。</h3> <h3>在我和老伴住的家屬樓上,推開窗戶,看到幾十年前拍的土溪河風(fēng)景照片多美。</h3> <h3>現(xiàn)再重回土溪河看我們的家屬樓,依舊風(fēng)景這邊獨好。</h3> <h3>目標二小環(huán)線地圖</h3> <h3>我一直十分想往阿埧、甘孜兩個少數(shù)民族自治州,因為那里是川西川北,是具有特殊地形地貌和濃郁民族特色的廣闊地帶,那里地大物博,天高氣爽,人煙稀少,沒有城市噪雜聲,每個縣城都有自己代表性的自然和人文景觀??上]有時間長游,只選擇幾條環(huán)線中的小環(huán)線,作一個兩天游。目標二的這西部小環(huán)線游是6月初我從成雅高速西行到瀘定,經(jīng)康定翻越折多山到新都橋,北上經(jīng)塔公草原、八美到丹巴,計劃再從以美女著稱的丹巴經(jīng)小金回到成都。但是在丹巴前因為鋪柏油路關(guān)係,我不愿意等幾個小時,從鋪路處折返,回到成都。不過一路都是美景,這是開始時看到的蜀山之王的貢嘎山。</h3> <h3>開始一段從瀘定南下到磨西鎮(zhèn)和海螺溝。</h3> <h3>往西北方向經(jīng)燕子溝到紅石公園。</h3> <h3>這里都是貢嘎山自然保護區(qū)</h3> <h3>靠近康定的雅家埂是高山植物園。</h3> <h3>折多山關(guān)口有個臺階通到山上</h3> <h3>山上觀賞臺看風(fēng)光</h3> <h3>再從拆多山趕到新都橋過夜,新都橋被稱為攝影愛好者的天堂,清晨炊煙裊裊升起。</h3> <h3>大地開始蘇醒</h3> <h3>牛兒離開牛棚</h3> <h3>北行到了塔公寺</h3> <h3>塔公寺的轉(zhuǎn)經(jīng)</h3> <h3>塔公草原</h3> <h3>八美</h3> <h3>遠觀雅拉雪山群峰</h3> <h3>雅拉雪山</h3> <h3>牦牛谷</h3> <h3>藏區(qū)最大的水瑪尼經(jīng)觀景</h3> <h3>目標三中央紅軍部分路線地圖</h3> <h3>四川省是當年紅軍長征主要的省份,往年曾到紅四方面軍在川東川陜根據(jù)地和后來徹離西遷到川北、川中的一些城鎮(zhèn)。目標三是今年5-8月份我曾按照中央紅軍從南到北的路線尋訪重游。從中央紅軍南邊進川后的西昌禮州重萬鎮(zhèn)開始。</h3> <h3>周恩來住的禮州西禪寺</h3> <h3>經(jīng)過冕寧彝海結(jié)盟地,劉伯承和彝族首領(lǐng)小葉丹在此結(jié)盟取水處。</h3> <h3>彝海面積不大,保護得很好。</h3> <h3>瀘定開會的摩西鎮(zhèn)</h3> <h3>摩西天主教堂和神甫樓</h3> <h3>教堂旁的神甫樓是紅軍部分首領(lǐng)開會的地方,毛澤東曾在此樓住過。</h3> <h3>瀘定橋</h3> <h3>十七勇士飛渡瀘定橋</h3> <h3>到小金達維鎮(zhèn)</h3> <h3>紅一、四軍的會師橋</h3> <h3>李先念率四方面軍先遣部隊迊接中央紅軍</h3> <h3>會師后在兩河口召開了重要的政治局擴大會議</h3> <h3>山坡上聳立著毛澤東的漢白玉雕像</h3> <h3>16位曾在兩河口參加會議的領(lǐng)導(dǎo)人雕塑像,最上面一排是周恩來、朱德、張聞天、博古和王稼詳。</h3> <h3>紅一方面軍陸續(xù)翻越的夢筆山</h3> <h3>這里成為驛站接待四方來客</h3> <h3>過紅軍橋到達卓克基</h3> <h3>遠望卓克基土司官寨,雄偉挺拔。</h3> <h3>土司官寨夜景</h3> <h3>對面是西索民居</h3> <h3>西索在藏語中意為“前沿,崗哨亭”,最早是卓克基土司的商業(yè)街。</h3> <h3>土司官寨由土司索觀瀛在此重建,是融入藏漢民族精湛的建筑精華。</h3> <h3>紅軍長征途中毛澤東、周恩來、張聞天等曾在此居住。在這里召開的政治局常務(wù)會上與張國燾分裂黨和軍隊的行徑進行了堅決的斗爭,為北上陜北做好準備。