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山一程,水一程,身向西北邊疆行。新疆的旅游廣告鋪天蓋地,誘惑實難擋,約上好友于2019.9.10日,第二次踏上這片美麗的土地,重走古絲綢之路,領(lǐng)略塞外無限風(fēng)光,再次感受祖國的遼闊疆土。</h3> <h3>天池,古稱瑤池。是天山山脈東段博格達山主峰北麓處的一個冰磧湖。位于烏魯木齊東45公里處,有“天山明珠”之美譽,西王母與周穆王瑤池相會這一浪漫神奇?zhèn)髡f,激發(fā)了古往今來眾多文人墨客的無盡遐想,唐代大詩人李商隱一首:瑤池阿母依窗開,黃竹歌聲動地哀,八駿日行三萬里,穆王何事不重來?千古絕唱蕩氣回腸。</h3> <h3>游覽中請路人為我倆照合影,那人問:你們是跳舞的嗎?小俐幽默,答曰:天生滴。我不失時機的補充:天生麗質(zhì)。哈哈哈,朗朗笑聲在瑤池上空回旋,自此開啟表揚加自我表揚的旅行模式。</h3> <h3>倆位佳人,在水一方</h3> <h3>一組:回到那年,回到我們共同擁有的從前……天池美景加上46前的一張老照片發(fā)到朋友圈引起熱議,那位美女是誰???詢問聲不斷,哦哦!是高中同窗,我們相識在1971那個灰色的年代,同是“走資派”的女兒,同是川二代,我們根在山西,情系呂梁,相似的經(jīng)歷讓我們一見如故……</h3> <h3>可可托海:這個為中國實現(xiàn)“兩彈一星”做出了突出貢獻的神秘之地,帶著“三號功勛坑”的震撼,攜著石鐘山天工造物的神奇,隨著軍事禁區(qū)的解禁,漸漸的進入人們都眼簾。她擁有諸多高大上的頭銜:寶石之鄉(xiāng)、世界地質(zhì)礦產(chǎn)博物館、中國的“落基山公園”、世界最完好的地震斷裂帶、建國以來國家最高機密的區(qū)域……所有充滿傳奇色彩的關(guān)鍵詞都屬于她。</h3> <h3>游覽時天降大雨,我們沒能揭開可可托海那美麗的面紗,只有石鐘山風(fēng)雨無阻地屹立在此,迎接遠道而來的客人們。百思不得其解,干旱少雨的新疆為何有如此大的雨呢?哦!原來她是在向人們述說那曾經(jīng)的艱苦歲月。石鐘山啊,只有你能告訴我們那時這里發(fā)生的一切,只有你見證了那段鮮為人知奇跡。</h3> <h3>雨下著下著居然飄起了雪花,我們來到阿米爾薩拉橋,橋名是以兩個戀人的名字而命名的,他們排除萬難終成眷屬,在這里幸福的生活了多年,所以它又被稱為“情侶橋”。據(jù)說從這座橋上走過,自己的愛情也能夠幸福美滿。天公是否在告訴人們,只有經(jīng)過風(fēng)雨的夫妻才能攜手同行見彩虹呢?多么深刻的人生感悟啊!</h3> <h3>到了可可托海,不得不提三號功勛坑。在這個自建國以來,就被列為國家高度機密的區(qū)域可可托海內(nèi),隱藏著一個和共和國命運息息相關(guān)的神秘大坑,這就是可可托海三號礦坑。在來新疆之前就作足了功課,一定要親臨其境,可惜因是自費項目,去的人寥寥無幾,未能成行,與之擦肩而過,遺憾 !這組照片是后我而去的同學(xué)拍的,我一再告訴她要去看看三號坑,替我了卻此愿。三號坑是偉晶巖脈礦坑,是世界上最大的礦坑,盛產(chǎn)著目前世界上已知的140多種礦物中的86種,為國內(nèi)獨有,世界罕見 。三號礦坑素以“地質(zhì)礦產(chǎn)博物館”享譽海內(nèi)外,是中外地質(zhì)學(xué)者心目中的“麥加”。