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新疆喀什,是自己十分向往的地方。這趟又是初次去西域南疆,昔日種種的傳聞增加了神秘感和好奇心,借此一游,好好的看看這個所謂的:人美,果甜,烤肉香的好地方。</h3> <h3>將近7個小時的旅程,要在烏魯木齊轉機,最后到達南疆的喀什。</h3> <h3>仔細的做了攻略,選好座位,查閱了沿途的天氣,地標,山川,以便自己在飛機上拍攝,消磨這近7個小時的時間。此次東西穿越,航程要3752公里。掠過天山以南,穿越丹霞地貌,飛躍帕米爾高原,期待有意外的收獲!</h3> <h3>首先起飛航段是懷柔,慕田峪,箭扣,黃花城沿線的長城,這應該從南側飛過??上?,因為起飛航班的角度問題,沒有拍到。出師不利呀!</h3> <h3>第二個導航點是延慶,但是八達嶺長城拍不到了,航線正好在長城的正上方,無法拍攝。當天北京霧霾,特有的“萊卡灰”讓遠處的一切都變得灰常不清!</h3> <h3>簡單可憐的導航圖,說白了只能通過計算時間,推算距離;軌跡,角度,速度,航向利用現(xiàn)學現(xiàn)賣的慣性導航和推算導航,來個行大運的空中之旅吧!</h3> <h3>航空手表,這次起了很大的作用。每次乘坐飛機,小小的腕表,比指南針還好用。</h3> <h3>前兩次的失誤是時間和角度問題,怎么解決飛機轉彎角度是個大問題。上哪里去搞個地平儀呀!</h3> <h3>突然想起來了,用水杯可以解決角度問題。馬上用紳士般的嗓音喊來漂亮的空姐,要了杯茶水,一個簡陋的地平儀就做好了!</h3> <h3>進入山西大同境內(nèi),穿越陽高和豐鎮(zhèn),經(jīng)過長城鄉(xiāng),應該可以拍到長城了吧!</h3> <h3>盯了快一個半小時的表,記錄了一路上所有的拐彎時間,時間x 速度=距離。有了地平儀,轉向角度有了方向依據(jù)了,所以在該出現(xiàn)的就會準時在該出現(xiàn)的位置,好激動!桃園口,豐鎮(zhèn) 長城鄉(xiāng)沿線的長城準時捕捉到鏡頭里。</h3> <h3>用來當坐標的谷歌衛(wèi)星地圖,幾乎和我拍攝的一模一樣。</h3> <h3>過了寶雞,就進入甘肅的戈壁高原了,飛機高度8600米,氣溫-47°,航線西北17,速度855/小時,轉向760/下降800米,然后15°回升原高度,時間47分26秒。很快,北側32公里外遠遠的群山,覆蓋著白雪,屹立在天際之間的戈壁高原上。</h3> <h3>第一次在8600米的高空,遙看白雪遮頂?shù)奶焐缴矫}。天山,世界七大山系之一,位于歐亞大陸腹地,東西橫跨中國、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和烏茲別克斯坦四國,全長約2500千米,南北平均寬250—350千米,最寬處達800千米以上,是世界上最大的獨立緯向山系,也是世界上距離海洋最遠的山系和全球干旱地區(qū)最大的山系。</h3><h3><br></h3> <h3>天山,從來不是一座山峰。正所謂“天山雪云常不開,千峰萬嶺雪崔嵬”。它以千峰萬嶺橫亙西域,東西逶迤2500千米,山勢雄偉,是全球屈指可數(shù)的超級山脈。...最高峰海拔7443米。</h3> <h3>新疆天山又稱中國天山或東天山,古名白山,又名雪山,因冬夏有雪,由此得名。航班高度8600,只比天山最高峰(7443米)高出1157米,遠遠看去,幾乎都是一樣高度。</h3> <h3>天山山脈由三列平行的褶皺山脈組成,山勢西高東低,山體寬廣。