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人人操人人叉|色五月婷婷俺也去|久热福利在线视频|国产一区在线资源|日本无遮挡一区三区|操碰免费在线播放|国内A片成人网站|黄片无码大尺度免费看|欧美亚洲一二三区|8090碰人人操

嶺南書苑梅花香 徐令儀書法作品賞

天涯芳草

<h3><b>徐令儀女士是一位令人敬重的書法家,但她很謙虛地給自己定位只是一位書法愛好者。身為廣東省書法家協(xié)會會員的她,多年來通過自身的努力,已然取得驕人的成績,尤其在書法研究創(chuàng)作方面,充分展現(xiàn)出女性書法家少有的驚人的魄力與才華。她的作品為人們所喜好,得行內(nèi)人的認可好評,作品常見于報刊,書作多次入選省市展覽并獲獎,她的作品也曾被收藏并頒發(fā)證書。</b></h3><h3><b>編者曾對徐令儀及作品以美篇形式作介紹,而本篇,則著重對其一些新近作品及部分舊作,以一個讀者的身分,試作粗淺的分析評論。<span style="line-height: 1.8;">毫不掩飾,其實我是行外人,只是因緣際會,很榮幸得到機會向</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徐令儀老師領(lǐng)教,并且在編寫美篇的實踐過程中,學習領(lǐng)會到非常有用的東西。推己及人,我</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愿為敲門磚,使對書法有興趣的人,也隨我走進徐令儀的書法藝術(shù)世界,從中領(lǐng)會中華書法藝術(shù)的美妙及博大精深。</span></b></h3><h3><br></h3> <h1><b>徐令儀的書法特色</b></h1><h3><br></h3><h3>在徐令儀的書法作品中,我們看到她擅寫篆、隸、楷、行各種書體。</h3><h3><br></h3><h3>作品中她的楷書顯得秀美端莊;大篆小篆得心應手;行書平穩(wěn)流暢;而隸書則形式多樣豐富多姿。</h3><h3><br></h3><h3>徐令儀書法: <span style="line-height: 1.8;">隸書,是其較為常寫的書體;隸楷,則為作品中最多見到的書作;而大篆金文,成績最好,最為人所關(guān)注。</span></h3><h3><br></h3><h3>什么緣故使徐令儀偏愛這三種書體?我想這與她的學書環(huán)境及喜好選擇密切相關(guān)。她是從篆隸基礎(chǔ)學起的,同時也被中國古文字的精美及其文化內(nèi)涵的豐厚深深吸引。從此她以鍥而不舍的精神,努力學習探研,在書法路上不斷前行,去攻克一個又一個的難關(guān)。</h3><h3><br></h3><h3>徐令儀書法的另一特點,就是不僅追求文字線條的優(yōu)美,而且十分重視里面的內(nèi)容。既有文化含量,又與時并進。她的作品中不乏古典詩詞古文的精華,還有當今名人名句名篇。這往往起到啟迪后人,提高人的文化素養(yǎng)的效果,我們在欣賞書法藝術(shù)的同時,也受到教育熏陶。</h3><h3><br></h3><h3>隸書是從篆到楷過渡的書體,在書法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我們從徐令儀書法作品中看到,無論是初學階段還是時至今日,她一直都在寫隸書。</h3><h3><br></h3><h3>徐令儀的隸書大致有古隸,漢隸及現(xiàn)代隸書多種。硬朗或圓潤的線條,古拙或舒展的筆意,既寫古典的詩句,也有今日之豪言。她臨寫名帖,向經(jīng)典致敬,同時又大膽嘗試,把自己汲取的精華化作養(yǎng)分,融合到實際創(chuàng)作中去。讓我們看到在她的字里既有某帖的影子,又有其他帖的味道。這種完美的揉合,不同形式風格的綻放,開闊了我們的眼界,給人予美的享受。</h3> <h3><b>隸書 曹操 《步出夏門行》 (2014年)</b></h3><h3>此篇筆意較古,讓人聯(lián)想仿《石門頌》。線條剛硬的魏碑體,契合曹操其時征烏桓,“東臨碣石有遺篇“,獨具匠心。書寫把尖鋒拉長,生出妙姿,改變結(jié)構(gòu)。</h3><h3><br></h3> <h3><br></h3><h3><b>隸書 龔自珍 《七絕》 (2018年)</b></h3><h3>其為新作,界乎隸楷之間,隸意稍濃,筆畫拉長的隸書特征,這一篇的結(jié)構(gòu)也因此更為靈動。