在上世紀(jì)60年代,曾為國家償還了前蘇聯(lián)47%的債務(wù),功不可沒。</h3> <h3>在這光禿禿的山上長著這樣兩顆樹,到了深秋一黃一綠,相映成趣,并肩而生,相依相伴走過四季,如此浪漫,被稱為“夫妻樹”。我們?nèi)サ臅r間早了點,綠的綠著,該黃的卻遲遲沒黃。</h3> <h3>藍天哦!白云朵朵,抬手可得。</h3> <h3>喀納斯湖位于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阿勒泰地區(qū)北部,是一個坐落在深山密林中的高山湖泊,也是中國最美、最深的冰磧堰塞湖,而且還是中國唯一的北冰洋水系。</h3> <h3>神仙灣是喀納斯湖在山澗低緩處形成的一處淺灘,在陽光照射下閃著細(xì)碎的光,仿佛無數(shù)珍珠任意灑落,由此也稱它為“珍珠灘”,加上常有云霧繚繞,山景,湖水,樹木相映,如臨仙境,神仙灣由此得名。</h3> <h3>喀納斯湖在這劃了一道優(yōu)美的弧線,猶如彎彎的月亮落入這林木蔥蘢的峽谷,被稱之為“月亮灣”。月亮灣迂回蜿蜒于河谷間,水面平波如鏡,在上下河灣內(nèi)發(fā)育兩個酷似腳印的小沙灘,很是奇特,被當(dāng)?shù)厝朔Q為“神仙腳印”,傳說是當(dāng)年西海龍王收復(fù)河怪時所留下的腳印,還有傳說稱這是當(dāng)年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在追擊敵人時健步如風(fēng)留下的腳印,游覽時,人流如織,沒有時間細(xì)細(xì)觀察,回來重新翻閱照片,才真的看見了那腳印,究竟是誰的,不得而知,但這無疑給喀納斯增添了一抹神秘的色彩,令無數(shù)游人為之陶醉。站在比河面垂直高出60米的盤山道上鳥瞰月亮灣,感覺近在咫尺,實則遙不可及,令人若即若離。</h3> <h3>臥龍灣,當(dāng)?shù)胤Q卡贊湖即鍋底湖,是取其形狀象鍋底而得名,平均海拔1350米。是由喀納斯河在此長期側(cè)蝕沖刷,形成一連串岸線曲折的河灣,在東側(cè)公路旁俯視Ω形河曲全景,恰似一條蛟龍盤臥嬉水,臥龍灣由此得名。</h3> <h3>在新疆美麗的哈納斯湖旁,有一個小巧的山村——禾木村,它素有“中國第一村”的美稱。原木壘起的木屋散布村中,小橋流水,炊煙裊裊……古樸的山村景致,像喀納斯湖一樣充滿神秘色彩。禾木村是圖瓦人的集中生活居住地,是僅存的3個圖瓦人村落(禾木村、喀納斯村和白哈巴村)中,最遠和最大的村莊,總面積3040平方公里。這里的房子全是原木搭成的,充滿了原始的味道。</h3> <h3>五彩灘,位于我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布爾津縣西北約24公里的也格孜托別鄉(xiāng)境內(nèi),額爾齊斯河穿其而過。五彩灘地貌特殊,長期干燥地帶,屬于典型的彩色丘陵。五彩河岸以其典型和獨特的地貌形態(tài),吸引著國內(nèi)外游客來此旅游觀光。</h3> <h3>與對岸蔥郁青翠的河谷風(fēng)光遙相輝映,可謂“一河隔兩岸,自有兩重天”,且在落日時分的陽光照射下,巖石的色彩以紅色為主,間以綠、紫、黃、白、黑及過渡色彩,色彩斑斕。