天山北脈有阿拉套山、科古琴山、博羅科努山、博格達山等;天山中脈(主干)有阿拉喀爾山、那拉提山、艾爾溫根山、霍拉山等;天山南脈有科克沙爾山、哈爾克山、貼爾斯克山、喀拉鐵克山等。</h3> <h3>天山山地現(xiàn)代地貌由山頂?shù)缴铰矗魉治g、堆積帶。位于海拔1500米—2700米(或2800米),河網(wǎng)密布,河谷階地發(fā)育。</h3> <h3>進入烏魯木齊空管區(qū)域,高度5000/3000/2000,327秒,5分多,飛機開始右轉航向東北,逆風下降 ,角度18/22,開始下降,準備最后5分鐘的降落航線……</h3> <h3>宛如彩虹,七彩斑斕的丹霞地貌,如畫卷一般,大自然的神來之筆。</h3> <h3>干旱剝蝕低山帶。位于海拔1300米—1500米以下,南坡位于海拔1700—2000米以下,,外營力以干燥剝蝕作用為主,南坡尤盛。經(jīng)過億萬年的洪水沖刷,風雨侵蝕,宛如層層疊浪……</h3> <h3>烏魯木齊機場,要在候機廳待一個小時,有轉機的旅客在此搭乘我們的航班。一路興奮的我,也沒有浪費這寶貴的時間,忙碌的航班起起落落。</h3> <h3>色如渥丹 , 燦若明霞。</h3> <h3>丹霞地貌形成原因為:丹霞地貌發(fā)育始于第三紀晚期的喜馬拉雅造山運動。這次運動使部分紅色地層發(fā)生傾斜和舒緩褶曲,并使紅色盆地抬升,形成外流區(qū)。流水向盆地中部低洼處集中,沿巖層垂直節(jié)理進行侵蝕,形成兩壁直立的深溝,稱為巷谷。巷谷崖麓的崩積物在流水不能全部搬走時,形成坡度較緩的崩積錐。</h3> <h3>再次欣賞完美的丹霞大峽谷,層巒疊嶂的五彩山巒。</h3> <h3>掠過油彩繽紛的丹霞地貌,進入了山水秀美的國畫中……仿佛置身到了風光秀麗的南方。</h3> <h3>帕米爾高原的形成可追溯到距今4-5億年前的奧陶紀,其后帕米爾高原地區(qū)各部分曾有過不同資料的地殼升降,或為海水淹沒,或為陸地。</h3> <h3>常年積雪和現(xiàn)代冰川作用帶。位于海拔3800米—4200米以上的冰雪覆蓋的極高山帶。</h3> <h3>帕米爾高原到2.8億年前(地質年代的早二疊世),帕米爾高原是波濤洶涌的遼闊海洋。這片海域橫貫21世紀的歐亞大陸的南部地區(qū),與北非、南歐、西亞和東南亞的海域溝通,稱為“特提斯?!薄⒒颉肮诺刂泻!?,當時特提斯海地區(qū)的氣候溫暖,成為海洋動、植物發(fā)育繁盛的地域。</h3> <h3>忽然云霧翻騰,象冷水澆灑到火紅的熔巖上,剎那間整個亂云飛度如炸開的蘑菇云。</h3> <h3>紅層地貌中所謂“紅層”是指在中生代侏羅紀至新生代第三紀沉積形成的紅色巖系,一般稱為“紅色砂礫巖”。</h3> <h3>丹霞地貌是紅色的砂巖經(jīng)過長期的風化和流水作用,加上氣候變化的影響形成的,發(fā)育于侏羅紀至第三世紀的水平或傾斜的紅色地層中,是巨厚紅色砂礫巖層中垂直節(jié)理發(fā)育的各種丹霞奇峰的總稱。</h3> <h3>2.4億年前,由于板塊運動,分離出來的印度板塊以較快的速度向北移動、擠壓,其北部發(fā)生了強烈的褶皺斷裂和抬升,雕刻出來了丹霞地貌。</h3> <h3>天分兩色:高空蔚藍無云,低空卻是黃沙亂舞,用上帝的視角欣賞一下沙塵暴吧!</h3> <h3>七個小時的旅程接近尾聲,喀什當?shù)貐s黃沙滾滾……</h3> <h3>對于出自京城的人,沙塵暴亦是司空見慣了。亢奮的我,張開雙臂,擁抱這座神秘的古城。</h3><h3>渾然茫茫的黃沙中,飄著烤羊的香味……</h3>