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從“春風(fēng)又綠江南岸”的“綠”談王安石煉字關(guān)鍵詞:綠 煉字 以訛傳訛 杜撰編造 正本清源<br>宋神宗熙寧二年,王安石當宰相后,決心改革,推行新法,遭到大地主、大官僚的堅決反對,沒幾年就被罷了官。他在京城閉居無聊,決意回南京去看看妻兒。 第二年春天,王安石由汴京南下?lián)P州,又乘船西上回金陵路過于京口到了隔江相望的瓜洲時,船靠碼頭,他站在船頭上,極目遠望,但見青山隱隱,江水滔滔,春風(fēng)綠野,皓月當空,觸景生情,更加懷念起金陵鐘山的親人來了。他走進船艙,拿出紙筆,一氣呵成寫了一首題名《泊船瓜洲》:京口瓜洲一水間,鐘山只隔數(shù)重山。春風(fēng)又到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寫完后,王安石覺得“春風(fēng)又到江南岸”的“到”字太死,看不出春風(fēng)一到江南是什么景象,缺乏詩意,想了一會,就提筆把“到”字圈去,改為“過”字。后來細想一下,又覺得“過”字不妥。“過”字雖比“到”字生動一些,寫出了春風(fēng)的一掠而過的動態(tài),但要用來表達自己想回金陵的急切之情,仍嫌不足。于是又圈去“過”字,改為“入’字、“滿”等字。這樣改了十多次,王安石仍未找到自己最滿意的字。他覺得有些頭疼,就走出船艙,觀賞風(fēng)景,讓腦子休息一下。王安石走到船頭上,眺望江南,春風(fēng)拂過,青草搖舞,麥浪起伏,更顯得生機勃勃,景色如畫。他覺得精神一爽,忽見春草碧綠直到天涯,這個“綠”字,不正是我要找的那個字嗎?一個“綠”字把整個江南生機勃勃、春意盎然的動人景象表達出來了。想到這里,王安石好不高興,連忙奔進船艙,另外取出一張紙,把原詩中“春風(fēng)又滿江南岸”一句,改為“春風(fēng)又綠江南岸”。一個“綠”字使全詩大為生色,全詩都活了。為了突出他反復(fù)推敲來之不易的那個“綠”字,王安石特地把“綠”寫得稍大一些,顯得十分醒目。這個“綠”字就成了后人所說的“詩眼”。 <br>歷來大家對這個“綠”字都是贊不絕口。從上文王安石煉字用過“到、吹、過、入、滿”等等,經(jīng)過他一一推敲,最后才選定”綠”字。“綠”字是吹綠的意思,是使動用法,形容詞用作動詞,精準、貼切、生動、傳神惟妙惟肖,極具想象力和感情色彩。。因為其他文字只表達春風(fēng)的到來,卻沒能表現(xiàn)春天到來后千里江岸一片生機盎然、欣欣向榮的景像。話說到這里,同學(xué)們肯定一致認為王安石的這個“綠”字用得好。 它如同“推敲”的故事一樣,王安石煉字的故事被廣為流傳,很有教育意義,但是,王安石煉字的故事,確實是文人有意杜撰編造的,以訛傳訛到如今,本文正本清源,還歷史本來面目。其實唐宋詩人在“綠”字方面早就有過成功的探索與先例: 唐代的許多詩句都有用“綠”字的例句。 如:丘為:“東風(fēng)何時止,已綠湖上山?!? 大名鼎鼎的詩仙李白:“東風(fēng)已綠瀛洲草,紫殿紅樓覺春好”。 常建:“主人山門綠”等;比王安石稍早的北宋詩人石耆翁在《蝶戀花》中“玉粉枝頭春意早。東風(fēng)未綠瀛洲草?!彼牙畎?“東風(fēng)已綠瀛洲草,改成“東風(fēng)未綠瀛洲草?!彪y道王安石沒有讀過這些前人的書、李白的詩嗎?答案是否定的,恰恰相反,王安石有吊書袋子之稱,可以說是才高八斗、學(xué)富五車。下面讀讀王安石與蘇軾的故事就知道王安石的學(xué)問。