落日余暉,詮釋著<span style="color: rgb(1, 1, 1);">中國最美丹霞地貌。</span></h3> <h3>185團地處阿爾泰山西南邊緣的國境線上,團部距哈巴河縣78公里,是“西北邊境第一團”,與哈薩克斯坦接壤,11個農(nóng)業(yè)連隊,呈“一”字型沿阿拉克別克河分布在86公里的邊境線上。<br></h3> <h3>這塊大石頭上刻著:我家住在路盡頭,界牌就在房后頭,界河邊上種莊稼,邊境線旁放牧羊。這為我們勾勒出一副多么溫馨浪漫的田園畫面?。?dǎo)游小徐告訴我們,他的爺爺是第一代兵團戰(zhàn)士,在他已經(jīng)是第三代了。他說我們是軍人,一手拿槍,一手拿鎬,一邊巡邏,一邊開荒種地,半碗黃沙半碗風(fēng),半個百姓半個兵,多少將士思鄉(xiāng)夢,盡在萬古荒原中。這就是現(xiàn)在兵團戰(zhàn)士的真實寫照。一邊肩負(fù)保衛(wèi)邊疆的神圣使命,一邊要自給自足養(yǎng)家糊口,其中的艱辛可想而知,聽到這些你還認(rèn)為浪漫而溫馨嗎?</h3> <h3>地窩子,生命的搖籃,專屬兵團戰(zhàn)士的記憶,第一代軍墾戰(zhàn)士的家,她銘記了共和國勇士的不朽功勛。</h3> <h3>抗洪紀(jì)念廣場。1988年4月,邊境界河阿拉克別克河洪水泛濫,河堤決口,大水越過了185團駐地。那時這地段尚未劃界,按照國際慣例,未劃界地段以河道中心為界,如果任由河道蔓延,勢必會造成國土損失。為了保住我國已經(jīng)開發(fā)幾十年的土地,兵團戰(zhàn)士扛著沙袋跳入刺骨的河水中堵壩,他們寧可豁出自己的生命,也不允許丟失一寸國土,最終堵住了決口,保住了55.5平方公里的國土,保住了兵團駐地沒有丟失。</h3> <h3>“夫妻哨所”。185團兵團戰(zhàn)士馬軍武夫妻倆風(fēng)雨無阻幾十年如一日,每天堅持升國旗,奏國歌,奉獻精神讓人感動。</h3> <h3>五星紅旗天天伴隨著響徹云霄的國歌在這里升起,三十五年啊!三十五個春秋!他們從青絲到白發(fā),默默的為祖國守護著這片熱土。</h3> <h3>在西北最北邊境處,墻上刻畫著祖國的地圖,我們來到了這里合影留念,心里充滿了對祖國的熱愛,對長年堅守在這里的185團戰(zhàn)士們深深的敬意。</h3> <h3>祖國在我心中,五星紅旗在我心中!</h3> <h3>颯爽英姿。手握鋼槍,保家衛(wèi)國人人有責(zé)。</h3> <h3>白沙湖是新疆阿勒泰地區(qū)千里畫廊上的一個重要景區(qū),這是一個被沙丘環(huán)繞的沙漠小湖,被稱為沙漠奇觀。</h3> <h3>白沙與靜靜的湖面相互相成,相映成趣。</h3> <h3>魔鬼城位于哈密市五堡鄉(xiāng)以南,距哈密市約100公里,是經(jīng)過漫長的風(fēng)蝕自然形成的雅丹地貌,它神秘莫測,不熟悉地形的人若遇風(fēng)暴,有迷失方向的危險,當(dāng)夜幕降臨時有時會聽到鬼哭狼嚎的嘶叫,因此被人們稱之為“魔鬼城”。</h3> <h3>走進哈密雅丹地貌生態(tài)公園,就仿佛走進了一座迷宮,寬四十公里,長約五十公里,在戈壁瀚海中一座座宮殿,或獨處,或連成一片,在藍天白云的輝映下,顯得格外雄偉壯麗!經(jīng)過風(fēng)吹雨打的洗禮,更是孕育了極盡想象的各類美景,似乎在向你訴說著遠古的繁榮和世事的滄桑。