</h3> <h3><b><br></b></h3><h3><b>隸書 對聯(lián) 鳥歸沙有跡 帆過浪無痕 (2007年)</b></h3><h3>此篇筆意剛瘦,結(jié)構(gòu)方正,摩崖石刻感覺的古隸書。</h3> <h3><br></h3><h3><b>隸書 杜牧 《山行》 (2005年)</b></h3><h3>為典型的常見的隸書書體。字形方整,“蠶頭燕尾”。</h3> <h3><br></h3><h3><b>隸書 對聯(lián) 釋文:血肉長城吞丑虜 炎黃大地奠英豪</b></h3><h3>寫于2015年的抗戰(zhàn)七十年紀念,字體有力,氣魄雄強,襯托聯(lián)中的長城大地。</h3> <h3><b style="line-height: 1.8;">隸書 對聯(lián) 釋文:戰(zhàn)功垂萬世 浩氣蕩千秋</b><br></h3><h3>寫于2005年抗戰(zhàn)六十年紀念。書體風格剛勁硬朗,筆畫如長槍大戟直指敵寇。</h3> <h3><b style="line-height: 1.8;">隸書 王維 《鳥鳴澗》 (2011年)</b><br></h3><h3>感覺是古隸,篆意味濃,線條為圓筆,古意盎然。</h3> <h3><b>隸書 千字文摘句 (2013年)</b></h3><h3> 細體味,篆意味很濃。</h3> <h3><b>隸書 對聯(lián) 南粵起巨變 人民報小康 (2008年)</b></h3><h3>金剛經(jīng)味的隸書。圓厚的字形,因為粗細線條運用及燕尾特征,我們看到充滿現(xiàn)代藝術(shù)美感的隸書。</h3> <h3><b style="line-height: 1.8;">隸書 釋文 春回大地 (2013年)</b><br></h3><h3>重新定位為隸書,是因為其更顯古拙,頗有漢隸石刻的韻味。</h3> <h3><br></h3><h1><b>淺談徐令儀寫魏碑 (一)</b></h1><h3><br></h3><h3>徐令儀在學書的過程中,被魏碑體的字深深吸引,長期以來,她臨摹名碑帖,不斷地鉆研,領(lǐng)悟其中要理,并在書寫學習過程中,扎扎實實下苦功,從而大大提高了自己書寫的能力。時至今日,楷書魏碑已成為其個人書法藝術(shù)的標識。</h3><h3><br></h3><h3>徐令儀學習過程中所臨摹大量的名家名帖,其中有石門十三品中的《石門頌》,《石門銘》;山東鄒縣的"四山摩崖";還有同風格的《鄭文公碑》,更主要的還有泰山的《經(jīng)石峪金剛經(jīng)》等等。<span style="line-height: 1.8;">我們這里看到,徐令儀所臨摹的名帖有《張猛龍碑》,《石門銘》,《泰山經(jīng)石峪金剛經(jīng)》幾篇?!皬垺疤麨榉接簿€條,兩“石門“為圓筆,而金剛經(jīng)則雄渾古穆。三篇臨作,水平頗高不可多得。在這里,我們還看到她的另外幾幅創(chuàng)作的作品,每幅都可追溯到其源頭,來自哪個名帖?這些名帖的一些特點,都能從她的作品里體現(xiàn)出來。同時,她又將之進行再創(chuàng)作。所以,我們觀賞她的作品的同時,既看到她向經(jīng)典致敬之舉,又看到她自己的東西在里面發(fā)揮,形成一種揉合之美。徐令儀式隸楷已成為其特色書體。</span></h3><h3><br></h3><h3>我國南北朝,尤其北魏以后的北齊時代開始的摩崖石刻,主要內(nèi)容為佛教經(jīng)書。金剛經(jīng),其篆意古樸,筆墨雍容,如有道之士微妙圓通,氣韻穆穆。金剛經(jīng),還有四山摩崖,據(jù)說是書僧安道壹所經(jīng)署。徐令儀推崇金剛經(jīng),她的書法也就能不時見到帶有金剛經(jīng)味的作品,這種圓厚而個性十足的魏碑書體;而四山摩崖,徐令儀也是反復臨寫及創(chuàng)作,并曾經(jīng)將之作為參展作品展示。</h3><h3><br></h3><h3>我們可以看看,作個比對,她的其他作品有哪些是仿《張猛龍碑》的?又有哪些是《金剛經(jīng)》體?還有四山摩崖書體又融入其中哪些作品里面?通過探究,也許對我們的書法欣賞會更有幫助。</h3><h1></h1> <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b>楷書魏碑 首臨《張猛龍碑》 (2004年)</b></span><br></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向經(jīng)典致敬,臨摹也是一種學習及總結(jié)。