在明末學(xué)者馮夢龍編撰的《三言兩拍》之《警世通言》中有一篇是《王安石三難蘇學(xué)士》,可以說是演繹北宋著名文人王安石與蘇東坡智力大比拼的絕世精彩的經(jīng)典故事啦。于是就有王安石三難蘇學(xué)士東坡 。 第一難:菊花究竟何時落?王安石對蘇東坡說:“老夫幼年寒窗燈下日久,染成陳疾。今覓得一偏方……王安石說自己從小讀書就非常用功。第二難:錯提中峽水……回到京城,蘇軾先來到相府面見王安石,王安石又問在黃州,見到什么了?蘇東坡羞得無地自容。王安石道:“老夫有點不自量,要考考東坡。我的書架上的書隨你取一本,隨你翻開,你讀出上句,我接下句。我若接不上,就算我老夫無才。”蘇東坡謙虛一番,心想,你這書房上萬卷書,不信你全通,也不過是擺設(shè)。隨手拿了一本年久塵灰積厚的書。心想到,哼,這是你一本久違的書,大概你也忘了。隨口念了一句:“如意君安樂否?”王安石接口道:“竊已啖之矣?!碧K東坡愕然:“正是。”王安石取過書來:“這句怎么講?”蘇東坡暗想,人們譏笑武則天稱薛敖曹為如意君。但“竊已啖之矣”對不上茬,所以就沉默了。王安石道:“這又不是什么秘密,如何就不曉得?”蘇東坡羞得滿臉緋紅。東坡大驚,請教如何辨之。王安石就讓他到書架上找到《水經(jīng)注》這本書,并告訴他翻看某某頁。蘇軾依照王安石的話去查找,看到了“上峽味濃,下峽味淡,中峽味不濃不淡”之說。王安石細言道:“三峽之水性,出于《水經(jīng)補注》。上峽水性過急,下峽又太緩,中峽則緩急居中。太醫(yī)院醫(yī)官乃舉世名醫(yī),知老夫之變癥居于中脘,故宜用中峽之水作引。此水烹陽羨茶,上峽味濃,下峽味淡,中峽濃淡之間。今見茶色半晌方起,故知是下峽水也?!碧K東坡唬得面如土色,不得不承認是下峽水。東坡至此對老師王安石佩服之至。 在汗牛充棟的書籍面前,王安石可任由大文豪蘇軾抽書考查,且對答如流,此事可見王安石之讀書破萬卷,數(shù)萬的典籍,他歷歷在目、了然與胸、真天下奇才呀,他對書籍的熟悉程度超過一般、不可挑剔。王安石與蘇軾一樣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繼承和創(chuàng)新作出了重要貢獻。因此,從“春風(fēng)又綠江南岸”的“綠”字,談王安石煉字的故事,這純粹是文人杜撰編造的,以訛傳訛到如今,雖然原因很多。但是,愿望是好的,它希望我們寫文章要注重?zé)捵?,養(yǎng)成反復(fù)修改的好習(xí)慣。</h3> <h3>話說“小橋流水人家”和“斷腸人”的伏筆與照應(yīng)<br>關(guān)鍵詞:農(nóng)耕文化、風(fēng)水寶地、五谷豐登、指桑說槐、人家家人、瘦馬瘦人、雙方斷腸、換位相思、側(cè)面迂回、熱衷功名、漂泊無定、困窘潦倒、天涯家人 <br>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fēng)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元代:馬致遠譯文:天色黃昏,一群烏鴉落在枯藤纏繞的老樹上,發(fā)出凄厲的哀鳴。小橋下流水嘩嘩作響,小橋邊莊戶人家炊煙裊裊。古道上一匹瘦馬,頂著西風(fēng)艱難地前行。夕陽漸漸地失去了光澤,從西邊落下。凄寒的夜色里,只有孤獨的旅人漂泊在遙遠的地方。<br>注釋:人家:農(nóng)家。此句寫出了詩人對溫馨的家庭的渴望。古道:已經(jīng)廢棄不堪再用的古老驛道(路)或年代久遠的驛道。瘦馬:瘦骨如柴的馬。斷腸人:形容傷心悲痛到極點的人,此指漂泊天涯、極度憂傷的旅人。