</h3> <h3><font color="#010101">中國最美三大雅丹地貌的第一名,也是《臥虎藏龍》,《七劍下天下》等大片的外景拍攝地</font></h3> <h3>賽里木湖古稱“凈?!?,有“世外之靈壤”的美譽。我們到時風(fēng)雨交加,寒氣逼人,無法停留,只是那匆匆過客。未識廬山真面目,至于美不美,只有聽世人評說啦!</h3><h3><br></h3> <h3>獨庫公路從獨山子到庫車,縱貫天山南北,全長561公里,過半以上地段橫亙崇山峻嶺、穿越深川峽谷,是217國道的早期形態(tài),連接了眾多少數(shù)民族聚居區(qū),被《中國國家地理》評選為“縱貫天山脊梁的景觀大道”。1983年9月建成通車,使得南北疆路程由原來的1000多公里縮短了近一半,是中國公路建設(shè)史上的一座豐碑。為了修建這條公路,數(shù)萬名官兵奮戰(zhàn)10年,168名筑路官兵獻出了寶貴的生命。</h3><h3><br></h3> <h3>車上遙看目前中國最土豪的一座大橋~果子溝大橋。果子溝因野果子多而得名,是我國通往中亞和歐洲的絲路北道的咽喉。大橋全稱果子溝雙塔雙索面鋼桁梁斜拉橋。橋梁全長700米,橋面距谷底凈高度達200米,跨徑360米,它是我國國內(nèi)第一座公路雙塔雙索面鋼桁梁斜拉橋。</h3> <h3>獨庫公路地形特殊,急彎陡坡較多,有280多公里的路段,在海拔2000米以上,受天山山區(qū)冬季降雪、結(jié)冰等自然因素影響,一年僅開放五個月,每年9月底到次年5月會實行長達7個月的冬季交通管制。我們有幸趕在了冬季交通管制之前來到這條縱貫天山脊梁的景觀大道,途中休息,遇見了今年的第一場大雪。</h3> <h3>獨庫公路沿路風(fēng)光。車沿著蜿蜒的獨庫公路盤山而上,翻過皚皚雪山,在天山山脈的高山之中,有一個四周都為雪山,海拔約2500米,面積23000多平方公里的大草原——巴音布魯克草原。</h3> <h3>巴音布魯克草原,位于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和靜縣西北的天山山脈中部的山間盆地中,蒙語是“永不枯竭的甘泉”的意思,是中國僅次于內(nèi)蒙古鄂爾多斯的第二大草原。</h3><h3><br></h3> <h3>雪山,藍天,白云,成群的牛 羊像珍珠般的灑落在廣闊的草原上,美不勝收。</h3> <h3>草原上有千余眼泉水,與冰雪融化的涓涓細(xì)流匯集一起,匯入了大草原上的母親河——開都河。古老的開都河曲曲彎彎的流淌在草原,使草原上形成大大小小的湖泊、沼澤濕地,組成了“九曲十八彎”壯觀景色。它最終注入了中國最大的內(nèi)陸淡水湖--博斯騰湖。</h3><h3><br></h3> <h3>九曲十八彎像舞動的絲綢從天邊而來,光彩迷人。</h3> <h3>開都河滋潤、孕育著整個大草原,水草豐盛,生機盎然,是動物的世界,這里有全國第一個天鵝自然保護區(qū),有大、小天鵝、疣鼻天鵝近萬只,每年天鵝在這里棲息約8個月,9月中下旬開始往南遷徙過冬,翌年3月初遷回繁殖。</h3> <h3>與天鵝零距離接觸</h3> <h3>庫爾勒鐵門關(guān),位于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首府庫爾勒市北郊8公里處,扼孔雀河上游陡峭峽谷的出口,曾是南北疆交通的天險要沖,古代“絲綢之路”中道咽喉。