</span></h3> <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b>楷書魏碑 自撰句:長令子孫親有德 自將書法樂平生 (2016年)</b></span><br></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此為書者自撰字句,自創(chuàng)的楷書魏碑體。線條方峻硬朗,有《張猛龍碑》之味。</span></h3> <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b>隸楷 首臨《泰山經(jīng)石峪金剛經(jīng)》 (2002年)</b></span><br></h3><h3>書者向經(jīng)典致敬之作。整篇字體把金剛經(jīng)體的特征展現(xiàn)出來:字體的上下部首壓縮中間部分舒展,“上縮中漲下斂“,形成肥厚的感覺,形狀憨拙。</h3> <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b>隸楷 自撰句:常事知足莫攀比 ,遇到何難志不移,飲食依時眠早起,心身鍛煉復堅持。</b></span><br></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b>此為書者成功臨創(chuàng)金剛經(jīng)體之作。</b></span></h3> <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b>隸楷 《論語》句 (2011年)</b></span><br></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書者以金剛經(jīng)筆意書寫,佛家仁慈的字體配與儒家的仁厚的語句,和諧而富有美感。</span></h3> <h3><b style="line-height: 1.8;">楷書魏碑 節(jié)臨《石門銘》 (2006年)</b><br></h3><h3>寥寥數(shù)語的石刻精華,呈現(xiàn)出石門銘文的迷人風釆,向經(jīng)典致敬之作。</h3> <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楷書魏碑 秦牧七絕二首《花街十里一城春》 ( 2010年)</span><br></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隸楷揉合,風格象魏碑。筆意仿《石門銘》,字體更顯得柔美清新,為筆者的又一個成功創(chuàng)作。</span></h3> <h3><b style="line-height: 1.8;">楷書魏碑 孟浩然《春曉》 (2003年)</b><br></h3><h3>此篇有《石門銘》的影子,含篆意的隸楷。</h3> <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b>楷書魏碑 顏真卿《勸學》 (2000年)</b></span><br></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徐令儀學書早期的作品,從中看到《鄭文公·下碑》的韻味。鄭碑為圓筆,而本篇在硬朗中揉合了鄭碑韻,成功的魏碑體的創(chuàng)作。</span></h3> <h3><b>隸楷 周敦頤《愛蓮說》 (2012年)</b></h3><h3>字體娟秀,筆意輕盈,如清水芙蓉不染濁氣。</h3> <h3><b>隸楷 諧趣俗句 (2004年)</b></h3><h3>筆意輕松,瀟灑不羈,風格與詩句吻合。熟悉的徐式隸楷。</h3> <h3><b>隸楷 林則徐句 海納百川 (2016年)</b></h3><h3> 從容,優(yōu)雅的氣質(zhì)已與字體融合,從中可見徐式隸楷的風采。</h3><h3><b><br></b></h3><h3><b><br></b></h3> <h3><br></h3><h1><b>淺談徐令儀寫魏碑 (二)</b></h1><h3>摩崖書法,古拙自然。泰山《經(jīng)石峪金剛經(jīng)》是中華石刻藝術(shù),書法藝術(shù)里程碑式的巔峰之作。