<br>本論文注釋:人家:農(nóng)家。此句暗寫出了詩人的家鄉(xiāng)有一個溫馨的家,家里有家人妻子。古道:已經(jīng)廢棄不堪再用的古老驛道(路)或年代久遠的驛道。這里暗指士途之路。瘦馬:瘦骨如柴的馬,這里借代馬致遠。斷腸人:形容傷心悲痛到極點的人,使動用發(fā),使家人妻子斷腸的人。天涯游子是悲秋人,也屬于斷腸人。馬致遠(1250年-1321年),字千里,號東籬(一說字致遠,晚號“東籬”),漢族,大都(今北京)人,另一說(馬致遠是河北省東光縣馬祠堂村人,號東籬,以示效陶淵明之志)。與關(guān)漢卿、鄭光祖、白樸并稱“元曲四大家”,是我國元代時著名大戲劇家、散曲家?! ●R致遠年輕時熱衷功名,四處奔波,希望自己所學(xué)的文武藝,售與帝王家。但由于元朝統(tǒng)治者實行民族高壓政策,命運多舛,因而一直未能得志。漂泊無定、困窘潦倒。于是在羈旅途中,寫下了這首曲子的題目叫《秋思》,是一篇悲秋的經(jīng)典作品。<br>枯藤老樹昏鴉,天色黃昏,一群烏鴉落在枯藤纏繞的老樹上,發(fā)出凄厲的哀鳴。樹是千年老樹、藤是百年枯藤,已經(jīng)沒有了生命。因為烏鴉是群居的鳥類,夜里有逐光的屬性。所以,黃昏時喜歡蹲在村子附近無葉的禿樹枝上聲聲低叫。所以,烏鴉喜歡蹲在村子附近的枯藤古樹上。秋風(fēng)蕭瑟、滿目凄涼。鴉鳴聲聲、以靜寫動,悲秋之情油然而生,不禁讓人悲從心生、潸然淚下。枯藤老樹昏鴉,這真是山重水復(fù)疑無路;小橋流水人家,又是柳暗花明又一家,讓人眼前一亮。由此可見此地真是個風(fēng)水寶地。你看這小橋靜靜、流水淙淙、人家都是那么安詳、和諧、靜謚、溫馨。由外而內(nèi),以樂寫悲、以動寫靜、以溫寫涼、以燈光寫黃昏、以人家寫旅人。指桑說槐、指門枋說中柱?!靶蛄魉思遥泵髡f人家,暗說自己的家人。因為旅人也有類似人家的家人,是他的眷戀與牽掛;而家人妻子是飯在鍋里、人在床上。我們看《子夜歌》唐.晁采珍簟生涼夜漏余,夢中恍惚覺來初?;觌x不得空成病,面見無由浪寄書。窗外江村鐘響絕,枕邊梧葉雨聲疏。此時最是思君處,腸斷寒猿定不如。寒猿都無法理解。詩人不直接寫自己的相思有多深,而是通過寒猿腸斷來側(cè)面描寫,回味無窮。而馬致遠是通過家人妻子斷腸的側(cè)面描寫,耐人尋味。<br>他的妻子在等歸人,歸人又近在腦海遠在天涯;妻子是有話無處說,有信沒寄處;家人妻子也是近在心里遠在家里,心中有家,還可以寄信。雙方彼此如牛郎織女只能相思不能相擁,不能朝朝暮暮卿卿我我。這種有家不能回、有福不能享的日子何時是個盡頭。此處是以樂寫悲的手法。小橋流水人家,是個幸福和美之家。在農(nóng)耕文化時代,水是農(nóng)業(yè)經(jīng)濟的命脈,這里就是塊風(fēng)水寶地。秋天,北方黃河都有斷流的可能。在這里的深秋,還能看到小橋流水、流水淙淙著響??梢缘弥@里風(fēng)調(diào)雨順、五谷豐登,要是春天就是碧玉妝成、鳥語花香。自己的家鄉(xiāng)也這樣美麗、自己的家人妻子也這樣動人,其樂融融。以樂寫悲為后文蓄勢、為“斷腸人”伏筆。比直接寫悲、正面寫斷腸所收到效果的平方還多幾倍,這叫曲徑通幽、側(cè)面迂回,能收到悲痛洶涌、傷透欲絕、肝腸寸斷的效果。<br>道是荒涼的古道,說明旅人游子命運多舛、官運不擠、前途渺茫。颯颯的西風(fēng)在吹著它走向歲月深處走向風(fēng)燭殘年。馬瘦毛長,人瘦嘴尖,良馬無力皆因瘦。文中瘦馬是借馬說人,是借代手法。借馬說馬馬致遠,一切景話皆情話,沒有一句廢話、沒有一個廢字,句句字字皆說馬。馬是體弱無力的瘦馬、人是漂泊在外的瘦人。