晉代在這里設(shè)關(guān),因其險固,故稱"鐵門關(guān)"。</h3> <h3>關(guān)樓,絲路雄關(guān)鐵門關(guān),號稱“西域第一關(guān)”。</h3> <h3>兩千多年前的絲綢之路,就從這里沿孔雀河進入一條30公里長的峽谷。它是焉耆盆地進入塔里木盆地的一道天險,自古為兵家必爭之地。西漢張騫銜命出使西域曾路經(jīng)鐵門關(guān),班超也曾飲馬于孔雀河,故而人們又稱孔雀河為飲馬河"。唐代邊塞詩人岑參登鐵門關(guān)曾賦詩一首:"鐵關(guān)天西涯,極目少行客,關(guān)旁一小吏,終日對石壁,橋跨千仞危,路盤兩崖窄。試登西樓望,一望頭欲白"。這首詩,真實而生動的描繪出了鐵門關(guān)的險峻。</h3> <h3>氣勢雄偉的天山山脈從東到西橫亙在中部,把新疆分成南疆、北疆兩大部分。</h3> <h3>堵車!堵車!車行得如此緩慢,猶如成都的出行高峰期,是什么個情況哦?違規(guī),解開安全帶,沖到車頭查看,拍照取證,原來是這群生靈悠閑自得的在公里上漫步。</h3> <h3>阿不旦~絲綢之路上的一顆璀璨的明珠,位于尉犁縣城西南35公里處,是一處羅布人居住的世外桃源,有二十余戶人家,是中國西部地域面積最大的村莊之一,最大沙漠、最長的內(nèi)陸河、最大的綠色走廊,絲綢之路在這里交匯,形成了黃金品質(zhì)的天然景觀。羅布人是新疆最古老的民族之一,又叫羅布淖人。</h3><h3><br></h3><h3><br></h3> <h3>千年胡楊閱盡滄桑,依然生機盎然。</h3> <h3>千姿百態(tài)的原始胡楊林,點綴于星羅棋布的“海子”中,傲然挺立。再過一周左右,胡楊樹將進入它的鼎盛期,金燦燦的樹葉如若仙境,沒能親眼所見,但就這景色也足以讓我陶醉。</h3> <h3>匆忙中拍下了這西域第一大馕坑,坑高約3.8米,直徑一米,可以打出1.2米的大馕。因時間關(guān)系沒能走進去看看。</h3> <h3>駱駝驛站</h3> <h3>有一美人,婉如清揚。</h3> <h3>美景不容錯過,你一張,我一張,樂此不疲。我們配合默契,不盡余力的拍出滿意的照片。有人卻道:誰是誰的御用攝影師。呵呵呵!知否?知否?應(yīng)是彼此彼此哦,淺情人不知。</h3> <h3>不到新疆,就不知道中國有多大,這句話一點都不假,團友們戲說,上班8小時是坐車,下班2小時是參觀景點,然后加班2小時坐車回酒店,這就是我們每天的行程表。景點與景點之間動輒6-7個小時的車程,可謂曉隨殘月行,夕與新月宿,一路艱辛,吃苦耐勞精神方顯知青本色。</h3> <h3>夕陽余暉下幾張剪影照還不錯</h3> <h3>去火焰山的途中景色。崇山禿嶺,寸草不生,飛鳥匿蹤。</h3> <h3>火焰山地處東天山博格達峰山脈與庫魯克塔格山脈之間,位于吐魯番盆地的北緣,古絲綢之路北道,它跨越了中生代的侏羅紀(jì)、白堊紀(jì)和第三紀(jì)的幾個地質(zhì)年代,由赤紅色的砂礫巖和泥巖組成。每當(dāng)盛夏,紅日當(dāng)空,赤褐色的山體在烈日照射下,砂巖灼灼發(fā)光,炙熱的氣流翻滾上升,就像烈焰熊熊,火舌撩天,故名火焰山?!盎鹪茲M天凝未開,飛鳥千里不敢來”這是唐代詩人岑參對火焰山的描述,從此成為世人皆知的一座名山。