其書體在楷隸之間,古拙樸茂,筆勢圓渾,用筆安祥從容,包含篆隸而妙化為楷,多個審美因素巧妙揉和在一起,《金剛經(jīng)》被歷代書法愛好者奉為圭臬,爭相臨摹,顏真卿楷書淵源之一就是學的《金剛經(jīng)》。</h3><h3><br></h3><h3>徐令儀把對《金剛經(jīng)》體的喜愛化作了書寫線條,把對《金剛經(jīng)》體的理解融合到她的書寫結(jié)構(gòu)里面。隸楷,這種書體就是來自《金剛經(jīng)》及《四山摩崖》。也就是說,如果你能寫好隸楷,就等于證明你懂得寫魏碑。徐令儀學習書法的二十多年里,由于不斷努力,她的隸楷已成她的優(yōu)勢及標識。</h3><h3><br></h3><h3>徐令儀的一幅《四山摩崖·尖山題記》,于2018年曾經(jīng)作為參展作品展出。而一幅作品是否經(jīng)得起品評,取決你是否具有真才實力。在無意中,我把徐令儀十二年間寫的兩幅《尖山題記》作比較,卻驚奇地發(fā)現(xiàn):十多年來,兩幅字書風一致,她的字功的確扎實過硬,與此同時新作品并沒有固步,其內(nèi)容更加豐富,不但創(chuàng)寫的字更多,篇幅更長,也更顯大氣。</h3><h3><br></h3><h3>我接觸徐令儀的隸楷多了,忽然有一點醒悟:為什么徐令儀有些作品定為楷書魏碑,有些則定為隸楷,這兩者不是一樣的嗎?其實還真有區(qū)別。我的理解是,楷書魏碑應更多地含有“金石味”的渾拙蒼茫;而隸楷作為一種書體,更顯得灑脫飄逸。前者厚重,后者俊逸。又或者說,楷書魏碑更有金石碑氣,而隸楷,則更富有帖味。不知我的理解對不對?</h3><h3><br></h3><h3>以下呈現(xiàn),全部為徐令儀創(chuàng)寫的徐式隸楷,字體飄逸靈動,美的視覺享受!</h3> <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b>隸楷 王勃《滕王閣序》句 (2018年)</b></span><br></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徐令儀的新舊作品,一如以往的徐式風格隸楷。</span></h3> <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b>隸楷 《四山摩崖·尖山題記》 (2018年)</b></span><br></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這里還有看點:把尖山題記介紹落成長長的下款,既使得內(nèi)容充實,又令整篇作品不顯單調(diào)。</span></h3> <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b>隸楷 自撰句《重陽有感》 (2019年)</b></span><br></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此篇是徐令儀最新作品,珍惜時光,任重道遠,徐令儀有感而作。</span></h3> <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b>隸楷 自撰聯(lián):皓首欣逢新歲月 黃髫更有好時光 (2015年)</b></span><br></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氣韻生動,筆墨從容,書風舒展。</span></h3> <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b>隸楷 對聯(lián)·名聯(lián)佳句:松柏老而健 芝蘭清且香 (2008年)</b></span><br></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有金石氣而優(yōu)雅,一種揉合美。</span></h3> <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b>隸楷 鄭板橋 《竹石》 (2018年)</b></span><br></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一如以往的徐式風格,揉合了隸書味的魏楷書體。線條平緩穩(wěn)重。