瘦人瘦馬,嘴尖毛長,飄零在天涯海角的人哦在想:家里人你們還好嗎?天氣漸漸變冷,妻子加了衣服嗎?買了被子嗎?這一切的一切是都么讓人牽掛?!叭思摇痹谙耄河巫釉谕饷孢€好嗎?餓嗎?冷嗎?何時回家?一日三秋,京城的路究竟還有多長呢?既然那么讓人牽腸掛肚,你為什么不早點回去呢?為了所謂的前程嗎?為了那所謂的功名嗎?那功名離你近嗎?遠嗎?比家人妻子還重要嗎!<br>在這黃昏中,在這古道上。又是這樣蕭瑟的季節(jié)。我是繼續(xù)去追求功名呢?還是會去服侍那年老的雙親呢?親熱妻子?我自己也不能回答自己。只好滿懷愁緒徘徊在漫漫得古道上了,一條官運荒蕪的路上……一如我的士途?!逼拮蛹胰烁恰昂鲆娔吧蠗盍?,悔教夫婿覓封侯”后悔當初默許“夫婿覓封侯”。這種換位相思、曲徑通幽的間接說事,遠勝于直接相思,悲悲慘慘凄凄、從家人啊到天涯游子。以樂寫悲,有前面的“小橋流水人家,為后文蓄勢、為“斷腸人”伏筆。“斷腸人”就呼之欲出、水到渠成。所以,“斷腸人”,書上的注釋,有失偏頗和公允的。<br>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其實,“斷腸人”,也指家人、妻子,即使家人、妻子斷腸的人。因此,斷腸人是指彼此思念的雙方,而不是單指某一方。<br>讓我們再看看前人,思念對方卻沒有從直接正面下筆,而是借對方的口,側(cè)面間接入手說思念的高超寫法:王維的“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的兄弟;白居易的“想的家中深夜坐,還應(yīng)說著遠行人?!钡募胰耍话闯@韥碚f,一般表達思親思友之情,從正面寫,都是直接寫自己如何思鄉(xiāng)思友思家思人,廢寢忘食、如隔三秋等等。但是,這些作者卻都在這里獨辟蹊徑、迂回側(cè)繞、曲徑通幽。通過想象家人、朋友談?wù)撝约哼@個遠在他鄉(xiāng)之人。那么,自己的思念倍增而有價值,把單相思變成雙相思、長相思。親情、友情的意義非同一般。還有王昌齡的“洛陽朋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的洛陽朋友;李商隱的“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的妻子;作者:陳陶?(唐)的“可憐無定河邊骨,猶是春閨夢里人。”這種從被思念人的口里說出對思念人的思念,遠比思念人自己直接說效果要好。這樣就形成雙方無邊思念的海洋、掀起了雙方思念的海潮,洶涌澎湃,直擊雙方思念的心口,引起長久的共鳴。作者馬致遠把這種寫法已經(jīng)了然與胸、用到極致又揮灑筆端。還有伉儷情深的夫妻生死離別:如“ 料得年年腸斷處, 明月夜,短松岡?!钡奶K軾;“紅酥手,黃縢酒,滿城春色宮墻柳。東風(fēng)惡,歡情薄。”的陸游和唐婉都屬于“肝腸寸斷的斷腸人”。夫妻子雙方至死不渝、肝腸寸斷的愛,他們的長相思成就了他們彼此是雙方的斷腸人。單思是病又無意義。因此可以斷定:馬致遠筆下的“斷腸人”又指家里的妻子、親人也在想天涯游子而相互肝腸寸斷?!岸鴷稀俣染W(wǎng)上,把“斷腸人”:形容傷心悲痛到極點的人,此指漂泊天涯、極度憂傷的旅人,是有失公允的,是值得商榷的。<br>由此可見:“小橋流水人家”和“斷腸人”屬于“天上人間、天涯家人”他們是前文的伏筆與結(jié)尾的照結(jié)照應(yīng)。文章妙手天成,渾然一體,不愧為秋思之祖。</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