</h3> <h3>金箍棒做成的溫度計紀(jì)錄著全國最熱的地方,夏季最高氣溫達47.8度,地表最高溫度在70度以上。<br></h3> <h3>唐僧師徒四人西天取經(jīng)的群塑。只見孫悟空騰云駕霧,肩扛芭蕉扇在前開路,唐僧氣宇軒昂帶著豬巴戒和沙和尚,牽著白龍馬,慢步徐行。</h3><h3><br></h3><h3><br></h3> <h3>柏孜克里克石窟位于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吐魯番市區(qū)東北約40公里的火焰山峽谷木頭溝河岸?!鞍刈慰死锟恕薄T诰S吾爾語中有“山腰”之意??呷荷⒉荚诤庸任靼都s一公里范圍內(nèi)的斷崖上,分三層修建,現(xiàn)存洞窟83個,其中有壁畫的40多個,保存壁畫總面積1200平方米,這些石窟最早開鑿于公元5世紀(jì),最晚的到14世紀(jì),歷經(jīng)一千年的建造史。</h3> <h3>行走在千年窟群中,猶如時光倒流。</h3> <h3>324號中哈界碑,立于中國新疆伊犁市哈薩克自治州霍城縣境內(nèi)的霍爾果斯口岸中方一側(cè),如今已經(jīng)成為了一個重要的旅游景點,凡是到達這里的游客都會爭相在界碑旁拍照留念,靜靜地聽它訴說當(dāng)年清王朝與俄國那段屈辱的關(guān)系史。</h3><h3><br></h3> <h3><font color="#010101">13天的旅行接近尾聲,我們將搭乘這古老的綠皮火車回蓉。第一次與好友相約遠行,默契;幽默;開心伴隨始終。寒冷的夜晚小俐將自己的一件厚外套搭在我的被子上,蓋在身上,暖在心里,被這不經(jīng)意的一個舉動深深的感動。</font></h3><h3><br></h3> <h3>列車穿越戈壁沙漠沿著河西走廊奔馳前行,在列車的鳴叫聲中將這次旅行細(xì)細(xì)回味……。本來是沖著新疆美景而去的我,不曾想到卻為三號功勛坑為祖國做出的杰出貢獻而動容;被185團的英雄事跡所感動;為夫妻哨所的兵團戰(zhàn)士的堅韌而哽咽;一次次的熱淚盈眶,一次次的淚眼婆娑,讓我感慨萬千。北疆之行,美景無數(shù),大飽眼福,但讓我深有感觸的卻是那句~歲月靜好,是因為有人為你負(fù)重前行。<br></h3> <h3>火車北站,這座成都人熟悉的車站,已經(jīng)走過了67載,她像一個遲暮老人,雖然沒有東站的速度,沒有南站的繁華,沒有西站的精致,但卻仍然像一個戰(zhàn)士一樣,堅守著自己的崗位。她滿載著成都人的記憶,滿載著我青春的足跡,即將退出歷史舞臺,實施重建。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常選擇更加便捷舒適的出行方式,漸漸的火車北站在我記憶中模糊了,甚至淡忘了……突然一天聽說它要退役,無限的思緒讓我驚醒,我要去看看她,為她送行。所以這次不辭辛勞,特意選擇坐34個小時火車,在晃蕩晃蕩的列車轟鳴聲中回蓉,來到闊別已久的火車北站,就是為了要在這里留影作別。別了!火車北站!帶著我青春記憶漸行漸遠。再見時,您將以全新的姿態(tài)展示在人們面前,成為成都的一張嶄新名片,再次張開您那熱情的雙臂迎接八方賓客,期待著……。</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