</span></h3> <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b>隸楷 對聯(lián):書山有路勤為徑 學海無涯苦作舟 (2012年)</b></span><br></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此篇與其他隸楷體不同之處,線條顯得平穩(wěn),可親如長者勉勵后輩之感。</span></h3> <h3><b>隸楷 釋文 歲老根彌壯 陽驕葉更陰</b></h3><h3>如老樹,如驕陽,以古拙見長。</h3> <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b>破體 晁補之 《雞肋集》句 (2015年)</b></span><br></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其為書者的一種嘗試,不拘一格,稱之破體。隸書中有篆意,篆隸中又象隸楷。</span></h3> <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b>小篆 蘇軾 《水調(diào)歌頭·丙辰中秋》 (2000年)</b></span><br></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 徐令儀寫大篆,也寫小篆,這是小篆里的一種:鐵線篆。</span><br></h3> <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b>小篆·倒薤篆 毛澤東 《釆桑子·重陽》 (2017年)</b></span><br></h3><h3>規(guī)范中有變化,才是創(chuàng)作。留意二“老”,二“歲”,二“一”,二“重陽”,二“春光”,不盡相同,富于變化。</h3> <h3><br></h3><h1><b>試論徐令儀的大篆金文創(chuàng)作 (一)</b></h1><h3><br></h3><h3>大篆金文是徐令儀書法創(chuàng)作中占很重要位置的一項內(nèi)容。這些年來,徐令儀由對其喜愛,到埋頭苦學,筆耕不輟,傾注了她的全部心血。她也在學書過程中磨煉心志,陶冶性情,體味人生,變得“潛沉豁達”(徐令儀語)。</h3><h3><br></h3><h3>大篆,區(qū)別于秦時的“書同文”小篆,是先秦文字;金文,即鐘鼎文,是指那些金屬青銅器上的銘文。大篆金文就是以青銅器為載體所留存至今的我國最古老的文字,(比其更早的有殷商甲骨文及仰韶陶文)。有了這個概念,我們就知道大篆金文在書法地位的重要。而這些古老文字的獨特線條,古樸含有天趣,神秘而耐人尋味,更增添其藝術(shù)魅力。還有一點,西周晚期起,因為王室衰微,王家禮器的鐘鼎逐漸進入民間,當時青銅器上刻有的長銘文,記有社會,文化及經(jīng)濟,這些青銅文字及其內(nèi)容是中華文化極其珍貴的財富。學寫大篆,不僅只為單純的書寫,還必須要懂得這種古老的文字,并且運用它,才能使之成為一種書法藝術(shù)。</h3><h3><br></h3><h3>從古籍金文拓片中,我們看到大量的文字通假。因為當時的文字數(shù)量還不多,銘文記事就只能以通假的形式代之。所以如果不掌握一些古文字知識,不了解通假字,異體字的運用,創(chuàng)作就無從入手。為此,徐令儀下了大功夫,也就是她所說的“字外功”。她的大篆金文創(chuàng)作成功,與她強調(diào)的“字外功”密不可分。</h3><h3><br></h3><h3>為了更好地從事金文創(chuàng)作,徐令儀這些年來都在忙碌一件事情,編輯《商周金文選索引》,如她所說的是一巨大工程。編寫檢字索引就是為了更好地創(chuàng)作,為此她不辭勞苦。首先需要學習金文,有時為了弄清一個字,往往需要花上半天的時間去查找。有些人濫用偏旁隨意拼湊出偽金文,以應付不敷的字句,徐令儀最不齒這些生編硬造。而因此,她不走捷徑,腳踏實地去努力,付出比常人多的代價。這些年來堅持不懈,筆耕不輟,終能成就一家書體。</h3><h3><br></h3><h3>一般來說,寫大篆金文,往往遇到的問題是:懂書法的人不懂金文;懂金文的學者不一定懂書法。即便你能偶然創(chuàng)作一兩幅作品,也不意味你能進行大篆金文的創(chuàng)作。只有像徐令儀那樣的勤勉之人,才可達到藝術(shù)的更高度。</h3><h3><br></h3><h3>多年來,徐令儀大量創(chuàng)作,書寫優(yōu)美,永不言倦。這種精神令人欽佩,這樣的書法藝術(shù)家,實屬難能可貴。