</h3> <h3>以上的美篇三個目標,各自內(nèi)容連貫緊密,有很好的可讀性。我也在攜程、螞蜂窩、去哪兒網(wǎng)上發(fā)表作品,那邊用戶面廣,可以聽到更多不同的聲音,攜程上有幾篇游記瀏覽人數(shù)達到兩、三萬人。但是美篇記錄文字可以更多些,所以各自都有各自的優(yōu)點。</h3><h3><br></h3><h3>我所有作品全部免費對外開放,受到了歡迎。我并沒想過什么高風(fēng)亮節(jié)之類的行為,能讓人愛看和聽到評論,就是一種滿足,更是一種讓我保持前進的動力,也有平時為某事遇到挫折,甚至苦腦的時候能起到一些排解和釋懷的作用。</h3> <h3>我常想,無論何時何地,我都要保持良好的心態(tài),保持積極進取的精神,即使我晚年步入了生命盡頭,也能帶著滿足的心情,微笑地離開這個世界。我愿意在冥冥長夜中,再生夢幻到另一個世界周游!</h3> <h3>總結(jié)我制作美篇的經(jīng)驗和體會有三點:</h3><h3><br></h3><h3>第一,照片選材很重要,拍什么,不拍什么要有個大致安排,不要見什么拍什么,拍一大堆堆積在美篇上不是一個好的做法。特別注意照片內(nèi)容之間的連貫性,讓讀者跟著照片內(nèi)容的思路走,像親歷現(xiàn)場一樣。通過文字的表述可以把內(nèi)容串起來,所以短小精干的文字描述很重要。還有就是要特別重視照片的后處理,我采用的是ACDSee正版軟件和Photoshop正版軟件,效果不錯,能對有缺陷的照片加以修改或彌補,讓天氣不好時拍的照片變得明亮起來,讓人物或建筑物的歪斜失真變得正常些等等??傊胚M美篇中的每張照片都要選擇好的,不可濫竽充數(shù),做到寧缺勿濫。</h3> <h3>以大家都非常認可的美篇“銀杏飄黃”為例,要內(nèi)容相對較全就不能只限于我們活動的涼水井附近一、兩個濕地公園,要五大濕地公園都走到,那就得蹬個共享單車到處跑,隨看隨拍。為了讓去的地方讓人看清楚,那就最好依時間先后順序組織畫面的連貫,再用文字串起來。進而做個地圖,不是直接用網(wǎng)上截取的地圖,而是用后處理方法把截圖中不要的東西去掉,把有用的突顯出來,而且文字要放大,讓人看起來舒服。</h3> <h3>第二是一定要把自己的情感融進美篇中,好像是你在同看你美篇的人講故事,用一幅幅畫片和文字敘述娓娓道來,要被你寫的美篇感動,更要讓看你美篇的人受感動。當然這是美篇效果的最高境界,不是一下子就能掌握好的。以傳播量最廣的美篇“回家--龍頭山拾遺”為例,我不是一次做成的,前面做過幾篇回憶八五四的東西,但這次借助鄧武華師傅的協(xié)助,領(lǐng)我去到二號樓、電裝樓和幾個車間里參觀,還進到生活區(qū)、禮堂樓上參觀,記錄下來很多一般時候看不到的畫面,再把自己對那年代舊情舊景的眷戀之情毫無顧忌、淋漓盡致地釋放出來,連自己看了都感動,還怕別人不感動。</h3> <h3>第三是圖文並茂,美篇有這個特點,文字可以放開來寫,可以盡情發(fā)揮,從而為美篇增色不少。不像攜程網(wǎng)那樣,發(fā)表時把你寫的文字幾乎都刪掉,只保留開頭和結(jié)尾的兩小段文字,讓我感到大為遜色。仍以美篇“銀杏飄黃”為例,這個畫面配上“沿金河路五段南行”文字就告訴讀者你要先從涼水井出來往南看黃葉。</h3> <h3>在路邊滿地落下的黃葉中停放了一輛黃色共享單車畫面中,加注一筆“黃車配黃葉”就很貼切。</h3> <h3>配合畫面的“落葉下休閑的人”、“也有困倦的路人”、“銀杏樹下大展歌喉,引昂高歌”等都帶來濃厚的生活氣息。</h3> <h3>這是我最喜愛的一幅畫面,銀杏樹后湖邊長椅坐的兩個游人,配上“寧靜的湖邊”文字,說明是金秋節(jié)季好悠閑寧靜的雙流中央公園!畫面好美!</h3> <h3>就說這三點,希望給大家?guī)韱⒌虾涂鞓?,也希望同大家進行交流,在“美篇”這個共享平臺上得到大家的指點。</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