展現(xiàn)我們眼前的這些古老線條的文字,煥發(fā)出強大旺盛的生命力。徐令儀的大篆金文創(chuàng)作,嶺南書苑綻放的梅花。</h3><h3><br></h3><h3><br></h3> <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b>大篆金文 釋文:歲老根彌壯 陽驕葉更陰</b></span><br></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給人感覺象在看一篇青銅銘文。</span></h3> <h3><b style="line-height: 1.8;">大篆金文 釋文: 白馬秋風塞上 杏花春雨江南</b><br></h3><h3><b style="line-height: 1.8;"> 雄健柔美,不但在詩,也在于字。</b></h3> <h3><b><br></b></h3><h3><b>大篆金文 毛澤東《沁園春·雪》詞句 (2018年)</b></h3><h3><b>釋文:數(shù)風流人物 ,</b><b style="line-height: 1.8;">還看今朝。</b></h3><h3><b style="line-height: 1.8;"> 奔放灑脫,書寫風流。</b></h3> <h3><b style="line-height: 1.8;">大篆金文 釋文:勵精圖治 復興中華 (2011年)</b><br></h3><h3><b style="line-height: 1.8;">如青銅銘文般的圖版,煥發(fā)民族自豪感。</b></h3> <h3><b>大篆金文 用大愛書寫崇高 (2008年)</b></h3><h3>此篇篆意深厚,雄渾大氣,與頌揚英雄的主題吻合。“崇高”在這里寫作”宗高“,為金文通假的示范。</h3> <h3><b>大篆金文 名人名句 (2015年)</b></h3><h3> 古拙的線條,意趣的字體,青銅銘文的詩句,書寫美,創(chuàng)寫妙。</h3> <h3><br></h3><h1><b>試論徐令儀的大篆金文創(chuàng)作 (二)</b></h1><h3><br></h3><h3>欣賞書法的最高境界,是通過書法作品與書法家“對話”,“交流”。這就需要賞家見智見性,悟得書法家的“出法”,“意境",“氣質(zhì)"的妙理。</h3><h3><br></h3><h3>要做到這方面其實很難,但不妨礙我們循這一法則去促進自我,使自己懂得學習,學會欣賞,真正感覺書法之美。</h3><h3><br></h3><h3>出法:徐令儀有一作品打算參展國慶七十周年的。準備工作首先是定內(nèi)容,這次找了一位文化學者寫了共十四個字的聯(lián)句:國強民富幾多億,地覆天翻七十年。這本來切合時令的詩句,卻使書者有點犯難。這是因為,原來直白的字句,如果用簡單的行楷書去表現(xiàn)會顯得乏味;而如果用自己擅長的大篆體去寫,古為今用如何體現(xiàn)?其次,門扇般高的尺寸,寥寥十四個字,布局謀篇,確實不易。字體必須要大,這要考驗書者寫字的功力。還有一個問題,字與字筆畫相差懸殊,多者共有十九筆,<span style="line-height: 1.8;">少的只有兩畫,相差太大。經(jīng)過考量,書者決定用大篆金文書體去寫。</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書者巧妙地運用大篆這種特有的線條的象形之美,將之用作對線條的粗細處理,(我們可以從實例中看到筆者是怎樣做的)。這樣筆畫多寡解決了。為了令字面更有層次感,書者用上下款作題目和釋文,使書面整體不顯呆滯和單調(diào)。這幅作品還在草稿狀態(tài),已被有關(guān)機構(gòu)看中了,指定其為發(fā)表作品。</span></h3><h3><br></h3><h3><br></h3><h3>寄情:這里有一幅作品,是陶淵明的《續(xù)座右銘》:“縱浪大化中……“,我們欣賞書法,不僅看字的功夫深厚,還有看書的精神氣質(zhì)。這就是要“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識于豪放之外”。用大篆金文寫,這些先秦文字,本身具有原始之美,將之出法布局成一片銘文拓片的圖版,已見書者的情趣,然后又把章法來個大破,用夸張的手法,把個中的懼字盡情發(fā)揮:兩個睜大的眼睛多形象,還有一個心,恐“懼”就出來了。在整篇幅中,這個字在正中占有顯要位置,空間又大,使整個格局變得生動起來。這或許就是“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吧!書者也在此寄托了自己的意趣。</h3><h3><br></h3><h3>我細細留意,徐令儀在大篆金文的創(chuàng)作中,每一個字都是有據(jù)可查,一絲不茍。同時她又善于表現(xiàn),最美的金文,如《何尊》的“宅滋中國”的“中“,多次出現(xiàn)。一些字本來平常,也被她用形象的線條加以描畫,變得既有法度,又形象生動,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h3><h3><br></h3><h3>一幅幅象青銅銘文般的大篆金文書法展現(xiàn)眼前,我們從中增長見識,領(lǐng)略美感,在此,我們對徐令儀的這份奉獻表示深深的敬意!</h3> <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b>大篆金文 魏達純聯(lián)句 (2019年) 釋文:國強民富幾多億 地覆天翻七十年</b></span><br></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雖未定稿,已被入選。</span></h3> <h3><b style="line-height: 1.8;">大篆金文 陶淵明神釋句 (2013年)</b><br></h3><h3><b>釋文:縱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懼。應盡便須盡,無復獨多慮。</b></h3><h3>書者不但創(chuàng)寫大篆于青銅上,而且大破章法,變平板為生動,真是妙趣橫生。此為書者成功嘗試得意之作。</h3> <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b>大篆金文 屈原《離騷》 釋文: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b></span><br></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先秦文字寫先秦文學,創(chuàng)意無限,給人以豐富的聯(lián)想。</span></h3> <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b>大篆金文 釋文:春回大地 萬象更新</b></span><br></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如此美的大篆金文,難怪被看中收藏。</span></h3> <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b>大篆金文 白居易 五絕 《續(xù)座右銘》 (2019年)</b></span><br></h3><h3> 字體圓熟靈脫,下款既是釋文,又作通假字的示范,堪稱完美之作。</h3> <h1><b>徐令儀作品欣賞</b></h1><h3><b>隸楷 上 康樂壽 下 諸葛亮家訓句 (2019年11月)</b></h3><h3>下幅為徐令儀剛剛完稿的新作。靈動秀逸的字形與上幅的金剛經(jīng)體的圓潤正好成“燕瘦環(huán)肥“的妙趣。</h3> <h1><b>徐令儀作品欣賞</b></h1><h3>大篆金文的書體,手法有金剛經(jīng)體的借用(圓厚,俗字體筆畫加減),一個“?!弊?,學問不少,耐人尋味。</h3> <h1><b>徐令儀作品欣賞</b></h1><h3> 轉(zhuǎn)心隨境 賞心悅目</h3> <h1><b>徐令儀作品欣賞</b></h1><h3>與上幅的 積學儲寶 相對照</h3><h3>同為隸楷同樣字句卻不同的書寫,多彩多姿。</h3><h3><br></h3> <h1><b>徐令儀作品欣賞</b></h1><h3>同為 新春如意 表現(xiàn)為分別用大篆金文和隸楷書寫,千姿百態(tài)。</h3> <h1><b>徐令儀作品欣賞</b></h1><h3>福壽康寧 吉祥墨寶</h3> <h1><b>徐令儀最新作品欣賞 (2020年賀新年)</b></h1><h3><b>大篆金文 福 和順安康</b></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